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评价体系 促进师德建设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y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师德建设越来越被摆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师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途径,相较以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师德评价体系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师德评价设计在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积极探索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评价体系是一项富有建设性的工作。
  [关键词]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建设;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6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9)04-0011-06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Ethics in City-bas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iu Weiguang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has been placed in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al system.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ethics is an important grasp and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ethics still lacks in-depth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and upgrading in the evaluation design of teachers’ ethics in terms of norm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ization. It is a constructive work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urban and appli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ity-bas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Evaluation system
  百年大計,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加强师德建设,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和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对于高校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当前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破解这些困惑和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首位,健全师德考核,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师德监督,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2]。全国教育系统根据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指导意见,着手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工作,建设完备的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已经提上日程,势在必行。
  1高校师德建设有必要加快加强师德量化评价体系建设
  多年来,各地高校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大多高校尚未将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量化,并作为评价的依据。作者认为,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师的理想信念、职业行为、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作风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借助管理的约束、导向和激励的力量,进一步推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发展。
  1.1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全面推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师德建设促进了学风校风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状况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定意义上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3]。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4],科学设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1.2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在学校,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习,他们接触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是教师的言行。教师的师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求学对象,同时也是学习效法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4]北京联合大学按照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探索推进一体化德育,提出“学专融合”育人观念,书院建设持续加强推广,
  建立“辅导员+导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推进“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制定《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着力用好课堂教学这一育人主渠道,明确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构建起学校大德育新格局[5]。高等学校教师有很多别人难以比拟的条件和机会对学生施以教育。可以这样说,建立师德建设评价体系对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扎扎实实做好之日,就是德育工作真正得到改进和加强之时。
  1.3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是推动全民族素质提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基础工程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并使之社会化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和表现是影响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尽管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大学生在整个社会成员中毕竟还是少数,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肩负着决胜“两个一百年”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义不容辞的社会历史责任,他们代表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好、培养好大学生,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大学生身上,还会通过他们向家庭、向单位、向社会发挥辐射功能,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扬。北京联合大学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在教师培训中加强师德、学术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作为教职工聘用、晋职晋级、年度考核、学习进修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将“把好教职工政治观、师德关”落实到教职工党支部,通过这些措施,在全校教职工中形成了人人讲奉献、处处表师德的良好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是推动全民族素质提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基本建设工程。
  1.4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高的内驱力
  高等教育从学校的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专业调整、教学方法改革,到教學管理、人事、工资、职称、科研、奖惩等方面的调整改革,无一例外地都涉及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社会的关系都会发生复杂的变动、重组与调整,而这需要教师亲自参与其中。广大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需要用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来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起着保证作用,使教师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在各种利益格局大变动的情况下能够把握得住自己,把握得住社会。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建设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1.5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师德师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重,涌现出了以杨为民、孟二冬、黄大年、李宝高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但同时,高等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存在许多不适应和薄弱环节。突出的问题,一是价值观念失衡。一些教师心态浮躁,经受不住社会物质利益诱惑,存在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教书工作缺乏激情,育人工作缺乏热情,个别教师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教育教学上,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把关心、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贯穿师德建设的始终,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是师德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二是品德修养不足。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对传统道德伦理文化认识不足,缺乏敬畏感,有的甚至突破道德底线,触犯法律,个别教师违反教育教学纪律,甚至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在招生、考试工作中搞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等严重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三是政治素养不够。部分教师对政治漠不关心,政治取向态度偏激,甚至表现在课堂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产生消极影响[6]。四是创新能力不强。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教职工的要求不同,在师德评价体系设计上必然不一样,尤其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教师,若对高校的教学规律、教学特点认识不深,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不够,对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研究不够、理解不够,就难以在教育育人工作上有所突破。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和解决,就会像瘟疫一样传染开来,严重损害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评估体系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6当前高校师德师风量化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
  1.6.1评价主体对评价的责任心需进一步激发
  通常情况下,学生、评价客体以外的教师、部门主管领导是评价的主体。由于采取一对多的办法,评价工作量较大,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评价主体对评价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又无激励奖惩机制的配套,很难激发评价主体的责任心,就会在评价过程中出现有失公允的情况,使评价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大打折扣。
  1.6.2评价统计工作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工作量大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成为有效推进评价工作进程的拦路虎。针对评价工作量大的问题,应在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相应的软件或系统,自动进行计算评分,建议在加快办公自动化评价模块项目的引进与开发的同时,根据当下社会流行的办法,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师德评价工作,开发评价工作APP,尝试手机在线评价,切实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1.6.3评价工作的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
  高校教工层次多,级别不一,岗位不同,在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之下,要切实改变只针对专任教师进行评价的局面,将高校的教辅岗、行政岗、工勤岗的教职员工全部纳入评价范围。根据不同要求,分门别类设置评价标准,合理进行评价工作,使师德客体范围全覆盖。
  1.6.4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师德师风内涵丰富,包含德、能、勤、绩、廉等5个方面。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优”“评先”主要侧重于量化考核科研成果、教学质量、考勤等内容,由于德这个方面缺乏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导致德的评价无章可循[7]。在上级关于师德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高校教育特点和规律,制定师德评价标准,从细微处入手,切合实际,科学可行。
  1.6.5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评价体系的特殊性需进一步认识
  高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对于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也相应不同,如果在建立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评价体系,创新度不高、科学性不强,会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
  [8]。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德育评价体系建设,需结合校地融合、产教融合、学专融合的建设路径特点,进一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精准把握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学生学情特点和成长特征,着力开展教学学术研究与实践,深入推进教学过程创新,把握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期建立符合城市型、應用型大学发展规律和育人特点的师德评价体系。
  2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体系要发挥的功能和主要内容
  高校不仅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还要及时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建立评价体系时要突出它特有的功能。
  2.1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体系的主要功能
  2.1.1导向功能
  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反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涵要求,倡导高校教师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和荣辱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不正之风等不良现象;鼓励以学生为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鼓励忠诚于党的教育方针,在思想政治上是一个十分明确的导向。
  2.1.2激励功能
  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实施办法应特别强调各单位的自查、自评、自建,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发挥各单位的主体作用,建立一种竞争激励机制。通过组织评比活动并对单位工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既表彰鼓励先进,也发现指出问题,促进单位间的比、学、赶、超,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2.1.3矫正功能
  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各单位按照这个标准开展工作,在规范化的过程中可以防止做无用功;在统一组织的评比活动中,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这对于矫正各单位的工作方向,特别是矫正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2.1.4鉴定功能
  按照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内容要求对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评价,其必然结果就是一种鉴定。这种鉴定既是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及其效果的评价,也是从一个重要的特定角度对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价。“尝一銮肉而知一镬之味”即此道理。
  2.2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2.2.1在指标体系内容上要突显高校特点
  在制定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应有的功能,同时依照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确定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不可照抄照搬、千篇一律,搞一刀切。
  在制定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框架内容中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工作要求,突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关内容。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制定高等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规范。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抓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9]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建设要以此制定具体指标,更好地开展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需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要求,以“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师德师风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力求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2.2.2在设计一级指标时,要做到有根有据
  主要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的“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的要求,把“组织管理”“环境建设”均列为一级指标。北京联合大学在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试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试行)》等文件,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教师工作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调、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下一步,需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师德师风建设“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5个主要方面及学校德育工作特点,确定一级指标,应包括组织管理、环境建设、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7个方面。
  2.2.3在设计二、三级指标时要根据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和高校特点逐级细化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主旋律,作为一级指标的重要内容,对二级指标的选择原则上依据一级指标所涵盖的内容,根据党和政府对高校的一贯要求,如,作为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北京联合大学应参考北京市《师德师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所列内容,根据自身特点所设定,是一级指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北京市目前正在修订的本科评估指标中,二级指标包含了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思政课、师德师风的内容元素。
  这里要特别指出,三级指标的选择最为重要,是整个指标体系设计中的关键。它不仅是对一、二级指标的具体化,而且是检查评估的具体依据,是学校开展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规范性要求和标准。更重要的是,要参考吸收以往的工作和科研成果,结合高校实际工作情况、教育教学规律及其特点,科学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2.2.4在权重分值上采用千分制
  考虑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形成的特点,为了便于掌握评分标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适合采取 “千分制”,总分以900分为优秀底线,800分为良好底线,700分为及格底线。由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特殊要求,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及格底线理应高一些,否则难以为人师表。
  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体系在实施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建立需充分考虑适用性的问题,能够适用于上级对学校的评比检查,以及高校对本校院、系的评估检查。同时,也要考虑评比检查组的设置、测评方法、防止表面化、减轻单位负担等具体问题。在具体实施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检查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3.1正确处理教职工岗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需在广泛调查研究和试点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要对不同岗位、不同系列的教职工都有普适性。但也正因为如此,
  可能难以具体照顾到不同岗位职业的不同特点。因此,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这一情况,既以上級《师德师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主要依据,又从高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特点,适应学校需要。
  3.2正确处理高校内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估”“高校德育工作评估检查”“高校平安校园检查评估”等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综合评价”之间的关系
  这几种不同性质的评估,都是对学校工作既有重点又是全面的评估检查,因此,在制定学校指标体系时,需充分考虑这些不同评估指标体系之间的内在一致性,防止出现矛盾,防止工作错位,推动各种评估工作形成合力。
  3.3正确处理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个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
  在指标体系内部各个不同指标之间,存在着可量测性与不可量测性两类指标。能定量的一定要定量测评,而不能定量的就定性测评,不牵强附会;定性测评的指标也要根据工作经验和实际水平,划出等级,按照优、良、及格、不及格分数底线给出分数[10],以便于总分统计,便于比较。此外,在学校指标体系内部各个不同指标之间,还要注意防止交叉重复或互相矛盾。
  3.4正确处理他评与自评之间的关系
  学校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立足于上级教育主管机关对学校的评估检查,同时,它也是学校自评自查自建的依据。他评是督促和鉴定,意在构建一种竞争激励机制;自评是落脚点,意在自我激励、自我努力、自觉达标,充分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学校在应用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时,一定要从主体地位出发,把它作为一种激励、一种目标来对待。
  3.5正确处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一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建设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职工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特点,是做好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建设工作,建立师德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和基本功。二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建设目标是师德评价体系设计工作的落脚点。严格地说,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建设目标和其他类型高校的师德目标是一致的,都要深刻把握、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师德标准和“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1]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体现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师德建设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方向,服务城市、服务行业产业,教育教学更注重实验、实习、实训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价体系。
  师德建设任重道远,师德评价体系的设计需要在实践中循着教育规律,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不断作出调整和完善,培养“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是师德评价的导向和目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制定者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师德建设方针政策,深刻把握师德评价工作规律,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和实践,在制定和完善师德评价体系过程中知行合一,力促师德建设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殷长春. 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J].中国德育,2012(16):10-12.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EB/OL].(2014-09-29)[2019-04-01].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02/201410/175746.html.
  [3]吴冬梅.师德档案的建立及其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6):85-89.
  [4]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立德树人 实现全程育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2-09(1).
  [5]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6.
  [6]詹红菊.师德评价误区及矫正[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1):55-57.
  [7]李蒙,李晓花.建立师德综合评价体系的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3(9):15-16.
  [8]吴海平.从“红七条”看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31(5):33-34.
  [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EB/OL]. (2005-01-13) [2019-04-01].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02/200501/t20050113_145826.html.
  [10]朱本义.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评价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1):56-60.
  [11]佚名.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1).
  (责任编辑李亚青)
  [收稿日期]2019-04-29
  [作者简介]刘伟光(1980—),男,山东潍坊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党的建设、教育管理。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要]網络信息技术(ICT)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类行为模式的飞速转变。近年来,网络不仅成为旅游目的地传播形象、拓展市场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影响大众旅游决策的重要工具。通过选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京市灵水村作为案例地,以游客对灵水村的网络评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挖掘软件提取出游客对灵水村感知形象的60个高频词汇,从旅游地客观形象、情感形象、重游意向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游客对灵水村的旅游形
期刊
[摘要]应对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探索专本一体化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明确高职本科“3+2”工作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职、本科有效衔接的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对专本一体化模式分析以及人才培养的定位,找准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电子工程技术领域培养具有突出职业能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全国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并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特点,是教育应遵循的规律。以北京联合大学实验班为例,从实验班成立的背景、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及教材建设情况、实验班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实验班以后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验班;人才培
期刊
〔摘要〕“申诉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民事审判实践,还可能严重威胁社会和谐稳定。梳理“申诉”在现行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框架内的地位,明确“申诉难”在制度上的诱因在于“申请再审”渠道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运用实务材料和信息分析“申请再审”渠道的症结所在,同时考虑再审程序的法律属性,立足于“法和社会”的双重视角提出切实可行的“再审之诉”制度方案。  〔关键词〕申诉难;申诉;申请再审;再审之诉  〔中图分类号〕 D9
期刊
[摘要]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新要求,服务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结合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着重探讨以首善标准服务北京建设需求,培养满足北京区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学科发展引领、科技创新,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建立适应型学科专业体系等,着力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  [关键词]立德树人;服务北京;一流建设;应用型大学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N, 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冰乙酸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稳定的二氧化钛(TiO2)溶胶,并将其与聚丙烯腈(PAN)的DMF溶液以一定工艺混合,制备成有机/无机杂化薄膜,探索并优化了薄膜的预氧化和炭化工艺,得到炭/ TiO2复合光催化膜,并进一步研究了溶剂、水、载体以及预氧化温度等因素对于成膜工艺的影响。  [关键词]制备;光催化;二氧化钛(Ti
期刊
[摘要]通过《线性代数I》课程期中测试,根据CTT理论与IRT理论对试卷进行评价,并根据IRT理论、使用ConQuest GUI软件,评估听障生与同年级普通本科理工类、旅管类、教育类专业健全学生的学业成就,比较分析听障生学业成就水平。计算机专业听障生与普通院校本科学生学业成就差距不明显,但对综合性、概念类题目掌握欠佳。性别对听障生学业成就影响不显著,没有接受过语言训练的学生学业成就水平较高。  [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树立文化自信、强调文化传承、弘扬文化精髓等战略的提出,要求调动一切力量发展和继承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密集区文化遗产丰富,作为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载体愈发被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在总结梳理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将微博数据、大数据分析方法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相结合,利用爬虫工具获取门头沟地区2017年一年内带有位置信息的9万余条微博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框架Sciki
期刊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必然要求。新工科专业的内涵要求专业名称新,专业要求新;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应体现在培养应用型、城市型、地方性所需的人才;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落实学校办学定位,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在学院的名称、学院和专业建设内涵发展方面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依托行业、拓展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城市
期刊
〔摘要〕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区资源对于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文章以北京市朝外街道社区为例,通过对其中各种组织关系的调查,发现社区中的社会资本主要蕴含在政府组织、商业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网络中,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需求,增强异质性组织的互动能使各类组织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建设社区共享社会资本可以推动社会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组织网络关系;社会资本;社区建设;社区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