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动态及其有关酶的活性变化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强筋)、豫麦49(中筋)和洛麦1号(弱筋)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和与之有关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支链淀粉的合成均与直链淀粉的合成同时进行,灌浆中后期支链淀粉的合成比直链淀粉的合成快。豫麦49籽粒中直链、支链和总淀粉积累速率均高于其他两品种。3个品种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
其他文献
通过对培矮64S/E32和汕优63进行高光胁迫结果表明:与籼型杂交稻汕优63比较,培矮64S/E32的Fv/Fm和ΦPSⅡ、PSⅡ和PSⅠ荧光强度下降的幅度以及F685/F742和F694/F742比率的变化较小。
研究了光周期反应敏感的晚熟大豆[Glycine,max(L.)Merr.]品种自贡冬豆在正常花芽分化和开花逆转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光周期处理包括连续短日照(SD,12h)、连续长日照(LD,16h)和13d短日后
采用加性一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零式株型海岛棉亲本及其28个组合F。代的5个铃部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进行了方差分析和成对性状问的遗传相关分析。
多倍体化后经常出现一些新的表型;但是,大量的表型变异发生的原因一直不清楚。最近人们对拟南芥菜、棉花、小麦、油菜等人工合成四倍体的研究,为理解这种表型变异的机制提供了线
以转反义耽基因粳稻和籼稻为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的转基因水稻颖果的光合和呼吸活性在发育前期显著高于亲本,但下降较快,到发育中期(花后15~18d)以后,则低于同期
用RAPD、ISSR和AFLP标记对系谱关系明确的7个甘薯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24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173、174和168条多态性带。3种分子标记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