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毒理学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为了适应当下食品安全发展需要,本文探讨了食品毒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课程内容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了优化和探索,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食品毒理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159-02
  食品毒理学主要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损害的作用机制,明确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并做出相应预防的一门科学。湖南农业大学从2008年开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它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食品及其所包含的营养和人类健康相关的一门专业。1984年,我国在预防医学专业中就已经开设了《食品毒理学》,卫生部指出,在今后的几十年,是中国国民营养改善和健康水平提高的关键时期。为适应食品安全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出适应未来食品安全发展的创新型和素质型人才,对食品毒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开设现状
  我国现代的《食品毒理学》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和发展,1978年以后,随着国际上食品毒理学的快速发展及我国的实际需求,在预防医学学科中开设了食品毒理学课程,在进一步发展后,又陆续设置了食品毒理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点。当下主要是在本科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和农林院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专业开设食品毒理学课程,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的和教学大纲存在差异,导致不同院校和专业的食品毒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明显差异。
  二、《食品毒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不足。食品毒理学包含多门学科种类,知识点较为繁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动物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知识,由于学生前期缺乏生物化学和解剖学等理论基础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食品毒理学的学习效果不佳。
  2.实验教学环节欠缺。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以期评估出外源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从而加深对食品毒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由于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在本校未开设,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医学、卫生和药检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具有实验设备和场地,对病理学、解剖学和临床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农业学校一方面缺乏动物实验室和实践环境,另一方面,大多学生在上食品毒理学课程之前,可能从未接触过实验动物,从而加大了实验的难度。
  3.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食品毒理学中包含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基础知识,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关键,作为授课老师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关注专业的前沿最新成果,做到与时俱进和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完善教学实践。
  三、教学方法改进
  1.深化理论教学,突出重点难点。本校将食品毒理学课程设为30学时,存在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少的矛盾,若想全面学习本门课程,必然要在课堂上赶进度,容易导致学生知识混乱。另外,本專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大多属于食品学院,缺乏对动物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等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对于食品毒理学的学习通常无法把握重点难点,导致学习效率和效果不佳。因此需深化理论教学,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例如在授课过程中,需重点讲解外源化合物在人体中生物转运的具体途径及毒性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作用机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在学习其他章节时才能事半功倍。在研究生阶段从事功能性食品开发研究的学生,对于其对人体的功能性和安全性评价尤为重要,因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需让学生重点掌握急性、遗传、致畸、慢性和30天喂养试验等设计方法,从而为将来的科研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激发学生兴趣,开展互动式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效率较低,可结合生活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实例讲解和专题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例如婴幼儿奶粉中违法添加的三聚氰胺实例,一方面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时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另一方面,长期或过量的摄入则会导致人体患有肾脏和膀胱结石。通过实例的引入,使学生掌握三聚氰胺对人体的毒性作用、靶器官等知识,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精密检测三聚氰胺方法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在专题讨论过程中,可由授课老师设置不同专题,将学生分成不同专题小组,交由学生在课外对专题内容进行文献查阅和学习,专题小组自行讨论后汇总,并制作专题PPT,由各自小组代表进行PPT讲解,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和观点,其他同学提问及补充后,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专题学习讨论的形式,可以渐渐引导学生了解外源化合物在人体的分布、排出体外的方式和时间、毒性反应和具体原因,通过互动式的专题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探索实验教学,增强科研能力。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实验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食品学院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动物生理和解剖学等基础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前期可进行动物饲养、性别判定、大小老鼠灌胃和注射的视频学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后期则学习实验动物心脏、脾、肾脏和血液等的采集工作。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开展探索式实验设计,对于实验课题可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选定,再由老师判定其可行性,明确该课题的实验目的、步骤、材料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可与同学和老师讨论,在讨论中更加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在实验结束后,再由老师对整个实验过程提出建议和意见。采用学生自主选题,带着问题学习的方式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懂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意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率。食品毒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各学科知识联系较为紧密,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和解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等内容,授课老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在授课中做到融会贯通,由此及彼,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近年来,随着现代食品毒理学的快速发展,研究已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单方面分析到整体,一些新技术也应运而生,例如毒理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人体全基因测序等也逐步应用于食品毒理学的研究中,因此,作为授课教师,应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补充食品毒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从而拓宽学生视野。
  四、结语
  食品毒理学作为专业课之一,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设计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的改革需持之以恒,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严卫星,丁晓雯.食品毒理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2,7.
  [2]宋宏新,毛跟年,等.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高德富.食品毒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3):135-136.
  [4]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3):6-10.
  [5]陈利平,韩亚伟.《食品毒理学》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广西轻工业,2010,(9):155-156.
  [6]唐俊妮,陈娟.《食品毒理学》课程发展、问题及教学方法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200-201.
其他文献
商业银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持续不断的创新,它逐渐成为各个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在现代的宏观环境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
结合国内外对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要报告,对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整理,运用OECD、NSF、WIPO等权威组织机构发布的数据,描述了中国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