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构成要素和实现途径,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必然反映;构成要素;实现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任务。建设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财富和可靠的民主政治作为基础和保证,也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撑。因此说,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促进企业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实践中人们进行精神创造的方式、过程及其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念表现。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和谐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动力、融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复合系统,成为一个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冲突中相互融合的动态过程。它不再仅仅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被动反映,而且以一种能动的方式广泛渗透、作用于经济、政治乃至整个社会有机体而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独立变量。和谐文化的提出,是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和谐文化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反映。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和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的物质资本而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经济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且还将引发人类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创造方式,呼唤着系统性、开放性、创造性、多样化、网络化的思维方式。所以,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确立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更要确立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战略,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作为人类文明两个车轮的经济和文化摆脱了各自孤立的存在方式而日渐深入地呈现出彼此依存、相互渗透的强劲态势。一方面,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依赖于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的不断增强,文化开始以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力量全面介入经济活动。知识、智慧、审美、生态价值等文化因素广泛渗透到商品的设计、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包括价值观、社会声誉、形象、品牌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经济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价值、道德意识等精神因素的作用愈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强烈,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这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具有根本性意义。
三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员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凸现。进一步处理化解各种矛盾,理顺思想情绪,融洽人际关系,需要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需要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也需要建设和谐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表明,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构成要素
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既包括以教育、科技和人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智力因素,也包括以文化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为主的精神因素。这些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以内驱力、凝聚力、导向力等方式而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具体说来,企业和谐文化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一)职工素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之于人就像肉体之于灵魂一样,当代企业发展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从根本上说是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对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的关注。所以说,和谐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一种主体的战略,一种人的发展战略。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化人”,即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人的能力,激发人的热情。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职工素质的竞争。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取决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强力开发。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人的素质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源泉,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企业经营者在构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一切以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前提,推动职工素质的现代化,进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思想道德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人的素质和能力发挥的方向,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统摄作用、处于灵魂地位的构成要素,它对企业的发展、文化建设发挥着教化、激励和价值导向的巨大作用。因此,企业的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灵魂,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力量。要教育职工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要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为民”理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种良好风气”,摒弃不良风气,推动企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教育培训和科技,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当代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力质的飞跃,而且成为现代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就在于,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基础。科技的基础在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现代企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以此壮大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源。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制度、管理等层面的内容,而且是现代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变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创新活动具有先导性意义。当代经济、科技发展的事实表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决定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谐文化所要求的不是凝固不变、僵化保守的文化,而是生生不息、开放多元、个性鲜明的动态性文化。失去创新功能和潜力的文化,不仅无法发挥其战略作用,而且会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企业团队和职工创新观念的转变、开放心态的树立、自我反思和自我抵制意识的培育,追求卓越精神的发扬光大,努力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文化传统,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根基。文化传统是一个企业在其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精神成果,是形成企业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文化基础。一个企业无论历史长短,在其发展进程中,都应十分重视创建和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企业精神,并且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汇新知,在创新中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同时,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个企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经过创新和开发,可以构成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所以,对于企业的文化传统,必须要很好的总结、挖掘和提炼,并在创新中继承和发展。
三、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企业和谐文化
当前,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必须确立和强化文化战略意识,把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与文化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和谐文化的实现途径。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的思想根基。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交织、文化交融的时代,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恤民情,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事事处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职工形成个体人与社会人、感性人与理性人相统一的人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三要培养职工团结互助、健康向上、齐心协力、求新创新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获得企业内部的和谐,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发展动力。把诚信友爱、坦诚相待作为开启职工心理和谐的金钥匙,建立起职工和职工之间,职工和管理者之间互敬互信的桥梁,努力构建企业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四要协调好企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决策者要保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利益,在作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要广泛征求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考虑职工的权益,维护好职工的利益,改革措施要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要引导职工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以及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二要提高职工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重点突破。提高职工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事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来对待。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强化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要制定长远规划,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知识生产、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开发和发挥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三要加快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有统一的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需要建设理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形念文化相统一的文化共同体,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精神,大力培育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的企业精神。要重视制度行为文化的建设,把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之中。同时善于总结提炼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形念文化。把握以上三个层次,整体推进,积极引导本企业职工参与到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来,以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必然反映;构成要素;实现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任务。建设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财富和可靠的民主政治作为基础和保证,也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撑。因此说,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促进企业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实践中人们进行精神创造的方式、过程及其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念表现。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和谐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动力、融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复合系统,成为一个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冲突中相互融合的动态过程。它不再仅仅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被动反映,而且以一种能动的方式广泛渗透、作用于经济、政治乃至整个社会有机体而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独立变量。和谐文化的提出,是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和谐文化建设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反映。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和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的物质资本而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经济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且还将引发人类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创造方式,呼唤着系统性、开放性、创造性、多样化、网络化的思维方式。所以,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确立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更要确立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战略,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和谐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作为人类文明两个车轮的经济和文化摆脱了各自孤立的存在方式而日渐深入地呈现出彼此依存、相互渗透的强劲态势。一方面,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依赖于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的不断增强,文化开始以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力量全面介入经济活动。知识、智慧、审美、生态价值等文化因素广泛渗透到商品的设计、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包括价值观、社会声誉、形象、品牌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经济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价值、道德意识等精神因素的作用愈益明显。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强烈,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这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也具有根本性意义。
三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员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凸现。进一步处理化解各种矛盾,理顺思想情绪,融洽人际关系,需要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需要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也需要建设和谐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表明,建设企业和谐文化,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构成要素
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既包括以教育、科技和人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智力因素,也包括以文化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为主的精神因素。这些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以内驱力、凝聚力、导向力等方式而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具体说来,企业和谐文化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一)职工素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之于人就像肉体之于灵魂一样,当代企业发展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从根本上说是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对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的关注。所以说,和谐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一种主体的战略,一种人的发展战略。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化人”,即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人的能力,激发人的热情。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职工素质的竞争。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取决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强力开发。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人的素质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源泉,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企业经营者在构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一切以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前提,推动职工素质的现代化,进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思想道德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人的素质和能力发挥的方向,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统摄作用、处于灵魂地位的构成要素,它对企业的发展、文化建设发挥着教化、激励和价值导向的巨大作用。因此,企业的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灵魂,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力量。要教育职工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要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为民”理念,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种良好风气”,摒弃不良风气,推动企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教育培训和科技,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当代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力质的飞跃,而且成为现代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就在于,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基础。科技的基础在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现代企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以此壮大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源。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制度、管理等层面的内容,而且是现代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变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创新活动具有先导性意义。当代经济、科技发展的事实表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决定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谐文化所要求的不是凝固不变、僵化保守的文化,而是生生不息、开放多元、个性鲜明的动态性文化。失去创新功能和潜力的文化,不仅无法发挥其战略作用,而且会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企业团队和职工创新观念的转变、开放心态的树立、自我反思和自我抵制意识的培育,追求卓越精神的发扬光大,努力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文化传统,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根基。文化传统是一个企业在其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精神成果,是形成企业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文化基础。一个企业无论历史长短,在其发展进程中,都应十分重视创建和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企业精神,并且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汇新知,在创新中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同时,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个企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经过创新和开发,可以构成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所以,对于企业的文化传统,必须要很好的总结、挖掘和提炼,并在创新中继承和发展。
三、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企业和谐文化
当前,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必须确立和强化文化战略意识,把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与文化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和谐文化的实现途径。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的思想根基。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观念交织、文化交融的时代,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恤民情,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事事处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职工形成个体人与社会人、感性人与理性人相统一的人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三要培养职工团结互助、健康向上、齐心协力、求新创新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获得企业内部的和谐,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发展动力。把诚信友爱、坦诚相待作为开启职工心理和谐的金钥匙,建立起职工和职工之间,职工和管理者之间互敬互信的桥梁,努力构建企业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四要协调好企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决策者要保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利益,在作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要广泛征求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考虑职工的权益,维护好职工的利益,改革措施要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要引导职工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以及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二要提高职工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重点突破。提高职工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事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来对待。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强化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要制定长远规划,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在知识生产、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开发和发挥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三要加快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的综合反映。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有统一的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需要建设理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形念文化相统一的文化共同体,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精神,大力培育爱企、敬业、诚信、友善的企业精神。要重视制度行为文化的建设,把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之中。同时善于总结提炼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理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形念文化。把握以上三个层次,整体推进,积极引导本企业职工参与到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来,以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