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是习惯性地将精力倾注在“问题学生”和“学困生”的身上,而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却是高度信任,认为他们自觉性强,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因此,也就忽视了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实际上,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时也同样存在着忧愁和困惑,同样需要教师从心理上进行安慰与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方可在成才的道路上快而稳健地成长。
在现实中,并非所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高度的自觉性、严于律己、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有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时的行为表现大大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具体表现如下:
1、自信过甚,轻视他人
有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长期处在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喝彩声中,滋长了高傲自大和目中无人的劣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当其他同学为班上的建设和发展有好的想法和建议时却充耳不闻,甚至乱扣帽子——又想给班上添乱子……
2、易发心理波动,情感变化无常
但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期望值都比较高,因此,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比较浓。可是,一旦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时,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变化。有时与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小的磨擦,或是一次考试失利,就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心理波动,影响他们的情绪甚至使他们意志消沉。
3、只有赢的欲望,缺少败不馁的精神
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心态,容不得别的同学超越自己,对同学之间的正常竞争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总以为竞争的结果都是自己必胜无疑,没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还有强中手”的理念。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固步自封,不愿与同学交流和探讨,一旦发现某同学超越了自己,心理很是不平衡,耿耿于怀甚至嫉妒。
那么,如何培养成绩优异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1、树立平等意识,保持纯洁心灵
平等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最高的思想境界。对于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为有两种因素在作祟:其一,是教师过于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就大力表扬,而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却进行回避,即使是批评,也只是“蜻蜒点水”,不触及思想实质;其二,在教师的赏识和学困生的羡慕甚至是崇拜下,养成一种傲气。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客观而公正地对待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不过于赞扬,对其缺点和错误决不掩盖,做到爱之有度、严之有格,既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与同学友好相处。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促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其他同学的长处,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进而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使心理得到健康的锻炼。
2、设置挫折,培养成绩优异学生败不馁的精神
有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较顺利,他们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和“小公主”,很少受到生活的磨炼和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或打击就灰心丧气或一蹶不振。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当的时机设置有一定难度的事情让这类学生去做,使他们开拓思路,全力以赴地去做却仍然做不好,这使他们初步了解和体验到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有的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或代价。这可为他们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提高其抗挫和抗败的能力。
3、培养成绩优异学生走向成熟的能力
在班上或学校举行和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发现有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除了学科知识外,其他方面的能力远不如学习成绩平平或较差的学生,如劳动的积极性和体育运动的耐力以及集体荣誉感等。这就要求教师有信心和耐心,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对这些学生不仅仅是关心他们如何掌握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现他们心理上出现了“疾病”,就要及时进行“医治”,帮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自我,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为自己的成长及终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总之,要使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快而稳健地成长和发展,就得使他们拥有豁达而充实的健康心理,进而使他们去掌握做人与处世的哲理,切忌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目中无人、急功近利的思想,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心理。
在现实中,并非所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高度的自觉性、严于律己、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有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时的行为表现大大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具体表现如下:
1、自信过甚,轻视他人
有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长期处在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喝彩声中,滋长了高傲自大和目中无人的劣习,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当其他同学为班上的建设和发展有好的想法和建议时却充耳不闻,甚至乱扣帽子——又想给班上添乱子……
2、易发心理波动,情感变化无常
但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期望值都比较高,因此,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比较浓。可是,一旦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时,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变化。有时与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小的磨擦,或是一次考试失利,就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心理波动,影响他们的情绪甚至使他们意志消沉。
3、只有赢的欲望,缺少败不馁的精神
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心态,容不得别的同学超越自己,对同学之间的正常竞争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总以为竞争的结果都是自己必胜无疑,没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还有强中手”的理念。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固步自封,不愿与同学交流和探讨,一旦发现某同学超越了自己,心理很是不平衡,耿耿于怀甚至嫉妒。
那么,如何培养成绩优异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1、树立平等意识,保持纯洁心灵
平等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最高的思想境界。对于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为有两种因素在作祟:其一,是教师过于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就大力表扬,而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却进行回避,即使是批评,也只是“蜻蜒点水”,不触及思想实质;其二,在教师的赏识和学困生的羡慕甚至是崇拜下,养成一种傲气。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客观而公正地对待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不过于赞扬,对其缺点和错误决不掩盖,做到爱之有度、严之有格,既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与同学友好相处。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促使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其他同学的长处,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进而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使心理得到健康的锻炼。
2、设置挫折,培养成绩优异学生败不馁的精神
有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较顺利,他们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和“小公主”,很少受到生活的磨炼和失败的考验,一旦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或打击就灰心丧气或一蹶不振。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当的时机设置有一定难度的事情让这类学生去做,使他们开拓思路,全力以赴地去做却仍然做不好,这使他们初步了解和体验到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有的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或代价。这可为他们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提高其抗挫和抗败的能力。
3、培养成绩优异学生走向成熟的能力
在班上或学校举行和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发现有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除了学科知识外,其他方面的能力远不如学习成绩平平或较差的学生,如劳动的积极性和体育运动的耐力以及集体荣誉感等。这就要求教师有信心和耐心,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对这些学生不仅仅是关心他们如何掌握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现他们心理上出现了“疾病”,就要及时进行“医治”,帮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自我,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为自己的成长及终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总之,要使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快而稳健地成长和发展,就得使他们拥有豁达而充实的健康心理,进而使他们去掌握做人与处世的哲理,切忌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目中无人、急功近利的思想,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