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笔上更生花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ger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10日,苏州博物馆“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启幕,海内外传世仇英绘画31件盛集一处。借此,仇英之研究再续雅谈。吴湖帆论仇英,有“雄迈秀发,一跃而与沈、文、唐三家相俦,称四大家”之语,巨眼高论,曷复奚疑?然仇英生于贫贱,世路偃蹇,但凭画笔一支,辗转于豪门世家之间,辛劳于缣楮墨砚之际,虽画迹流传,却真赝杂陈。此仇氏之不幸亦有幸;不幸者,他人造假获利,所幸者,助其广传声名。观摩仇英特展之余,略有思索,就所见藏品并参阅前人著述,草拟三题。
  一、生年与卒年
  仇英身后,墓志不传,或本无墓志。稍晚,虽有王樨登《吴郡丹青志》、王世贞《弁州四部稿》、姜绍书《无声史诗》为其立传,皆寥寥数语,未道及其生卒年,故仇氏年齿之考,向为悬案。迄今,学术界所公认之考订有三。其一,徐邦达《仇英生卒年岁考订及其它》之说
  卒年据仇英《诸夷职贡图》后文徵明、彭年二跋,定在嘉靖壬子(1552年),生年据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并参阅莫是龙《画说》,定在弘治十五、十六年(1502年、1503年)。其二,江兆申之说生年约在弘治七年(1494年),卒年与徐说同。其三,单国霖之说据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之王樨登题语,推测其生年约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或稍早,卒年未及。以上三说,以徐邦达之考订最为周详可信。文徵明跋仇英《诸夷职贡图》,时在嘉靖壬子九月既望,而彭年续跋“右《职贡图》,十洲仇君实父画……而今不可复得矣”在嘉靖壬子腊月,故定仇氏卒年在嘉靖壬子(1552年)九月既望与腊月之间。此说虽为孤证,然以徐氏鉴定目力,文、彭二跋又为真笔,则仇氏卒年可确定无疑。
  至于仇英生年,若知其年寿,由卒年反推,亦可确定。董其昌《画旨》有云:“黄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仇英知命……”(同载莫是龙《画说》)俗本有作“仇英短命”者,而董氏各精校本,如近人于安澜所辑《画论丛刊》,王伯敏、任道斌所编《画学集成》(明清),邵海清所点校董其昌《容台集》等,俱作“仇英知命”。可知,徐邦达所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所谓“仇英短命”,是校本不精之误,后徐氏参阅莫是龙《画说》,方见“仇英知命”原文。知命,即“知天命之年”缩语,代指五十岁。董氏生年在嘉靖乙卯(1555年),距仇氏之卒,已逾三载。故董氏所录仇英卒年,必为他人告知。窃意告知者或为项元汴。张丑《真迹日录》载:“仇实父画《项荩臣讳忠贤劳图》,前后凡十三段,全法宋名家……”项忠即项元汴之曾伯祖。可知仇英与嘉兴项氏一族交往,乃始于项元汴父辈或祖父辈。因而,项元汴少时便与仇英熟稔,并常委其作画。迨仇氏卒,项元汴已二十八岁,记忆必深。而董其昌与项氏亦素为知交,及项元汴身故,董氏应其次子项德成之请,为撰《太学墨林项公墓志铭》,并有“余受交公(项元汴)父子间,不可不谓知公者”之语,足见董项交谊至深、交流至畅。故其《画旨》谓“仇英知命”,言之有据,俨然信史。且应是确指仇氏享年五十。吴地习俗,又惯以虚岁计龄,故仇英生年当在弘治十六年,即1503年。
  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有文氏弟子王樨登一题,云:“少尝侍文太史谈及此图云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纸皆不满意,乃自设之……”此图为文氏正德丁丑(1517年)二月作,墨笔勾描后,令仇英代为设色,然两易纸皆不称意。可见,仇英此时尚初涉绘事,故手法稚嫩,即便设色于成稿亦不能工。若依江兆申说,仇英时年已二十四,以仇氏之早慧,应绝无此败笔。若依单国霖说,仇氏亦已二十,区区设色之役,理应胜任。比如,北宋王希孟作《千里江山图》长卷,年仅十八,而以仇氏画才,即便不如王希孟,似亦不应两易纸皆败。然若依本说,仇氏是年年甫十五,庶几乎合理。又,文徵明次子文嘉题仇英《玉楼春色图》,有“盛年遂凋落”句。文嘉得寿八十三,长寿者口中之“盛年”,多指壮胜之年,仇氏享年五十,形容也极允恰。
  二、师承与本色
  仇英师承周臣,明人笔记俱有记载。周臣之画,远效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诸家,近学戴进,风格集南宋院体与明初浙派两家笔墨于一,用笔刚劲,水墨淋漓,设色沉稳。王樨登《吴郡丹青志》论周画,谓之:“山水、人物,峡深岚厚,古面奇装,有苍苍之色,一时称为作者。若夫萧寂之风、淡远之趣,非其所谙。”此言意在表述:周臣娴于画技,落笔苍老有力,所画山水特具深远之致,画人物则有奇古之趣,然周氏少文,于元人淡逸一派之文人画,不甚了了。仇英早年受教周臣门下,必然沿袭周氏惯常笔墨,且终身不忘,此之谓“先入为主”。甚至,同门唐寅之画风,也时在仇氏模仿范畴,如南京博物院所藏《松溪横笛图》绢本立轴。徐邦达云:“是仇英晚年杰作,其时应客嘉禾项氏,故四角有项元汴藏印。”画中山石崚憎,峰峦突兀,松树盘曲,篱舍坚实,无不与周臣、唐寅绝似。细谙,又觉山石皴擦,不及周臣紧实,不及唐寅细密,其树木藤竹之属,勾勒亦不及周、唐劲健。故王樨登有“画师周臣而格力不逮”之评。然此图,确是仇英学周臣一派之本色画。又,仇英落款,从无题句,盖其胸中无文之故,常作“仇英实父制”,而周臣落款,亦无题句,常作“东村周臣写”。两者相较,亦有师生痕迹。
  仇英与文徵明相识甚早。文氏早仇英三十三年生,晚仇英七年卒,以行辈论,仇氏同文氏子侄辈,与文氏应在师友之间,或师事之。文徵明画路颇广,无论水墨、设色,还是山水、人物,大抵不脱绵密工细、温婉蕴藉之特色。文氏青绿山水,自赵孟頫而溯源唐宋,古艳文雅,俏丽含蓄,尤为称誉。而吴湖帆跋《明仇实甫黄淳父书画合璧册》,有“实父画宗大小李、三赵”之语,道出仇氏青绿一路之源流。“大小李”即唐之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三赵”即南宋赵千里、赵伯骕兄弟及元代赵孟頫。由是可知,文仇作青绿山水,师法相近。不同者,文氏闻道在先,而仇氏习练在后,故仇氏受文徵明影响,势在必然。如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赤壁游》绢本设色手卷,其构图、设色,大体与文氏青绿山水常见面目相似。其中崖壁、山巅所饰“胡椒点”点苔法,更显出文徵明招牌手段。唯不同处,仇氏山石勾勒皴擦多用稍阔之笔,未及文氏用笔细密而已。故此画,亦为仇英青绿山水之本色画。仇氏青绿山水,文徵明曾自叹不如,誉为“当代绝技”。   仇英水墨写意人物本色画,有粗笔、细笔两种。吴湖帆《吴氏书画记》跋《明仇实父竹梧消夏图》云:“清峭流丽,锋颖如棱,乃是十洲本色,人以刻画求之,便非真鉴。”如上海博物馆所藏《柳下眠琴》纸本水墨大轴,属于粗笔,学李唐一派。人物仪态自然生动,开相突出眉目,衣纹勾勒率意而不失物理。布景为局部山水,一如李唐晚年格局。纵览全图,用笔流畅,线条多方折,即吴氏所谓“清峭流丽,锋颖如棱,乃是十洲本色”。仇氏所作细笔水墨人物,如上海博物馆所藏《春庭游戏图轴》纸本水墨立轴,见其勾勒笔迹,亦多呈方笔,鉴赏要义同上。
  仇英亦善工笔设色人物,此一路多为临摹前人之作,勾勒多取法顾恺之铁线描。如上海博物馆所藏《倪瓒画像》纸本工笔设色手卷。近人顾麟士《过云楼续书画记》谈仇英工笔人物画,有云
  “曾不偶使偃笔,而清劲圆健,无体无方,虽细若游丝,仍坚可屈铁,其缜密者如此。”依凭此言,细察仇氏《倪瓒画像》,其人物、床榻、器具勾勒,虽用笔略有侧锋,线质却总不失沉稳、道劲,信然斯言!临摹而外,仇氏工笔设色人物画之本色画,大抵如此。仇英善白描,亦是本色画,吴湖帆以为“精工绝伦,笔法刚劲,直是伯时(李龙眠)化身”,参看南京博物院所藏《捣衣图》可知。
  三、行家与戾家
  精通某一技艺者,世称“行家”,相反称“外行”,或称“力把”,古称即“戾家”(戾,亦作隶、利、力)。启功《戾家考》云:“元、明以来,世人常把士夫画家归于‘隶(戾)家’……”因此,明清画论中称“士夫画”或“文人画”为“戾家画”,要旨不在画技精能,而在于“聊抒胸中逸气”(倪云林语),即董其昌所谓“以画为乐”,而称技艺精熟之“画家画”或“画工画”,则为“行家画”。晚明人论画尤多从戾、行二字出,且重戾轻行。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话》论文徵明画,云“衡山(文徵明)本利(戾)家,观其学赵集贤(赵孟頫)设色与李唐山水小幅皆臻妙,盖利(戾)而未尝不行者也。”可见,何氏眼中之文徵明是戾家为本,兼有行家功夫。由是观之,仇英恰与文氏相反,是行家为本,兼有戾家特色。仇氏一生以绘画为谋生手段,最善复制古画,即王樨登所谓“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王世贞所谓“于唐宋名人画无所不摹写,皆有稿本。其临笔能夺真”云云,此即行家本色。故宫博物院藏《人物故事图》册、上海博物馆所藏《临宋人画》册(为项元汴作)便是此类。仇英惯于临摹,若脱离稿本“改轴翻机”则“不免画蛇添足”。(王樨登语)又,仇英作画,时于图中画鸳鸯一对,如上海博物馆所藏《春庭游戏图轴》、《修竹仕女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柳塘渔艇图轴》、《林亭佳趣图轴》皆然,似有标记之意,一如工匠制瓷,常留底款,同是行家做派。仇氏本色画,就题材而言,多写文人雅趣,如虚亭晏坐,抚松孤吟,拨阮操缦,清溪横笛……抑或写文人故事,如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赵孟頫写经换茶图》(为周于舜作)、《独乐园图》等,仇英此种心境、画境又不异于戾家。
  晚明议论“重戾轻行”,无过于董其昌“南北宗论”。以往评骘董氏此说,多涉及佛学哲理。窃意除此而外,应与晚明社会审美迁变相关,与仇英临古、仿古、复古之画风蔓延相关。其典型便是万历间“苏州片”之产生。此类商品画,浓艳俚俗,赝古者多伪称大小李将军、赵伯驹、赵伯骕,赝今者多冒名仇英,以求售获利。其中之佳者,尚不失精工细密,然终因格调趋下,为士人鄙夷。而“苏州片”之滥觞,或即起于仇英。虽仇氏画风妙在行戾之间,然仿仇者纯为行家,且专以工笔人物、青绿山水为能事。姜绍书《无声史诗》有载黄彪、黄景星父子事,皆称行家画高手。其中,黄景星专仿仇英人物仕女,且“姿态艳逸”,颇能取悦常人。晚明市民阶层,就绘画欣赏而言,多以媚俗妍丽为尚,于元明以来水墨淡逸、构图疏简之文人画,往往无从欣赏。久而久之,因“苏州片”之泛滥,仇英声名益广,终与沈、文、唐齐名,并称“明四家”。行家、戾家遂同列于画史,此种现象将绝不容于士人阶层。数十年后,遂引发董其昌“南北宗论”之倡议。董氏所谓南宗,即指文人画、戾家画,所谓北宗,即指画家画、行家画,大旨为崇南贬北。其《画旨》尝言
  “文人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直至元四大家……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毋庸讳言,仇英亦在“非吾曹当学”之列。董氏又云
  “实父作画时,耳不闻鼓吹阒骈之声,如隔壁钗钏戒,顾其术亦近苦矣。行年五十,方知此一派画殊不可习……”既为“不可习”,则董其昌必视仇英为“北宗”、为“行家”无疑。
其他文献
苏渊雷(1908-1995),始名中常,字仲翔,别署钵翁、遁园、浙江平阳人。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禅宗有独到见解。兼事书画,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是著名文史学家、佛学家。著述尚有《论诗绝句》《五灯会元(点校本)》《中国民族文化论纲》《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  苏渊雷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用功极深,著名学者、古文献学家胡道静曾评价曰:”以拔俗之姿,挟超人之慧,其治学也,则文史哲兼通,其为艺
期刊
李学勤(1933-2019),北京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2018年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2018年11月17日,”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
期刊
一幅书画的最后完成并非在艺术家掷笔之刻,而在它与观众心灵相交之时。  八大山人是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中国书画家之一。尽管几十年来八大山人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他头上依然笼罩着一层迷雾。书画是视觉艺术,理解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当然最好是看原作。当今世界,互联网上泛滥着大量真假难辨的八大作品图片,也有将大师书画炒成天价的拍卖会,然而大众依然鲜有机会近距离与大师原作亲近。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弗利尔
期刊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以画为业,成为一位职业画家。虽为布衣的仇英,因其画艺之精湛,早岁被前辈周臣发现并收为弟子。后又得到文徵明赏识,指点其绘画。曾记载:文徵明画《二湘图》欲让仇英为其设色,因仇英画得精工但古意尽失,最终只得自己动笔。后在文徵明的点拨下仇英画艺既精且雅有了显著的提高。二人也多次合作,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在明之际,仇英能以职业画
期刊
画杜鹃步骤:  1.画花。确定杜鹃花的颜色,一般以大红、粉红、白色居多。我们以粉红为例,胭脂加上曙红,再蘸取少许白粉,让笔中有点变化。按花型结构运笔,一般  株三朵到四朵,甚至五朵花,还有一些花苞,所以,在画花时要注意疏密关系,一组组地点,部分密集,部分舒朗。杜鹃花一般为五瓣,但是不要全部画五瓣,也可画三瓣、二瓣。一些是花的正面,一些是花的反面,必须要注意变化。  2.画叶。叶为绿色,调色时藤黄加
期刊
图书界的Ipod,奥普拉(注:美国《脱口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芙瑞)“最喜欢的新用品”——这些美誉都足以显示Kindle的成功与人气,自2007年上市以来,此款既酷又薄的阅读载体就迅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电纸书”的热潮。虽然Kindle还未支持华文阅读,但其影响却已波及至华文世界,海峡两岸电纸书的研制亦在加快脚步。这一盏远在美洲的“烛”火,是否会蔓延开来,直至烧掉1900余年我们书房中汗牛充栋
期刊
此作为马轼、李在、夏芷依据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诗意而合作的连环画式作品,共九幅,装成一卷。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三人皆为明代画家。马轼,字敬瞻,嘉定(今属上海)人,工诗,尤精绘画。山水取法南宋院体,宗郭熙,高古有法,与戴进、谢环齐名。李在,字以政,号一斋,莆田(今属福建)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待诏入直仁智殿,为金门画史。是宣德时期宫廷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精
期刊
我最初认识志文兄是在《徐志文画集》里,后来经好友介绍,与志文相识、相知。一晃多年过去了,听说志文兄又一次举办画展,心里甚为高兴,感叹也油然而生。  志文兄的山水画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与他的天赋和勤奋有关。他师从大家谢之光、唐云先生,好学的志文兄敬畏前贤,敬畏自然。他年轻时遍游名山大川,对高山流水、深邃峡谷、民房草屋等等,他都一一对景写生,非常努力,尽求形似又追神似,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期刊
网络无远弗届,可以传电子信、可以打电玩、可以实时通,可以缴费、可以买东西,光是这些项目就已经够让人“迷网”了;但是还有更过分的宅男、宅女、宅妈“重度迷网”,透过网络祭祖、为小猫设灵堂、烧香拜佛、求神问卜。还有于法不容的卖器官、卖子女,无奇不有,这样的迷网能创造出庞大商机的“宅经济”,如果你也想发宅经济的财,那得多用点心了。  “宅经济”要算是现代的文明文化?还是新兴产业?不管网内网外,只要你有新点
期刊
我一直有个想法,买书和读书一样,要趁早,等到腿力不行的时候还买书读,等到眼力不行的时候还看书,就都晚了。我读书比较乱,就是范围宽。读得乱,买也跟着乱。虽然乱,但乱得有规律,所买的书都不离我的兴趣点,就拿四月所得书说起吧,因一个月最少买三四十本书,所以捡要紧的说几种。    张爱玲的《小团圆》是必买的,而且一买就是四个版本。港台两个版本,内地的正版盗版各一。总体而论,台湾版为最佳,封面特别喜气。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