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隔墙有“耳”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神话故事中,“顺风耳”是一个相当常见的设定,比如《封神演义》中的高觉就有耳听八方的超能力。显然,倘若能偷听到对手隐秘的谈话,就真正实现了“知己知彼”,在决策、筹划上就会占据巨大的优势。然而,在不考虑魔法和仙术的前提下,想要获得超出常人的听力,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人类从古到今部在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
  降低衰减与共鸣现象
  声音是一种机械振动,需要介质才能传递(因此,声音在真空中是无法传递的)。而随着传输的不断进行,振动所携带的能量也会逐渐消耗。声音的强度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小。这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很符合的:当你听不清别人说话时,往往会本能地把耳朵凑过去,就是缩短和声源的距离。
  因此,那些本身就很大的声音(比如枪炮声),即便在很远的距离上,依然保持了较多的能量,因而能被轻易听到;但对于普通大小的声音,想听到就得另想办法。
  一开始的思路是尽量减少声音的衰减,降低声音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而声音在不同的材质中传递时,衰减的程度是不同的,通常来说,密度越大的介质,对声音的衰减就越小。比如,声音在金属、泥土、木头、水中传播的距离.都会比在空气中要大。“箭囊听枕”用的主要原理,就是声音在土地中传播.衰减比空气中小得多,所以就能传得更远。
  当然,箭囊的“中空”也很重要。也就是说,箭囊里要有一段大致封闭起来的“空气柱”。当马蹄声接触到这段空气之后,如果和箭囊的固有频率近似,就会发生“共振”现象,从而让声音的强度放大——跟融鼓的原理差不多。这种“空气柱”,也叫作“共鸣箱”,在很多乐器中部有体现。
  类似的还有医生的听诊器,包括金属拾音器(贴在患者胸口的那个胸件)和中空的导管(把声音传导至耳朵,同时起到共鸣箱的作用),就是这两种原理结合的产物。
  “特大耳朵”,听得更远
  人类只能依靠空气传播声音而无法改用其他介质,又该如何听得更远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一战”时期就出现了。那个时候,飞机已经被普遍用于战争,而雷达尚未发明。如何提早发现敌机来袭,以便及时拉响警报(疏散群众、组织高射炮反击),就是—个性命攸关的大问题了。
  显然,飞机是飞行在空中的,其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只会通过空气传来。既然不能改变声音的传播介质,那就尽量把微弱的声音放大略。人类的耳朵,可以把耳郭周围的声音经过多次反射之后。汇聚成一股较强的声波送入内耳.让耳鼓膜更好地分辨声音。那么,如果我们把“耳朵”做得更大,不就可以把更多的声音收纳进来,也就能听得更远了。
  要实现这一点也很简单:把两个大喇叭筒套在耳朵上。“一战”期间,法国、荷兰、英国等国都大量制造了这种“大耳朵”.配发给防空哨兵。据说有了“大耳朵”的辅助,在天气晴好的夜晚,哨兵们甚至可以听到十多公里外的机群轰鸣。还能大致判断来袭敌机的方位,为防空部队指引目标。不过,这玩意有个小问题:倘若有人在喇叭口的附近,使劲咳嗽一声,传到监听员耳朵里就像是雷鸣,估计他会气得想打人……
  而英国人将这种技术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直接在敌机可能入侵的海岸上,用钢筋水泥修筑“听音站”,也就是做成抛物面的墙壁,让聚拢声音的效果比“大耳朵”增加了好几倍。当然,随着雷达的出现,这些“脑洞”大开的设计,如今也早已被废弃了。
  电力时代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通信有了本质的发展,声音可以被转化为电信号。然后能在瞬间传遍全球,最早的应用就是电话。随之而来的,就是针对电话的窃听技术。理论上说,在漫长的电话线上的任意位置都可以将电流引出一小部分,再将其还原成声音,从而实现偷听的效果。对此,人类叉发明了各种反制措施,比如随时监测电流有没有泄漏、对通信信号进行加密等等,但终究也只是矛与盾的较量。在冷战期间.美国、法国都被曝出曾对海底电缆下手,从中窃听越洋电话的内容:即便后来普遍改为光缆传输,美国的“吉米·卡特”号潜艇据说依然可以将一段光缆拉入舱内进行窃听。
  另外,冷战期间还发展出了一种窃听技术:把精巧的金属片、金属膜藏在敌方目标的房间里。当附近有人说话时,声波就会使得这些金属片、金属膜产生微弱的振动,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与声音密切相关;而如果用一束肉眼看不到的激光或微波,照射到金属片、膜上.反射回来的激光、微波,自然也会随之产生微小变化。然后,接收器再把这种变化经过计算还原为振动。就间接“听到”了房间里的声音。这种金属膜非常薄,完全透明,多數是被镀在房子的窗户玻璃上,也有将其敷贴在花瓶上的例子。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曾收到过—份“礼物”,是—个木雕的美国国徽.就在大使馆的书房里挂了7年之久——然后美国情报人员发现,里头藏了—个非常隐蔽的金属片……
  实际上,“窃听”和“反窃听。技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涉及逋信工程、密码学、物理学等学科知识,需要专业人员的潜心钻研。无论在遥远的古代还是今天,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赋予了信息获取更多的可能。
其他文献
没点“看家本领”,可能会淹死在水里  虽然水生植物不用担心缺水这个难题,但却会遇到水中氧气、二氧化碳和光线都不足的麻烦。为了适应水中生活,水生植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进化出了最适宜生存的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成为出色的“游泳运动员”和“潜水员”。除了根和茎外,叶子也是它们在水中生存的法宝。游,我游起来!  热爱生活的你一定发现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水生植物,为了能够更多地接触阳光和空气,它们的叶子
期刊
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在牛屁股上画起了眼睛  科学家的脑洞总是令^新奇又充满疑惑。为了让牛不被狮子攻击,—支由澳大利亚和博茨瓦纳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牛的屁股上画起了眼睛。在这个实验项目中,研究者对14个牛群共2061头牛进行了研究。他们将牛群分为3组,分别在臀部画上眼睛图案、—个叉号,以及不做处理。随后,他們观察这些牛会不会被狮子捕杀。经过4年时间,他们得到的实验结果发现,画眼睛似乎的确起到了迷惑狮
期刊
《猎鹰与冬兵》的播出,让大家又燃起了超级英雄梦。特别是猎鹰那一套帅气的EXO系列仿生翼装飞行包,着实令人眼馋。獵鹰翱翔于天空的潇洒身姿无疑满足了许多人单人飞行的梦想,那在现实中,我们离自由飞翔还有多远呢?初代飞行器的研发  20世纪20年代,随着“飞行背包”的设想第一次出现在科幻小说中,这种完全挑战重力和交通理论的工具开始逐渐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塞尔科化学公司在1958 年研发的一款名为“蚱hopp
期刊
地球上大约有30万种植物,我们大多数人所见到的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春去秋来,我们很容易观察到植物地上部分的花朵或绿叶,却很少留意植物地下部分—根的故事,以至于它们甚至被冠以“丑陋”的刻板印象。  如果大家真的这样想,那实在是低估了根在植物生存之战中的精彩表现了。因为大家从课堂上能够学到关于植物根的知识,大概是当植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时,需要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但这其实只是根的最基础功能。事
期刊
为了抗击疫情,全世界的人们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咱们国家正在全民打疫苗,而荷兰人竟别出心裁地造了个“人造太阳”,目的是杀掉户外空气中的病毒,创造一个安全的公共区域。  这个“太阳”叫作Urban Sun,由Studio Roosegaarde 工作室研发设计。虽然看起来像太阳,但本质是一盏可发出远紫外光的灯,能在大约几分钟内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当它的灯光照射到地面,会形成一个光环,在这个光环里的人
期刊
看!巧克力上有彩虹  当科学家浪漫起来,吃颗巧克力也能看到彩虹。来自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使巧克力具有光泽色彩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着色剂或添加剂。通过在巧克力表面印上纳米级沟槽,使其与照射来的可见光发生干涉现象.巧克力就能呈现出斑斓的结构色(一种由光的波长引发的光泽)。当你在不同角度观察巧克力时,颜色还会发生变化。而这一灵感来源于自然界,那些将色彩运用到极致的“艺术家
期刊
夏天有空调,冬季有暖气,出行有汽车……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与舒适时,在寒冷的蒙古国苏库古尔省内,却生活着一群“鹿背”上的传统游牧民族,他们就是杜科哈人。  杜科哈人所在的蒙古国北部,一年中大约有五分之三的时间处于酷寒与冰雪之中,凛冽的寒风从西伯利亚高原吹过,滋养出一种叫作泰加针叶林带的特殊植被类型,成为杜科晗人和驯鹿的家园。驯鹿为杜科哈人提供了生活的来源和保障,杜科哈人不仅驯
期刊
峥嵘神话(节选)  文/李明洋(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  “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站起来了!”  听到这句话,全国都沸腾起来了,有人激动,有人自豪,有人欢呼,有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为了新中国的顺利成立,许多有名的、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前仆后继地将生命和时间奉献给这母亲般的新中国。而现在,迎来了属于我们的新时代——科技时代。  在习主席的带领下,我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贡献,推进了中
期刊
导语  世界上真的有美人鱼吗?或许真的有,它活在某些人的心中,代表的是情感滋养和无私奉献的心理品质。如何让“美人鱼”适应人类社会呢?这也是梦者正在面临的人生课题。  Dream  朋友是人类世界和人鱼世界通缉的巫术产物,她和小美人鱼爱丽儿一样,是由人鱼变成的人类。  学校进行大力排查,我便把朋友藏在了我的宿舍。但朋友觉得在宿舍待太久有点闷,想出去玩,我只好换上一条黑色的有亮钻的连衣裙陪她一起出去(
期刊
熬夜、压力大,已经不是掉发的唯一原因了,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户外走一走,都面临着秃头的威胁。韩国未来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PM10微粒、柴油粒子和人类毛囊真皮乳突细胞(Follicle dermal papilla cell)的实验发现,PM10微粒和柴油粒子会减少与头发生长有关的B-连环蛋白(Beta-catenin)。现在,要想保住不断后移的发际线,除了坚持良好的作息,保持心情愉悦外,还多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