中国民族音乐之侗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1986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乐器,侗语称介各、济各斯,又称各笛、草笛。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黔、桂、湘三省毗邻的广大地区。
  一、侗笛的基本特征
  侗笛,竹制,全长约30---40厘米,竖吹,管身有六个按孔,音量较大,较常用的有F调(音域c1—f2)、bE调(音域bb—be2))和D调(音域a—d2)三种,其音色柔美、明亮,介于竹笛与洞箫之间,明朗而不浮华,甜美而不消沉,并富有浓郁的山野风味。
  二、侗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摆荡性情,形诸舞泳”。这些论述说明了外界事物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的变化,而思想感情的变化却是创造音乐之内在动力。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乐器的制作都是以该民族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为背景的。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处处鸟语花香,歌手们对周围环境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这种自然的声音必然会成为乐手本们制作音乐的素材。现代音乐理论家该邱斯曾这样说过:“最古最原始的曲调,说不定只是同一反复出现,其产生由于人类对于简单的鸟鸣或别的天籁的自然自觉的反映” 。该邱斯的猜想和推证正好印证了侗族音乐的产生,说明了音乐对于自然的音响的反映,然而侗笛也是这样产生的。
  三、侗笛与侗族民间文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艺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关。侗族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动听的艺术瑰宝——侗笛,这和侗族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分不开。侗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的民族,他们的各种民俗活动都以集体为主,例:集体做客、集体对歌演奏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爱美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这些民俗和民俗精神就是侗族音乐艺术生存的良好土壤。现在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
  (一)行歌坐月对侗笛的影响
  侗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是建立在“行歌坐月”这种古朴的社交活动之中的,他们一般长到十四五岁便开始进入这种社交活动阶段。每当夜幕来临,男青年三五成群哼着歌、吹着侗笛,串巷走寨去找姑娘们行歌坐月,姑娘们则聚集在“月堂”——某一姑娘家或鼓楼等公共場所纺纱、绣花等候着小伙子们的来临,你唱我奏,或边唱边奏,他们用歌声、笛声来互诉衷情,选择情侣,这种习俗活动对侗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二)鼓楼文化对侗笛的影响
  鼓楼文化可以说是侗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缩影。侗族建寨先建鼓楼,鼓楼的功能除聚众议事、传递信息和报警外,它还是重要的娱乐场所,是侗族音乐表演和传承的重要场所。一般重大节日活动的对歌大都在鼓楼中进行,在平日里如果有外寨客人(歌班)来访,主寨的歌班就邀请对方夜间进入鼓楼唱歌。每当夜幕来临,双方歌班双双进入鼓楼,在专设的长凳上面对面排坐着,关于这一情景早在宋代的《老学庵笔记》中有所记载:“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笛导之” 。对唱开始时,先由笛媒来演奏一段序曲,首先由主队用笛子吹奏迎客内容的笛子曲,客队回奏《颂鼓楼》,当这两首寒喧性质的礼节曲演奏完后,才进行正式的笛子歌对唱。在进行正式笛子歌对唱时,一般都要对唱几天几夜,甚至唱到一方输歌或输笛为止。可见鼓楼文化中的对歌风俗对侗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四、侗笛的传承与发展
  (一)侗笛的传承
  侗笛渊源较远,早期由于侗族光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而无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它的传承大部分是靠口耳相传,靠大脑的记忆力保存,又靠记忆力和口授传给后人。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传承方式更加多样,从而形成了本民族的传承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师徒口耳传承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代人的记忆那是短暂的,但无数代人的短暂的记忆连接起来却是连绵不断的。由于过去侗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作为侗笛的载体完全是依靠歌师们这种连绵不断的记忆进行保存,又靠记忆向下一代传授。侗语称笛师为“嗓笛”,笛师在侗族社会十分受敬重,被尊奉为美的化身,他们不光是笛歌队伍中的主要演奏者,还是培养一代代笛子手的主要人物,侗笛的传递责任便自然落在他们的肩上,师傅传给徒弟,徒弟成了笛师又传给了下一代的徒弟,这样依次循环下去,一代传给一代,其传承的人越多面就越来越广,队伍也就越来越大,形成了数学里讲的递增趋势。
  2.现在技术手段传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录音机的普遍出现,录音磁带成为当今侗笛侗笛曲传承的重要载体,开始是各种采风人员提着录音机用以搜集民曲,随着录音机、影牒机的增多,乐手们便可以边录边奏边唱,这样既能达到很好的教授效果,又能达到长期保存和传承的目的,有了录音机、影牒机等现代化的电器,音乐的传承就方便多了,在今天,不管做什么活动,对歌、采堂、比赛还是结婚,侗族里都有专门的摄影师,都会把音乐活动的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便于活动后给更多的人观看和传承。一些著名的笛师和歌队还将所演唱演奏的笛子歌灌成带子在各地广为传颂。
  (二)侗笛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侗族民间艺人、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造工人,不断对民间传统侗笛进行改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区民间艺人、著名侗族歌手石国兴,首先对侗笛制作进行了改革,他将吹口至哨孔的一段管身,由原来破开竹皮、修削呈沟槽、垫高两侧、以竹片做的进气孔道,改为不破开竹皮,直接在管身贴以竹片而成,解决了破开竹皮后所剩1/4管壁容易破损的缺点,使侗笛经久耐用。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侗笛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登上了大都市大雅之堂,它不仅仅是侗族人民的恋爱、社交桥梁和精神食粮,而且成了世界各国各族人民所共享的精神财富,保护这一民族乐器非常必要,它值得大家学习和运用,它将促进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使我国民族乐器更上一个台阶。
其他文献
又到一年的期末,每年的这个时候,班主任都要给学生写评语,评语既是对学生在校学习、劳动等各项活动的概括性评价,又是促使学生今后不断进步的良好手段,它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呼唤学生个性主动积极地得到发展,呼唤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联系和密切配合。那么如何写好评语呢?现就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朋友们分享。  一、写好评语的意义  学生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给予鼓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这句话对教师而言,无疑可作为职业的信条之一。面对缺少社会锤炼而略显稚嫩、心灵纯洁的学生,给以适度的热情和信任,能使“爱抚、温存的翅膀”飞得更高!所以信任是支起学生个体发展的天桥.  今年,我所带的高二(2)班在市统考中,超额完成学校下达任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我所任教的高二(2)班的数学,在同年级文科班级
期刊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之一,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的生产、医药卫生事业等关系密切。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重要性日益显著,而作为其基础教育的初中生物教学状况却令人担忧。对引发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探讨,从中找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生物基础教育质量,作为一名从教生物教学多年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生物课本身的特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领会到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教学准备:课件 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做饭、会跳舞、会唱歌等。你有什
期刊
一、前言  如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增进自我专业素养,还应给予学生恰当、合理的教育。  因为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即教育上的无筛选,使教师群体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如何“培优辅差”,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教师所为之努力和困扰的。  英语是一门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强化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快更好的掌握这一门语言,例如,说、读、写。另外一方面,我们
期刊
一、“互联网+”网络教研的悄然变革  “互联网+”E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的教育随之进入到“互联网+”智慧生活新时代。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形式—网络教研悄然兴起并备受青睐,效果颇佳。网络教研正是在这样的“互联网+”E时代背景下悄然走进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生活中……  网络教研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
期刊
美术是一门人文性学科。一节完美的美术课,首先应该使学生领悟到美,只有学生知美、识美,才会去发现美,对美有了乐趣,我们才能逐步把他们由欣赏美,引导到创造美的实践活動中去。  我们知道,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方法之一;画展是孩子们展示自己风采、找到自信的平台。而美术课是孩子们知美,识美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舞台。因此,精心设计好每一节美术课,吸引学生学习,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也产生积极的效应,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即将走完六年学习生活之路的一名小学生,在这具有记念意义的升旗校会上,在小学阶段剩下屈指可数的日子里,我的心情极不平静。尤其是每当想起,就要告别我学习生活六年的校园,想起全心哺育我健康成长的老师们,胸中就有万般话语要在这里诉说。  六年的時光,匆匆流逝,回首起眸,真难舍啊,这洁净明亮给我知识的课堂;伴着书声,老师内心无比舒畅;真难忘那让我意志刚强的绿化操
期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人类开始生存的那一天起,自他们懂得用树叶遮羞的那一刻起,在人的头脑中,便建立起最原始、最简单的审美观念,美初具雏形。社会发展到今天,审美觀经历了千年的演变;美是什么,如何追求美,也有了许许多多的名目。  审美观是人们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的一切审美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人人都有审美观,但人们的审美观却有正确与错误、高尚与庸俗、先进与落后、健康与病态之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