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创业政策: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冲突与整合

来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6339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问题是政策的核心问题,尽管价值分析在政策研究领域已被广泛运用,但少有研究将其引入政策生成领域,阐述政策的生成原因和生成机理.研究基于价值冲突视角,在分析高校教师创业政策存在的价值冲突及其实践演变的基础上,归纳了高校教师创业政策生成原因和机理,发现高校教师创业政策是在多重现实因素的驱使下,政府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依据其价值偏好,通过与高校教师的价值沟通,整合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认同,最终将相对认同的价值合法化的结果.研究一方面从实践与学理两维度揭示了高校教师创业政策生成的过程,为该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为价值冲突更为复杂的高等教育政策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即价值冲突分析视角.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高等教育百年发展的历程中,积极创办马克思主义新大学,全面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和发展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对总结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找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着力方向、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组建于1934年7月,它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陷入困境时派出的一支部队,在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率领下,先后转战四省几十个县,经历了大小60多次战斗,因势单力薄,孤军深入于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迭遭国民党重兵“围剿”,兵败怀玉山而解体.虽以失败告终,但作为先期远征部队,在牵制国民党“围剿”兵力、策应中央主力红军转移、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功绩不可磨灭.
期刊
学位
2001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州举行.大会应到代表513名,实到代表504名,代表着全省135万党员和3400多万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宋德福在会上作了题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再创福建现代化建设新业绩》的报告.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福建省第六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期刊
干部教育培训对党的全面领导和巩固执政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始终内嵌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历经萌芽与初创,在不断探索中走向规范化与制度化,现已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可进一步健全制度安排、完善政策供给,以及协同社会动员来助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整体化构建,从而高质量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诚然,泉州是福建省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运用好红色资源有利于全市更好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期刊
有效执行“双一流”建设政策,工具选择是重中之重,关涉政策目标的达成度.传统“学科建设”话语的惯性思维引发“双一流”建设工具选择的合法性危机,使得“双一流”建设政策的有效实施遭遇新挑战.要实现政策预期价值,从根源上应该抛弃旧的学科建设话语体系,确立一种“新的思维”,以此对政策工具选择进行顶层设计,从理念价值、制度路径和行动机制层面进行系统调整,提升工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科治理作为“双一流”建设政策执行的工具选择,是治理工具在学科层面的适用,是对行政本位和管理主义的学科建设路径依赖的突破创新.相对于“学科建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正是有了党在苏区、边区和解放区创建人民师范的办学经验,有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师范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后期对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事业的领导和持续推进,尤其是当前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事业的高位布局,才有了今天教师教育良好发展格局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办“人民师范”和发挥“办好师范为人民”的教师教育传统,重视教师教育对民族精神的重大影响,坚持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教师教育知识的创新,既是百年来党的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经验,也是教师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学位
依法治校是高校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举措的具体实践.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风险,高校治理应全面依循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党的政策性规范文件和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的各项制度,提升高校治理能力.为全面贯彻高校外部治理规范的要求,高校内部应构建体系化的合规机制,主动适应各类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提前发现风险、解决问题,以有效阻断风险向现实危害的转化.高校合规建设应充分考虑高校治理的实际,对具有合规属性的工作机制进行必要整合,采取平台化的协调机制的模式,构建网络型、体系化的合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