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管理源于自信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terv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心管理,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对于企业家来说,信心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他对人的假设。是假设人性本善还是假设人性本恶,不同的假设会带来一系列不同的体制安排和管理方法。
  信心管理,源于自信,源于信人,源于对人有深刻的假设:不能只雇用一双手,应该雇用整个人;人人想让生命出彩,人人想创造价值;人人具有整体观,人人富有创造性。
  在国外企业得到充分实践的“信心管理”,是否适应于中国?这个问题成为企业家们时常议论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每一种管理形态,都有它独特的文化背景。信任管理可以在日本的土壤上生长,但是到了中国的土壤上,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在一个总裁班上,有一位企业家就说了这样一个案例。他给他的职业经理人30%的股份,全权委托他来经营企业。三年后他发现,这位职业经理人竟然在云贵川三省,建立了十几个自己的公司,把总公司业务往自己的“蓄水池”里放。看到老板知道了,这位职业经理人很干脆地说:“你不允许这样运作,我就辞职。”辞职后他变本加厉,带走了若干骨干,还公然诋毁公司,抢公司客户。
  看着这个企业家无助的眼神,我问:这三年之中,你有没有在与他接触交流时,你的眼睛在看你的手机短信,在一次次暗示他你并不看重他?他回答:有。
  我问:你是老江湖,阅人无数。你在跟他交流时,有没有在不经意之间看到他的眼神和气场?一个人在动歪主意的时候,眼睛里一定会有内容。你是不是对他的气场从来就不怎么关注?他回答:是的。
  我继续问:三年了,没有一个人告诉你在他身上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你是不是从来就不到现场,不跟一线员工有交流?他说:是的。
  我继续问:你的公司这么大,竟然没有健全的财务审计等一一对应的制度,没有起作用的文化建设,是不是?他说:是的。
  到这个时候,他自己也明白了,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他有没有把心放在公司上。 “信心”不是关于别人的事,而是关于自己的事。自信不疑人,疑人不自信。那些说中国没有信任管理土壤的企业家,实际上是有一种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看上去是对环境的担忧,而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担忧。
  企业家该问一问自己:你恐惧什么?因为你还不自信,你不敢把自己交托出去,你承受不了生命对你的冲击。
  如果你真正去掉恐惧,这涉及一个更为宏大的课题。这里面没有荣耀,停止用说法和概念去接触真理。用你的生命去了解、体验和全部地验证你想要做的事。
其他文献
4月3日,资本市場中的一则重大消息引发业内关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这也使得QFII的总额度达到了800亿美元。     受此消息刺激,4月5日,上证指数出现了近期少有的长阳走势,单日涨幅达到了1。74%。市场普遍把此解读为对资本市场的利好,有利于进一步把全球资金引入中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    
6月12日,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第48次会议审核结果显示,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这也是年内第七家IPO搁浅的光伏企业。  2012年至今,已有7家光伏行业拟上市企业IPO进程受阻,其中上机数控、思可达光伏首发申请被否;恒基光伏中止审查;快可光伏、日地太阳能、天能科技及欧贝黎则被终止审查。其中,天能科技更是被爆出虚增收入、财务造假等重大财务问题,且多个光伏应用案例披露不实、漏洞百出
中国大可不必将此重任揽在身上,中国扛不起、也没有必要来扛全球经济复苏的大旗。  在全球经济一片萧瑟之中,中国经济被寄予了厚望。市场上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应该扛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大旗。  这种看法至少对中国人来说是比较受用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恐怕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从未受到过这样的重视。  实际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受到的重视显著增加,不论是在IMF体系内的权力重新分配中,还是在近年历次G20会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对畜禽疫苗使用提出几个需要关注的关键点,供大家商讨。主要从疫苗的选、存、运、用等四个方面来叙述,希望为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强
所谓管理价格指企业高管的薪酬。古典经济学中资本价格是利息,劳动价格是工资,管理价格也就是管理者的报酬。  在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里,没有更多探讨管理的价格,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缺陷。出现这样的缺失,主要是因为该理论体系假设企业都是所有与经营合一的古典企业,管理没有被分离出来,管理的价格也没有讨论的必要。然而,公司制的出现引发了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的分离,公司成为当今企业的重要形式,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