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8日,定位于亚洲经济事务的博鳌亚洲论坛即将召开。此次论坛将以“亚洲新未来:寻找和释放增长新动力”为主题,试图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确和亚洲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复杂背景下,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线索。
亚洲领跑但面临多重挑战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亚洲以其较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为复苏曲折的全球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跑者。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活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亚洲多数经济体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之中。我们知道,当一国处于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时,其经济增长率通常会处于高位状态,这在亚洲已经成功的经济体如“亚洲四小龙”和中国中被证明了的。目前,包括中国、东盟成员和南亚成员在内的多数发展中经济体正好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因而理论上已经支持这些经济体势必在增长的中高位水平上运行。
快速的城镇化也给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高增长机会。如同工业化一样,一国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也会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这是因为快速的城镇化必然要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如今亚洲国家都在努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这必将在较长时期内拉动经济。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刺激了内需,也促使亚洲国家具有内在的经济增长动力。据统计,2000年只有少数亚洲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在1000美元以上,而目前则是亚洲多数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跃出1000美元,加上亚洲年轻的消费人口,无疑使亚洲成为世界上最具消费潜力的地区之一。
政府拥有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能够适应全球经济波动。亚洲国家多年的经济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庞大的财力,这与欧美国家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形成鲜明的反差,加上亚洲国家已经经历多次世界或地区上经济危机的洗礼,积累了相应的政策调整经验,为亚洲国家应对全球环境变动创造了条件。
地区合作进程加快,提高了区内经济效率。近些年,亚洲国家间已经签署多个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多边谈判进程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中日韩也在逐步深化,合作已经为各国带来明显的收益,2013年中国东盟进出口达到4436.1亿美元,是2004年的2倍、2007年的1倍。
然而,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亚洲并不能完全幸免于全球经济风险之外,加上过去一段时期内亚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新矛盾,两者叠加使得亚洲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亚洲国家面临的经济增长困境主要来自牵引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系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牵引发达国家的发动机系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老化”,因此,目前多个国际机构在看好亚洲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预期了亚洲即将面临的多重挑战,特别是增长动力不足和金融风险加大的挑战。
寻找、释放增长新动力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召开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和释放亚洲国家新的增长动力源,下设的多个议题也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三大主线,汇集多方人士,以便集思广益,为亚洲未来的经济增长献言献策。那么,未来一定时期内,亚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究竟在何方?
加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有助于扩大内需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亚洲的改革红利正在消失,其实不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亚洲国家通过生产领域如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改革,扩大了产品供应能力,实现了快速的经济规模扩张,但是亚洲分配领域的改革,即如何扩大内需的实践一直未能完全启动。目前亚洲尚有近九亿人口处于贫困线状态下,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有助于扩大消费的社会安全网建设并没有在亚洲国家全面铺开,进而影响了亚洲国家内需的扩大,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内加强分配领域的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潜力将成为亚洲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
加强一体化建设,整合亚洲市场。目前亚洲统一的地区市场建设尚未完成,使得亚洲区内市场这一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能发挥作用。今后亚洲国家需要摒弃传统思维,加快多边一体化进程,使区内市场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之一。目前中国已推出一系列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倡议,如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日本政府近期也将向东盟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200亿美元资金。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经济增长的瓶颈。基础设施是亚洲国家的短板。根据亚行预测,2010—2020年间,亚洲国家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达到八万亿美元以上,才能维持经济增长。目前亚洲国家因财政赤字、债务高企以及信贷扩张过快等原因而有可能采取紧缩货币财政政策,不过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应以不伤害未来的经济增长为底线。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以保障未来的可持续增长。亚洲多数国家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亚洲目前面临的潜在挑战如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又迫使亚洲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特别是“3D”技术的出现为亚洲国家提供了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机会,因而亚洲国家一方面需要加强教育支出,为未来经济增长储备必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以保障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赵江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亚洲领跑但面临多重挑战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亚洲以其较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为复苏曲折的全球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跑者。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活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亚洲多数经济体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之中。我们知道,当一国处于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时,其经济增长率通常会处于高位状态,这在亚洲已经成功的经济体如“亚洲四小龙”和中国中被证明了的。目前,包括中国、东盟成员和南亚成员在内的多数发展中经济体正好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因而理论上已经支持这些经济体势必在增长的中高位水平上运行。
快速的城镇化也给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高增长机会。如同工业化一样,一国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也会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这是因为快速的城镇化必然要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如今亚洲国家都在努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这必将在较长时期内拉动经济。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刺激了内需,也促使亚洲国家具有内在的经济增长动力。据统计,2000年只有少数亚洲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在1000美元以上,而目前则是亚洲多数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跃出1000美元,加上亚洲年轻的消费人口,无疑使亚洲成为世界上最具消费潜力的地区之一。
政府拥有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能够适应全球经济波动。亚洲国家多年的经济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庞大的财力,这与欧美国家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形成鲜明的反差,加上亚洲国家已经经历多次世界或地区上经济危机的洗礼,积累了相应的政策调整经验,为亚洲国家应对全球环境变动创造了条件。
地区合作进程加快,提高了区内经济效率。近些年,亚洲国家间已经签署多个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多边谈判进程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中日韩也在逐步深化,合作已经为各国带来明显的收益,2013年中国东盟进出口达到4436.1亿美元,是2004年的2倍、2007年的1倍。
然而,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亚洲并不能完全幸免于全球经济风险之外,加上过去一段时期内亚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新矛盾,两者叠加使得亚洲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亚洲国家面临的经济增长困境主要来自牵引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系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牵引发达国家的发动机系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老化”,因此,目前多个国际机构在看好亚洲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预期了亚洲即将面临的多重挑战,特别是增长动力不足和金融风险加大的挑战。
寻找、释放增长新动力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召开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和释放亚洲国家新的增长动力源,下设的多个议题也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三大主线,汇集多方人士,以便集思广益,为亚洲未来的经济增长献言献策。那么,未来一定时期内,亚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究竟在何方?
加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有助于扩大内需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亚洲的改革红利正在消失,其实不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亚洲国家通过生产领域如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改革,扩大了产品供应能力,实现了快速的经济规模扩张,但是亚洲分配领域的改革,即如何扩大内需的实践一直未能完全启动。目前亚洲尚有近九亿人口处于贫困线状态下,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有助于扩大消费的社会安全网建设并没有在亚洲国家全面铺开,进而影响了亚洲国家内需的扩大,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内加强分配领域的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潜力将成为亚洲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
加强一体化建设,整合亚洲市场。目前亚洲统一的地区市场建设尚未完成,使得亚洲区内市场这一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能发挥作用。今后亚洲国家需要摒弃传统思维,加快多边一体化进程,使区内市场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之一。目前中国已推出一系列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倡议,如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日本政府近期也将向东盟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200亿美元资金。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经济增长的瓶颈。基础设施是亚洲国家的短板。根据亚行预测,2010—2020年间,亚洲国家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达到八万亿美元以上,才能维持经济增长。目前亚洲国家因财政赤字、债务高企以及信贷扩张过快等原因而有可能采取紧缩货币财政政策,不过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应以不伤害未来的经济增长为底线。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以保障未来的可持续增长。亚洲多数国家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亚洲目前面临的潜在挑战如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又迫使亚洲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特别是“3D”技术的出现为亚洲国家提供了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机会,因而亚洲国家一方面需要加强教育支出,为未来经济增长储备必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以保障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赵江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