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任何教学都是“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是在与教师的关系中得以凸现的。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方面,教师的作用是营造具有激励性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动力支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平台;提供正确的学习导向,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方向保障;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就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作用
“主体性”这个概念包括四层含义:一是目的主体性,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生就是目的的主体。二是伦理主体性,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三是活动主体性,学生要能自己开展学习活动,要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四是发展主体性,学生是一个发展着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正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下,一些公开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发言很热烈,有时甚至还出现争论。这样的课往往能得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一类的赞誉。但仔细研究这些课,发现这里所谓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很表面化的,基本上停留在“让学生说话”这样的层次上。这种停留在“让学生说话”层次上的所谓“主体性”实为“表象化主体”。它有以下几个特征:(1)学生发言“有口无心”,只要掌握某种机械表达的套路,就能口若悬河地说出流利的英语。(2)分组讨论的“有名无实”;讨论时只要有学生一片嗡嗡的说话声,就能显出热烈的气氛。(3)缺少教学设计的“放任自流”;教学设计的缺席使教学目标泛化、教学内容旁逸,学生看似在活动,却不是在进行有效学习,知识素养并没有获得发展。
实际上,教学活动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然而,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时往往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脱离师生关系,片面地谈“学生的主体性”。其实,没有教师地位的明确定位,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无法确立。那么,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方面,教师到底起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用一句话来概括:“教师帮学生实现主体性。”
一、营造具有激励性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动力支持
1.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对取得进步充满信心(尽管自己的基础可能比不上其他同学),能从交互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不论是在全班活动、小组讨论还是结对子活动中都能积极发言。
2.使学生能随时从学习中主动吸取有用的东西,能利用语音、词汇、句子等素材中已有信息进行自下而上(bottom up)的译码处理,更善于从背景材料和已有经验出发进行自上而下(top down)的理解和分析。
3.使学生能积极地运用恰当的策略在旧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学习。例如,设法把一个不知道意思的单词分解成几个小部分来理解它的意义,通过构词法增加词汇量,把已知单词放在一起造出新词表达意义来代替自己不知道的单词(如first person代替champion),用多种形式句型转换复习词组短语,等等。
4.使学生能自觉地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形式转向意义,主动运用语言结构进行有创新意义的表达。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平台
以字母教学为例:首先为学生设计一些来自于生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复习字母。如:问中央电视台的英文所写是什么,医院做胸透时用的是什么光等。教师也可安排学生回家搜集生活中的英文,第二天让他们做做听说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连续说几个类似的英文组合,帮助其他同学“速记”,开展竞赛。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在客观上熟悉字母。另外,也可以安排学生对计算机老师(或者班上的计算机小专家)进行采访,问一问计算机的主要硬件与软件。这样,学生会接触到CPU,Word,WPS,CCROM,Windows等英文。
三、提供正確的学习导向,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方向保障
综观学生主体性的四个层面的含义,最根本点当然是学生的发展主体性。有资料表明,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让每位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既是“I”又是“me”,帮助学生强化“I”的主体意识,帮助“I”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并不等于学生有无限制的选择自由。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时,学生只有做什么和怎样做好它的自由,而没有不做它的自由。这样,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将会起重要作用。课堂交互活动进行意义的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并不等于一切都是可协商的。例如,教学大纲、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等,当所有这些和学生的主体性发生矛盾时,教师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他们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是他们发挥主体能力的后盾,使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充满信心,也有了方向。
四、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培训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英语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技能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所有学生,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
语言学家确认的策略数量足以使人眼花缭乱。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表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有其必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了解学生缺少哪些有用的策略,积累数据,然后集中在课堂上培训,以达到强化的目的。例如,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学生始终没有解决基本句子句型(如SVC和SVO)的内化策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加以训练。
(2)根据学习的内容或训练的要求,确定专题培养目标,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进行学习策略培训。例如,单词记忆策略的培训、英语写作中自由联想(brainstorming)策略的培训或者是交际中avoidance策略的培训。
(3)根据当堂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即时培训。例如,学生使用“过度概况”的策略,根据study的过去式过去分词studied,过度概况为:I have staied here for two weeks.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过去式过去分词分类、记忆等方面的策略培训。
(4)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
(5)把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教师要坚持在长期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交流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活动的同时,既能学会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
2.培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步骤
(1)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落实到每堂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目标,就有了不断奋进的动力。例如,有一位男同学英语成绩很好,我鼓励他为自己制定一个中学毕业时超过一般水平而自己又能达到的目标,他说他的目标是阅读原著。他这样做了,把学习目标自动落实于每堂课的学习过程中。那年高考,他的总分全市第二名,而英语成绩则是全市第一,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
(2)围绕同一个语言项目,提出不同要求。例如,第一次学习“not only...but also...”时,我要求学习较差的学生懂得意思,能从材料中把它找出来,可以做替换练习就行了;对于一般学生,我要求他们理解意义,会造句,能表达;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找出相同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例如,too,also,as well as,as well等,并进行不同形式的转换;对于那些学习很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既进行句型转换又说出包含“not only...but also...”结构的短文,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以上这些,学生自由选择,如果上课来不及做,就作为家庭作业。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习到新东西。
(3)课堂交互活动中,减少做这做那的规定,尽量多给学生一点选择,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学生就能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参加交互活动,尽量发挥出最高水平。例如,在听力练习中,要求学生合上书,但我允许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可以打开书看一点听一点。
(4)鼓励学生的冒险和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上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稍微高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就是我们说的i+1)。有的学生踊跃发言,即使答错了,我也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因为别的学生没有举手),答对的学生则分析他们思维的高明之处,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欣赏。
(5)创造积极实用的学习环境。尽量用学生学过的也能运用的英语进行教学,提出要求,讲解语法,解释课文,在长期积累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既有语言交流的愿望又能学到很多实际有用的英语,他们可以试着用英语去说、去写,如此,独立表达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6)在话语的层面上介绍语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语言分割成孤立的成分进行教学,例如,一个个的音素、单词、短语,最大的单位是句子。学生在课堂上要把这些单独的成分一个个学到手,再把它们合成句子,在这些孤立的学习中思维受到限制,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我的做法是,尽量通过对话、故事、报道、歌曲等形式的教学,在话语的层面上介绍语言。学生接触到大量有情景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可理解的输入丰富了,思维的宽度增加了,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就加强了。
(7)把语法学习和交际任务结合起来。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意义,完成交际任务。在有意义的情景中语法学习和交际任务结合起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点。
a.语法学习摆脱了枯燥的形式,变得生动有趣。
b.语法符号传递了有意义的信息,使学生从中学会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形式。
c.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语法形式被用来完成交际任务。这是前两方面优点的结合和发展,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体性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为了有效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教师要切实当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并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葛文山.“新《标准》,新特色,高要求”[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5).
[3]高向斌.主体教育:我国走向新世纪的一种教育理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5.4.
[4]教育部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关键词: 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作用
“主体性”这个概念包括四层含义:一是目的主体性,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生就是目的的主体。二是伦理主体性,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三是活动主体性,学生要能自己开展学习活动,要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四是发展主体性,学生是一个发展着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正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下,一些公开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发言很热烈,有时甚至还出现争论。这样的课往往能得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一类的赞誉。但仔细研究这些课,发现这里所谓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很表面化的,基本上停留在“让学生说话”这样的层次上。这种停留在“让学生说话”层次上的所谓“主体性”实为“表象化主体”。它有以下几个特征:(1)学生发言“有口无心”,只要掌握某种机械表达的套路,就能口若悬河地说出流利的英语。(2)分组讨论的“有名无实”;讨论时只要有学生一片嗡嗡的说话声,就能显出热烈的气氛。(3)缺少教学设计的“放任自流”;教学设计的缺席使教学目标泛化、教学内容旁逸,学生看似在活动,却不是在进行有效学习,知识素养并没有获得发展。
实际上,教学活动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然而,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时往往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脱离师生关系,片面地谈“学生的主体性”。其实,没有教师地位的明确定位,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无法确立。那么,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方面,教师到底起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用一句话来概括:“教师帮学生实现主体性。”
一、营造具有激励性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动力支持
1.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对取得进步充满信心(尽管自己的基础可能比不上其他同学),能从交互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不论是在全班活动、小组讨论还是结对子活动中都能积极发言。
2.使学生能随时从学习中主动吸取有用的东西,能利用语音、词汇、句子等素材中已有信息进行自下而上(bottom up)的译码处理,更善于从背景材料和已有经验出发进行自上而下(top down)的理解和分析。
3.使学生能积极地运用恰当的策略在旧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学习。例如,设法把一个不知道意思的单词分解成几个小部分来理解它的意义,通过构词法增加词汇量,把已知单词放在一起造出新词表达意义来代替自己不知道的单词(如first person代替champion),用多种形式句型转换复习词组短语,等等。
4.使学生能自觉地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形式转向意义,主动运用语言结构进行有创新意义的表达。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平台
以字母教学为例:首先为学生设计一些来自于生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复习字母。如:问中央电视台的英文所写是什么,医院做胸透时用的是什么光等。教师也可安排学生回家搜集生活中的英文,第二天让他们做做听说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连续说几个类似的英文组合,帮助其他同学“速记”,开展竞赛。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在客观上熟悉字母。另外,也可以安排学生对计算机老师(或者班上的计算机小专家)进行采访,问一问计算机的主要硬件与软件。这样,学生会接触到CPU,Word,WPS,CCROM,Windows等英文。
三、提供正確的学习导向,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供方向保障
综观学生主体性的四个层面的含义,最根本点当然是学生的发展主体性。有资料表明,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让每位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既是“I”又是“me”,帮助学生强化“I”的主体意识,帮助“I”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并不等于学生有无限制的选择自由。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时,学生只有做什么和怎样做好它的自由,而没有不做它的自由。这样,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将会起重要作用。课堂交互活动进行意义的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并不等于一切都是可协商的。例如,教学大纲、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等,当所有这些和学生的主体性发生矛盾时,教师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他们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是他们发挥主体能力的后盾,使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充满信心,也有了方向。
四、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培训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英语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技能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所有学生,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
语言学家确认的策略数量足以使人眼花缭乱。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表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有其必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了解学生缺少哪些有用的策略,积累数据,然后集中在课堂上培训,以达到强化的目的。例如,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学生始终没有解决基本句子句型(如SVC和SVO)的内化策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加以训练。
(2)根据学习的内容或训练的要求,确定专题培养目标,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进行学习策略培训。例如,单词记忆策略的培训、英语写作中自由联想(brainstorming)策略的培训或者是交际中avoidance策略的培训。
(3)根据当堂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即时培训。例如,学生使用“过度概况”的策略,根据study的过去式过去分词studied,过度概况为:I have staied here for two weeks.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过去式过去分词分类、记忆等方面的策略培训。
(4)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
(5)把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教师要坚持在长期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交流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活动的同时,既能学会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
2.培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步骤
(1)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落实到每堂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目标,就有了不断奋进的动力。例如,有一位男同学英语成绩很好,我鼓励他为自己制定一个中学毕业时超过一般水平而自己又能达到的目标,他说他的目标是阅读原著。他这样做了,把学习目标自动落实于每堂课的学习过程中。那年高考,他的总分全市第二名,而英语成绩则是全市第一,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
(2)围绕同一个语言项目,提出不同要求。例如,第一次学习“not only...but also...”时,我要求学习较差的学生懂得意思,能从材料中把它找出来,可以做替换练习就行了;对于一般学生,我要求他们理解意义,会造句,能表达;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找出相同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例如,too,also,as well as,as well等,并进行不同形式的转换;对于那些学习很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既进行句型转换又说出包含“not only...but also...”结构的短文,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以上这些,学生自由选择,如果上课来不及做,就作为家庭作业。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习到新东西。
(3)课堂交互活动中,减少做这做那的规定,尽量多给学生一点选择,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学生就能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参加交互活动,尽量发挥出最高水平。例如,在听力练习中,要求学生合上书,但我允许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可以打开书看一点听一点。
(4)鼓励学生的冒险和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上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稍微高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就是我们说的i+1)。有的学生踊跃发言,即使答错了,我也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因为别的学生没有举手),答对的学生则分析他们思维的高明之处,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欣赏。
(5)创造积极实用的学习环境。尽量用学生学过的也能运用的英语进行教学,提出要求,讲解语法,解释课文,在长期积累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既有语言交流的愿望又能学到很多实际有用的英语,他们可以试着用英语去说、去写,如此,独立表达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6)在话语的层面上介绍语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语言分割成孤立的成分进行教学,例如,一个个的音素、单词、短语,最大的单位是句子。学生在课堂上要把这些单独的成分一个个学到手,再把它们合成句子,在这些孤立的学习中思维受到限制,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我的做法是,尽量通过对话、故事、报道、歌曲等形式的教学,在话语的层面上介绍语言。学生接触到大量有情景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可理解的输入丰富了,思维的宽度增加了,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就加强了。
(7)把语法学习和交际任务结合起来。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意义,完成交际任务。在有意义的情景中语法学习和交际任务结合起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点。
a.语法学习摆脱了枯燥的形式,变得生动有趣。
b.语法符号传递了有意义的信息,使学生从中学会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形式。
c.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语法形式被用来完成交际任务。这是前两方面优点的结合和发展,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体性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为了有效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教师要切实当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并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葛文山.“新《标准》,新特色,高要求”[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5).
[3]高向斌.主体教育:我国走向新世纪的一种教育理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5.4.
[4]教育部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