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专家福禄培尔指出:“教育孩子不是母亲的专利,父亲一句鼓励的话是孩子人生的一粒种子,由此将生长出一棵开满芳香花朵、结满累累硕果的生命之树。”然而,父亲角色的缺失或偏差的现象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
【关键词】父亲;家庭教育;父亲角色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现状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父亲角色的重要性一直未被意识到。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询中心赵白帆表示:“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426位中小学生中,超过70%的孩子透露,爸爸每天“几乎没时间”以及“偶尔有时间”陪自己玩耍,而62%的孩子声称爸爸陪伴自己平均每天不超过1小时。2008年,周玲、曹鹦鹉于《依靠社会力量指导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一文先探讨了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不理想,表现:偏低的参与程度、教育观念比较传统、教养方式有失偏颇。总之,父亲角色参与庭教育的总体偏少,参与程度偏低,有的父亲甚至逐渐从家庭教育中“抽身而退”了。
二、父亲参与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哲学家E·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境界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秩序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等等。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大量期刊论文都曾探讨过父亲角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如2010年,夏小林于《父亲参与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一文明确指出父教缺失的危害包括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道德发展和犯罪行为产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
父亲在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影响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促进
通过父子间的交往与游戏,孩子兴奋点和兴趣点很容易就被点燃,多样化的游戏会让孩子拥有更大的快乐与满足。父亲通过独特的互动方式,会成为孩子最欢迎的游戏伙伴。父亲对孩子进行探索性问题的互动回答,强化了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学会了冒险、锻炼了体能,同时培养了自信、活泼、勇敢的特性品质。
2.对儿童体格发育的促进
父亲较母亲而言会向比较擅长的运动方向与孩子进行互动。所以,父亲对孩子体格发育速度方面影响很大。通过强烈的身体活动的刺激,在身体运动、触觉及肢体运动等方面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
3.对儿童健全性格的培养
母亲性别特征中大多是表现出关心、温和与善良,父亲则多以固有的男性特征,如独立性、进取心、自信心等方面影响孩子。父亲的勇于担当、敢于冒险及持之以恒的特性潜移默化中影响成长中的孩子。所以将父母角色的优秀品质相结合,对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大有裨益。
4.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父亲是男孩儿的榜样与典范,父亲“男子汉气概”的特质容易被男孩学习和模仿;同时父亲还引导女孩儿认识男性,如何与异性交往。孩子们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到阴柔与阳刚,会为将来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5.对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的提升
父亲的陪伴容易使孩子的安全感、自尊感得到提升,这样的儿童也极易与他人相处。研究表明,父亲常陪伴的孩子,社交能力和适应新环境能力比较强。有研究表明:比起一周内与父亲交往不足6个小时的男孩儿,每天和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男孩儿,他们人际关系更融洽、更喜欢从事富有男子气概的活动。
三、父亲角色在儿童家庭教育中回归的策略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如何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教养过程中来,如何发挥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为提高父亲参与教养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筆者结合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的“四系统观”中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学知识,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1.与家庭成员统一教养观念
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的不一致,父母对孩子实施的家庭教育方式会有不同的理论和方法。然而,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会使孩子处在一个摇摆不定的教育环境中。有研究表明,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趋向两面性发展,极易阻碍了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父母对幼儿的要求要具有一致性,面对相同问题,不能以所处场景和情绪为由改变原有的原则。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主见。
2.成为孩子成长的高质量陪伴者
英国英纽卡斯尔大学的 Daniel fettle(2008)在20世纪50年代挑选了同一周内出生的一万多名婴儿并跟踪调查了近50年。调查内容为:父亲在平时拿出多少时间与孩子交往。这次调查表明,那些父亲花较多时间陪伴的孩子智商、成就及被认可度更高。在日常生活中,父亲不仅要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还要在相处的时候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用心感受他们的思想与行动,通过平等的、朋友式的相处模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其内心真正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这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3.要有针对性提高家教知识水平
2016年12月16日,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19年全国两会的第一天,民进中央提交的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数据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九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家长参与沟通积极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
家长有针对性地学习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知识,会有利于帮助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提高。父亲则需要多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学习其中父亲好的理念及做法,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和观念,才能不断提高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4.提倡民主型教养方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与游戏和生活紧密结合的观察和模仿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父亲首先要做到规范自身,然后采取积极民主的教养方式真正尊重关心孩子,避免强制性的教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与幼儿平等相处,主动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1)时刻关爱孩子,摒弃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作为幼儿父母,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心孩子,时刻做好引导工作,用朋友的相处模式建立好亲子关系又不能过度放任,这样才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转变包办观念,鼓励幼儿独立。要培养幼儿独立面对以及解决问题、困难的心理,就不能由父母第一时间出现替幼儿解决问题。比如,当幼儿独自做手工遇到困难时,家长在一旁观察他,当必要时候给予一些适当的鼓励与帮助。
(3)谨慎使用打骂惩罚。要尽量使用说服教育并且做到以身作则,儿童的年龄限制了他对世界的认知,因此孩子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这时父母要做到稳定自身情绪,友好进行交谈,了解事情原委,通过沟通交谈,引导孩子改正。
成为一名家长很容易,但要做一名合格又称职的家长却十分不易。父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参与进来,需要我们深思探索。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更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与人格。因此,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是新时代的父亲们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它要求父亲们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还应该与母亲们一起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参与教养的过程中时刻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养方案,使其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玲、曹鹦鹉.依靠社会力量指导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
[2]夏小林.父亲参与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作者单位: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关键词】父亲;家庭教育;父亲角色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现状
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父亲角色的重要性一直未被意识到。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询中心赵白帆表示:“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426位中小学生中,超过70%的孩子透露,爸爸每天“几乎没时间”以及“偶尔有时间”陪自己玩耍,而62%的孩子声称爸爸陪伴自己平均每天不超过1小时。2008年,周玲、曹鹦鹉于《依靠社会力量指导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一文先探讨了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不理想,表现:偏低的参与程度、教育观念比较传统、教养方式有失偏颇。总之,父亲角色参与庭教育的总体偏少,参与程度偏低,有的父亲甚至逐渐从家庭教育中“抽身而退”了。
二、父亲参与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哲学家E·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境界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秩序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等等。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大量期刊论文都曾探讨过父亲角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如2010年,夏小林于《父亲参与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一文明确指出父教缺失的危害包括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道德发展和犯罪行为产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
父亲在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影响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促进
通过父子间的交往与游戏,孩子兴奋点和兴趣点很容易就被点燃,多样化的游戏会让孩子拥有更大的快乐与满足。父亲通过独特的互动方式,会成为孩子最欢迎的游戏伙伴。父亲对孩子进行探索性问题的互动回答,强化了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学会了冒险、锻炼了体能,同时培养了自信、活泼、勇敢的特性品质。
2.对儿童体格发育的促进
父亲较母亲而言会向比较擅长的运动方向与孩子进行互动。所以,父亲对孩子体格发育速度方面影响很大。通过强烈的身体活动的刺激,在身体运动、触觉及肢体运动等方面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
3.对儿童健全性格的培养
母亲性别特征中大多是表现出关心、温和与善良,父亲则多以固有的男性特征,如独立性、进取心、自信心等方面影响孩子。父亲的勇于担当、敢于冒险及持之以恒的特性潜移默化中影响成长中的孩子。所以将父母角色的优秀品质相结合,对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大有裨益。
4.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父亲是男孩儿的榜样与典范,父亲“男子汉气概”的特质容易被男孩学习和模仿;同时父亲还引导女孩儿认识男性,如何与异性交往。孩子们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到阴柔与阳刚,会为将来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5.对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的提升
父亲的陪伴容易使孩子的安全感、自尊感得到提升,这样的儿童也极易与他人相处。研究表明,父亲常陪伴的孩子,社交能力和适应新环境能力比较强。有研究表明:比起一周内与父亲交往不足6个小时的男孩儿,每天和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男孩儿,他们人际关系更融洽、更喜欢从事富有男子气概的活动。
三、父亲角色在儿童家庭教育中回归的策略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如何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教养过程中来,如何发挥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为提高父亲参与教养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筆者结合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的“四系统观”中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学知识,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1.与家庭成员统一教养观念
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的不一致,父母对孩子实施的家庭教育方式会有不同的理论和方法。然而,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会使孩子处在一个摇摆不定的教育环境中。有研究表明,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趋向两面性发展,极易阻碍了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父母对幼儿的要求要具有一致性,面对相同问题,不能以所处场景和情绪为由改变原有的原则。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主见。
2.成为孩子成长的高质量陪伴者
英国英纽卡斯尔大学的 Daniel fettle(2008)在20世纪50年代挑选了同一周内出生的一万多名婴儿并跟踪调查了近50年。调查内容为:父亲在平时拿出多少时间与孩子交往。这次调查表明,那些父亲花较多时间陪伴的孩子智商、成就及被认可度更高。在日常生活中,父亲不仅要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还要在相处的时候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用心感受他们的思想与行动,通过平等的、朋友式的相处模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其内心真正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这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3.要有针对性提高家教知识水平
2016年12月16日,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019年全国两会的第一天,民进中央提交的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数据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九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家长参与沟通积极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
家长有针对性地学习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知识,会有利于帮助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提高。父亲则需要多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学习其中父亲好的理念及做法,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和观念,才能不断提高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4.提倡民主型教养方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与游戏和生活紧密结合的观察和模仿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父亲首先要做到规范自身,然后采取积极民主的教养方式真正尊重关心孩子,避免强制性的教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与幼儿平等相处,主动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1)时刻关爱孩子,摒弃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作为幼儿父母,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心孩子,时刻做好引导工作,用朋友的相处模式建立好亲子关系又不能过度放任,这样才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转变包办观念,鼓励幼儿独立。要培养幼儿独立面对以及解决问题、困难的心理,就不能由父母第一时间出现替幼儿解决问题。比如,当幼儿独自做手工遇到困难时,家长在一旁观察他,当必要时候给予一些适当的鼓励与帮助。
(3)谨慎使用打骂惩罚。要尽量使用说服教育并且做到以身作则,儿童的年龄限制了他对世界的认知,因此孩子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这时父母要做到稳定自身情绪,友好进行交谈,了解事情原委,通过沟通交谈,引导孩子改正。
成为一名家长很容易,但要做一名合格又称职的家长却十分不易。父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参与进来,需要我们深思探索。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更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与人格。因此,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是新时代的父亲们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它要求父亲们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还应该与母亲们一起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参与教养的过程中时刻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养方案,使其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玲、曹鹦鹉.依靠社会力量指导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
[2]夏小林.父亲参与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作者单位: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