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巴洛克音乐的伟大先驱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是注定要让所有古典乐迷扼腕痛惜的一年。1月和7月,两位重磅级指挥家阿巴多、马泽尔的先后辞世让乐迷深感痛惜,9月24日,被誉为“复兴巴洛克音乐的伟大先驱”的英国指挥家克里斯多夫·霍格伍德在英国剑桥的家中辞世。
  克里斯多夫·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英国古乐学会乐团(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羽管键琴演奏家。他1941年出生于英国诺丁汉,早年在剑桥的彭布罗克学院(Pembroke College)学习古典音乐和文学,师从雷蒙德·莱帕德(Raymond Leppard)、 玛丽·波茨(Mary Potts)等人学习指挥和表演,后来又师从拉斐尔·普亚纳(Rafael Puyana)和古斯塔夫·莱昂哈特(Gustav Leonhardt)。霍格伍德曾获得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并赴布拉格开启为期一年的学习历程,在那里师从苏珊娜·鲁日奇科娃(Zuzana Ruzickova)。甚至,霍格伍德于1967年以羽管键琴演奏家的身份加盟古乐吹奏家大卫·芒罗(David Munrow)的伦敦古乐合奏团,又于1973年创建古乐学会乐团。从此,霍格伍德开始了他的漫漫巴洛克复兴之路。


  古乐学会乐团的名称源自十八世纪伦敦的一个音乐组织,是在“本真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意在追求研究早期音乐文献,以原始的乐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也许很多非资深乐迷对古乐的认识正是来自于霍格伍德以及他录制的十来张琴鸟(L’OISEAU-LYRE)出品的黑胶唱片,包括普塞尔的戏剧音乐和歌曲、巴赫的《乐队组曲》和《咖啡康塔塔》、泰勒曼的协奏曲集以及霍格伍德本人使用六种键盘乐器弹奏的吉本斯、伯德、C.P.E.巴赫等作曲家的小品集,作品涉及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早期古典音乐时期的多种风格。除指挥家、演奏家的身份之外,霍格伍德还是位音乐著作家,著有《宫廷音乐》《海顿在英国》《十八世纪英国音乐》《亨德尔》等书,还参与撰写了《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有关十八世纪英国音乐的条目。他为英国BBC电台制作的古典音乐节目也很受欢迎。晚年的霍格伍德担任剑桥大学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同时担任伦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
  在我看来,霍格伍德真正的魅力在于,他是当代较早复兴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人。“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原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后来泛指一种艺术形式。由于这种艺术风格的盛行,后人称这个时期为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就称为巴洛克音乐。在西方,巴洛克音乐一度遭受冷遇,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古乐运动却在国际乐坛掀起了一股巴洛克音乐的热潮,霍格伍德本人也曾经在2010年率古乐学会乐团访华演出。巴洛克音乐盛行于十七世纪,离我们颇有些年头,在器乐形式、演奏手法和演释理念都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离作曲家们原有的古韵似乎也着实遥远了,而回归巴洛克时期风格演奏,正是谨守作曲家所希望的美学发展标准,忠实呈现作曲家当年构思作品时所希望呈现的演奏风格。
  霍格伍德坚持乐器和乐曲本身是不可分割的。他对于古乐器的执着与热爱,在他2008年为剑桥威廉博物馆的音乐历史类藏品所写的解说中可见一斑。在霍格伍德的带领下,古乐学会乐团透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解读,以古乐器来贴近作曲家当时的演奏风格。举例来说,巴洛克时期弦乐器的弦线材并不是用金属,而是用动物肠子制作而成的。虽然在现今一般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可否认的是,肠弦带来一种较为轻盈、通透的声音,被很多人认为更能呈现作曲家的意图。
  也许文字的表述很难淋漓尽致地展现大师所倾力复原的那种古韵,那么就来听听音乐吧。我比较推崇的是霍格伍德和古乐学会乐团在1984年录制的《莫扎特安魂曲》。若要论最著名的安魂曲,大家恐怕都会想到这首作品吧。霍格伍德的这个版本被称为“正本清源”版本,其原因在于它依据了近年才发现的莫扎特的一些手稿,由莫德编曲,去掉了被认为不是出自莫扎特之手的《圣哉经》与《降福经》(Sanctus Benedictus)。更为重要的是,将“以泪洗面”(Lacrimosa)的最后一句“Amen”独立为一个段落,并配上了原始手稿上长达1分23 秒的如同天堂撒播鲜花般的纯净明快曲调,令人耳目一新。合唱用的是童声,伴奏也非常协调,各声部独唱亦属上乘,即使去除版本的特点,此版也是一流的,但用时却是所有版本中最短的,不足四十四分钟。这一版的配器音色通透清澈,和美妙的童声相得益彰,实属不可多得的佳品。
  霍格伍德还有一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海顿的交响曲了。尽管海顿的交响曲数量惊人,但是能有勇气灌制全集的人还是不少。霍格伍德与他的古乐学会乐团虽然遗憾没有能够录完全集,但却是其中最贴近巴洛克时代风格的一个版本了,他们努力将现代乐器与录音的影响降到最低,对原作精确还原,虽是经过严谨考证之后的演奏,但绝非资料性的堆砌,那种欢乐无忧与幽默诙谐,以及各种各样的音响尝试,真可谓趣味无穷,赋予了那些古老的音乐以鲜活的生命。所以,我一直都觉得,霍格伍德可以呈现给听众一个最贴近巴洛克时期的海顿,非常值得一听。
  霍格伍德另外一个比较不引人注目的身份是羽管键琴演奏家。他在2004年灌制了一张巴赫的键盘作品唱片(The Secret Bach: Works for Clavichord),用击弦古钢琴(小键琴)演奏了很多巴赫的经典作品,其中既有大家十分熟悉的《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和一组圣咏曲,更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4的古钢琴改编版,可以说是非常稀有的版本。当耳熟能详的音乐以古钢琴的形式再现,听众会不会有种穿越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的错觉呢?
  虽然霍格伍德一直是古乐运动的先驱者、倡导者,但是,他同样也和很多现代优秀乐团合作,完成过不少佳作。霍格伍德本人并不排斥现代作品和现代乐团,在他看来,只要能把作品完美地呈现给听众,演奏手法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尽量再现作曲家的写作意图与心境。
  岁月无情,对于大师的逝去,我们只能深感痛惜,不过大师们的创作理念和经典作品是不会逝去的。让我们品一杯香浓咖啡,听一曲霍格伍德版的莫扎特《安魂曲》,感受那优雅的古韵,同时遥祝大师在天堂,能够继续他完美的表演。
其他文献
1756 萨尔茨堡  1756年1月27日,我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格特莱第街9号。这里现在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但我出生的时候,我们家只是这栋楼的一户居民,住在四楼。呱呱坠地之后,我最早的记忆就是无比悦耳的音乐声和姐姐弹琴的背影。在学会说话之前我就能哼唱姐姐弹出的所有曲调,它们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回响,伴随我喝奶、玩耍,陪我进入美丽的梦境。那个时候,我就已经知道音乐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的生命里不能没
期刊
在2014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众多精彩纷呈的音乐会中,西安鼓乐与高雄市国乐团这两场演出可谓节目中较为独特的。纵览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系列音乐会,中国传统戏曲、戏剧音乐显得尤为突出,而像西安鼓乐与高雄市国乐团这类纯音乐形式的传统音乐表演就显得更与众不同。这两场音乐会的共同主题是传统,西安鼓乐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回望过去的经历,而高雄市国乐团的演出则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时代,因而两场音乐会的音乐语汇构成了一次有趣
期刊
一个总共将近三百人的恢宏阵容——包括舞台舞者一百一十人、交响乐团八十人、合唱团八十人以及指挥——这不仅是上海演出史上从未有过的,在世界舞台上也是极其罕见的。而这一切将在今秋的上海舞台上成为现实:久负盛名的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的交响音乐会版芭蕾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下简称《贝九》)将在第十六届艺术节期间上演,这也是该作的中国首演。此次盛大的演出由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东京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
期刊
闻悉2014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邀请的外国演出团体中,有安东尼奥·帕帕诺率领的意大利圣切契利亚乐团,不觉十分欣喜。因为我知道,他们与此次一同特邀的大提琴家马里奥·布鲁内罗都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家,能够应邀前来上海演出,实在是我们的耳福。可能国内观众对他们还不太了解,但我要肯定地说一句——这场音乐会绝对值得一听。  我从1997年便开始关注帕帕诺,那年他指挥录制的普契尼《燕子》(安吉拉·乔治乌与罗伯托·阿兰
期刊
米沙·麦斯基(Mischa Maisky)可以说是中国音乐舞台上的常客了。这十几年中,他多次来华,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中国乐迷们的追捧和赞赏。十一年前的2003年11月,闻悉大名鼎鼎的麦斯基要来,我不惜购高价票,在上海大剧院听他演奏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长相酷似史泰龙的麦斯基,一头银色卷发,身着金黄色带皱褶的绸质上衣,脖子上挂着金光闪闪的粗项链,将舒曼这首难度很高的协
期刊
一个世纪的天籁之音——巴黎男童合唱团音乐会  2013年12月7日晚,与维也纳男童合唱团、德国托儿策童声合唱团并称世界三大男童合唱团的巴黎男童合唱团,应“2013-2014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之邀,在上海大剧院唱响“一个世纪的天籁之音”。巴黎男童高难度的“无伴奏(A cappella)”演唱享誉全球,纯净美好的嗓音被冠以“夜莺之声”的美誉,赢得乐迷一致激赏。  合唱艺术一直都令我着迷
期刊
作为沪上文化盛宴之一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又将拉开大幕。翻开今年的演出节目册,一场来自德国慕尼黑室内乐团的演出吸引了我的目光。作为一支早已在业界享有盛名的室内乐团,即将到访的他们会给乐迷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乐团历史  慕尼黑室内乐团由克里斯托夫·斯蒂芬(Christoph Stepper)创建于1950年,是欧洲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室内乐团之一。1956年,指挥家汉斯·斯塔德马尔(Hans Stadl
期刊
英国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二十年来对新音乐的投入从未停歇。他将过往与当下作曲家的作品并置,随时迎接和制造新鲜挑战。自2007年成为DG旗下的独家签约艺术家,他获得过五次格莱美奖提名以及许多其他奖项。他可以用流利的英文和德文谈论古典音乐并著书立说,他是三本畅销书《家庭唱片》(Familienstücke: Eine Spurensuche)、《我何时可以鼓掌》(Wann darf ich klats
期刊
八月,天空湛蓝素净,骄阳的盛情丝毫未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首都北京迎来了全国琵琶领域的一大盛事——第二届“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  选手们携着心爱的琵琶,满怀兴奋和自信,从四面八方奔涌而至。各地知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也闻讯汇聚京城,为琵琶事业采擢荐进。  在这里,琵琶的艺术魅力得以最全面地展现;在这里,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蓬勃生机令人震撼。  规模:一场全国性的琵琶盛会  第二届“敦煌杯”全国
期刊
放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乐坛,不禁感慨女性演奏家撑起了小提琴界的半边天。从穆洛娃、穆特,到宓多里、诹访内晶子、莎拉·张,个个巾帼不让须眉。不过较之她们,此前十年,当乐坛“重男轻女,重欧美轻亚洲”之风尚存时,来自韩国的郑京和仍以出众的琴艺与坚韧的个性,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赢得了西方同行们更多的赞誉与尊重。在与申城乐迷暌违十余年之后,这位年过花甲的小提琴家终于将在2014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重返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