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师如何引导九年级学生深度学习酸碱盐章节的知识,是初中广大化学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课前、课堂、课后逐步入手,让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让教学触及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深度学习 初中化学 酸碱盐教学策略
九年级是初中学生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化学学习中,酸碱盐章节相关知识的学习是重中之重。而这部分知识涉及的化学实验多、重难点众多,许多学生学习倍感吃力,成为其无法逾越的鸿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可见,第一次学习好新知识对学生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有效学习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例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策略,和大家共勉。
一、课前:磨刀不误砍柴工
1.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酸碱盐这部分知识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就像一座高山的山顶。只有学生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一步步对氧气、二氧化碳、金属、溶液、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原子结构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探究性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实践体验,才能顺利学习酸碱盐的知識,到达山顶。
“复习是学习之母。”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旧知识。教师在“预习单”中以问题形式呈现,让学生回头望,查漏补缺。如教学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课前复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学稀酸的化学性质时,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写涉及酸碱盐化学性质的方程式时,复习化合价口诀及化学式的写法、读法,尤其是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化学式,举例让学生去写、读。引导学生归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类型时,复习物质的分类等。
2.推荐课外阅读资料
在酸碱盐的教学中,涉及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化学趣味资料、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小故事、知识卡片、课外小实验等,课前推荐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课前可以给学生推荐趣味资料——神奇的牵牛花,趣味故事——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等。教学常见的酸时让学生阅读——形形色色的酸,趣味故事——王水的故事等。
3.精心研制“学习设计”
陈静静博士在《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中提到:“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要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让学习设计更加清晰、明确,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得到更具象化的呈现,可以研制‘三单’,即“预习单”“学习单”和“作业单”。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为例,可以这样制定“三单”:
【预习单】
(1)说一说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性质溶液中的颜色改变情况。
(2)说一说我们目前学习了酸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说一说我们目前学习了碱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答一答。
酸和碱在组成上,各有什么特点?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5)做一做、看一看。
向试管中的蓝色沉淀Cu(OH)2中加入稀盐酸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向试管中的红褐色沉淀Fe(OH)3中加入稀盐酸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试管中先加入少量NaOH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NaOH溶液和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呢?
(6)课外趣味阅读:松花皮蛋的起源传说。
【学习单】
★学习目标★
1.会设计实验证明常见的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及概念。
3.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学习任务★
【活动一】学生实验: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
【分组实验1】
在试管中先加入少量NaOH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发现:
(1)为什么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是否代表这两种物质不反应?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那些“看不见的现象”展示在大家的眼前?(提示:可以想想该反应发生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有无发生变化,是否可以抓住酸碱性的改变让现象显现呢?)
【分组实验2】
(1)分组讨论:该如何借助指示剂,设计简单实验,探究NaOH溶液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
第1种方案:向NaOH溶液中先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滴加稀盐酸,再振荡并观察现象。
第2种方案:向稀盐酸中先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滴加NaOH溶液,再振荡并观察现象。
第3种方案:向NaOH溶液中先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滴加稀盐酸,再振荡并观察现象。
第4种方案:向稀盐酸中先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滴加NaOH溶液,再振荡并观察现象。
阅读课本P60,说一说课本上用的是哪一种实验方案?
(2)分组实验:按照4种实验方案分别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现象,分析讨论,说一说哪种方案是最佳方案,并把最佳方案的实验步骤、现象、解释写出来。
3.思考:如果用玻璃棒蘸取【实验2】最佳方案实验中所得的少量溶液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观察实验现象。玻璃棒上出现什么现象? (1)交流讨论:这个固体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2)反思: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
4.结论:写出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与迁移:如果改用NaOH溶液或Ca(OH)2溶液与稀H2SO4进行实验,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活动二】中和反应的实质及概念
1.观察课本P60图10-14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用微粒的观点对该反应作出解释?并说说该反应的发生实际上是哪两种微粒之间的反应?
2.怎样的化合物称为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什么离子?什么叫中和反应?
3.思考: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活动三】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阅读课本P61,说一说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作业单】
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發生反应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盐酸
【关键词】深度学习 初中化学 酸碱盐教学策略
九年级是初中学生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化学学习中,酸碱盐章节相关知识的学习是重中之重。而这部分知识涉及的化学实验多、重难点众多,许多学生学习倍感吃力,成为其无法逾越的鸿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可见,第一次学习好新知识对学生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有效学习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例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策略,和大家共勉。
一、课前:磨刀不误砍柴工
1.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酸碱盐这部分知识在初中化学中的地位,就像一座高山的山顶。只有学生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一步步对氧气、二氧化碳、金属、溶液、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原子结构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探究性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实践体验,才能顺利学习酸碱盐的知識,到达山顶。
“复习是学习之母。”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旧知识。教师在“预习单”中以问题形式呈现,让学生回头望,查漏补缺。如教学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课前复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学稀酸的化学性质时,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写涉及酸碱盐化学性质的方程式时,复习化合价口诀及化学式的写法、读法,尤其是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化学式,举例让学生去写、读。引导学生归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类型时,复习物质的分类等。
2.推荐课外阅读资料
在酸碱盐的教学中,涉及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化学趣味资料、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小故事、知识卡片、课外小实验等,课前推荐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课前可以给学生推荐趣味资料——神奇的牵牛花,趣味故事——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等。教学常见的酸时让学生阅读——形形色色的酸,趣味故事——王水的故事等。
3.精心研制“学习设计”
陈静静博士在《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中提到:“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要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让学习设计更加清晰、明确,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得到更具象化的呈现,可以研制‘三单’,即“预习单”“学习单”和“作业单”。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为例,可以这样制定“三单”:
【预习单】
(1)说一说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性质溶液中的颜色改变情况。
(2)说一说我们目前学习了酸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说一说我们目前学习了碱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答一答。
酸和碱在组成上,各有什么特点?
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5)做一做、看一看。
向试管中的蓝色沉淀Cu(OH)2中加入稀盐酸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向试管中的红褐色沉淀Fe(OH)3中加入稀盐酸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试管中先加入少量NaOH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NaOH溶液和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呢?
(6)课外趣味阅读:松花皮蛋的起源传说。
【学习单】
★学习目标★
1.会设计实验证明常见的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及概念。
3.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学习任务★
【活动一】学生实验: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
【分组实验1】
在试管中先加入少量NaOH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发现:
(1)为什么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是否代表这两种物质不反应?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那些“看不见的现象”展示在大家的眼前?(提示:可以想想该反应发生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有无发生变化,是否可以抓住酸碱性的改变让现象显现呢?)
【分组实验2】
(1)分组讨论:该如何借助指示剂,设计简单实验,探究NaOH溶液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
第1种方案:向NaOH溶液中先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滴加稀盐酸,再振荡并观察现象。
第2种方案:向稀盐酸中先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滴加NaOH溶液,再振荡并观察现象。
第3种方案:向NaOH溶液中先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滴加稀盐酸,再振荡并观察现象。
第4种方案:向稀盐酸中先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滴加NaOH溶液,再振荡并观察现象。
阅读课本P60,说一说课本上用的是哪一种实验方案?
(2)分组实验:按照4种实验方案分别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现象,分析讨论,说一说哪种方案是最佳方案,并把最佳方案的实验步骤、现象、解释写出来。
3.思考:如果用玻璃棒蘸取【实验2】最佳方案实验中所得的少量溶液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观察实验现象。玻璃棒上出现什么现象? (1)交流讨论:这个固体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2)反思: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
4.结论:写出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与迁移:如果改用NaOH溶液或Ca(OH)2溶液与稀H2SO4进行实验,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活动二】中和反应的实质及概念
1.观察课本P60图10-14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用微粒的观点对该反应作出解释?并说说该反应的发生实际上是哪两种微粒之间的反应?
2.怎样的化合物称为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什么离子?什么叫中和反应?
3.思考: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活动三】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阅读课本P61,说一说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作业单】
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發生反应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