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声之路,满腹心酸
所谓“十年磨一剑”,对于相声这种特殊的曲艺形式,若没有平日里刻苦训练,想要在舞台之上凭借一张嘴逗乐观众也是一件难事。
就像苗阜说的那样:“我是先经历了沧桑,才有了辉煌。”所以,在三十而立的年龄初尝成名的滋味,苗阜却对一路的辛酸经历津津乐道。
对于喜欢的事情,不管年龄大小,热情最重要!从小就显露出对文艺喜爱之情的苗阜,放学后会跟着小伙伴来一场“简陋”的联欢晚会,模仿着从电视中学到的节目,中学那会他迷上听相声,从此对艺术的追求便一发不可收拾。
初中毕业后,苗阜听从母亲的建议考取宝鸡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接触网专业。
在长辈们看来,一份包分配的工作算得上是安稳的“铁饭碗”,但是那份向往文艺的心,却再也不愿驻足。
在宝鸡学习生活的三年半时间里,苗阜有了积累相声素材的习惯,即便是毕业后被分到一个大山里工作,即便生活与梦想越来越远,苗阜也没想过放弃。
2002年起,苗阜只要听说西安铁路局艺术团有演出,他就向单位请假,自费到西安,义务帮艺术团干杂活,晚上没钱住旅馆就睡在彩排厅里。那时的苗阜只有20岁,年纪轻轻、不谙世事,却有着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
努力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多次义务帮忙后,领导终于注意到勤恳的苗阜,偶尔会给他一些龙套角色,最后还被抽调到了艺术团。常年的素材积累,早已让苗阜跃跃欲试。
从2002年获得铁路系统演讲赛金奖,在工作的这些年里苗阜拿奖无数,舞台经验也得以磨练,自然对梦想也有了新的期待。
2007年,苗阜和发小王声,以及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了青曲社。
凡事开头难,更何况没人愿意拿钱去听没有名气的相声,以至于青曲社成立之初,五元的票价都无人问津。甚至还要在广场上办了三天相声义演,再后来有茶馆邀请青曲社去演出,一天六百块钱20个人分,有时口袋里只剩下坐公交的一块钱,窘迫之境可想而知。
没有钱,也没有名气,不过有大把的时间创作作品,练习基本功。这便是苗阜的乐观心态。
如此坚持一年,苗阜将积攒许久的相声段子,加上自己诙谐的语言与表情,再配上搭档王声天衣无缝的配合,使得不大的茶馆里总是笑声连连。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奔着苗阜的相声来喝茶,门票卖到80元一张,渐渐也有了知名度。
但好景不长,由于与茶馆产生分歧,青曲社与其解除合约自立门户,那时苗阜可谓身无分文,为了重开青曲社,苗阜办了20万元的银行贷款,为了节省开支,演员们白天装修干活,晚上换身衣服再上台表演。
虽然有了自己的“青曲社”茶馆,可是日子依旧捉襟见肘,苗阜曾回忆说,那段时间大家在一起创作、排练,每天的饭就是夹馍,年长的长辈就吃肉夹馍,我们年轻人就吃菜夹馍。
这一路走来苗阜可谓尝尽心酸,但作为一名笑声的制造者,心中的明媚却总能照亮阴霾。
“满腹经纶”,一炮而红
其实论长相,苗阜只能算是相貌平平,但只要他往台上一站,一开腔、一个眼神都能戳中观众的笑点,这在2013年便得以印证。
这一年,两人带着相声《满腹经纶》站上了北京喜剧幽默大赛的舞台上,15分钟的表演包袱不断,笑声连连,没有网络笑料,单凭精妙的语言设计,苗阜与搭档王声便给人们呈现了一场真正的传统相声。
好的作品自然备受欢迎,得到观众的认可后,2014年苗阜和搭档登上了北京等多家卫视的春晚舞台。
2014年,是苗阜硕果累累的一年。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过,曾经穷到只剩下坚持梦想的他,有一天真的站上了梦想舞台。因为坚持的过程太过心酸,以至于从来不敢想会一夜成名,所以当节目在各大卫视一播出后,苗阜接到四十个祝贺电话,朋友圈也被自己的段子刷了屏,微博上万转发和评论后,直言“我当时都傻了,从来没见过这种架式。”
苗阜确实“火”了!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茶馆艺人,一下成了相声名人,连中央电视台都发来了邀请。
在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苗阜与搭档王声不负众望,带着反腐相声《这不是我的》成了当晚最受瞩目的一个节目之一。
而结束了春晚后,苗阜又开始带着青曲社的社员们,紧锣密鼓的开展起全国相声专场的表演,每到一个城市,门票都销售一空,更奇怪的是前来观看的粉丝有一部分还是90后的年轻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现象,毕竟作为一种传统曲艺,在日渐没落的时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而作为观众喜欢的相声演员,苗阜也不敢松懈,为了筹备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节目,他提前半年就开始着手,光节目就准备了五个。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句话虽然被说过很多遍,但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相声界中,最尴尬的莫过于舞台之上抛出的包袱笑料无法逗乐观众,而这些年里,苗阜与搭档王声像这样尴尬的包袱不下3000个。
如此看来,每一个精彩绝伦的节目,都是通过无数次的精心准备与打磨的。成名虽常常被人羡慕,可背后的心酸同样让人唏嘘。
坚持初心,专注西北相声
成名是源于作品出众,没了好作品自然没观众捧场,苗阜深知这一点。所以,成名以后为了有更多的创作时间,苗阜与搭档商量后推去多数邀约,并定下规矩:为了创作更好的作品,不做任何与相声无关的事情。
苗阜曾说过:“当台下来听相声的观众越来越多的时候,责任就有了。”在他看来,相声不仅是逗乐他人,更是文化的延续,所以当相声能解决苗阜的温饱时,他就开始有了“中兴西北相声”的梦。
而作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苗阜和他的团队也正努力创作一大批“老长安系列”的原创段子,用传统相声的技法,把陕西文化融入其中。 在苗阜的相声作品中,我们时常能听到浓郁又诙谐的陕西方言,这已成为了他相声的一大特色。
三十而立的年龄,正是当红之时,但难能可贵的是苗阜的身上却没有“享乐之风”。虽然如今他已是备受追捧的相声演员,可每次在往返两地的高铁上,为了节省开支他还是会买最便宜的方便面吃。遇到上前寻求合照的粉丝,他也是面带微笑,一并满足又谦虚低调。
也许是成名初期的经历回想起来太过酸楚,如今的苗阜更加珍惜支持他的观众。在一次大型演出时,暴雨导致现场停电,他和搭档王声就扯着嗓子继续说,上千名的观众没有人中途离场,反而都打开手机灯光照向舞台。演出结束后,苗阜与王声站在雨中向观众致歉送行,当有人将雨伞塞到两人手中时,苗阜眼泪就落了下来。
对于一名表演者,此情此景最是暖沁人心。
在那些捉襟见肘的困难时期,为了鼓励大家积极性,苗阜还借了10万块钱在人民剧院办了一场相声大会。那时,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苗阜和他的青曲社会有成功的一天。
所以苗阜更加清楚,这一切都是源自观众的,更是源自茶馆一类的小剧场。
当成名后的苗阜再次回到小剧场演出时,面对大家热烈的掌声,他说:“不管我们登上多大的舞台,我们都不会放弃小剧场的演出,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根。”
舞台上,苗阜总是精灵、搞怪、诙谐;舞台下,苗阜却是低调、内敛、谦和。
成名前知道努力的重要性,成名后更懂得居安思危,为了潜心创作作品,他会推掉商业活动,主动降低曝光率。这不为金钱名利,只盼着青云直上,只为了曲故情长,小小舞台之上,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一袭长衫,品谈人生五味杂陈,笑看尘间世态炎凉。
所有场景就像昨日重现
2015年年末,我重返天津。走出地铁通道,挤进万头攒动的滨江道,我仿佛被一只手牵着,随着人群涌向西开教堂。
那一天是平安夜,被重度雾霾笼罩的天津没有了往昔的旖旎耀眼,可这并未让滨江道上的路人变得寥寥。西开教堂近在咫尺,我突然停住了脚步,不,是我分明感受到了那只手松开了。我的心一阵抽搐,也许,我永远无法在平安夜这天离教堂更近一些。
所有场景就像昨日重现,我追寻着记忆深处那些渐行渐远的脚步,重游了曾经留下我们欢声笑语的地方。最后一站我回了母校,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操场,所有见证我青葱岁月的地方依然如故,可我的爱情早已被时光掩埋,变得物是人非。
走出校园,脚步不由自主地迈向了曾被我们称为美食集中营的那条街。高楼鳞次栉比,昔日令我馋涎的商铺早已没了踪影,可我还是依稀分辨出那家叫街景的甜品饮料吧当年所在的位置,就像莫致远还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一样。
那里变成了文具店,没有多少学生出入,可我的眼前还是不自觉的出现了蜿蜒的队伍,以及那冬日里暖入心底的珍珠奶茶。
打碎我这美妙幻境的是闺蜜陆潞的电话,她说她和男友分手了。婚期将至,这怎么可能?陆潞哭得很伤心,我分明看到了她的泪顺着眼角那颗泪痣肆意横流。我结束想在天津跨年的计划,搭乘最快的航班返回了上海。在三万英尺高空,我濡湿的记忆随云漂浮,辗转到了那年。
他的声音让我想起暖暖的奶茶
2009年秋天,我在天津上大学。学校附近的美食集中营有很多家甜品饮料吧,可我唯独喜欢叫街景的那家。每天中午我都会特意去买一杯珍珠奶茶,我想把所有的口味都品尝一遍。
当我去买最后一种抹茶红豆口味时,连同奶茶一起的还有一张宣传卡片。我从没注意到制作奶茶的男生如此阳光俊朗,他说如果我是附近的学生,可以打电话叫外卖。卡片背面有他的手机号和名字,我是从那上面知道他叫莫致远的。
之后的日子我再没去买过奶茶,忙着期末考试,然后拖着行李和睡在我下铺的陆潞一起回了上海。在候机大厅等待登机时,陆潞说那边的男生一直看向我们。我归心似箭,瞟都没瞟一眼,倒是陆潞不停的暗送秋波。
整个寒假我都寸步不离的黏着电脑,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还不忘去陆潞的开心农场里偷了两棵白菜。在赶场似的家宴过后,我的寒假也到了尾声,那时我才发现我除了偷菜,什么都没做。倒是陆潞,跑到香港玩得不亦乐乎,返回学校时只剩我一人。
我孤独的坐在临窗的位置看云,都不知旁边什么时候坐了人。你很喜欢喝奶茶吗?直到这个声音传进我的耳际,我才转头望向身边。我叫莫致远,街景饮料吧,你买过奶茶的。他的声音让我想起了那久违的暖暖的奶茶,也想起了那张卡片背后的字迹。
幸运之神的眷顾
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竟然被莫致远的笑话逗乐了无数次。我的笑点从没那么低过,我自己都不清楚逗乐我的是那些笑话,还是莫致远夸张的表情。
走出机场,和莫致远告别,他却把我的行李装进了出租车的后备箱。一路上,莫致远不停的用相机拍来拍去,偶尔也会拍我。
汽车稳稳地停在学校门口,莫致远搬下两个行李箱,那时我才知道,他是大我一届的师兄。
慢慢地,我发现我和莫致远的关系变得比陆潞更近。即使没有任何约定,我也可以在下雨天走出教学楼时,遇到打着伞路过的他;在食堂刚买完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时,遇到恰巧多打了一份的他;在走出宿舍楼发现自行车链子掉了的时候,刚好他骑着车去上课;在图书馆找不到座位时,偏偏他的旁边有一个空座。这所有的巧合让我这个学霸以为是幸运之神的眷顾,我每每炫耀自己运气好时,他都笑而不语。
和莫致远在一起是我大二那年的国庆节,陆潞组织寝室里所有女生去北京看升旗,缺少一个摄影师,她想起了莫致远。
我记得莫致远说过要利用这个假期去拍天津的风景,他快毕业了,估计以后很难有机会了。没想到,陆潞发出邀请,莫致远毫不迟疑地答应了。看升旗、逛王府井、吃北京小吃,准备返回学校时,我们都选择坐高铁,只有莫致远执意要乘火车,还要拉着我一起。
就那样消失在人海 陆潞说莫致远的相机里有我的囧照,那吃相要是发到学校QQ群必将轰动。为了删除照片,我只好随莫致远登上火车。可他的相机里根本没有陆潞说的那样不堪的照片,反倒是拍我的每一张都美美的。反复翻看,我发现很多都是被莫致远抓拍的,难道这一路他都在跟着我。
我质疑的神情换来的是他灼灼的目光,他说我扎马尾的动作让他的心倏然一动,他只是想和我多待一个多小时,才让我和他一起坐火车。我在这句话里走了神,用不停喝水的方式来压制心中的暗涌。
走出火车站,秋风席卷着落叶,透着深秋的悲凉。莫致远牵起我的手塞进他的口袋里,顿时一股春意袭满全身。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莫致远和陆潞策划的,我中了他们的圈套,还好这是一个美丽的圈套。
和莫致远在一起的时光就像一闪而过的流星,转眼又是一年的平安夜。莫致远说去西开教堂,那里最能感受到平安夜的节日氛围。
莫致远牵着我的手,随着拥挤的人群涌向滨江道,在摩肩接踵中一步步靠近西开教堂。远远望去,它仿佛近在咫尺,可脚步移动的速度却又让它那么遥不可及。我们将所有时间都花在通往西开教堂的路上,抵达时才发现原来那里才是真正的人海。
莫致远紧紧拉了一下我的手,说,孟琪握紧我,别跑丢了。可我还是和他走丢了,就在他举起相机的一瞬,我被后面的人群一拥,瞬间失去了方向。等我分辨出原来的位置,那里早已没有了莫致远的身影。
就那样消失在人海,就像我们的爱情,命中注定要分离一样。
2011年的最后一天,莫致远和我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里吃饭。我刚拿起菜单,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拍了莫致远一下,说他们老大请我们过去。我一头雾水,以为莫致远招惹了什么人,倒是那眼镜男先笑了起来。
莫致远拉着我过去,我才知道那是他们宿舍老大。那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是和他们寝室的六个男生一起度过的。毕业在即,他们的情绪都有些失控。在谈到未来时,老大拍着莫致远的肩膀说,我们等着你带着最好的作品归来,到时给你办一个轰动世界的摄影展。
归来?摄影展?这些词语从未出现在莫致远的话语里,难道他有什么计划?我问他时,他说毕业后想去拍外面的世界。再问他去多久时,他说直到他成为一名摄影师。那时我才知道,他不停的打工,就是为了这个宏大的计划,而这个计划里没有我。
我看不到我们的未来,此刻的莫致远就像滨江道上的西开教堂,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此时的我,就像平安夜那晚一样与他失散在汹涌人潮中,唯一的不同是这次我先放的手。
他最眷恋的却是我
毕业后的两年里,我没有特别想念大学的时光,只是偶尔会想起莫致远。2015年年末,我在天津故地重游,却被陆潞的电话叫了回去。走出机场,陆潞拉我上了出租车,她脸上的笑意让我质疑曾接到过她哭得戚戚然的电话。陆潞说她的确和男友吵架了,只是给我打完电话,他们又和好了。反正已经叫我回来了,干脆给她捧捧场,看看她们杂志社给新签约的摄影师办的摄影展。
陆潞向我介绍着一幅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就像每一幅都是她拍摄的一样。看到最后,陆潞的声音戛然而止,而我也怔住了。
那是一张巨幅照片,远远望去像是一个扎着马尾女孩的侧脸,其实是用蒙太奇的方式将一幅幅小照片堆砌而成的。陆潞说那个侧脸像读大学时的我,我说着不可能,却在一幅幅小照片里泪眼潸潸。
那里有我在街景排队买珍珠奶茶时的安静,有我看着奶茶里的珍珠在阳光下翩然起舞的雀跃,有我在操场边上看男生投篮时的欢呼,有我在图书馆看书时的专注,有我在食堂吃糖醋排骨的贪婪,更有我出入教学楼和寝室的单薄身影……每一幅都记录着我那段不可改写的青春岁月。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莫致远在我不认识他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我,在我还没喜欢他的时候已经让我住进了他的心里。可等他住进我心里时,他又逃离了我的生活,昔日的痛苦无法抽离,心被刺痛般地疼。我知道他从未走出我的内心,而此刻我竟不可抑制的想念他。
回首,那个人竟在我身后,影影绰绰中我看到了莫致远俊朗的面庞。他说三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布国内20多个省市和世界上10多个国家,行程达10万公里,可一路走来,他发现世界那么大,风景那么美,他最眷恋的却是我。
我再也不能坚持住下一秒的矜持,扑进了莫致远的怀里。他的手指穿过我如瀑的长发,温热的气息在我耳际萦绕。他说,世界上从未有没有结局的故事,但却有未完待续的爱情,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不愿离开的彼此。
2016年元旦,我们未完待续的爱情,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所谓“十年磨一剑”,对于相声这种特殊的曲艺形式,若没有平日里刻苦训练,想要在舞台之上凭借一张嘴逗乐观众也是一件难事。
就像苗阜说的那样:“我是先经历了沧桑,才有了辉煌。”所以,在三十而立的年龄初尝成名的滋味,苗阜却对一路的辛酸经历津津乐道。
对于喜欢的事情,不管年龄大小,热情最重要!从小就显露出对文艺喜爱之情的苗阜,放学后会跟着小伙伴来一场“简陋”的联欢晚会,模仿着从电视中学到的节目,中学那会他迷上听相声,从此对艺术的追求便一发不可收拾。
初中毕业后,苗阜听从母亲的建议考取宝鸡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接触网专业。
在长辈们看来,一份包分配的工作算得上是安稳的“铁饭碗”,但是那份向往文艺的心,却再也不愿驻足。
在宝鸡学习生活的三年半时间里,苗阜有了积累相声素材的习惯,即便是毕业后被分到一个大山里工作,即便生活与梦想越来越远,苗阜也没想过放弃。
2002年起,苗阜只要听说西安铁路局艺术团有演出,他就向单位请假,自费到西安,义务帮艺术团干杂活,晚上没钱住旅馆就睡在彩排厅里。那时的苗阜只有20岁,年纪轻轻、不谙世事,却有着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
努力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多次义务帮忙后,领导终于注意到勤恳的苗阜,偶尔会给他一些龙套角色,最后还被抽调到了艺术团。常年的素材积累,早已让苗阜跃跃欲试。
从2002年获得铁路系统演讲赛金奖,在工作的这些年里苗阜拿奖无数,舞台经验也得以磨练,自然对梦想也有了新的期待。
2007年,苗阜和发小王声,以及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了青曲社。
凡事开头难,更何况没人愿意拿钱去听没有名气的相声,以至于青曲社成立之初,五元的票价都无人问津。甚至还要在广场上办了三天相声义演,再后来有茶馆邀请青曲社去演出,一天六百块钱20个人分,有时口袋里只剩下坐公交的一块钱,窘迫之境可想而知。
没有钱,也没有名气,不过有大把的时间创作作品,练习基本功。这便是苗阜的乐观心态。
如此坚持一年,苗阜将积攒许久的相声段子,加上自己诙谐的语言与表情,再配上搭档王声天衣无缝的配合,使得不大的茶馆里总是笑声连连。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奔着苗阜的相声来喝茶,门票卖到80元一张,渐渐也有了知名度。
但好景不长,由于与茶馆产生分歧,青曲社与其解除合约自立门户,那时苗阜可谓身无分文,为了重开青曲社,苗阜办了20万元的银行贷款,为了节省开支,演员们白天装修干活,晚上换身衣服再上台表演。
虽然有了自己的“青曲社”茶馆,可是日子依旧捉襟见肘,苗阜曾回忆说,那段时间大家在一起创作、排练,每天的饭就是夹馍,年长的长辈就吃肉夹馍,我们年轻人就吃菜夹馍。
这一路走来苗阜可谓尝尽心酸,但作为一名笑声的制造者,心中的明媚却总能照亮阴霾。
“满腹经纶”,一炮而红
其实论长相,苗阜只能算是相貌平平,但只要他往台上一站,一开腔、一个眼神都能戳中观众的笑点,这在2013年便得以印证。
这一年,两人带着相声《满腹经纶》站上了北京喜剧幽默大赛的舞台上,15分钟的表演包袱不断,笑声连连,没有网络笑料,单凭精妙的语言设计,苗阜与搭档王声便给人们呈现了一场真正的传统相声。
好的作品自然备受欢迎,得到观众的认可后,2014年苗阜和搭档登上了北京等多家卫视的春晚舞台。
2014年,是苗阜硕果累累的一年。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过,曾经穷到只剩下坚持梦想的他,有一天真的站上了梦想舞台。因为坚持的过程太过心酸,以至于从来不敢想会一夜成名,所以当节目在各大卫视一播出后,苗阜接到四十个祝贺电话,朋友圈也被自己的段子刷了屏,微博上万转发和评论后,直言“我当时都傻了,从来没见过这种架式。”
苗阜确实“火”了!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茶馆艺人,一下成了相声名人,连中央电视台都发来了邀请。
在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苗阜与搭档王声不负众望,带着反腐相声《这不是我的》成了当晚最受瞩目的一个节目之一。
而结束了春晚后,苗阜又开始带着青曲社的社员们,紧锣密鼓的开展起全国相声专场的表演,每到一个城市,门票都销售一空,更奇怪的是前来观看的粉丝有一部分还是90后的年轻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现象,毕竟作为一种传统曲艺,在日渐没落的时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而作为观众喜欢的相声演员,苗阜也不敢松懈,为了筹备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节目,他提前半年就开始着手,光节目就准备了五个。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句话虽然被说过很多遍,但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相声界中,最尴尬的莫过于舞台之上抛出的包袱笑料无法逗乐观众,而这些年里,苗阜与搭档王声像这样尴尬的包袱不下3000个。
如此看来,每一个精彩绝伦的节目,都是通过无数次的精心准备与打磨的。成名虽常常被人羡慕,可背后的心酸同样让人唏嘘。
坚持初心,专注西北相声
成名是源于作品出众,没了好作品自然没观众捧场,苗阜深知这一点。所以,成名以后为了有更多的创作时间,苗阜与搭档商量后推去多数邀约,并定下规矩:为了创作更好的作品,不做任何与相声无关的事情。
苗阜曾说过:“当台下来听相声的观众越来越多的时候,责任就有了。”在他看来,相声不仅是逗乐他人,更是文化的延续,所以当相声能解决苗阜的温饱时,他就开始有了“中兴西北相声”的梦。
而作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苗阜和他的团队也正努力创作一大批“老长安系列”的原创段子,用传统相声的技法,把陕西文化融入其中。 在苗阜的相声作品中,我们时常能听到浓郁又诙谐的陕西方言,这已成为了他相声的一大特色。
三十而立的年龄,正是当红之时,但难能可贵的是苗阜的身上却没有“享乐之风”。虽然如今他已是备受追捧的相声演员,可每次在往返两地的高铁上,为了节省开支他还是会买最便宜的方便面吃。遇到上前寻求合照的粉丝,他也是面带微笑,一并满足又谦虚低调。
也许是成名初期的经历回想起来太过酸楚,如今的苗阜更加珍惜支持他的观众。在一次大型演出时,暴雨导致现场停电,他和搭档王声就扯着嗓子继续说,上千名的观众没有人中途离场,反而都打开手机灯光照向舞台。演出结束后,苗阜与王声站在雨中向观众致歉送行,当有人将雨伞塞到两人手中时,苗阜眼泪就落了下来。
对于一名表演者,此情此景最是暖沁人心。
在那些捉襟见肘的困难时期,为了鼓励大家积极性,苗阜还借了10万块钱在人民剧院办了一场相声大会。那时,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苗阜和他的青曲社会有成功的一天。
所以苗阜更加清楚,这一切都是源自观众的,更是源自茶馆一类的小剧场。
当成名后的苗阜再次回到小剧场演出时,面对大家热烈的掌声,他说:“不管我们登上多大的舞台,我们都不会放弃小剧场的演出,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根。”
舞台上,苗阜总是精灵、搞怪、诙谐;舞台下,苗阜却是低调、内敛、谦和。
成名前知道努力的重要性,成名后更懂得居安思危,为了潜心创作作品,他会推掉商业活动,主动降低曝光率。这不为金钱名利,只盼着青云直上,只为了曲故情长,小小舞台之上,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一袭长衫,品谈人生五味杂陈,笑看尘间世态炎凉。
所有场景就像昨日重现
2015年年末,我重返天津。走出地铁通道,挤进万头攒动的滨江道,我仿佛被一只手牵着,随着人群涌向西开教堂。
那一天是平安夜,被重度雾霾笼罩的天津没有了往昔的旖旎耀眼,可这并未让滨江道上的路人变得寥寥。西开教堂近在咫尺,我突然停住了脚步,不,是我分明感受到了那只手松开了。我的心一阵抽搐,也许,我永远无法在平安夜这天离教堂更近一些。
所有场景就像昨日重现,我追寻着记忆深处那些渐行渐远的脚步,重游了曾经留下我们欢声笑语的地方。最后一站我回了母校,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操场,所有见证我青葱岁月的地方依然如故,可我的爱情早已被时光掩埋,变得物是人非。
走出校园,脚步不由自主地迈向了曾被我们称为美食集中营的那条街。高楼鳞次栉比,昔日令我馋涎的商铺早已没了踪影,可我还是依稀分辨出那家叫街景的甜品饮料吧当年所在的位置,就像莫致远还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一样。
那里变成了文具店,没有多少学生出入,可我的眼前还是不自觉的出现了蜿蜒的队伍,以及那冬日里暖入心底的珍珠奶茶。
打碎我这美妙幻境的是闺蜜陆潞的电话,她说她和男友分手了。婚期将至,这怎么可能?陆潞哭得很伤心,我分明看到了她的泪顺着眼角那颗泪痣肆意横流。我结束想在天津跨年的计划,搭乘最快的航班返回了上海。在三万英尺高空,我濡湿的记忆随云漂浮,辗转到了那年。
他的声音让我想起暖暖的奶茶
2009年秋天,我在天津上大学。学校附近的美食集中营有很多家甜品饮料吧,可我唯独喜欢叫街景的那家。每天中午我都会特意去买一杯珍珠奶茶,我想把所有的口味都品尝一遍。
当我去买最后一种抹茶红豆口味时,连同奶茶一起的还有一张宣传卡片。我从没注意到制作奶茶的男生如此阳光俊朗,他说如果我是附近的学生,可以打电话叫外卖。卡片背面有他的手机号和名字,我是从那上面知道他叫莫致远的。
之后的日子我再没去买过奶茶,忙着期末考试,然后拖着行李和睡在我下铺的陆潞一起回了上海。在候机大厅等待登机时,陆潞说那边的男生一直看向我们。我归心似箭,瞟都没瞟一眼,倒是陆潞不停的暗送秋波。
整个寒假我都寸步不离的黏着电脑,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还不忘去陆潞的开心农场里偷了两棵白菜。在赶场似的家宴过后,我的寒假也到了尾声,那时我才发现我除了偷菜,什么都没做。倒是陆潞,跑到香港玩得不亦乐乎,返回学校时只剩我一人。
我孤独的坐在临窗的位置看云,都不知旁边什么时候坐了人。你很喜欢喝奶茶吗?直到这个声音传进我的耳际,我才转头望向身边。我叫莫致远,街景饮料吧,你买过奶茶的。他的声音让我想起了那久违的暖暖的奶茶,也想起了那张卡片背后的字迹。
幸运之神的眷顾
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竟然被莫致远的笑话逗乐了无数次。我的笑点从没那么低过,我自己都不清楚逗乐我的是那些笑话,还是莫致远夸张的表情。
走出机场,和莫致远告别,他却把我的行李装进了出租车的后备箱。一路上,莫致远不停的用相机拍来拍去,偶尔也会拍我。
汽车稳稳地停在学校门口,莫致远搬下两个行李箱,那时我才知道,他是大我一届的师兄。
慢慢地,我发现我和莫致远的关系变得比陆潞更近。即使没有任何约定,我也可以在下雨天走出教学楼时,遇到打着伞路过的他;在食堂刚买完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时,遇到恰巧多打了一份的他;在走出宿舍楼发现自行车链子掉了的时候,刚好他骑着车去上课;在图书馆找不到座位时,偏偏他的旁边有一个空座。这所有的巧合让我这个学霸以为是幸运之神的眷顾,我每每炫耀自己运气好时,他都笑而不语。
和莫致远在一起是我大二那年的国庆节,陆潞组织寝室里所有女生去北京看升旗,缺少一个摄影师,她想起了莫致远。
我记得莫致远说过要利用这个假期去拍天津的风景,他快毕业了,估计以后很难有机会了。没想到,陆潞发出邀请,莫致远毫不迟疑地答应了。看升旗、逛王府井、吃北京小吃,准备返回学校时,我们都选择坐高铁,只有莫致远执意要乘火车,还要拉着我一起。
就那样消失在人海 陆潞说莫致远的相机里有我的囧照,那吃相要是发到学校QQ群必将轰动。为了删除照片,我只好随莫致远登上火车。可他的相机里根本没有陆潞说的那样不堪的照片,反倒是拍我的每一张都美美的。反复翻看,我发现很多都是被莫致远抓拍的,难道这一路他都在跟着我。
我质疑的神情换来的是他灼灼的目光,他说我扎马尾的动作让他的心倏然一动,他只是想和我多待一个多小时,才让我和他一起坐火车。我在这句话里走了神,用不停喝水的方式来压制心中的暗涌。
走出火车站,秋风席卷着落叶,透着深秋的悲凉。莫致远牵起我的手塞进他的口袋里,顿时一股春意袭满全身。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莫致远和陆潞策划的,我中了他们的圈套,还好这是一个美丽的圈套。
和莫致远在一起的时光就像一闪而过的流星,转眼又是一年的平安夜。莫致远说去西开教堂,那里最能感受到平安夜的节日氛围。
莫致远牵着我的手,随着拥挤的人群涌向滨江道,在摩肩接踵中一步步靠近西开教堂。远远望去,它仿佛近在咫尺,可脚步移动的速度却又让它那么遥不可及。我们将所有时间都花在通往西开教堂的路上,抵达时才发现原来那里才是真正的人海。
莫致远紧紧拉了一下我的手,说,孟琪握紧我,别跑丢了。可我还是和他走丢了,就在他举起相机的一瞬,我被后面的人群一拥,瞬间失去了方向。等我分辨出原来的位置,那里早已没有了莫致远的身影。
就那样消失在人海,就像我们的爱情,命中注定要分离一样。
2011年的最后一天,莫致远和我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里吃饭。我刚拿起菜单,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拍了莫致远一下,说他们老大请我们过去。我一头雾水,以为莫致远招惹了什么人,倒是那眼镜男先笑了起来。
莫致远拉着我过去,我才知道那是他们宿舍老大。那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是和他们寝室的六个男生一起度过的。毕业在即,他们的情绪都有些失控。在谈到未来时,老大拍着莫致远的肩膀说,我们等着你带着最好的作品归来,到时给你办一个轰动世界的摄影展。
归来?摄影展?这些词语从未出现在莫致远的话语里,难道他有什么计划?我问他时,他说毕业后想去拍外面的世界。再问他去多久时,他说直到他成为一名摄影师。那时我才知道,他不停的打工,就是为了这个宏大的计划,而这个计划里没有我。
我看不到我们的未来,此刻的莫致远就像滨江道上的西开教堂,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此时的我,就像平安夜那晚一样与他失散在汹涌人潮中,唯一的不同是这次我先放的手。
他最眷恋的却是我
毕业后的两年里,我没有特别想念大学的时光,只是偶尔会想起莫致远。2015年年末,我在天津故地重游,却被陆潞的电话叫了回去。走出机场,陆潞拉我上了出租车,她脸上的笑意让我质疑曾接到过她哭得戚戚然的电话。陆潞说她的确和男友吵架了,只是给我打完电话,他们又和好了。反正已经叫我回来了,干脆给她捧捧场,看看她们杂志社给新签约的摄影师办的摄影展。
陆潞向我介绍着一幅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就像每一幅都是她拍摄的一样。看到最后,陆潞的声音戛然而止,而我也怔住了。
那是一张巨幅照片,远远望去像是一个扎着马尾女孩的侧脸,其实是用蒙太奇的方式将一幅幅小照片堆砌而成的。陆潞说那个侧脸像读大学时的我,我说着不可能,却在一幅幅小照片里泪眼潸潸。
那里有我在街景排队买珍珠奶茶时的安静,有我看着奶茶里的珍珠在阳光下翩然起舞的雀跃,有我在操场边上看男生投篮时的欢呼,有我在图书馆看书时的专注,有我在食堂吃糖醋排骨的贪婪,更有我出入教学楼和寝室的单薄身影……每一幅都记录着我那段不可改写的青春岁月。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莫致远在我不认识他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我,在我还没喜欢他的时候已经让我住进了他的心里。可等他住进我心里时,他又逃离了我的生活,昔日的痛苦无法抽离,心被刺痛般地疼。我知道他从未走出我的内心,而此刻我竟不可抑制的想念他。
回首,那个人竟在我身后,影影绰绰中我看到了莫致远俊朗的面庞。他说三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布国内20多个省市和世界上10多个国家,行程达10万公里,可一路走来,他发现世界那么大,风景那么美,他最眷恋的却是我。
我再也不能坚持住下一秒的矜持,扑进了莫致远的怀里。他的手指穿过我如瀑的长发,温热的气息在我耳际萦绕。他说,世界上从未有没有结局的故事,但却有未完待续的爱情,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不愿离开的彼此。
2016年元旦,我们未完待续的爱情,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