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震颤分析在良性震颤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良性震颤患者30例和良性震颤合并帕金森病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行震颤分析检查,分析比较结果。
结果帕金森病、良性震颤和良性震颤+帕金森病组3组患者在发病年龄[63.0(54.8,68.0)、49.0(26.5,58.5)、57.0(50.0,66.0)岁]、病程[12.0(8.0,13.3)、36.0(12.0,87.0)、22.0(11.5,33.0)年]、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21.13±8.85)、(8.00±3.68)、(24.35±9.14)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1.336、18.233,F=36.443,均P<0.05)。帕金森病、良性震颤和良性震颤+帕金森病组静止状态下的平均震颤频率分别为(5.46±0.77)、(7.11±1.80)、(6.18±1.55)Hz,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P=0.006);姿势状态下3组的平均震颤频率为(6.19±2.21)、(8.23±1.96)、(6.49±1.23)Hz,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73,P<0.01)。震颤幅度在静止和姿势期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帕金森病、良性震颤和良性震颤+帕金森病组静止状态下出现主动肌和拮抗肌交替收缩的比例为76.9%(20/26)、0/6和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92,P<0.01);姿势状态下出现主动肌和拮抗肌交替收缩的比例为53.8%(14/26)、20.0%(6/30)和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4,P=0.023)。
结论良性震颤+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表现上兼具二者的特点,但有其独特性,震颤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地识别出有别于典型帕金森病和典型良性震颤的静止性双侧肌电图同步或交替放电的表现,有助于本病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