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角色一直是讨论的热点与重点,其讨论的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语言能力、文化教学、素质教育。但是随着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提高,大学各个专业复合式英语、外国文化的简单介绍与拓展、素质教育难以深入等等问题的出现,大学英语的教学进入了比较尴尬的局面。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的思辨与逻辑能力应作为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通过英语课堂上不断的思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敏感度,交流的逻辑能力,以及对自身话语权的意识。
[关键词]大学英语 思辨与逻辑能力 素质教育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062-02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角色一直是讨论的热点与重点,其讨论的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首先,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大学英语改革应该着重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如《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语言应用水平》等文章指出,将基础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不明智的,语言的作用在于交流与表达,并且在当今社会,语言的运用,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取消的语法单项选择,增加听力比例与口语考试也指明了这一方向。但是,由于复合式英语的出现(即很多专业都会开设本专业的英语课程,如法学院的法律英语,商学院的金融英语,化学学院的英语实验报告)让大学英语的教学进入了比较尴尬的局面。
其次,关于文化教学的理论在国内外语教育界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侯青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阐述到,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与对其文化的了解是分不开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外国文化,文化教学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
最后,一部分教师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一文中写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与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教材内容,陶冶性情,明辨是非,培养高尚情操与优良的品格素质。”可惜的是,文章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语言技巧、能力、文化素质、健康心理素质也只是泛泛而谈,过于笼统。
综上所诉,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外国文化的拓展,素质教育的意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应只停留于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高中生英语的学习,不同于各专业的复合式英语教学,更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思辨与逻辑能力的培养上。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有几下几点。
第一,培养学生的思辨与逻辑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外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比如学习《美国梦》的时候,虽然课文讲解的是美国梦立志的一面,但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美国梦的破灭,无论从小说还是现实中找寻例子以论证,做课堂陈述与辩论,从而知道美国梦的局限性。
第二,思辨与逻辑能力能扩展学生思维,在交流、辩论的过程中得出新的想法,从而慢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口语课上播放芮成钢就美国总统在韩记者发布会上的强势提问,让学生就小组展开讨论,对于此形成不同的见解进行辩论。
第三,思辨与逻辑能力能让学生不人云亦云,不断打磨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扩展大学英语课文《The Freedom Givers》中介绍美国内战,普遍地说这场战争是一场解放奴隶或者国家统一的战争,但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中曾提出这是一场经济大战。而林肯对于黑人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教师都可以将资料作为讨论的前提,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的定论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并且有条理地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第四,在资料介绍、查找、讨论、陈述、辩论的过程中,语言的重要性也能迫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因为语言是承载思想的工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辨与逻辑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口语与理解能力。
思辨与逻辑能力的提高如此重要,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在英语课堂上实施呢?又是怎样将其与语言学习结合在一起的呢?下面,笔者将从课程设置、课文选取、课堂设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每周4个课时里面,3个课时是课文文本分析与讨论,1个课时为口语课。就课文文本分析与讨论,这里以《Smart Cars》进行说明。文本单元里有句很好的引言“If there is technological advance without social advance, there is, almost automatically, an increase in human misery.”除了让学生进行阅读、翻译外,还可以让学生就这句话进行思考,将他们对于此句的理解进行课堂交流,并且找出当代社会中的例子进行证明。有些学生提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发展不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有些学生提到要保护环境,三聚氰胺、歪歪楼都成为他们讨论的话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辨与讨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于社会现象的敏感度。
作为课文选取,以励志为主,比如说梦想、恋爱、人性中的真善美等。通过这些课文的讨论思考,塑造学生的道德观是很好的,但是没有实际联系,没有对于当代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当学生们进入这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世界时,他们心中的美好构建会慢慢崩塌,他们的道德观也无法站立。因此,除了适时地加入轻松的话题,也要在课堂上增加对社会各方面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这个社会,看清楚问题之所在。这里,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拿捏好度,学生很容易抱有消极的态度。所以教师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对问题是第一步,积极地投身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最后要谈到的是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辨与逻辑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求学生做很多的课前工作。教师必须就要讨论的问题提前告知学生,同时提供可以查阅、收集资料的途径,提前发到学生的邮箱,供其使用。表达能力不好的学生,要求提前书写。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以小组为主,通过陈述和辩论的形式展开。
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素质的提高,培养大学生的思辨与逻辑能力应作为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因为中国未来的大学生不应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通过不断地思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敏感度,交流的逻辑能力,以及对自身话语权的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 侯青龙.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2008.
[2] 王建华.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语言应用水平[J].中国教育报,2006,(5):19.
[3] 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需重新定位[J].社会科学报,2010,(7):01.
[4] 李正丹.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教育报,2009,(2):20.
[5] 陈丽丽.大学英语教学再思考[J].中华读书报,2005,(6):01.
[责任编辑:黄 晓]
[关键词]大学英语 思辨与逻辑能力 素质教育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062-02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角色一直是讨论的热点与重点,其讨论的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首先,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大学英语改革应该着重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如《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语言应用水平》等文章指出,将基础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不明智的,语言的作用在于交流与表达,并且在当今社会,语言的运用,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取消的语法单项选择,增加听力比例与口语考试也指明了这一方向。但是,由于复合式英语的出现(即很多专业都会开设本专业的英语课程,如法学院的法律英语,商学院的金融英语,化学学院的英语实验报告)让大学英语的教学进入了比较尴尬的局面。
其次,关于文化教学的理论在国内外语教育界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侯青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阐述到,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与对其文化的了解是分不开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外国文化,文化教学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
最后,一部分教师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一文中写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与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教材内容,陶冶性情,明辨是非,培养高尚情操与优良的品格素质。”可惜的是,文章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语言技巧、能力、文化素质、健康心理素质也只是泛泛而谈,过于笼统。
综上所诉,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外国文化的拓展,素质教育的意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应只停留于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高中生英语的学习,不同于各专业的复合式英语教学,更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思辨与逻辑能力的培养上。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有几下几点。
第一,培养学生的思辨与逻辑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外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比如学习《美国梦》的时候,虽然课文讲解的是美国梦立志的一面,但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美国梦的破灭,无论从小说还是现实中找寻例子以论证,做课堂陈述与辩论,从而知道美国梦的局限性。
第二,思辨与逻辑能力能扩展学生思维,在交流、辩论的过程中得出新的想法,从而慢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口语课上播放芮成钢就美国总统在韩记者发布会上的强势提问,让学生就小组展开讨论,对于此形成不同的见解进行辩论。
第三,思辨与逻辑能力能让学生不人云亦云,不断打磨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扩展大学英语课文《The Freedom Givers》中介绍美国内战,普遍地说这场战争是一场解放奴隶或者国家统一的战争,但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中曾提出这是一场经济大战。而林肯对于黑人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教师都可以将资料作为讨论的前提,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的定论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并且有条理地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第四,在资料介绍、查找、讨论、陈述、辩论的过程中,语言的重要性也能迫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因为语言是承载思想的工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辨与逻辑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口语与理解能力。
思辨与逻辑能力的提高如此重要,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在英语课堂上实施呢?又是怎样将其与语言学习结合在一起的呢?下面,笔者将从课程设置、课文选取、课堂设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每周4个课时里面,3个课时是课文文本分析与讨论,1个课时为口语课。就课文文本分析与讨论,这里以《Smart Cars》进行说明。文本单元里有句很好的引言“If there is technological advance without social advance, there is, almost automatically, an increase in human misery.”除了让学生进行阅读、翻译外,还可以让学生就这句话进行思考,将他们对于此句的理解进行课堂交流,并且找出当代社会中的例子进行证明。有些学生提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发展不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有些学生提到要保护环境,三聚氰胺、歪歪楼都成为他们讨论的话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辨与讨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于社会现象的敏感度。
作为课文选取,以励志为主,比如说梦想、恋爱、人性中的真善美等。通过这些课文的讨论思考,塑造学生的道德观是很好的,但是没有实际联系,没有对于当代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当学生们进入这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世界时,他们心中的美好构建会慢慢崩塌,他们的道德观也无法站立。因此,除了适时地加入轻松的话题,也要在课堂上增加对社会各方面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这个社会,看清楚问题之所在。这里,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拿捏好度,学生很容易抱有消极的态度。所以教师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对问题是第一步,积极地投身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最后要谈到的是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辨与逻辑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求学生做很多的课前工作。教师必须就要讨论的问题提前告知学生,同时提供可以查阅、收集资料的途径,提前发到学生的邮箱,供其使用。表达能力不好的学生,要求提前书写。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以小组为主,通过陈述和辩论的形式展开。
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素质的提高,培养大学生的思辨与逻辑能力应作为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因为中国未来的大学生不应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通过不断地思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敏感度,交流的逻辑能力,以及对自身话语权的意识。
[ 参 考 文 献 ]
[1] 侯青龙.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2008.
[2] 王建华.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语言应用水平[J].中国教育报,2006,(5):19.
[3] 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需重新定位[J].社会科学报,2010,(7):01.
[4] 李正丹.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教育报,2009,(2):20.
[5] 陈丽丽.大学英语教学再思考[J].中华读书报,2005,(6):01.
[责任编辑: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