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语文;兴趣;导入;教学方法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1.巧设悬念,课前设疑
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日月谭》一文时,我根据课文意境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日月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虑,日月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同学们,宝鸟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地杰人灵,风景如画。日月谭就在台湾省境内,要想领略日月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日月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發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2.借助电教,直观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古诗《鹅》,我先让学生边听配乐小故事,边观赏色彩鲜明的投影片(白鹅戏水图),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其次,再采用“以图引学新字新词”法,指导学生理解“项”、“歌”、“红掌”、“清波”等词义,尤其利用板画,寥寥几笔,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诗的主人公“鹅”的生动形象,而且连带图解了诗句,使学生在图画的刺激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实验演示,动中激趣
课前一个小实验或演示,能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回声》,一上课我就带同学来到学校礼堂,先让学生对着空旷的礼堂大叫,只听一阵阵回声传来,同学们感到既兴奋又神奇,心理上就生产一种急于了解原因的迫切状态,这是授课的良好时机。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确定教学方法的原则应是注重启发引导,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前提,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的写作是以地点变换或空间方位为线索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概念及其判断能力还比较弱,离开具体参照物,仅凭想象,头脑中很难正确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产生了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思维,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应紧扣教材重点,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手段,结合富于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兴趣。例如《北京》一课中的方位描写较复杂。同学们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草坪、花坛、名胜古迹、公园的方位,在朗读课文中仅能获得一个模糊的印象,在教学中,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幅画面,画面布局清楚,层次井然,空间立体感强,便于学生理解了这些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有关段落,这样音形结合地再现美丽的首都北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
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
在问题设计上要抓住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例如,教《两只小狮子》这篇看图学文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两只小狮子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我这样设疑:狮子在荒郊野岭是靠什么生存?懒小狮子不练功的理由是什么?狮子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吗?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引导学生看图、朗读、讨论、对照、比较、结合实际,使同学认识到“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3.巧设习题,强化兴趣
长期以来,语文课一直以讲读为主,学生在一节课要么洗耳恭听,要么口诵心惟,较少动手练习,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目标,自己设计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习题,通过幻灯,当堂让学生动手完成。如教《看月食》一文时,我考虑到这是一篇反映自然现象的讲读文章,学生不易理解。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填空习题:“大玉盘咬去了一块像(小船)→()→(眉毛)→()→(锣)”,让学生认识到月亮的形状变了,“太阳转到了()的中间,()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上,就叫月食。”使学生明白了月食形成的原因。我还根据学生好奇、好参与的心理,填空题一做完,马上又出了一道现场演示题:用自己准备好的台灯、乒乓球,再加上学生自己的手来演示月食时三个天体所处的位置。同学们兴趣十足跃跃欲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学生信赖、喜欢老师,彼此关系亲密而和谐。这样,老师的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应用和蔼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回答错了,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诱导这位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达到巧用“激趣”学好语文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兴趣;导入;教学方法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1.巧设悬念,课前设疑
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日月谭》一文时,我根据课文意境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日月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虑,日月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同学们,宝鸟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地杰人灵,风景如画。日月谭就在台湾省境内,要想领略日月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日月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發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2.借助电教,直观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古诗《鹅》,我先让学生边听配乐小故事,边观赏色彩鲜明的投影片(白鹅戏水图),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其次,再采用“以图引学新字新词”法,指导学生理解“项”、“歌”、“红掌”、“清波”等词义,尤其利用板画,寥寥几笔,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诗的主人公“鹅”的生动形象,而且连带图解了诗句,使学生在图画的刺激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实验演示,动中激趣
课前一个小实验或演示,能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回声》,一上课我就带同学来到学校礼堂,先让学生对着空旷的礼堂大叫,只听一阵阵回声传来,同学们感到既兴奋又神奇,心理上就生产一种急于了解原因的迫切状态,这是授课的良好时机。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确定教学方法的原则应是注重启发引导,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前提,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的写作是以地点变换或空间方位为线索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概念及其判断能力还比较弱,离开具体参照物,仅凭想象,头脑中很难正确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产生了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思维,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应紧扣教材重点,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手段,结合富于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兴趣。例如《北京》一课中的方位描写较复杂。同学们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草坪、花坛、名胜古迹、公园的方位,在朗读课文中仅能获得一个模糊的印象,在教学中,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幅画面,画面布局清楚,层次井然,空间立体感强,便于学生理解了这些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有关段落,这样音形结合地再现美丽的首都北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逻辑性。
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
在问题设计上要抓住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例如,教《两只小狮子》这篇看图学文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两只小狮子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我这样设疑:狮子在荒郊野岭是靠什么生存?懒小狮子不练功的理由是什么?狮子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吗?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引导学生看图、朗读、讨论、对照、比较、结合实际,使同学认识到“只有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3.巧设习题,强化兴趣
长期以来,语文课一直以讲读为主,学生在一节课要么洗耳恭听,要么口诵心惟,较少动手练习,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目标,自己设计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习题,通过幻灯,当堂让学生动手完成。如教《看月食》一文时,我考虑到这是一篇反映自然现象的讲读文章,学生不易理解。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填空习题:“大玉盘咬去了一块像(小船)→()→(眉毛)→()→(锣)”,让学生认识到月亮的形状变了,“太阳转到了()的中间,()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上,就叫月食。”使学生明白了月食形成的原因。我还根据学生好奇、好参与的心理,填空题一做完,马上又出了一道现场演示题:用自己准备好的台灯、乒乓球,再加上学生自己的手来演示月食时三个天体所处的位置。同学们兴趣十足跃跃欲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学生信赖、喜欢老师,彼此关系亲密而和谐。这样,老师的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应用和蔼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回答错了,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诱导这位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达到巧用“激趣”学好语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