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二运的成功举办给辽宁人民带来了巨大喜悦,但十二运后体育设施的经营问题值得重视,当前辽宁体育设施存在管理体制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维修负担较重和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要从经营道路、营销策略和政府体育职能等方面入手,提高辽宁体育设施运营效益。
关键词:体育设施;运营;多元化
辽宁在2013年成功的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十二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给辽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尤其是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给辽沈居民带来了福音,丰富了辽宁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人民的体质,因此,我们要借助十二运之东风,加快辽宁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长效运营机制。
一、辽宁“十二运”体育设施分布情况
辽宁借鉴其他省份以往承办全运会的经验,采取全民共同参与的模式承办十二运,坚持科学合理利用的原则,坚持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能现实使用的不改建,能改建的不新建,能简修的不大修。在此前提下辽宁共新建和改建各类体育场馆117个,其中比赛场馆64个,附属训练场馆53个。新建场馆25个,占117个场馆总数的21.4%,远低于中央要求的30%的比例,其中纯粹为全运会新建的只有10个,占场馆总数的8.5%;其余15个场馆,9个建在大学。沈阳市共有32个场馆承办体育赛事,其中新建6个场馆,改造9个场馆,4个保留使用。大连市体育中心投入48亿元建设三场三馆一中心及运动员训练基地,棒球场、曲棍球场分别投入2000万元、1.2亿元建设完成。鞍山市兴建了鞍山市奥体中心,占地面积23.6万平方米,观众坐席4万个。抚顺市对雷锋体育场进行翻修。阜新市投入9000万元新建了阜新体育馆,该体育馆拥有固定及可移动座位5000多个。锦州市修建了滨海体育中心,中心设有一场二馆,项目总用地面积33.4万平方米,可以容纳观众4万多人。营口市新建6座高标准沙滩排球场地。盘锦市投资13亿元建设辽滨奥体中心一场三馆,体育场有看台座位3.6万个,体育馆则有坐席5300个。
二、辽宁体育设施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落后
辽宁大部分体育设施仍然是行政化的运行体制,上下级隶属关系严重,下级主要是围绕上级的行政指令来安排比赛和训练,上级部门下放的权力有限,这种下级服从上级的指令性管理体制是不利于体育设施的经营和管理的,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前社会,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畅所导致的体育设施经营效益不高。体育设施缺乏经营自主权,管理者的积极性就会不高,就会束缚经营者的手脚,不利于体育设施的市场化。二是市场机制运转不灵,资源优化组合难度大,市场竞争乏力,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低下。体育设施难以按市场化方式经营与管理,仍停留在粗放型经营模式。
2.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体育设施管理体制落后,导致经营者与所有者在责、权、利方面关系不清,进而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体育设施市场化经营道路。辽宁体育设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大部分是退役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复员转业军人组成,也有部分体育院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缺乏体育设施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体育政策研究也较少。在当前体育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体育设施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备策划、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有了专业型的体育人才,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体育设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当前体育设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缺乏这样的素质,导致体育设施经营效益不高。
3.维修负担较重
辽宁大部分体育设施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成本巨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体育设施的损耗会增加,进而导致维护费用高昂,造成运营成本过高。同时,又因为体育设施是非盈利性的公共设施,除了体育功能外,还要承担些副业来盈利,比如承办展览会和演唱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又会加重体育设施的维护费用,而政府的资金投入又会因为程序上的繁琐而导致投入缓慢,或者是不能及时到位,这些都制约了体育设施的发展。
4.综合利用率低
辽宁大多数体育设施在兴建时是从承办国际、国内体育比赛的角度来考虑,按照竞技体育比赛的要求修建的,因而忽视了体育设施多种经营的功能,导致在市场化经营中体育设施功能转化较慢,或是无法转化,表现出体育设施综合利用率低现象,使得体育设施、场馆功能单一,赛后增值保值能力差。一是体育设施的专业性较强,主要是针对竞技比赛建成的,都是按照比赛的要求建立的,没有顾及其社会功能,即休闲娱乐的功能。二是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不够。体育设施由于是为竞技体育建立的,因此,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害怕过多的开放会造成体育设施的损耗而导致维护费用的增加,使得体育设施长期闲置而不能充分的利用起来,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完善辽宁体育设施运营问题的对策建议
1.积极开拓体育设施多元化经营道路
一是积极拓展体育设施的赢利功能。体育设施经营者要积极拓宽思路,不断加强与体育俱乐部的合作,以出租或是委托经营的模式,使体育设施不断赢利,充分挖掘体育设施与体育竞赛表演的市场潜力。同时还要开发非体育活动市场,比如在体育设施空闲时可以承办演唱会、展览会、交易会、招聘会等大型活动,也可以举办私人的小型活动,如婚礼、生日宴会等活动;二是整合体育设施。利用大型体育设施的标志性意义,整合周边相应的设施,把居住、商务、餐饮、娱乐产业等形式整合起来,打造独特的体育圈概念,用体育设施来提升周边地区的人文价值。另外可以成立大型体育产业集团,统一规划、开发、经营体育设施,利用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势整合资源,实现多元化经营道路,提升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2.优化市场营销策略
一是转变营销观念。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营销观念和策略应该有巨大的变化,不能局限在传统的销售观念当中,网络的发展,给体育设施的经营提供了新的契机,很多营销观念可以通过网络来实施,比如建立体育设施网站,及时发布信息,做好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民众产生互动,了解民众的体育需求,不断的改进自己的经营模式;二是选择适宜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群体会有不同的消费需求,体育设施应以市场化来划分目标消费群体,建立一套灵活、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营销组合。
3.转变政府体育职能
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减少行政干预,真正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要培育体育设施经营的市场氛围,通过市场规范来约束体育设施经营的规则,让市场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手段,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源,体育部门不要总是以人力资源作为资源来束缚体育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化的体育俱乐部,如篮球和足球等人们关心的大型体育活动,应该放开手脚,让人才在自由的市场氛围中合理流动,体育部门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规范体育市场,培育市场环境,通过法制,而不是行政指令,来完善市场环境,这样人才会合理的流动,也能带来体育成绩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健,陈元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作者简介:
杨成波(1979.2— ),男,满族,辽宁宽甸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社会保障。
关键词:体育设施;运营;多元化
辽宁在2013年成功的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十二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给辽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尤其是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给辽沈居民带来了福音,丰富了辽宁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人民的体质,因此,我们要借助十二运之东风,加快辽宁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的长效运营机制。
一、辽宁“十二运”体育设施分布情况
辽宁借鉴其他省份以往承办全运会的经验,采取全民共同参与的模式承办十二运,坚持科学合理利用的原则,坚持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能现实使用的不改建,能改建的不新建,能简修的不大修。在此前提下辽宁共新建和改建各类体育场馆117个,其中比赛场馆64个,附属训练场馆53个。新建场馆25个,占117个场馆总数的21.4%,远低于中央要求的30%的比例,其中纯粹为全运会新建的只有10个,占场馆总数的8.5%;其余15个场馆,9个建在大学。沈阳市共有32个场馆承办体育赛事,其中新建6个场馆,改造9个场馆,4个保留使用。大连市体育中心投入48亿元建设三场三馆一中心及运动员训练基地,棒球场、曲棍球场分别投入2000万元、1.2亿元建设完成。鞍山市兴建了鞍山市奥体中心,占地面积23.6万平方米,观众坐席4万个。抚顺市对雷锋体育场进行翻修。阜新市投入9000万元新建了阜新体育馆,该体育馆拥有固定及可移动座位5000多个。锦州市修建了滨海体育中心,中心设有一场二馆,项目总用地面积33.4万平方米,可以容纳观众4万多人。营口市新建6座高标准沙滩排球场地。盘锦市投资13亿元建设辽滨奥体中心一场三馆,体育场有看台座位3.6万个,体育馆则有坐席5300个。
二、辽宁体育设施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落后
辽宁大部分体育设施仍然是行政化的运行体制,上下级隶属关系严重,下级主要是围绕上级的行政指令来安排比赛和训练,上级部门下放的权力有限,这种下级服从上级的指令性管理体制是不利于体育设施的经营和管理的,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前社会,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畅所导致的体育设施经营效益不高。体育设施缺乏经营自主权,管理者的积极性就会不高,就会束缚经营者的手脚,不利于体育设施的市场化。二是市场机制运转不灵,资源优化组合难度大,市场竞争乏力,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低下。体育设施难以按市场化方式经营与管理,仍停留在粗放型经营模式。
2.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体育设施管理体制落后,导致经营者与所有者在责、权、利方面关系不清,进而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体育设施市场化经营道路。辽宁体育设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大部分是退役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复员转业军人组成,也有部分体育院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缺乏体育设施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体育政策研究也较少。在当前体育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体育设施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备策划、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有了专业型的体育人才,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体育设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当前体育设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缺乏这样的素质,导致体育设施经营效益不高。
3.维修负担较重
辽宁大部分体育设施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成本巨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体育设施的损耗会增加,进而导致维护费用高昂,造成运营成本过高。同时,又因为体育设施是非盈利性的公共设施,除了体育功能外,还要承担些副业来盈利,比如承办展览会和演唱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又会加重体育设施的维护费用,而政府的资金投入又会因为程序上的繁琐而导致投入缓慢,或者是不能及时到位,这些都制约了体育设施的发展。
4.综合利用率低
辽宁大多数体育设施在兴建时是从承办国际、国内体育比赛的角度来考虑,按照竞技体育比赛的要求修建的,因而忽视了体育设施多种经营的功能,导致在市场化经营中体育设施功能转化较慢,或是无法转化,表现出体育设施综合利用率低现象,使得体育设施、场馆功能单一,赛后增值保值能力差。一是体育设施的专业性较强,主要是针对竞技比赛建成的,都是按照比赛的要求建立的,没有顾及其社会功能,即休闲娱乐的功能。二是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不够。体育设施由于是为竞技体育建立的,因此,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害怕过多的开放会造成体育设施的损耗而导致维护费用的增加,使得体育设施长期闲置而不能充分的利用起来,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完善辽宁体育设施运营问题的对策建议
1.积极开拓体育设施多元化经营道路
一是积极拓展体育设施的赢利功能。体育设施经营者要积极拓宽思路,不断加强与体育俱乐部的合作,以出租或是委托经营的模式,使体育设施不断赢利,充分挖掘体育设施与体育竞赛表演的市场潜力。同时还要开发非体育活动市场,比如在体育设施空闲时可以承办演唱会、展览会、交易会、招聘会等大型活动,也可以举办私人的小型活动,如婚礼、生日宴会等活动;二是整合体育设施。利用大型体育设施的标志性意义,整合周边相应的设施,把居住、商务、餐饮、娱乐产业等形式整合起来,打造独特的体育圈概念,用体育设施来提升周边地区的人文价值。另外可以成立大型体育产业集团,统一规划、开发、经营体育设施,利用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势整合资源,实现多元化经营道路,提升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2.优化市场营销策略
一是转变营销观念。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营销观念和策略应该有巨大的变化,不能局限在传统的销售观念当中,网络的发展,给体育设施的经营提供了新的契机,很多营销观念可以通过网络来实施,比如建立体育设施网站,及时发布信息,做好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民众产生互动,了解民众的体育需求,不断的改进自己的经营模式;二是选择适宜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群体会有不同的消费需求,体育设施应以市场化来划分目标消费群体,建立一套灵活、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营销组合。
3.转变政府体育职能
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减少行政干预,真正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要培育体育设施经营的市场氛围,通过市场规范来约束体育设施经营的规则,让市场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手段,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源,体育部门不要总是以人力资源作为资源来束缚体育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化的体育俱乐部,如篮球和足球等人们关心的大型体育活动,应该放开手脚,让人才在自由的市场氛围中合理流动,体育部门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规范体育市场,培育市场环境,通过法制,而不是行政指令,来完善市场环境,这样人才会合理的流动,也能带来体育成绩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健,陈元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作者简介:
杨成波(1979.2— ),男,满族,辽宁宽甸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