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不足对新能源光伏接入弱电网的影响分析

来源 :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WM整流器的四象限控制分析,电网电压对逆变器端电压影响,逆变器端电压对逆变器无功控制的影响,逆变无功的控制对功角影响,进而分析光伏并网引起电网振荡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逆变器无功控制、新能源光伏振荡
  0引言
  大规模水电机组长距离重负荷送出时,由于励磁系统快速调节,造成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光伏电站无转子,无励磁系统。大规模光伏弱电网接入,长距离重负荷送出时仍然发生电网振荡。
  电网结构薄弱的地区,电压对无功的变化比较敏感。电网结构薄弱地区,长距离重功率送出时,无功的轻微变化会导致末端电压变化很大。
  根据现有实施的设计规程,接人110kV(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公用电网光伏发电站,其配置的容性无功补偿应能够补偿光伏发电站满发时站内汇集线路、主变压器的全部感性无功及光伏发电站送出线路的一半感性无功之和;其配置的感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光伏发电站内全部充电功率及光伏发电站送出线路的一半充电无功功率之和。本文从电网无功电压控制角度分析光伏并网振荡原因。
  一、基本介绍
  (一)实例描述
  薄弱地区110kV电网末端先投运装机50MW的光伏电站1,电网运行正常,后期又投运了装机20MW的光伏电站2,两个光伏电站满发时电网末端A、B站母线电压在0.9-1.1pu内频繁波动,频率在50±0.2赫兹内频繁波动。接线图如下图。
  (二)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三)PWM整流器四象限运行及控制
  为简化分析忽略交流侧电阻侧电阻,当以电网电动势为参考时,通过控制交流电压矢量v即可实现PWM整流器的四象限运行。若假设I不变,因此VL=IX也固定不变,在这种情况下PWM整流器交流电压矢量v端点运动轨迹构成一个以Ix为半径的圆,当电压矢量短点位于轨迹A点时,电流矢量I滞后E 90°此时PWM整流器网测呈纯电感特性,当位于B点时电流I与E平行同向,此时PWM整流器电网侧呈正电阻特性,当位于c点时,电流I超前电电压E 90°,此时PWM整流器电网侧呈纯电容性,当位于D点时,电流I与电流E平行反向,此时PWM整流器电网侧呈负电阻特性。
  设变流器首端电压为Ut,电网电压为E,换流器与交流电网之间有功传输为式(3),无功传输为式(4)
  二、原因分析
  水电机组励磁系统调整的是机端电压。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直流经逆变器逆变转化为交流,然后升压并网,没有水轮发电机励磁系统和转子,逆变器无功调整控制类似充当了水轮发电机的励磁系统。逆变器交流出口侧电压类似于水轮发电机的机端电压。
  实际运行中,光伏未发电或者发电功率比较低时,光伏电站近端负荷从电网下网有功,根据式(1)运算得△U<0,逆变器出口电压低于电网电压,为满足电网电压要求,逆变器并网时向电网输送感性功率。
  光伏满功率送出时,由于功率送出反向,根据式(1)运算得△U>0,光伏电站2在电网末端并网满发时SVG不补偿情况下110kV达123kV,逆变器出口电压ut远大于电网电压E,为满足光伏并网点电压在合格范围内,AVC根据目标电压值及电压差值向SVG及逆变器发出指令,SVG及逆变器会调整无功进而调整光伏并网点电压接近目标值电压。光伏电站2,通过9kM并网线路并人B站,B站又经200多公里线路并入主电網。光伏电站无功补偿SVG设计时根据设计规程要求仅考虑并网线路的一半即4.5kM,而不会考虑B站并入主网的320多公里线路。
  光伏满发送出时就会出现SVG补偿不足。为满足目标电压要求,SVG容量不足的情况下,逆变器吸收的无功量就会比较大。
  光伏发电功率由0逐渐增大时,SVG及逆变器有向电网输送感性无功逐渐变为从电网上吸收感性无功,功角由δ变大为δ’如下图所示。
  变流器由发出感性无功变为吸收感性无功会使变流器出口电压与电网电压之间的相角δ增加。
  在光伏并网运行过程中可以发现,电网振荡一般发生在上午11时左右光伏出力逐渐增加至最大时,而下午16:00时光伏出力减少时从未发生过振荡。
  光伏电站1遇云层时,发电出力波动比较大,电网末端电压波动比较大,SVG补偿不足或者SVG调差误差比较大时,光伏电站2逆变器检测到的端电压变化就会比较到大会导致变流器在吸收无功和发出无功之间频繁波动,导致功角δ频繁变化。 dδ/dt=w-1=2πf-1(6) 功角8变换时根据式(6)反应在电网中是某一个频次的频率,该频率跟控制回路的延时有关。
  三、仿真分析
  三、控制措施
  (一)设计阶段适当扩大无功补偿SVG容量,恒定并网点电压相当于缩短并网电气距离,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二)弱电网接入时,光伏逆变器参数设计、调试阶段要考虑并网的短路比。
  (三)锁相器回路引入相角补偿,提高控制系统的阻尼。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家庭安全防控的需求愈发迫切,如何合理应用控制、通信及监控等自动化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家庭安防系统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家庭安防系统存在功能单一、智能化水平低、建设成本高等问题,在安全防控与保障上有所欠缺。针对上述问题,以智能化为落脚点,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家庭安防系统。该系统硬件基于ARM嵌入式系统,利用WiFi、4G网络搭建数据传输通道,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险情报
期刊
摘要: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执行者,是新时代各类职业院校强内涵、提质量、创品牌的直接保证,因此对于师资队伍培养路径的研究刻不容缓。作为专业建设者,需要在把握当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职教师资队伍新要求、新部署的基础的上,找准当前本校、本专业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的短板和弱项,对照标准,明确发展定位,并以此为导向,结合自身特色,以长远的眼光确立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抓手。本文以此为思路,对学校,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国内电厂普遍采用的脱硫废水治理技术,在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进行混凝试验研究,通过对比结果,对脱硫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湿法脱硫;脱硫废水;混凝  脱硫废水中含有的杂质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其中很多是国家环保标准中要求严格控制的第一类污染物。处理后脱硫废水水质应同时满足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控制指标(DL/T997-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中越来越广泛,这表示了大数据的应用将不是空谈或者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被应用与实践当中,为我国的只能电网建设与完善发光发热。要知道,现在电力、教育、金融、医疗等一系列行业都在采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中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很多的方便,电量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也是适应了国家与人民的需要。现下是针对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及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力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变得越来越完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10kV配电网络中电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kV配电网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10kV配电网的电缆数量正在增加,因此需要注意配电网中的电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预防和消除问题。  关键字:10kV配电网;电力
期刊
摘要:在本研究中根据某煤化工废水处理站的实际运行情况,详细阐述了SBR池出水口COD含量超标问题,并针对污水处理厂在运行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工艺调整措施,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废水处理;SBR工艺;出水;COD超标  前言  在研究中针对某煤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站以及中水回用站处理能力,目前污水处理900t/h,回用水处理2200t/h,污水处理完成后COD指标小于60mg/L排
期刊
摘要:随着目前社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发展已变得越来越迅速。因此随着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毛坯房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多。在毛坯房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需要对毛坯房的装修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装修过程中,为了保证装修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有效性,需要对毛坯房的装修设计,工程进行合理的考察,以此保證毛坯房装修施工和质量控制的合理进行。因此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毛坯房装修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分析,以此促进
期刊
摘要 机车控制系统发展的当前阶段可以用所有过程的自动化来描述。但是,如果不使用集成到其组成中的信息测量系统,则不可能对控制系统进行时间敏感的适应,以适应铁轨的当前状态和机车本身。在这种情况下,配备有这种系统的每个机车不仅成为管理和控制的对象,而且还成为有关轨道状态的最新信息的来源。本文致力于通过考虑机车车辆和铁轨的状态,使用这种内置的诊断系统来解决确保机车安全和节能行驶的问题。考虑了选择速度模式以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和环境特点,重点分析了雷电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危害,并给出了相关的防雷保护措施,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雷电 石油化工企业 危害 防雷措施  引言  石油化工企业是发展各个行业的基础,也是发展工业的动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大都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再加上生产原料的易燃易爆特征,生产中很容易有易燃气体、粉尘出现,进而形成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遭受雷击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科学技术日渐成熟,我国迎来全新时代,促进了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进程。现代智能电网的建设范围不断扩张,在此前提下传统运维管理方法无法满足电力运维需求,因此需要采用科技手段,建设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以此增加电力单位运维管理范围,并合理调控工作资源,同时结合人工的监控,以保障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可靠性。本文就智能电网的电力运行维护一体化建设展开探讨。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