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革新优化,建筑行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社会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大力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还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全面探究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要点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发展与完善
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但由于监管不力导致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仍屡见不鲜,此类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此,本文将论述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意义,深入探究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管环节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策略,以加快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1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意义
首先,保障建筑行业技术标准。积极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保证材料的合格率、技术的规范性与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促使建筑行业形成良好的技术标准。其次,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业主方在付出一定的投资成本后,获得对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的建筑工程。最后,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工程质量安全。而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也是增强建筑企业市场公信力,扩大建筑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2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2.1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我国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立法方面仍存在诸多的缺陷,尤其是权责分划方面。另外,在法律条款中存在一系列政策性较强的内容,对执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而且这些条款的可行性较差,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由此可知,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影响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要素,应引起施工单位的大力关注。
2.2质量监管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晰
由于建筑行业的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多,因此经常出现各部门交叉监管的现象。而交叉监管也使得各监管主体的权责分划不明确,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一旦建筑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必定会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纵观国内发展现状,建筑质量监管部门属于事业编。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动,建筑质量监管部门所获得的专项补助资金额度越来越低,阻碍了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再者,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参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弱。
2.3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
伴随现代科技的日益完善,社会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背景下,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逐步向着网络化、集成化与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与各类多元化信息技术,可以促使各部门在参与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反馈效率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然而根据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可知,信息化建设进程迟缓,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3 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策略
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明确质量监管主体和责权分划;加强信息化建设。
3.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3.1.1完善质量监管立法
要想积极做好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维护质量监管单位的主体地位,保障质量监管单位的基本权益。各相关部门要全面且客观地分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行为,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这也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总之,各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质量监督管理立法工作的重视,避免因法律法规不健全而引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3.1.2完善质量监管配套法规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需将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也是确保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前提条件。由此可知,构建完善的配套法规具有积极意义。
3.1.3完善质量监管地方法规
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大方向、大范围的约束而言的,无法协调解决各类细节问题。针对此,各基层政府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有约束性、有目的性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在约束和规范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协调解决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3.2明确主体和权责分划
针对国内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权责分划不清晰以及交叉监管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深化建筑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分划。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以“工程实体质量”为单一监管目标的传统监管方式,通过约束和规范工程项目各参建主体的质量监管行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3.3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且逐步拓展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如今,信息技术已然成为工程建设项目質量监督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为进一步改善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加大质量监管工作的技术含量,建筑单位要参照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力度,确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发挥实际价值。
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期间,顺应科技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引入多元化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质量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此外,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满足标准要求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不满足标准要求的企业,可给予适当的惩处,以此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行业的前进脚步日益加快,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是第一要义。而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举措。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要点,从多角度出发,保障工程的高质量竣工。
参考文献
[1]邹丽琴.巧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突破探究难点[J].考试周刊,2020,(62):99-100.
[2]范宇倩.构建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J].科技资讯,2020,18(17):158-159.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发展与完善
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但由于监管不力导致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仍屡见不鲜,此类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针对此,本文将论述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意义,深入探究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管环节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策略,以加快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1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意义
首先,保障建筑行业技术标准。积极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保证材料的合格率、技术的规范性与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促使建筑行业形成良好的技术标准。其次,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业主方在付出一定的投资成本后,获得对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的建筑工程。最后,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保障工程质量安全。而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也是增强建筑企业市场公信力,扩大建筑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2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2.1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我国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立法方面仍存在诸多的缺陷,尤其是权责分划方面。另外,在法律条款中存在一系列政策性较强的内容,对执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扰。而且这些条款的可行性较差,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由此可知,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影响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要素,应引起施工单位的大力关注。
2.2质量监管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晰
由于建筑行业的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多,因此经常出现各部门交叉监管的现象。而交叉监管也使得各监管主体的权责分划不明确,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一旦建筑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必定会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纵观国内发展现状,建筑质量监管部门属于事业编。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动,建筑质量监管部门所获得的专项补助资金额度越来越低,阻碍了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再者,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参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弱。
2.3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
伴随现代科技的日益完善,社会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背景下,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逐步向着网络化、集成化与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与各类多元化信息技术,可以促使各部门在参与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反馈效率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然而根据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可知,信息化建设进程迟缓,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3 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策略
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明确质量监管主体和责权分划;加强信息化建设。
3.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3.1.1完善质量监管立法
要想积极做好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维护质量监管单位的主体地位,保障质量监管单位的基本权益。各相关部门要全面且客观地分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行为,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这也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总之,各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质量监督管理立法工作的重视,避免因法律法规不健全而引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3.1.2完善质量监管配套法规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需将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也是确保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前提条件。由此可知,构建完善的配套法规具有积极意义。
3.1.3完善质量监管地方法规
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大方向、大范围的约束而言的,无法协调解决各类细节问题。针对此,各基层政府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有约束性、有目的性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在约束和规范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协调解决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3.2明确主体和权责分划
针对国内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权责分划不清晰以及交叉监管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深化建筑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分划。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以“工程实体质量”为单一监管目标的传统监管方式,通过约束和规范工程项目各参建主体的质量监管行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3.3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且逐步拓展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如今,信息技术已然成为工程建设项目質量监督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为进一步改善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加大质量监管工作的技术含量,建筑单位要参照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力度,确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发挥实际价值。
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期间,顺应科技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引入多元化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质量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此外,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满足标准要求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不满足标准要求的企业,可给予适当的惩处,以此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行业的前进脚步日益加快,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是第一要义。而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举措。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要点,从多角度出发,保障工程的高质量竣工。
参考文献
[1]邹丽琴.巧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突破探究难点[J].考试周刊,2020,(62):99-100.
[2]范宇倩.构建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J].科技资讯,2020,18(1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