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位于浙江北部山区的报福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走出一条以“农家乐旅游为载体,带动各行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本文主要依据世纪之初的报福镇农家乐旅游调查,对2000年~2005年的报福镇农家乐旅游发展轨迹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作一个尽可能翔实的分析与研究。报福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或许对当前山区农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 农家乐旅游山区新农村建设报福镇
山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是目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世纪之初,山区报福镇走出了一条以“农家乐旅游为载体,带动各行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山区新农村。由于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使报福镇招商引资进展顺利,乡村工业收入大幅增长,山林附加值提高使山民增收明显。据统计,2004年度~2005年度山区人民人均年收入已突破6千元大关。显然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给山区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居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安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在报福镇山区形成。“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日前笔者就这一问题对安吉县报福镇农家乐旅游发展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试图探究发展农家乐旅游对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农家乐旅游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农家乐旅游,顾名思义是指到农村的大自然中去旅行和游览并获得快乐。在这里,“农家”从狭义讲,是指农民家庭的意思,住在农民的家里,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乐农家事。从广义讲,泛指农业、农村、农民大范围,它的功能和特色惠及“三农”。通过农家乐旅游活动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社会建设,促进农业全方位、全面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可以從报福镇农家乐旅游发展轨迹中得到印证。
报福镇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南部,面积151.3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8000余人(其中畲族700余人)。境内以山地为主:群山起伏,森林密布;奇峰异石,流泉飞瀑;山高水远,环境幽雅。2000年以前,处于大山包围之中的报福镇经济落后,是湖州市有名的贫穷地区。山民以出售毛竹、茶叶、笋干等山林资源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然而,随着安吉“生态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的报福镇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城市游客前来休闲和度假。在此背景下,2000年农家乐旅游这一新形式在报福镇开始出现并逐步得到发展。为了规范发展农家乐以及使其健康、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初由政府指派专职工作人员成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中心成立后,分别在管理、培训、宣传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工作,为农民办实事,从而推动了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全镇农家乐经营户从原来的23户发展到目前的48户(不包括纯餐饮型农家乐),床位数成倍增长。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农家乐旅游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家乐旅游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报福镇农家乐旅游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上,即以“生态旅游”带动农村百业兴旺。即把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产”和“三产”的交叉融合。报福镇农家乐旅游的创办使农户之间形成了新型的产业分工,一部分农户兴办经营农家乐旅游,一部分农户则发展加工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农家乐旅游提供优质的农产品。这样,一条以农家乐旅游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就初步形成了,显然,在产业链中农家乐旅游居于龙头老大的位置毋庸置疑。比如就餐饮原材料的消耗问题我们随机调查了深王山庄等五户农家乐,从有关数据我们就能说明这一点。(见下表)
表1每年平均主要餐饮原材料消耗量
如果按目前农家乐拥有户数计算,仅土鸡一项每年就需消耗20500只。可见,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群)的发展。
2.农家乐旅游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敲门砖。农家乐旅游拓宽了农民参与市场的思路,激发了农民对旅游业投资的热情,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从事农家乐旅游业的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开门天地宽,坐拥农家也生钱。农家乐旅游不仅乐了游客,还乐了从业的农民。“小村庄联结大世界,小经营开拓大市场,小投入争取大回报。”在报福镇农家乐服务中心我们了解到发展良好的深溪村农家乐共有11家,2004年营业收入达150万元,纯收入突破50万元,为全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35元。其中报福镇农家乐第一家开张的“小桥流水人家”由于经营有方,年纯收入已超过10万元。
3.农家乐业主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力军。由于报福镇农家乐出售的旅游产品是“生态环境”,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农家乐就无产品可卖,所以农家乐经营者十分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高山流水,蓝天白云,田野如画、绿树成林,原生态的美为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持,受到了游客特别是都市游客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同时,农家乐旅游的逢勃兴起,让农民充分看到了环境资源的价值,为此纷纷积极主动地投资保护和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促进乡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参下表)
表22003年~2005年报福镇农家乐外环境投资抽样调查表
二、农家乐旅游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农”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古以来,农业为天下之大本,有农民安则天下安之说。农家乐旅游已形成与“三农”相对应的“三农”旅游的丰富内容,形成“三农”旅游的概念。第一是农业旅游,第二是农村旅游,第三是农民农事旅游。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农家乐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了龙头带动的作用。
1.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化。小农经济几千年封闭保守,自给自足,小富即安,通过农家乐旅游开发使大家认识到了新的天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发展,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观念的转变带来新的思维,新思维创新了思路,新的思路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比如,围绕农家乐旅游资源性产品开发,形成了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农民住房转化成为旅馆;石头、果园、竹笋、茶叶、鱼塘、民俗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并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等。正是由于有这么高的创业回报,才可能由过去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市场自发性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局面。由此,出现了积极投入农家乐旅游业的热潮,打出了报福镇农家乐的品牌,培育了农村的市场机制,形成了商品交换体系,锻炼了一代又一代新型的经营者,也培养了一批新的企业家。
2.增加了农业功能和调节作用。农家乐旅游项目都是在农村的农业基础上的拓展,严格地说,不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发掘农业、农村和农民所有资源的潜力,增加了观光度假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原有产业的附加值,同时也减少了风险。有些村庄甚至出现了农业功能变为次要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度假功能变为主要功能的状况。这样,原来的农民、渔民、山民变成了旅游产品生产者和服务者,就地形成了旅游市场,而且就地完成了价值的实现和大幅度升值。“由于农家乐旅游适应了市场需求,投资小、见效快,所以从一推进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农家乐旅游在节假日、特别是黄金周时间,在分流游客,减轻热点旅游景点景区压力和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明显的调节作用。
3.推动城乡统筹、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对各个方面都产生比较强的综合作用。从市场看,城乡之间形成了互为市场的格局。乡里人进城,城里人下乡,寻求差异,形成了都市与乡村的一个过渡带、衔接带、综合带。从经济角度看,城乡经济的互补互哺,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文化角度看,城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生活的品位影响了农村。实际上也形成了城乡经济、文化、社会的过渡和衔接,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样带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推动了城乡统筹和城市化建设进程。这对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极不充分,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总量剩余,也有季节剩余。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让农民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实现就业。报福镇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参下表)
表32003年~2005年报福镇农家乐从业人员抽样调查表
从上述八户农家乐的统计材料来看,平均每户农家乐从业人员达4人~5人,节假日期间达6人~7人。从聘用人员的工资收入来看,长期聘用的厨师年收入在12000元~20000元不等;服务人员的工资也在6000元~10000元之间。由于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山民收入的提高,从而使山区农村的治安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显然,农家乐旅游活动的开展,给山区人民带来了财富,带来了文明,带来了和谐,带来了幸福……。
三、农家乐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农家乐旅游刚兴起时出现了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这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情况影响了农家乐旅游的深度发展。主要问题是农户接待能力不强,特别是接待一些旅游团队显得力不从心;活动内容少而单调,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安全卫生状况差,服务水平低等,由此制约了农家乐旅游的逢勃发展。为了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3年3月,报福镇在镇党委、镇政府及旅游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建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实施统一包装对外促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那么,农家乐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究竟对农户具有那些服务功能呢?对此,我们抽样调查了八户经营者。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我们认为报福镇农家乐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
1.品牌指导与规范服务功能。服务中心成立后,镇政府指派专职工作人员深入农家乐分布相对集中的深溪、石岭、景溪、洪家、统里五個村进行调研。然后根据五个村不同的旅游资源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品牌指导计划,并聘请了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其进行规范服务指导。镇政府还专门出资组织拍摄了长达40分钟的电教片《报福镇农家乐入门指导》发放给农家乐经营者进行直观教育,这种直接的惠及农民的做法深受农户欢迎,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协调与规范管理功能。为了提升“报福镇农家乐”品牌,服务中心精心组织策划了“星级农家乐”评定和“报福镇农家乐”统一标志的设计工作。首先是鼓励经营户提升农家乐经营档次,提高服务水平。其次是协调农家乐统一收费标准。再次是科学地制定了农家乐星级评定细则,邀请有关部门参加对加入中心的农家乐进行星级评定并对外公布。在此基础上出台各星级农家乐的服务收费指导价向游客公开。这一做法为经营者营造了一个公平的、合理的竞争机制,为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打下了基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实惠”的旅游休闲场所。
3.培训教育功能。服务中心成立三年来,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比如服务技能、食品卫生、接待礼仪、消防安全、法律知识、烹饪技巧、英语口语等。尤其是从2005年下半年起,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贯彻“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切实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和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服务”的指导思想,该院旅游专业师生情系报福,主动开展职教支农活动,并在报福镇农家乐服务中心建立了辅导区,定期对农家乐经营者进行全方位的专业辅导,这对“提升报福镇农家乐品牌形象,打造报福镇生态旅游精品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策划与促销功能。为了整体推销报福镇农家乐生态旅游品牌,由镇政府出资进行策划和营销活动,以增加客源量。首先是建立农家乐动态网站,注册网络实名,加强对外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应,根据推算仅网络一项就为每户农家乐平均带来了258人次的客源。其次是设计了报福镇农家乐统一标识,制作宣传画册,积极派员参加各类旅交会、推介会,加强与各景点、各旅行社的横向联系,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报福旅游、度假、休闲。再次是精心组织策划一些大型活动。比如组织苏州纵横车队自驾游、杭州小爱迪生读者俱乐部夏令营、“七七”深溪寻缘特色旅游活动等。在策划和促销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报福镇农家乐的知名度,同时也提高服务中心及农家乐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四、报福“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1.报福“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报福镇在新农村建设及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创建了一个很好的模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1)是旅游市场客源有限。“任何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稳定的客源市场”尽管目前报福镇农家乐也有一定的客源,但稳定性差,市场狭隘。根据调查资料计算分析显示,报福镇农家乐旅游的依托客源主要来源于上海和杭州,其客源量分别占报福镇旅游人数总量的55%和25%,而其他大中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等地游客很少。(2)农家乐旅游季节性很强。大量游客集中在5月至10月去报福旅游,而其他月份客源稀少。所以,如何扩大和均衡客源市场成为目前报福镇农家乐发展的一大课题。其次是农事活动安排很少。“农家乐”旅游活动的特色应该体现在“农事”上。即经营者要安排一定的与“农事”相关的农家旅游活动,以增加游客的乐趣。但报福镇农家乐在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农事活动安排不多。大多数农家乐经营者仅仅停留在为游客提供吃、住上,而其拥有的与山林资源相关的诸如挖笋、采茶与制茶、栽果、钓鱼等农事活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游客逗留时间相对缩短。再次是民俗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游客来‘农家乐’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感受农家生活,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一些特有的民情风俗。”报福镇农家乐局部适应了这方面的要求,比如统里村花灯、报福龙灯、腰鼓和貔貅舞等。但只是季节性的个别现象,而大量的与山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民俗文化事项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尤其是浙北地区仅有的少数民族 ── 畲族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是报福镇农家乐旅游仍处于较低层次发展阶段,服务成分单一,文化品位不高的主要原因。
2.几点思考。世纪之初,山区报福镇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中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样板。这一成就的取得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与报福人的聪明、勤奋、厚道以及当地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农家乐旅游发展是分不开的。
为了使报福镇农家乐旅游能够稳定、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在下一阶段发展中重点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生态旅游”品牌,扩大周边客源市场。在宣传手段上除了充分利用网络、印制小手册外,还可以制作一些具有“生态旅游”特色的大型广告牌分别置放于周边大中城市的交通要塞或车站码头;主动与周边大中城市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设计策划一些联谊活动,扩大影响力;邀请一些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单位去农家乐做客采访,制作电视专题片节目;积极利用省、市农家乐旅游现场会议的机会,拍摄名人相片,发放相关资料,等等。(2)是尽快组织地方文化名人,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民俗事项、居民生产与生活方式。比如人生寿庆礼仪、婚俗礼仪、畲族服饰文化、畲族的对歌民俗、畲族的原始舞蹈、与竹文化相关的美食、展览、工艺生产活动等,并演绎成一系列的旅游娱乐活动项目,以吸引游客积极参与,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升文化档次。(3)是加强旅游市场和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优美的生态环境、净化和安全的旅游市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因此,当地政府部门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加强监管力度,主动为农民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
总之,2000年至2005年的报福农民凭借其优良的自然环境、热情好客的民风、善于捕捉信息以及成功的旅游经营活动,实实在在地推进了报福山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顺应了当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而广大山区农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纪之初的报福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或许对当前山区农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0日第1版
[2]陈建华:规范农家乐发展,打造农家乐品牌.《湖州旅游》,2005.3(第36页)
[3]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湖州旅游》,2005.1(第35页)
[4]王明达:职业教育要努力开创为“三农”服务的新局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6(第5页)
[5]王金根:在全市农家乐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湖州旅游》,2005.2(第23页)
[6]浙中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中国旅游报》,2006年1月11日
[关键词] 农家乐旅游山区新农村建设报福镇
山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是目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世纪之初,山区报福镇走出了一条以“农家乐旅游为载体,带动各行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山区新农村。由于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使报福镇招商引资进展顺利,乡村工业收入大幅增长,山林附加值提高使山民增收明显。据统计,2004年度~2005年度山区人民人均年收入已突破6千元大关。显然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给山区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居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安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在报福镇山区形成。“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日前笔者就这一问题对安吉县报福镇农家乐旅游发展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试图探究发展农家乐旅游对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农家乐旅游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农家乐旅游,顾名思义是指到农村的大自然中去旅行和游览并获得快乐。在这里,“农家”从狭义讲,是指农民家庭的意思,住在农民的家里,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乐农家事。从广义讲,泛指农业、农村、农民大范围,它的功能和特色惠及“三农”。通过农家乐旅游活动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社会建设,促进农业全方位、全面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可以從报福镇农家乐旅游发展轨迹中得到印证。
报福镇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南部,面积151.3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8000余人(其中畲族700余人)。境内以山地为主:群山起伏,森林密布;奇峰异石,流泉飞瀑;山高水远,环境幽雅。2000年以前,处于大山包围之中的报福镇经济落后,是湖州市有名的贫穷地区。山民以出售毛竹、茶叶、笋干等山林资源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然而,随着安吉“生态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的报福镇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城市游客前来休闲和度假。在此背景下,2000年农家乐旅游这一新形式在报福镇开始出现并逐步得到发展。为了规范发展农家乐以及使其健康、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初由政府指派专职工作人员成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中心成立后,分别在管理、培训、宣传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工作,为农民办实事,从而推动了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全镇农家乐经营户从原来的23户发展到目前的48户(不包括纯餐饮型农家乐),床位数成倍增长。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农家乐旅游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家乐旅游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报福镇农家乐旅游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上,即以“生态旅游”带动农村百业兴旺。即把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产”和“三产”的交叉融合。报福镇农家乐旅游的创办使农户之间形成了新型的产业分工,一部分农户兴办经营农家乐旅游,一部分农户则发展加工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农家乐旅游提供优质的农产品。这样,一条以农家乐旅游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就初步形成了,显然,在产业链中农家乐旅游居于龙头老大的位置毋庸置疑。比如就餐饮原材料的消耗问题我们随机调查了深王山庄等五户农家乐,从有关数据我们就能说明这一点。(见下表)
表1每年平均主要餐饮原材料消耗量
如果按目前农家乐拥有户数计算,仅土鸡一项每年就需消耗20500只。可见,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群)的发展。
2.农家乐旅游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敲门砖。农家乐旅游拓宽了农民参与市场的思路,激发了农民对旅游业投资的热情,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从事农家乐旅游业的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开门天地宽,坐拥农家也生钱。农家乐旅游不仅乐了游客,还乐了从业的农民。“小村庄联结大世界,小经营开拓大市场,小投入争取大回报。”在报福镇农家乐服务中心我们了解到发展良好的深溪村农家乐共有11家,2004年营业收入达150万元,纯收入突破50万元,为全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35元。其中报福镇农家乐第一家开张的“小桥流水人家”由于经营有方,年纯收入已超过10万元。
3.农家乐业主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力军。由于报福镇农家乐出售的旅游产品是“生态环境”,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农家乐就无产品可卖,所以农家乐经营者十分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高山流水,蓝天白云,田野如画、绿树成林,原生态的美为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持,受到了游客特别是都市游客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同时,农家乐旅游的逢勃兴起,让农民充分看到了环境资源的价值,为此纷纷积极主动地投资保护和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促进乡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参下表)
表22003年~2005年报福镇农家乐外环境投资抽样调查表
二、农家乐旅游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农”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古以来,农业为天下之大本,有农民安则天下安之说。农家乐旅游已形成与“三农”相对应的“三农”旅游的丰富内容,形成“三农”旅游的概念。第一是农业旅游,第二是农村旅游,第三是农民农事旅游。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农家乐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了龙头带动的作用。
1.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化。小农经济几千年封闭保守,自给自足,小富即安,通过农家乐旅游开发使大家认识到了新的天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发展,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观念的转变带来新的思维,新思维创新了思路,新的思路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比如,围绕农家乐旅游资源性产品开发,形成了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农民住房转化成为旅馆;石头、果园、竹笋、茶叶、鱼塘、民俗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并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等。正是由于有这么高的创业回报,才可能由过去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市场自发性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局面。由此,出现了积极投入农家乐旅游业的热潮,打出了报福镇农家乐的品牌,培育了农村的市场机制,形成了商品交换体系,锻炼了一代又一代新型的经营者,也培养了一批新的企业家。
2.增加了农业功能和调节作用。农家乐旅游项目都是在农村的农业基础上的拓展,严格地说,不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发掘农业、农村和农民所有资源的潜力,增加了观光度假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原有产业的附加值,同时也减少了风险。有些村庄甚至出现了农业功能变为次要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度假功能变为主要功能的状况。这样,原来的农民、渔民、山民变成了旅游产品生产者和服务者,就地形成了旅游市场,而且就地完成了价值的实现和大幅度升值。“由于农家乐旅游适应了市场需求,投资小、见效快,所以从一推进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农家乐旅游在节假日、特别是黄金周时间,在分流游客,减轻热点旅游景点景区压力和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很明显的调节作用。
3.推动城乡统筹、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对各个方面都产生比较强的综合作用。从市场看,城乡之间形成了互为市场的格局。乡里人进城,城里人下乡,寻求差异,形成了都市与乡村的一个过渡带、衔接带、综合带。从经济角度看,城乡经济的互补互哺,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文化角度看,城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生活的品位影响了农村。实际上也形成了城乡经济、文化、社会的过渡和衔接,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样带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推动了城乡统筹和城市化建设进程。这对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极不充分,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总量剩余,也有季节剩余。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让农民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实现就业。报福镇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参下表)
表32003年~2005年报福镇农家乐从业人员抽样调查表
从上述八户农家乐的统计材料来看,平均每户农家乐从业人员达4人~5人,节假日期间达6人~7人。从聘用人员的工资收入来看,长期聘用的厨师年收入在12000元~20000元不等;服务人员的工资也在6000元~10000元之间。由于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山民收入的提高,从而使山区农村的治安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显然,农家乐旅游活动的开展,给山区人民带来了财富,带来了文明,带来了和谐,带来了幸福……。
三、农家乐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农家乐旅游刚兴起时出现了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这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情况影响了农家乐旅游的深度发展。主要问题是农户接待能力不强,特别是接待一些旅游团队显得力不从心;活动内容少而单调,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安全卫生状况差,服务水平低等,由此制约了农家乐旅游的逢勃发展。为了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2003年3月,报福镇在镇党委、镇政府及旅游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建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实施统一包装对外促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那么,农家乐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究竟对农户具有那些服务功能呢?对此,我们抽样调查了八户经营者。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我们认为报福镇农家乐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
1.品牌指导与规范服务功能。服务中心成立后,镇政府指派专职工作人员深入农家乐分布相对集中的深溪、石岭、景溪、洪家、统里五個村进行调研。然后根据五个村不同的旅游资源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品牌指导计划,并聘请了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其进行规范服务指导。镇政府还专门出资组织拍摄了长达40分钟的电教片《报福镇农家乐入门指导》发放给农家乐经营者进行直观教育,这种直接的惠及农民的做法深受农户欢迎,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协调与规范管理功能。为了提升“报福镇农家乐”品牌,服务中心精心组织策划了“星级农家乐”评定和“报福镇农家乐”统一标志的设计工作。首先是鼓励经营户提升农家乐经营档次,提高服务水平。其次是协调农家乐统一收费标准。再次是科学地制定了农家乐星级评定细则,邀请有关部门参加对加入中心的农家乐进行星级评定并对外公布。在此基础上出台各星级农家乐的服务收费指导价向游客公开。这一做法为经营者营造了一个公平的、合理的竞争机制,为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打下了基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实惠”的旅游休闲场所。
3.培训教育功能。服务中心成立三年来,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比如服务技能、食品卫生、接待礼仪、消防安全、法律知识、烹饪技巧、英语口语等。尤其是从2005年下半年起,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贯彻“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切实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和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服务”的指导思想,该院旅游专业师生情系报福,主动开展职教支农活动,并在报福镇农家乐服务中心建立了辅导区,定期对农家乐经营者进行全方位的专业辅导,这对“提升报福镇农家乐品牌形象,打造报福镇生态旅游精品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策划与促销功能。为了整体推销报福镇农家乐生态旅游品牌,由镇政府出资进行策划和营销活动,以增加客源量。首先是建立农家乐动态网站,注册网络实名,加强对外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应,根据推算仅网络一项就为每户农家乐平均带来了258人次的客源。其次是设计了报福镇农家乐统一标识,制作宣传画册,积极派员参加各类旅交会、推介会,加强与各景点、各旅行社的横向联系,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报福旅游、度假、休闲。再次是精心组织策划一些大型活动。比如组织苏州纵横车队自驾游、杭州小爱迪生读者俱乐部夏令营、“七七”深溪寻缘特色旅游活动等。在策划和促销过程中进一步扩大了报福镇农家乐的知名度,同时也提高服务中心及农家乐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四、报福“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1.报福“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报福镇在新农村建设及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创建了一个很好的模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1)是旅游市场客源有限。“任何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稳定的客源市场”尽管目前报福镇农家乐也有一定的客源,但稳定性差,市场狭隘。根据调查资料计算分析显示,报福镇农家乐旅游的依托客源主要来源于上海和杭州,其客源量分别占报福镇旅游人数总量的55%和25%,而其他大中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等地游客很少。(2)农家乐旅游季节性很强。大量游客集中在5月至10月去报福旅游,而其他月份客源稀少。所以,如何扩大和均衡客源市场成为目前报福镇农家乐发展的一大课题。其次是农事活动安排很少。“农家乐”旅游活动的特色应该体现在“农事”上。即经营者要安排一定的与“农事”相关的农家旅游活动,以增加游客的乐趣。但报福镇农家乐在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农事活动安排不多。大多数农家乐经营者仅仅停留在为游客提供吃、住上,而其拥有的与山林资源相关的诸如挖笋、采茶与制茶、栽果、钓鱼等农事活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致使游客逗留时间相对缩短。再次是民俗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游客来‘农家乐’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感受农家生活,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一些特有的民情风俗。”报福镇农家乐局部适应了这方面的要求,比如统里村花灯、报福龙灯、腰鼓和貔貅舞等。但只是季节性的个别现象,而大量的与山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民俗文化事项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尤其是浙北地区仅有的少数民族 ── 畲族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是报福镇农家乐旅游仍处于较低层次发展阶段,服务成分单一,文化品位不高的主要原因。
2.几点思考。世纪之初,山区报福镇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中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样板。这一成就的取得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与报福人的聪明、勤奋、厚道以及当地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农家乐旅游发展是分不开的。
为了使报福镇农家乐旅游能够稳定、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在下一阶段发展中重点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生态旅游”品牌,扩大周边客源市场。在宣传手段上除了充分利用网络、印制小手册外,还可以制作一些具有“生态旅游”特色的大型广告牌分别置放于周边大中城市的交通要塞或车站码头;主动与周边大中城市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设计策划一些联谊活动,扩大影响力;邀请一些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单位去农家乐做客采访,制作电视专题片节目;积极利用省、市农家乐旅游现场会议的机会,拍摄名人相片,发放相关资料,等等。(2)是尽快组织地方文化名人,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民俗事项、居民生产与生活方式。比如人生寿庆礼仪、婚俗礼仪、畲族服饰文化、畲族的对歌民俗、畲族的原始舞蹈、与竹文化相关的美食、展览、工艺生产活动等,并演绎成一系列的旅游娱乐活动项目,以吸引游客积极参与,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升文化档次。(3)是加强旅游市场和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优美的生态环境、净化和安全的旅游市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因此,当地政府部门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加强监管力度,主动为农民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
总之,2000年至2005年的报福农民凭借其优良的自然环境、热情好客的民风、善于捕捉信息以及成功的旅游经营活动,实实在在地推进了报福山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顺应了当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而广大山区农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纪之初的报福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或许对当前山区农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0日第1版
[2]陈建华:规范农家乐发展,打造农家乐品牌.《湖州旅游》,2005.3(第36页)
[3]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湖州旅游》,2005.1(第35页)
[4]王明达:职业教育要努力开创为“三农”服务的新局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6(第5页)
[5]王金根:在全市农家乐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湖州旅游》,2005.2(第23页)
[6]浙中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中国旅游报》,2006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