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傍晚到家,见大门锁着,想去问问邻居我老婆去哪儿了?转身看见四婆弓着背挑了担菜从我家门前过,忙上前打招呼:“四婆,搞菜卖呀?”
  听到有人喊,四婆停下脚步抬头见是我,道:“蔡伢回来了?”大概是一边驼背被担子压酸了,四婆将扁担挪到另一边,再跟我说话:“不卖菜怎么办?人不死,嘴还要吃嘞。”
  我小声问四婆:“松伢叔不给你点钱?”
  一提儿子松伢,四婆就来气:“他自己都是靠儿子给点钱度日,哪有钱给我?”说完一抖扁担走了。刚走两步,大概是看到我家门还锁着,想起来了,回过头告诉我,“你老婆在菜园子里。”
  我突然站在老婆面前,吓了她一跳,盯着我问:“你怎么回来了?”
  我说:“六十岁,厂里不要,被辞退了。”老婆听了一怔,抬头望了望空荡荡的天,没有说话。头上父母走了,轮到自己一代。
  老婆又瘦又黑,我心疼地问:“不是叫你不要种田地么?庄稼不值钱。”
  老婆歇了手上的活,扶着锄头柄对我说:“做点贴贴家用,一个人在家,孙子又不用我带。”说完扛起锄头收工。
  刚进村口,碰到毛公捏着手电筒出去,我上前打着招呼:“毛公,夜了,还往外走?”边说话边从荷包里摸出香烟,掏了一支,双手递给毛公。
  老婆在一旁说:“毛公今年四五月里得了一场大病,一家人花了好多钱,才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现在耳朵也聋了。没有办法,要还债,托人在工地找了个夜里看場的事,一个月1200块。”
  毛公走在太阳将尽时候的路上,身影越来越小。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其实我也没有必要伤感,人活在世上本身就是受罪。无依无靠的人,何止毛公四婆?
  老婆边走边说:“农村没有办法跟城市比,简直没有一分钱的来路。我们近县城还好点,只要人勤快,种点小菜挑到街上还能卖两个小钱,手头上总要宽松点。离县城远的,好多六七十岁的人,不都是骑着摩托车电瓶车到工地上做小工。”
  说着话,到了家门口,正好与渊学和鹏举两人对面一撞。看到我,两人惊喜地问:“蔡伢回来了?还出去吗?”
  我说:“不去了,年纪到了。”边说边递烟给他俩。
  鹏举烟还夹在手上就邀我:“不出去正好,明天三个人一起到张家界去旅游。”
  老婆本来进了屋,一听鹏举邀我去旅游,赶紧走出来说:“没工夫呀,回来让他先歇两天。”说完客气地一笑,用手一触我,先回家去了。
  估计渊学、鹏举走远了,老婆又折了回来,小声提醒我:“你是农民,跟鸡一样要不停地用爪子刨食,一天不做事就要挨饿,不能跟他们比。渊学是退休老师,鹏举是国家干部,一个月退休工资都四千多块,听说鹏举四千七还要加。”
  老婆还在说,夜幕已经降临。远处没有山脊托住的太阳,落在湖水里剩下一点血红,还在拼命地发着最后一道光。
其他文献
深山之巅,白云深处。十五年前,僧人云游至此,便再未离开。他住在山洞里,晨光熹微时起来,暮色四合时睡觉,食自己种植的蔬果,饮山泉水冲泡的野茶。山上远离喧嚣,人迹罕至,僧人耕田种地、看经书、听鸟鸣、闻花香,快活似神仙。  这天,僧人干完农活儿,在山洞前打坐。白云氤氲,花香萦绕,僧人沉浸在浑然忘我的境界中。不知过了多久,僧人打坐完毕,睁开双眼,发现不远处有个人影呆立于山崖边。僧人走过去,见一个男人直勾勾
期刊
村子西头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大石桥。  王鹤半夜醉醺醺地从大桥走过。迷迷糊糊中,看到桥头土岗上有一片白光,白光中有一个穿着白裙手托净瓶的女人对王鹤说:此地山不高水不深,正适合聆听人间疾苦,希望你能帮忙盖一座观音庙,我好在此修行。日后若是香火旺盛,赐你一户人家。  听完之后,王鹤才恍然大悟,这是观音菩萨啊。  第二天,王鹤对人提起这事。有人说王鹤喝酒太多出现幻觉,也有人认为王鹤想媳妇想疯了。  王鹤
期刊
蜀锦寸锦寸金,非达官贵人不能享用,也是朝廷与大宛、波斯、大月氏交换军马良驹的硬通货,每年端午斗锦哪家织坊的锦夺了头魁,来年他们出产的蜀锦便会溢价五成,成为市场新贵。  织机从九眼桥两侧沿着锦江一溜排出去,州府专管织锦刺绣的锦官高坐桥头。窦师纶的织机在桥的上侧,排在他下手的和兴,被兜里揣着的那个瓶子硌得心慌。瓶子里装的断魂散是用哀牢山的飞蛇和鬼面蜘蛛、鹤顶红炼成,一入人口三步夺命。  开场锣敲过,斗
期刊
父亲擅画,这在四邻八乡是出了名的。  四邻八乡的女人来找父亲画样子,门帘一挑,探进一张红扑扑的俊俏的脸,水灵灵的大眼睛一闪,羞怯地说:“大哥,给俺画个鞋样子。”  女人拿过纸,递给父亲,她要给情哥哥绣鞋垫,绣喜鹊登枝。  英子也来找父亲画鞋样。那日傍晚,烛影摇红,英子站在桌前,从衣兜里摸出叠得整齐的白纸,展在父亲眼前,伸着葱白似的白嫩的小手轻轻抚平,说,哥,画一对戏水鸳鸯。  父亲搓搓手,铅笔支着
期刊
举子宋贤喜欢梅花,还喜欢画梅花。  有人说:“瞧你那些梅花,都死得蔫蔫的,这大北方的土壤子怎么能开出梅花来呢?”  宋贤托人从南方捎回了好多梅树,那些品类不一的梅树种满了宋贤家的后山,时间一长,便成了枯枝烂根。这些与宋贤梦境里出现的踏雪寻梅、梅雪相映的神仙般的图景比起来,差得老远呢!  宋贤就望望梅枝上栖落的几只叽叽喳喳的雀雀儿,叹上一声。  梅树,是照样要买的,还是从苏州府甄选的好梅。  新来的
期刊
圣地亚哥有位教长一心想学巫术。他听说托莱多的堂伊兰在这方面比谁都精通,便去托莱多求教。  他一到托莱多就直接去堂伊兰家,堂伊蘭正在一间僻静的屋子里看书。堂伊兰殷勤地接待了他,请他先吃饭,说是为他的到来而高兴。饭后,教长说了来意,请他指教巫术。堂伊兰说已经看出他的身份是教长,他是有地位和远大前程的人,但担心教了他后会被他过河拆桥抛在脑后。教长向他保证,说不会忘掉他的好处,以后随时愿意为他效力。这一点
期刊
这年春末夏初,我生了一场莫名奇妙的病。这场看似平常的小感冒,让我在医院里折腾了两个多月。  得病初期,我住进市医院急诊科。  这是一幢老式的三层砖混楼,看上去已有百年历史,外观虽显陈旧但内部格局还是不错的。或许是在急诊科经历的生生死死太多,以至于其他科室早都搬进医院新区了,唯独留它在这座老式的楼房里。我住的病房在二楼尽头左边第一间,斜对面是卫生间,走廊的另一尽头是医生办公室和手术室。  我住的这间
期刊
家雀儿,东北方言,麻雀的别称。李家雀儿,当然是一个人的外号。李家雀儿,大名没人知道。不过他不叫李家雀儿的时候,人们都喊他李三爷。  李三爷行三,光棍儿一条。大伙儿之所以尊称他为三爷,并不是因为他岁数大,辈分高,有钱有势,而是因为他性情耿直,为人仗义,说话办事直截了当,认理不认人。屯子大事小情他都乐意帮忙,救急解难,有一毛不带帮八分的。  李三爷是大青山狼洞沟里头号的猎手,枪法出奇地准,胆也特别大,
期刊
大家一直觉着海大人有病。海大人天生不是科考的胚子,折腾到36岁,才混了个举人,然后就再也折腾不动了。眼见四十不惑了,没办法,只好去吏部报到,好歹弄了顶管教育的帽子,当起了小公务员。  嘉靖三十七年,因为在教育上干出点小政绩,海大人又意外地接到吏部公文,调他去浙江淳安担任知县。这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无数举人削尖脑袋拼命钻营,几十年如一日,无非是想捞个知县退休,海大人只干了四年,整天闷葫芦似的,
期刊
杨志刚背着条崭新的麻袋,低着头,快步走在前面,边走边往旱烟袋锅里摁着蛤蟆头。蛤蟆头这烟劲儿可冲,抽一口直呛肺管子。杨志刚就得意这辣劲儿。他刚要用火镰打火,身后的二孩儿大声地喊他:“二舅,你慢点,这上山可不比溜光大道啊!”杨志刚停下脚步,回转身,点着火,吧嗒一口,喷出一溜长烟,不紧不慢地问道:“二孩儿,你成天吃的是屎呀?”二孩儿甩了甩头发,得意地说道:“二舅,瞧你这话说的,这么难听呢?告诉您老吧,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