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学谦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天津市天津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实验室医学授衔专家”,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连续获得天津市“八五”、“九五”、“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当选天津市河西区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大代表。2003年被选为天津市劳动模范,2003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抗SARS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王学谦教授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出发,致力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攻克医学科学的难关,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中青年专家。 他曾先后担任过天津医学专科学校教师,天津医科大学检验系副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常务副院长、天津市血液中心主任。他是天津市社会兼职较多、影响较大的专家学者之一,兼任中华医学会第22届理事、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核医学会第五届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理事长、天津市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天津市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主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全科医学》等14家国家级或地方核心期刊的常务编委或编委。2002年又被《中国综合医学》杂志聘为副主编,《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天津科技》杂志编委。
王学谦教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作为天津市实验室医学学术带头人之一,他长期从事实验医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先后主持天津市六个大型综合性实验室和三个研究所工作,担任10余项科研课题负责人。他完成的《快速纸片法促甲状腺激素放免试剂盒研究》,获得省市级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科研成果可以对新生儿进行甲状腺机能筛查,并对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治疗,使其脑发育达到正常儿童的智力水平,对优生优育意义极大,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完成了技术转让,形成规模生产,在全国14个省市推广销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1年,王学谦教授主持了《血栓调节蛋白最小功能片段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科研项目。该项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制备表达产物,为抗血栓治疗提供先进的诊疗手段。该成果为国内首创,经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成果得到外国专家的首肯,在申请报名参加日本京都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临床生化与实验室医学大会时,当天日方就发出了邀请,并承担全部赴日费用。该成果在大会上一举获得亚洲A级大奖。他指导研究生进行了《诱导CD34+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体外实验研究》立项工作。该项研究通过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为骨组织的成骨细胞提供种子细胞,使其在主架上攀附生长、繁殖,为骨的修复、骨组织重建工程学提供骨细胞的干细胞寻找到了新的途径。该项研究还可以解释骨髓和脐血来源的成骨细胞是否具有正常成骨细胞的性质和功能,以及解释造血过程和成骨过程两个过程交叉性和相关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室数据,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将为治疗白血病和创伤骨科领域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该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是天津医院10年来科研工作的标志性突破。
患者的痛苦时刻牵动着王学谦教授的心,为患者解除痛苦成为他进行科研的动力和目标。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如果缺少闯劲、缺少活力、缺少科研思路,那就很少有发展、生存的可能。我们的研究就是要给病人带来福音,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在临床中,他发现糖尿病患者因为经常要进行血糖测试、进行静脉穿刺、取静脉血,这些都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皮肤局部硬化易发感染。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2002年,他与天津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论及应用学科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该项研究使医学、光学通过互动的桥梁为患者谋求和创新一种最先进的检测手段与方法。其特点是无创,改变过去惯用的血糖检测方法,运用光学通过对皮肤表面随时进行无创检测血糖值。该项研究不论是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检测还是对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王学谦教授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学术专著4部,取得科研成果16项。2005年,他带头第六次无偿献血,献血后立即投入工作,使在场的人们深为感动。
“作为一名医学学术带头人,就要像细心的园丁,不但研究课题还要研究年轻人的特长,为他们寻找发展的空间,要淡泊名利,甘当人梯。”这是王学谦教授做人的准则,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渗透了他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尽心尽职的赤诚之心。王学谦教授不仅把“空间”腾出来,让年轻人在科研的舞台上尽情发挥,还千方百计地为年轻人寻找“空间”, 任由他们驰骋。而他在幕后默默地为他们打基础,手把手地把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科研手段教给年轻人,为他们的科研立项跑资金、要设备、查资料,为年轻人成为“空间”的主人甘当人梯。他带教了18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按照科研立项的惯例,谁争取来的课题,研制出来的成果第一作者就应该署谁的名。但是,王学谦教授把这些看得很淡,他说:“在成果上署上研究生的名字,就把年轻人推上了新的平台,就为他们发展腾出了“空间”,为他们成才开创了局面”。他做人就是这样坦坦荡荡、无私奉献。
2002年在申报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时,他提出了把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理念后,通过周密的设计和努力使其尽快早日实现,同时考虑到让年轻人脱颖而出,后继有人。他把申报课题第一作者的资格让给了年轻的博士生,把自己放在了第二位。凡是被他带教的学生都对他这种淡泊名利、甘当人梯的品德所感动,在毕业答辩会上,他的学生激动地说:“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肃的做人风格、严格的教学方法是我人生求学与发展道路上的楷模。导师朴素的学者风范,宽厚诚恳的待人品德,勤勉忘我的敬业精神时时教育和激励着我,并将成为我终身受益的财富。”
(责任编辑 郭剑峰)
长期以来,王学谦教授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出发,致力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攻克医学科学的难关,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中青年专家。 他曾先后担任过天津医学专科学校教师,天津医科大学检验系副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常务副院长、天津市血液中心主任。他是天津市社会兼职较多、影响较大的专家学者之一,兼任中华医学会第22届理事、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核医学会第五届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理事长、天津市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天津市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主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全科医学》等14家国家级或地方核心期刊的常务编委或编委。2002年又被《中国综合医学》杂志聘为副主编,《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天津科技》杂志编委。
王学谦教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作为天津市实验室医学学术带头人之一,他长期从事实验医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先后主持天津市六个大型综合性实验室和三个研究所工作,担任10余项科研课题负责人。他完成的《快速纸片法促甲状腺激素放免试剂盒研究》,获得省市级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科研成果可以对新生儿进行甲状腺机能筛查,并对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治疗,使其脑发育达到正常儿童的智力水平,对优生优育意义极大,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完成了技术转让,形成规模生产,在全国14个省市推广销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1年,王学谦教授主持了《血栓调节蛋白最小功能片段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科研项目。该项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制备表达产物,为抗血栓治疗提供先进的诊疗手段。该成果为国内首创,经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成果得到外国专家的首肯,在申请报名参加日本京都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临床生化与实验室医学大会时,当天日方就发出了邀请,并承担全部赴日费用。该成果在大会上一举获得亚洲A级大奖。他指导研究生进行了《诱导CD34+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体外实验研究》立项工作。该项研究通过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为骨组织的成骨细胞提供种子细胞,使其在主架上攀附生长、繁殖,为骨的修复、骨组织重建工程学提供骨细胞的干细胞寻找到了新的途径。该项研究还可以解释骨髓和脐血来源的成骨细胞是否具有正常成骨细胞的性质和功能,以及解释造血过程和成骨过程两个过程交叉性和相关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室数据,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将为治疗白血病和创伤骨科领域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该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是天津医院10年来科研工作的标志性突破。
患者的痛苦时刻牵动着王学谦教授的心,为患者解除痛苦成为他进行科研的动力和目标。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如果缺少闯劲、缺少活力、缺少科研思路,那就很少有发展、生存的可能。我们的研究就是要给病人带来福音,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在临床中,他发现糖尿病患者因为经常要进行血糖测试、进行静脉穿刺、取静脉血,这些都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皮肤局部硬化易发感染。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2002年,他与天津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论及应用学科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该项研究使医学、光学通过互动的桥梁为患者谋求和创新一种最先进的检测手段与方法。其特点是无创,改变过去惯用的血糖检测方法,运用光学通过对皮肤表面随时进行无创检测血糖值。该项研究不论是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检测还是对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王学谦教授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学术专著4部,取得科研成果16项。2005年,他带头第六次无偿献血,献血后立即投入工作,使在场的人们深为感动。
“作为一名医学学术带头人,就要像细心的园丁,不但研究课题还要研究年轻人的特长,为他们寻找发展的空间,要淡泊名利,甘当人梯。”这是王学谦教授做人的准则,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渗透了他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尽心尽职的赤诚之心。王学谦教授不仅把“空间”腾出来,让年轻人在科研的舞台上尽情发挥,还千方百计地为年轻人寻找“空间”, 任由他们驰骋。而他在幕后默默地为他们打基础,手把手地把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科研手段教给年轻人,为他们的科研立项跑资金、要设备、查资料,为年轻人成为“空间”的主人甘当人梯。他带教了18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按照科研立项的惯例,谁争取来的课题,研制出来的成果第一作者就应该署谁的名。但是,王学谦教授把这些看得很淡,他说:“在成果上署上研究生的名字,就把年轻人推上了新的平台,就为他们发展腾出了“空间”,为他们成才开创了局面”。他做人就是这样坦坦荡荡、无私奉献。
2002年在申报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时,他提出了把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理念后,通过周密的设计和努力使其尽快早日实现,同时考虑到让年轻人脱颖而出,后继有人。他把申报课题第一作者的资格让给了年轻的博士生,把自己放在了第二位。凡是被他带教的学生都对他这种淡泊名利、甘当人梯的品德所感动,在毕业答辩会上,他的学生激动地说:“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肃的做人风格、严格的教学方法是我人生求学与发展道路上的楷模。导师朴素的学者风范,宽厚诚恳的待人品德,勤勉忘我的敬业精神时时教育和激励着我,并将成为我终身受益的财富。”
(责任编辑 郭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