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现状,提出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等策略,发挥实验教学的高效性,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和兴趣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做到有效干预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习得性无助 直观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ies of Prevention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Formation
——Play Effici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GUO Qingying
(Zhejiang Quzhou No.2 Middle School, 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visual, interesting, creativ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y of high efficienc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has stronger vitality,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scientific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are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tudents "acquisition helplessnes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intuitive; interest; practice; creative
动机理论指出,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习得性无助”这一现象涉及的就是学习动机和动力的缺失。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本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教师能否将实验教学发挥高效性成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针对此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具体措施及想法总结如下:
1 “慧眼识珠、变废为宝”,最大程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
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可能地放在感官的跟前。” 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可以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使学生觉得科学学习内容如此简单,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驱动,最终会有效预防“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比如在讲授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传统的教学是从基本的光路图一步一步引入到成像规律及应用,这样的教学学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总是很模糊,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最后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情绪,笔者针对此种情况,搜集已经淘汰的照相机和幻灯机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其构造原理,经过小组同学的分析、讨论、亲自动手操作使用,最后学生总结出其工作原理,这样通过变废为宝的实验改进,学生通过用熟悉的物品进行实验,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消除了对实验的神秘感,学生不仅对科学知识有很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科学学习保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预防了学生消极心态的形成。
2 “另辟蹊径、灵活变通”,最大强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如果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就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会有效预防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敢于“另辟蹊径、灵活变通”,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工作。比如在《温度的测量》一节中,课本中设计了将两个手指分别伸入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水中,片刻后再将两个手指同时伸入同一杯水中,让学生感受同一杯水水温不同,进而得出仅凭人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根据课本的实验教学,学生感觉这个实验很无趣,因为两个手指插入同一个杯水中,已经默认温度相同了。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将实验细节做了调整,先挑选几位同学来感受水温,但要将这些同学蒙上眼睛,第一杯和第三杯所装的水与课本实验相同,然后在其他学生的注视下,将一个大烧杯中的水倒入另外两个小烧杯中,这时两小烧杯中的水温相同,再做之前的实验,结果做游戏的学生都认为中间两个小烧杯中的水温不同,通过这样成功的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不仅成功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克服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感觉学习会很有趣,增强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3 “行针步线,水到渠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创造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置实验情境,真正做到“行针引线”,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而“水到渠成”,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才有可能预防“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课本中设计了两个气球相互挤压的实验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将其完成,但是学生是被动的,缺乏主体参与意识。笔者深入思考,教学情景进行了精心的设置,具体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小轿车,小轿车给大家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有时不小心会出现两车相撞的意外,幻灯片上出现有两车相撞的照片,能够明显看出两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继而让学生猜测可能是哪辆车惹了祸,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多种猜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设计用气球模拟小轿车相撞的实验来证实猜测,这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做的感觉和效果是有很不一样的,充分发挥了实验的创造性,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度提高。
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最大力度地让学生感受实验教学的实践性
科学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尽力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也可以有效地预防“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比如教学内容中有关于长度的测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初步的掌握,缺乏的是与实践的联系和应用。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实施,那么学生的知识必会停滞不前,对实际生活中的长度也是被动地记忆,很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效颇为理想,那就是开放课堂,解放学生,真正让学生从课堂内走出去,动起来。具体操作如下:课堂上利用适当的时间将本节内容的重点予以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自行选择20项左右不同数量级的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让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并汇总,根据学生对大大小小,长长短短不同物体的测量,最后推算一些其他物体的长度,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实际操作,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一些物体的长度有了较深的体会,给予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机会,学生为主体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非常乐于学习,乐于实践。
以上几点是笔者对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通过发挥实验教学的高效性,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越来越发现科学的魅力、科学的魔力,有效地预防了科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丽琴.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7.
[2] 张萍.论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转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4.
[3] 毛冬珍.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一论文网,2011.3.10.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习得性无助 直观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ies of Prevention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Formation
——Play Effici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GUO Qingying
(Zhejiang Quzhou No.2 Middle School, 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visual, interesting, creativ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y of high efficienc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has stronger vitality,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scientific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are to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tudents "acquisition helplessnes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learned helplessness; intuitive; interest; practice; creative
动机理论指出,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习得性无助”这一现象涉及的就是学习动机和动力的缺失。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本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教师能否将实验教学发挥高效性成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针对此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具体措施及想法总结如下:
1 “慧眼识珠、变废为宝”,最大程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
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可能地放在感官的跟前。” 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提高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可以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使学生觉得科学学习内容如此简单,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驱动,最终会有效预防“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比如在讲授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传统的教学是从基本的光路图一步一步引入到成像规律及应用,这样的教学学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总是很模糊,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最后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情绪,笔者针对此种情况,搜集已经淘汰的照相机和幻灯机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其构造原理,经过小组同学的分析、讨论、亲自动手操作使用,最后学生总结出其工作原理,这样通过变废为宝的实验改进,学生通过用熟悉的物品进行实验,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消除了对实验的神秘感,学生不仅对科学知识有很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科学学习保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预防了学生消极心态的形成。
2 “另辟蹊径、灵活变通”,最大强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如果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就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会有效预防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敢于“另辟蹊径、灵活变通”,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工作。比如在《温度的测量》一节中,课本中设计了将两个手指分别伸入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水中,片刻后再将两个手指同时伸入同一杯水中,让学生感受同一杯水水温不同,进而得出仅凭人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根据课本的实验教学,学生感觉这个实验很无趣,因为两个手指插入同一个杯水中,已经默认温度相同了。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将实验细节做了调整,先挑选几位同学来感受水温,但要将这些同学蒙上眼睛,第一杯和第三杯所装的水与课本实验相同,然后在其他学生的注视下,将一个大烧杯中的水倒入另外两个小烧杯中,这时两小烧杯中的水温相同,再做之前的实验,结果做游戏的学生都认为中间两个小烧杯中的水温不同,通过这样成功的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不仅成功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克服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感觉学习会很有趣,增强学习的自我驱动力。
3 “行针步线,水到渠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创造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置实验情境,真正做到“行针引线”,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而“水到渠成”,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才有可能预防“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课本中设计了两个气球相互挤压的实验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将其完成,但是学生是被动的,缺乏主体参与意识。笔者深入思考,教学情景进行了精心的设置,具体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小轿车,小轿车给大家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有时不小心会出现两车相撞的意外,幻灯片上出现有两车相撞的照片,能够明显看出两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继而让学生猜测可能是哪辆车惹了祸,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多种猜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设计用气球模拟小轿车相撞的实验来证实猜测,这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做的感觉和效果是有很不一样的,充分发挥了实验的创造性,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度提高。
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最大力度地让学生感受实验教学的实践性
科学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尽力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也可以有效地预防“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比如教学内容中有关于长度的测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初步的掌握,缺乏的是与实践的联系和应用。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实施,那么学生的知识必会停滞不前,对实际生活中的长度也是被动地记忆,很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效颇为理想,那就是开放课堂,解放学生,真正让学生从课堂内走出去,动起来。具体操作如下:课堂上利用适当的时间将本节内容的重点予以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自行选择20项左右不同数量级的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让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并汇总,根据学生对大大小小,长长短短不同物体的测量,最后推算一些其他物体的长度,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实际操作,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一些物体的长度有了较深的体会,给予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机会,学生为主体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非常乐于学习,乐于实践。
以上几点是笔者对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通过发挥实验教学的高效性,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越来越发现科学的魅力、科学的魔力,有效地预防了科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丽琴.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7.
[2] 张萍.论学业习得性无助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转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4.
[3] 毛冬珍.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一论文网,20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