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符合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这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在批判传统教学中逐渐建立起来。情境教学从汉字本身的文化性和儿童的接受心理两方面,借鉴各种经验和方法,找到了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
一、根据儿童识字情况,利用汉字形象激发兴趣
在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学前识字量检测,因为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初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识字习惯。对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一年级十二个班进行识字量测试,从一二年级教材生字列表中挑出600个字给一年级12个班623个学生认读,结果发现,每个班都有1到3个学生能认识600个字,认识10个字以内的每个班也有2到3个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认识100个字左右。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之间识字量差别还是很大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识字多的学生做小老师,帮助识字少的学生识字。这样,识字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识字少的学生识字量也有所提升。
二、依据造字特点,利用字理结构创设情境
毕竟汉字中独体字占少数,大部分还是结构相对复杂的形声字。但是,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不善于发现事物特征与事物的联系,所以,利用形声字形旁表意,行旁表音的构字法则,创设情境,突出形旁或声旁区别,就能有效帮助低年级学生识字。例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八中的“包、饱、苞、炮、泡”,学生已经认识基础字“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摸摸吃饱的肚皮,知道“饱”的偏旁是“饣”;让学生观察荷花苞知道荷花是植物,“苞”是“艹”;让学生看金鱼吐出的泡泡,“水泡”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作偏旁;让学生观看发射大炮的视频,“炮”与火药有关,所以是火字旁。分别用四组情境来认识四个字,并突出四个偏旁,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理解形旁对汉字得表意作用。
在教学“颗、棵”的时候可以用以下方法区分:
“颗”果是音旁表示声音,页是形旁表示意思,所以“颗”都是表示圆圆的颗粒状的东西,像豆子呀,星星呀等等。
“棵”果是音旁表示声音,木是形旁表示意思,所以“棵”都是表示和植物有关的东西,像树木呀,蔬菜呀等等。
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密码”。创设情境让抽象的汉字具体化形象化,学生一记就会,并且不容易忘记。
三、创设生活情境,增加识字契机
陶行知 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当识字教学以生活为后盾时,学习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班级名、墙报、宣传栏、标语……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由于时间场地有限,教师不能总带学生走入实际生活中去寻找合适的情境。这时可以创设与生活中相似情境,如: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练习一的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中可以在认识姓名中主动识字,既与学生自己的集体生活息息相关,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生活是课堂的延伸。可以要求学生在假日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比如到动物园、公园游玩的时候,可以从指示牌、动植物简介中,认识许多动物、植物名称,认识许多汉字;热闹的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孩子在购物时,认一认自己喜欢的商品的名称、认一认食品包装袋上的文字。又如:看广告牌、车站牌可识字;看电影、看电视也可识字……这些课外教材拓宽了识字渠道,使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轻松地认识和巩固生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最有印象的识字故事。
四、利用课文情境,拓展识字
进入小学后,学生接触的汉字不都是“人、口、手、足、舌、牙、耳、目”等表示具体实物的字了。这时的识字教学就要结合课文意境。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梅兰芳学艺》中的“灵活”的“灵”是特指梅兰芳眼睛“有神”、“会说话”,比我们平时说的“机灵、”“水灵”要多一层“神”的意思。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在情境中让学生比较这些词的细微区别。
心理学表明,一个词只有在词组中记忆中才能更深刻牢固掌握,这也契合李吉林老师的“先识字,再阅读,之后才作文起步”的主张。例如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太阳、地球、月亮》这一课时就会拿出地球仪和学生共同探讨地球上的人类,然后教学“球”的写法再拓展到学习其他球类,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继而学习太阳、月亮和他们的写法,最后分别让学生扮演“太阳、地球、月亮”来掩饰他们的转动,学生进入情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李吉林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就识字谈识字”的识字教学状态,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在识字过程中结合课文情境,真正做到了新课程要求的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字理识字中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考虑汉字的构造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识字的质和量都得到提高。汉字体现中国文化,并肩负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每个汉字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知道汉字的内涵,并能促使学生喜爱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根据儿童识字情况,利用汉字形象激发兴趣
在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学前识字量检测,因为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初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识字习惯。对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一年级十二个班进行识字量测试,从一二年级教材生字列表中挑出600个字给一年级12个班623个学生认读,结果发现,每个班都有1到3个学生能认识600个字,认识10个字以内的每个班也有2到3个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认识100个字左右。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之间识字量差别还是很大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识字多的学生做小老师,帮助识字少的学生识字。这样,识字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识字少的学生识字量也有所提升。
二、依据造字特点,利用字理结构创设情境
毕竟汉字中独体字占少数,大部分还是结构相对复杂的形声字。但是,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不善于发现事物特征与事物的联系,所以,利用形声字形旁表意,行旁表音的构字法则,创设情境,突出形旁或声旁区别,就能有效帮助低年级学生识字。例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八中的“包、饱、苞、炮、泡”,学生已经认识基础字“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摸摸吃饱的肚皮,知道“饱”的偏旁是“饣”;让学生观察荷花苞知道荷花是植物,“苞”是“艹”;让学生看金鱼吐出的泡泡,“水泡”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作偏旁;让学生观看发射大炮的视频,“炮”与火药有关,所以是火字旁。分别用四组情境来认识四个字,并突出四个偏旁,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理解形旁对汉字得表意作用。
在教学“颗、棵”的时候可以用以下方法区分:
“颗”果是音旁表示声音,页是形旁表示意思,所以“颗”都是表示圆圆的颗粒状的东西,像豆子呀,星星呀等等。
“棵”果是音旁表示声音,木是形旁表示意思,所以“棵”都是表示和植物有关的东西,像树木呀,蔬菜呀等等。
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密码”。创设情境让抽象的汉字具体化形象化,学生一记就会,并且不容易忘记。
三、创设生活情境,增加识字契机
陶行知 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精髓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当识字教学以生活为后盾时,学习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班级名、墙报、宣传栏、标语……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由于时间场地有限,教师不能总带学生走入实际生活中去寻找合适的情境。这时可以创设与生活中相似情境,如: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练习一的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中可以在认识姓名中主动识字,既与学生自己的集体生活息息相关,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生活是课堂的延伸。可以要求学生在假日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比如到动物园、公园游玩的时候,可以从指示牌、动植物简介中,认识许多动物、植物名称,认识许多汉字;热闹的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孩子在购物时,认一认自己喜欢的商品的名称、认一认食品包装袋上的文字。又如:看广告牌、车站牌可识字;看电影、看电视也可识字……这些课外教材拓宽了识字渠道,使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轻松地认识和巩固生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最有印象的识字故事。
四、利用课文情境,拓展识字
进入小学后,学生接触的汉字不都是“人、口、手、足、舌、牙、耳、目”等表示具体实物的字了。这时的识字教学就要结合课文意境。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梅兰芳学艺》中的“灵活”的“灵”是特指梅兰芳眼睛“有神”、“会说话”,比我们平时说的“机灵、”“水灵”要多一层“神”的意思。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在情境中让学生比较这些词的细微区别。
心理学表明,一个词只有在词组中记忆中才能更深刻牢固掌握,这也契合李吉林老师的“先识字,再阅读,之后才作文起步”的主张。例如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太阳、地球、月亮》这一课时就会拿出地球仪和学生共同探讨地球上的人类,然后教学“球”的写法再拓展到学习其他球类,如“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继而学习太阳、月亮和他们的写法,最后分别让学生扮演“太阳、地球、月亮”来掩饰他们的转动,学生进入情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李吉林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就识字谈识字”的识字教学状态,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在识字过程中结合课文情境,真正做到了新课程要求的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字理识字中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考虑汉字的构造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识字的质和量都得到提高。汉字体现中国文化,并肩负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每个汉字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知道汉字的内涵,并能促使学生喜爱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