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故事作为小学生喜欢、有语境有意义的语言素材,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然而实然的故事教学存在琐碎化、流程化的倾向。应然的故事教学注重整体构建、多模态的协调运用,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发展其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应然;多模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故事因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相对完整的语境,更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因此,了解故事教学法的背景,摒弃实然英语故事教学的弊端,实现应然的英语故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故事教学法的背景
英国教育学家Andrew Wright指出,英语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国内有影响力的故事教学法理论是由厦门大学纪玉华教授创立的三文治英语故事教学法。另外,有学者指出,故事教学的基本步骤为活动准备、呈现过程、操练、拓展活动等四个环节,故事教学锻炼了小学生的五种能力,即听说读写演。英语故事教学构建了“一个故事,五种能力”的语言培养模式。
二、实然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对故事教学的认识表面化,无视故事作为语言载体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指出,当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故事的教学,另一种是故事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基于故事的教学是以故事为载体呈现教学内容,可以细分为基于故事的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音教学等。而故事阅读教学,是侧重于故事理解、阅读的教学。这两种方式的教学重点及对语音、词汇、语句的处理方法等都有所不同。在听课时,笔者发现有些教师不了解这两种方式的故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方面的不同,只要遇到故事文体的教学内容就按照故事阅读教学的方式讲解,忽视了故事作为语言学习载体的作用。
2. 教学环节模式化,无视故事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有些教师坚持在整体阅读故事前集中学习新词汇。一个单词具有多个词义,其具体词义是由上下文语境,甚至是语篇语境来决定的。而教师在读前就安排新词汇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义,感悟语用。
为了提高学生借助故事的语境或图片等信息猜测词义的阅读能力,还有些教师坚持在整体阅读理解后学习新词汇。这种读后集中识词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理解部分词汇,剩下的不理解的就成为学生阅读、理解故事的障碍。
对于故事教学中学习词汇的时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确定,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
3. 故事阅读教学琐碎化,无视故事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这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故事的语言信息,重点进行词句的训练。教师一问到底,全然不顾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事实。学生一味地查找信息,疲于回答教师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欲望。故事中的图画和文字,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及促进其情感成长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故事阅读教学不应碎片化,而应基于学情和学习目标,设置多元任务,开展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
三、实现应然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途径
1. 利用多模态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多模态的话语体系中,不同模态是互动的,如图像与文字联系紧密,视频在提供图像的同时还提供了地道的语音。在故事教学中多种模态资源互相补充,不仅可以体现交际意义,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新词汇,理解图像和文字。教师应充分利用故事显性的多模态资源,引导学生挖掘其背后隐含的信息,此外,还应关注故事的语像信息,通过字体的色彩变化,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找出语篇隐含的信息和蕴含的情感。教师也可以播放与故事主题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文融合所传达的显性的和隐性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如学习A great teacher时,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奇迹缔造者》,能更好地体会Helen小时候因失明、失聪,不能与别人交流的痛苦及几近疯狂的焦躁情绪。
2. 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是认知与学习、反思与创新的工具,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并使之概括化。在故事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以A great teacher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great一词为核心,以时间轴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构建故事体系,突出故事蕴含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多维度认识海伦最终之所以能成为伟大作家,除了老师莎莉文的帮助外,还因为她自己的努力,这样巧妙运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学会思维。
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故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為核心,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责任编辑:吴田田 章 蒙)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应然;多模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故事因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相对完整的语境,更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因此,了解故事教学法的背景,摒弃实然英语故事教学的弊端,实现应然的英语故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故事教学法的背景
英国教育学家Andrew Wright指出,英语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国内有影响力的故事教学法理论是由厦门大学纪玉华教授创立的三文治英语故事教学法。另外,有学者指出,故事教学的基本步骤为活动准备、呈现过程、操练、拓展活动等四个环节,故事教学锻炼了小学生的五种能力,即听说读写演。英语故事教学构建了“一个故事,五种能力”的语言培养模式。
二、实然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对故事教学的认识表面化,无视故事作为语言载体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指出,当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故事的教学,另一种是故事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基于故事的教学是以故事为载体呈现教学内容,可以细分为基于故事的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音教学等。而故事阅读教学,是侧重于故事理解、阅读的教学。这两种方式的教学重点及对语音、词汇、语句的处理方法等都有所不同。在听课时,笔者发现有些教师不了解这两种方式的故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方面的不同,只要遇到故事文体的教学内容就按照故事阅读教学的方式讲解,忽视了故事作为语言学习载体的作用。
2. 教学环节模式化,无视故事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有些教师坚持在整体阅读故事前集中学习新词汇。一个单词具有多个词义,其具体词义是由上下文语境,甚至是语篇语境来决定的。而教师在读前就安排新词汇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义,感悟语用。
为了提高学生借助故事的语境或图片等信息猜测词义的阅读能力,还有些教师坚持在整体阅读理解后学习新词汇。这种读后集中识词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理解部分词汇,剩下的不理解的就成为学生阅读、理解故事的障碍。
对于故事教学中学习词汇的时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确定,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
3. 故事阅读教学琐碎化,无视故事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这主要表现为过度关注故事的语言信息,重点进行词句的训练。教师一问到底,全然不顾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事实。学生一味地查找信息,疲于回答教师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欲望。故事中的图画和文字,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及促进其情感成长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故事阅读教学不应碎片化,而应基于学情和学习目标,设置多元任务,开展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
三、实现应然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途径
1. 利用多模态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多模态的话语体系中,不同模态是互动的,如图像与文字联系紧密,视频在提供图像的同时还提供了地道的语音。在故事教学中多种模态资源互相补充,不仅可以体现交际意义,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新词汇,理解图像和文字。教师应充分利用故事显性的多模态资源,引导学生挖掘其背后隐含的信息,此外,还应关注故事的语像信息,通过字体的色彩变化,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找出语篇隐含的信息和蕴含的情感。教师也可以播放与故事主题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文融合所传达的显性的和隐性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如学习A great teacher时,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奇迹缔造者》,能更好地体会Helen小时候因失明、失聪,不能与别人交流的痛苦及几近疯狂的焦躁情绪。
2. 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是认知与学习、反思与创新的工具,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并使之概括化。在故事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以A great teacher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great一词为核心,以时间轴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构建故事体系,突出故事蕴含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多维度认识海伦最终之所以能成为伟大作家,除了老师莎莉文的帮助外,还因为她自己的努力,这样巧妙运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学会思维。
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故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為核心,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责任编辑:吴田田 章 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