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树理的作品天然就流露出一股贴近土地的乡村气息。好似在赵树理和农村之间已经可以画上一个“等于”符号。现在,我想重新审视赵树理其人和其文章,以短篇小说《登记》为例,给这个“等于”符号新的阐释。
真实之“真”
相较于其他典型文人所作的农村题材小说,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更贴近也更真实。赵树理本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其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能看懂听懂,所以他舍弃了环境描写,舍弃了拐弯抹角的手法,以一整个连贯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先,真实体现在细节,例如,在介绍人物姓名的方式上,小说中的人物在不必要的时候不会拥有姓名。张艾艾和李小晚的大名直到登记结婚时才出现一次,也是整个文本中唯一的一次。
其次,故事内容也贴近真实。《登记》中的三条故事发展线索:“小飞蛾”的婚姻、女儿张艾艾的婚姻和马燕燕的婚姻故事主要体现的是新中国婚姻法与农村婚姻观念的变革。
无论如何,赵树理总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写作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真实,他的作品才会在当时受人称赞与追捧。
无实之“假”
我认为的“假”在于从文学性角度出发,赵树理的小说虽然通俗易懂,但是不恰当的处理与突兀的转变实在给人一种看起来很“假”的阅读体验。自然环境方面的描写完全被摒弃,对话与平白的叙述构成了小说的全部,虽然故事连贯,但看起來不饱满。
《登记》中,马燕燕的妈妈看到张艾艾和李小晚的结合被评为模范婚姻,当天晚上就想通了,且第二天就叫女儿马燕燕跟她自己心仪的人登记,这简直透露出一股“魔幻风味”。
从赵树理的小说中,我们能够读出传统的乡土风味,但因为缺少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让我有一种“假”的观感。
无谓“真假”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上述“真假”都是伪命题。知人论世,知文论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家写作面临的创作压力是我们感受不到的,也正是因为种种看起来“假”的东西才更突显那个时代的真实。且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必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实,不然就叫纪实报道而不是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还有很多让我们去讨论和思考的地方。赵树理能够在满足农民的阅读要求下,写出被大众所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在文坛中独树一帜,这本身就是值得学习的。
真实之“真”
相较于其他典型文人所作的农村题材小说,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更贴近也更真实。赵树理本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其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能看懂听懂,所以他舍弃了环境描写,舍弃了拐弯抹角的手法,以一整个连贯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先,真实体现在细节,例如,在介绍人物姓名的方式上,小说中的人物在不必要的时候不会拥有姓名。张艾艾和李小晚的大名直到登记结婚时才出现一次,也是整个文本中唯一的一次。
其次,故事内容也贴近真实。《登记》中的三条故事发展线索:“小飞蛾”的婚姻、女儿张艾艾的婚姻和马燕燕的婚姻故事主要体现的是新中国婚姻法与农村婚姻观念的变革。
无论如何,赵树理总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写作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真实,他的作品才会在当时受人称赞与追捧。
无实之“假”
我认为的“假”在于从文学性角度出发,赵树理的小说虽然通俗易懂,但是不恰当的处理与突兀的转变实在给人一种看起来很“假”的阅读体验。自然环境方面的描写完全被摒弃,对话与平白的叙述构成了小说的全部,虽然故事连贯,但看起來不饱满。
《登记》中,马燕燕的妈妈看到张艾艾和李小晚的结合被评为模范婚姻,当天晚上就想通了,且第二天就叫女儿马燕燕跟她自己心仪的人登记,这简直透露出一股“魔幻风味”。
从赵树理的小说中,我们能够读出传统的乡土风味,但因为缺少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让我有一种“假”的观感。
无谓“真假”
其实,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上述“真假”都是伪命题。知人论世,知文论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家写作面临的创作压力是我们感受不到的,也正是因为种种看起来“假”的东西才更突显那个时代的真实。且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必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实,不然就叫纪实报道而不是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还有很多让我们去讨论和思考的地方。赵树理能够在满足农民的阅读要求下,写出被大众所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在文坛中独树一帜,这本身就是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