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校计算机类高效教学策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学是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最紧要任务。计算机教学集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因此,搞好计算机课堂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技校计算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阻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力求通过探索高效的方法来提高技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职业学校;有效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是门很重要的学科,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来,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切实学到技能。
一、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有句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说学生对于计算机方面较为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研究和学习,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强的灵活性,但专业程度较高,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有时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引导者的身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与同学平等的交流,相互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为学生设计与其相适合的培养方法。第二,设计合理的导入方法,为课堂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课下的课堂活动中,在课堂开始时不能很好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这就要求教师设立有吸引力的导入方法,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转变原有课堂中“开门见山”式的模式,通过视频、图像或设置相关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以此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第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中的教师观,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提前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计算机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 设计合理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第一,在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将每一单元的内容分散开来,将内容联系较大的学科分为一个单元,用较为灵活的内容带领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之间连贯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对一个知识了解的同时也能够侧面的学习到其他的知识。第二,联系生活实际,以实际案例为指导。计算机学习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某一应用问题,因而设计某个问题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这样的方法能够改变传统计算机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特点,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師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确保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对学生提出一定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根据此目标制定相关的实际计划,进行动手操作,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针对自己的情况有意识的锻炼自身较为薄弱的方面,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也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三、 采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该问题产生讨论,并对自己的想法加以验证,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问题式教学可以说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多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无论学生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首先应给予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上的错误方向,锻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要善于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加强专业性的研究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计算机相关研究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学校设立相关的创新项目,培养其创新精神,除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结合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影响,鼓励学生在空闲时间去相关企业实习参观,为以后走上社会做好衔接工作。
四、 小结
总而言之,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而创造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在于先天的遗传条件,还在于后天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霞,阎艳,李仲君.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年01期.
[2]刘应成.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10年01期.
[3]肖汉,张莹,丁宏伟.美国大学成功经验对我国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作者简介:
李娇娇,江苏省宿迁市,淮海技师学院。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职业学校;有效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是门很重要的学科,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来,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爱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切实学到技能。
一、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有句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说学生对于计算机方面较为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研究和学习,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强的灵活性,但专业程度较高,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有时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引导者的身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与同学平等的交流,相互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为学生设计与其相适合的培养方法。第二,设计合理的导入方法,为课堂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课下的课堂活动中,在课堂开始时不能很好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这就要求教师设立有吸引力的导入方法,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转变原有课堂中“开门见山”式的模式,通过视频、图像或设置相关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以此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第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中的教师观,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提前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计算机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 设计合理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第一,在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将每一单元的内容分散开来,将内容联系较大的学科分为一个单元,用较为灵活的内容带领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之间连贯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对一个知识了解的同时也能够侧面的学习到其他的知识。第二,联系生活实际,以实际案例为指导。计算机学习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某一应用问题,因而设计某个问题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这样的方法能够改变传统计算机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特点,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師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确保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应对学生提出一定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根据此目标制定相关的实际计划,进行动手操作,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针对自己的情况有意识的锻炼自身较为薄弱的方面,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也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三、 采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该问题产生讨论,并对自己的想法加以验证,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问题式教学可以说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多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无论学生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首先应给予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上的错误方向,锻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要善于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加强专业性的研究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计算机相关研究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学校设立相关的创新项目,培养其创新精神,除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结合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影响,鼓励学生在空闲时间去相关企业实习参观,为以后走上社会做好衔接工作。
四、 小结
总而言之,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而创造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在于先天的遗传条件,还在于后天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霞,阎艳,李仲君.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年01期.
[2]刘应成.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10年01期.
[3]肖汉,张莹,丁宏伟.美国大学成功经验对我国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作者简介:
李娇娇,江苏省宿迁市,淮海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