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忘忧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iaohui870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遇见“萱草”,还是学生时代,在“竹林七贤”领袖人物嵇康的文章里。嵇康《养生论》说:“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后来毕业,任教于一所中学,身份从学生变成老师。给学生点名,发现班上有俩学生名里带“萱”,一个叫“怡萱”,一个叫“雅萱”,都是女生。先后点到两位女生姓名时,皆微微一笑。为她俩高兴,其父母一定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在别人争着用“春兰”、“夏荷”、“秋桂”、“冬梅”为女孩子取名时,目光离开了身边的花,找到了一种让人“保持快乐”、“忘记忧愁”遥远的草。看女生名字,便知道她们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那时年轻,才二十出头。凡事习惯于“一是一、二是二”的固定思维,对萱草的认识,仅停留于萱草就是萱草的层面上。感觉萱草如仙草,不食人间烟火,距离自己很远。没想过,有朝一日在什么地方亲眼见一见真的萱草。
  生活中见不着萱草,在书本上倒是有过不期而遇。《诗经·卫风·伯兮》说:“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谖”音同“萱”,意為“忘记”,便认定“谖草”就是“萱草”了。紧跟的后句,“言树之背”,“背”即“北堂”,易让人想起离今天相对较近的一本书——《红楼梦》。书中有这样的句子:“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至此方明白,萱草不仅是忘忧草,它还常常被用来借指母亲。
  父母在,不远游,远游便是无奈。此为古信条。侍奉在母亲身边,人心安稳,不生离愁,甚至所有的忧愁都化为乌有。明白这道理,是读了古代诗人有关萱草的诗作。读过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也读过元朝诗人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依诗人意思,不能陪伴在母亲身边,就让萱草代替自己游子陪伴母亲吧,但愿萱草能让母亲忘掉思念游子之忧愁。诗中的萱草,还是没有让人走出萱草忘忧的境界。
  读到李时珍《本草纲目》,才大吃一惊。李时珍说:“萱本作谖……吴人谓之疗愁”。吃惊的不是这句,读过《诗经》,已明白“萱”即是“谖”。“疗愁”也好理解,能“忘忧”自然也“疗愁”。吃惊的是李时珍另外一句轻描淡写之语:“今东人採其花跗乾而货之,名为黄花菜。”瞬间,真相大白,石破天惊。原来,被视为仙草的萱草竟是黄花菜。真不敢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不敢相信有哪个名叫“萱”的女孩愿意被人称为“黄花菜”。没想到斯文高雅的萱草,曾经是《诗经》里的风景,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重要意象。实际上身份低微,不过寻常百姓家餐桌上一碗小菜。
  若早知道萱草即黄花菜,到嵇康《养生论》为止,不再期待在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与萱草狭路相逢,有《养生论》足够。常以黄花菜下饭,定是快活似神仙,养生效果极好,做个不老翁,跟彭祖好有一比,活他千八百岁。
  此语非妄。吃黄花菜不难,吾乡有产。见过黄花菜,李时珍所谓“乾而货之”,长在地里的黄花菜,都见过。干黄花菜,似干豆角,不过个头没干豆角长。黄花菜在春天播种,生根,发芽,长叶,抽茎。茎直,细长。叶,形似茅草叶,略厚,表面有蜡质光泽。夏天开花,花蕾似金针,因此也叫金针菜。花开似百合,喇叭形,花管长,花色桔黄,故得名黄花菜。吃过黄花菜,不是偶尔吃,是经常吃。说实话,黄花菜味道不是很好。干黄花菜泡发不透,清洗不彻底,吃起来还有股酸味。常吃,是惦记着黄花菜的好。好处多,说它健脑抗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还有清热、利尿、除湿、健胃、明目、安神、止血、通乳、消肿等功能。难怪,黄花菜有多个别名,言明了它的功效,如健脑菜、安神菜。倒是有一个别名,似乎夸大了黄花菜某种功效,叫宜男草。《太平御览》说:“妇人带宜男草,生儿。”真假只有古人知道。
  只信李时珍《本草纲目》,萱草即黄花菜,黄花菜也“疗愁”。走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想起嵇康语,萱草忘忧。
其他文献
我不喜食南瓜,却喜食瓜膛里的南瓜子。小小的南瓜子,留种的极少,大多的,倒进小铁锅里,抹一层油,炒着吃。  蓝儿是我的同班同学,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脸像一粒南瓜子。秋忙假,我们赋闲在家,主要活计是拔猪草。南瓜子很香,是打牙祭的好食物,拔猪草,我们口袋里装着炒制的南瓜子。我心急,几粒南瓜子丢进嘴里便嚼起来,唇角,渣液四溢。蓝儿吃瓜子宛若舞台的青衣,手掌弓拢成筒状,翘着兰花指,一粒瓜子,拇指、食指间像衔
期刊
走到落水桥上,雨更大了。龙眠河在脚底下,站在桥上有一种站在水上的感觉。这时节开始多雨,梅子黄时雨,下得有点缠绵,也有点烦。迎春花谢了,却披下一帘青丝幽梦,迎着雨,依着岸柳,静静地垂在青石护坡上。夹竹桃从五月初一路呼啸着开过来,红的白的,落了开,开了落。自顾自,心无旁骛,目不斜视,旁若无人。不比,旁若无花。心有恋恋,奈何去年已写了她,虽无新欢,也无从落笔。  就看见河中青萍。平时没留意,雨中这么好看
期刊
朔风起,满地寒,穹顶之下白茫茫。  当第一场雪覆盖屋顶、泅上河畔,冬的色彩便在四季的扉页涂上了圆满。山河已然失语,天地渐次澄明。冬的晦暗沧桑,植物的凋零萧瑟,在一场盛大的梨花白里萎缩。  炉火、铜壶、酽茶、旧书,最是一年好光景。茶香袅袅,氤氲了閑适。光阴缠绵,现世安好,从书页中抬头,看雪纷纷扬扬,无声;看地敞开怀抱,接纳。看得痴了,自己便与自己对话:雪于大地,是舍、是给予,是不求回报的奉献和付出。
期刊
从前,有一个少年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紧巴。一天夜晚,为了能让奶奶吃上一顿饱饭,少年居然鬼使神差地偷了邻居几斤白面,当他告诉奶奶白面的来历,本以为奶奶能夸奖他几句。岂料,一向对他宠爱有加的奶奶却把脸一沉,用无可争辩的语气,严厉地要求少年说:“这面你从哪儿拿的,赶紧还从哪儿给人家送回去。乖呀!没有咱忍着,就是饿死,也不能当贼呀……”  看了这则民间故事,我不禁想起了奶奶对我的叮嘱。我的奶
期刊
每个暑假,姥爷都会带信说:“回来吃笋呀。”  姥爷喜欢竹子,家里也种着一大丛青绿的竹林。有天下雨,整晚都是雨打竹叶的声音,屋子里充斥着又重又凉的土腥味,第二天一早,林子中就冒出很多鲜嫩的竹笋;当然还有蝉洞,伸手就能摸到胖嘟嘟的知了猴。姥爷很高兴,招呼着邻里来竹林里挖笋、挖蝉蛹,他自己则像只威武雄壮的大公鸡,斜倚在大门口,一边和人聊天,一边指挥着年轻人和小孩子去更深更远的地方寻寻。就这样忙乎完一晌午
期刊
1976年初夏,我高中毕业已近一年,渐渐适应着农村、农民、农事的环境,对现实和未来是一种郁郁无望的心态。  忽一日,大队部的高音喇叭里播出一则重要“通知”:因村办初中教学需要,决定公开招考两名老师,望符合条件的青年明日上午到大队部报到并参加现场考试。这像一道低云闪电,在这个小山村照出一片亮色!  听闻这一重大消息,我对自己既有信心又忐忑不定。有信心,是因为刚高中毕业,我在本大队所有回乡的同届七八个
期刊
细雨中,一阵抽泣声从前面传来,时断时续。循声望去,拐角处,一个怀抱孩子的女人, 正坐在一棵梧桐树下的长椅子上哭泣。  她很年轻,顶多三十岁,上穿一件无袖棉T恤,印花(那样的印花,是极其容易掉色的那种,洗一次,水里并会有大盆的红,一大盆的蓝)。黏连在一起的头发,被胡乱扎成一条马尾,满脸的灰尘映衬着毫无血色的干裂嘴唇,一道道黑白的沟壑,弄花了那张原本俊俏的脸。  忽然,女人大声哭起来,那哭声带着压抑后
期刊
春天来了。岸上,青青杨柳编织春天的梦幻。油菜花开了,开满了河坡。  晓梅采一朵油菜花,戴在头上,“咯咯”地笑,笑得很美。我们笑了,油菜花也笑了。爱如爬上柳树,仰望蓝蓝的天空,惊喜燕子归来。宝楼捧起杂志,朗誦春天的诗,我举起一根柳枝,举起春天,在大潮河边奔跑。我们读啊,写呀,我们的文字写满了大潮河的沙滩。  晓梅要出嫁了,要嫁远方。她出嫁这天,她来到大潮河边,“呜呜”地哭泣——她将要离开家乡,离开美
期刊
村莊没有了春天的羞涩,许多庄稼已经成长,麦子的坚韧裸露无遗。道路两旁的杨树,已长满了饱满的叶子,它们已向大地投下了清爽的阴凉,让劳累的农人随时坐在树荫下休息。  大地就要被金黄的麦子覆盖,坚韧的麦秆支撑麦子走完最后的道路。四月,麦子没有了春天的调皮,没有了绿波的荡漾,静穆着,等待农人收割。走在金黄的麦地边沿,忍不住采下今年的第一穗麦子,用两只手掌揉碎,低下头用嘴吹跑麦壳,剩下坚硬的麦粒,你不由赞叹
期刊
春天飘荡在村子里的花香,夏日田野上舞动的稻穗,秋末山林中落果之声,冬季穿过柴门哨子般尖锐的哨音,这些都是风在四季的栅栏里张口说话。  小时候,去山里放牛,五六个牧童,把各自的牛赶到山坡上,先让牛放着,便到山谷中的一口大水塘捉鱼摸虾。如果水面布满皱纹,大家看一眼就往回走,如果水面似镜子一样平,大家二话不说,脱得赤条条的,“扑通”一声,纷纷跃入塘里,使出十八般武艺,像鸬鹚在水里穿梭,收获着各自的喜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