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思想理论,是在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效,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那么,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必须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表示了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又表示了一个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是:
从认识上看,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这是前提条件。否则,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内容上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包括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实际相结合。
从形式上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无疑具有中国的形式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主要是依据西方素材,要使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一方面要在中国实际斗争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还要将这些原理赋予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以显示其民族性。毛泽东曾表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和原则都用中国的民族语言重新加以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之具体化,并赋予它以中国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的,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变为现实。
二、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对党的建设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对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地推进,而且,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更具有时代特征。
第一,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指出,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中走出来,变为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马克思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其强大的力量必须和群众相结合,实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教育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也就是让广大群众掌握“评判的武器”的过程。二是人民群众运用,中国革命的先驱们把马克思主义传入到中国,进入到中国的革命领域,在不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使一批革命人士转变为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与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既是大众化的结果,更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这一实践中去,用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指导人民群众的行为,而这就必须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让更多的群众掌握这一理论,运用这一理论。
那么,目前如何更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让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人民大众,形成人民大众科学的理想、信念,凝聚人民大众共同致力于这一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为人民大众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其次,要求必须研究人民大众的客观实践,研究人民大众的实践需要、实践目标、实践方式等,才能更好地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人民大众实践性和目的性,决定了理论的大众必须研究人民大众的现实需要,研究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性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的一致性,还必须关心人民大众的实际利益,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凡事向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实意办实事,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捍卫者,才能从根本上激发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势,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讲,时代性更是它内在要求。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般来讲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正确地反映时代主题,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马克思主义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时代发展的逻辑,切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是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认清时代的基本矛盾和时代主题,推断世界历史发展所处的大时代,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三是用马克思主义回答时代重大课题。对时代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线和脉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同时,国际力量对比也呈现出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渐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诠释现实、审视现实,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四是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要从时代吸收新的元素、补充新的养分,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建设。学风也是党风,学风好坏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学风的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也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是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找答案,还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的问题,这就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学风。不同的学风,可以导致革命和建设事业完全不同的结局。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应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對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理论的应用,强调有的放矢。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学习和应用理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85年,他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既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这也是强调理论的应用。
当前,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一是要深入学习理论,主要是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完整地准确地掌握了理论,才谈得上以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认真地刻苦地学习理论,更加完整更加准确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要把这个学习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下功夫。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特别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这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推进理论本身的过程。我们一定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自己在学习和运用理论上不断进步。三是要把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用来改造主观世界?回答是肯定的。如学习了这个理论,对是否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否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是否坚持群众路线等等。这些,都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能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也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学习问答[M].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那么,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必须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表示了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又表示了一个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是:
从认识上看,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这是前提条件。否则,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内容上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包括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实际相结合。
从形式上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无疑具有中国的形式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主要是依据西方素材,要使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一方面要在中国实际斗争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还要将这些原理赋予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以显示其民族性。毛泽东曾表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和原则都用中国的民族语言重新加以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之具体化,并赋予它以中国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的,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变为现实。
二、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对党的建设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对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地推进,而且,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更具有时代特征。
第一,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指出,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中走出来,变为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马克思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其强大的力量必须和群众相结合,实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教育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也就是让广大群众掌握“评判的武器”的过程。二是人民群众运用,中国革命的先驱们把马克思主义传入到中国,进入到中国的革命领域,在不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使一批革命人士转变为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与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既是大众化的结果,更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这一实践中去,用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指导人民群众的行为,而这就必须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让更多的群众掌握这一理论,运用这一理论。
那么,目前如何更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让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人民大众,形成人民大众科学的理想、信念,凝聚人民大众共同致力于这一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为人民大众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其次,要求必须研究人民大众的客观实践,研究人民大众的实践需要、实践目标、实践方式等,才能更好地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人民大众实践性和目的性,决定了理论的大众必须研究人民大众的现实需要,研究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性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的一致性,还必须关心人民大众的实际利益,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凡事向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实意办实事,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捍卫者,才能从根本上激发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势,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讲,时代性更是它内在要求。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般来讲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正确地反映时代主题,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马克思主义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时代发展的逻辑,切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是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认清时代的基本矛盾和时代主题,推断世界历史发展所处的大时代,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三是用马克思主义回答时代重大课题。对时代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线和脉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同时,国际力量对比也呈现出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渐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诠释现实、审视现实,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四是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要从时代吸收新的元素、补充新的养分,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建设。学风也是党风,学风好坏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学风的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也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是单纯从马克思主义书本里的片言只语找答案,还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的问题,这就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学风。不同的学风,可以导致革命和建设事业完全不同的结局。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应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對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理论的应用,强调有的放矢。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学习和应用理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85年,他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既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这也是强调理论的应用。
当前,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一是要深入学习理论,主要是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完整地准确地掌握了理论,才谈得上以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认真地刻苦地学习理论,更加完整更加准确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要把这个学习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下功夫。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特别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这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推进理论本身的过程。我们一定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自己在学习和运用理论上不断进步。三是要把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用来改造主观世界?回答是肯定的。如学习了这个理论,对是否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否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是否坚持群众路线等等。这些,都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能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也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学习问答[M].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