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古印度的外科医师就用从病人本人手臂上取下的皮肤来重整鼻子。这种植皮术实际上是一种自体组织移植技术,它及此后的异体组织移植术成为今天异体器官移植手术的先驱。
眼角膜移植是最先取得成功的异体组织移植技术。首次眼角膜移植是由一位爱尔兰内科医师比格于1840年前后完成的。比格在第一次撒哈拉沙漠战争中被阿拉伯人俘虏。在被拘禁期间,他做了角膜移植手术,他将从羚羊眼球上取下的角膜移植到人的眼球上。
器官移植比组织移植复杂得多,难度也更大。现代的器官移植历史应该从美籍法国外科医生阿历克西斯·卡雷尔的工作算起。1905年他把一只小狗的心脏移植到大狗颈部的血管上,并首次在器官移植中缝合血管成功。结果小狗的心脏跳动了两个小时,后由于血栓栓塞而停止跳动。这位最早尝试移植心脏的先驱者,因他的多项研究成果而荣获191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从1951年到1953年,休姆在美国进行了把9个尸体捐赠者的肾脏移植到人体上的手术,最长的存活了六个月。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取得部分成功的人体重要脏器移植手术。50年代,科学家完成了动物心脏的移植,一只狗换了心脏之后,活了13个月。
1969年,克里斯蒂安·巴纳德教授在南非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1982年,在美国犹他大学医疗中心,威廉·弗里斯医生在世界上首次尝试为西雅图一位退休牙医植入了一个人工心脏。不幸的是,这位牙医在接受植入手术112天后,便与世长辞。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再没有医生敢用人造心脏完全代替患者赢弱的心脏。所有人造心脏植入手术都是临时性的措施,目的是在患者等待接受移植合适的捐赠心脏的时间里,维持他的生命。
人体心脏移植存在不少难题,如缺少合适的捐献心脏、接受移植者的排异反应等。采用人造心脏可大大减少这些麻烦。为此各国科学家多年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研制了发动机完全置于体外的第一代人造心脏和只有电池置于体外的第二代人造心脏。但是,这些人造心脏需要在体外安装巨大的设备,使患者的行动受到很大限制。因电线等设备露出体外,患者身体也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1999年10月,德国首次成功实施人体心脏移植手术。2000年6月,法国十几位医生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为一名70岁的心脏病患者植入了一个第三代永久性人工心脏,它再次为人造心脏代替人类自身心脏提供了可行性验证。
从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开始,人类已经在现代心脏医学的道路上摸索了几十年。科学家的最终目标是:有朝一日用一颗人造心脏完全取代患者功能衰竭的心脏,让它能像健康的人体心脏那样工作。
要使器官移植获得较高的成功率,除了要不断提高手术技术和改进各种医疗器械,如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肺机等,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免疫排斥反应的根源和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方法。
免反应是人体对外来异物的反应,它对于因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疾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措施。不幸的是人体并不会加以区别,对所有经它辨识为非己之物,哪怕是为了拯救生命而移植来的心脏、肾脏等器官也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排斥,这样就使得器官移植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然而发现了免疫排斥的根源并不等于找到了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1954年12月,美国波士顿医生默里成功地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同卵双胞胎之间的肾移植手术,使接受手术者活了8年。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器官移植之所以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的白细胞表面抗原大部分相同,组织相容性能相匹配,发生排斥的危险性较小。但是这种情况少得可怜。1959年默里采用另一种办法,即用对肾脏移植的患者给予全身大剂量放射线照射以抑制异体排斥反应的方法,使非同卵双胞胎间的肾移植手术成功。这种方法虽可以抑制排斥反应,但是却造成受体机体的损害。后来,英国剑桥大学学者罗伊·卡勒发现,硫唑嘌呤能防止动物身上的异体排斥反应,这一成果使器官移植成功率提高。1967年12月4日,南非开普敦的巴纳德医师,首次成功地完成了人类异体心脏移植手术。80年代初卡勒又发现了一种叫环孢菌素的抗免疫排斥的药物。它毒性较低,更适用器官移植。
从1954年默里成功地完成第一例肾脏手术至80年代末,器官移植手术已挽救了20多万人的生命,全世界已有15万人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心脏和肝脏移植各1万例,心肺同时移植600例,胰腺移植2500例,肺移植300例,大肠移植20例。
器官移植中难度最大的是脑移植。瑞典、美国和日本都成立了脑移植研究小组。他们使用白鼠进行的治疗研究,此病为中脑灰质神经细胞退化,不能分泌多巴胺而出现颤抖和肌肉强直等病状。科学家们首先破坏白鼠灰质,再将白鼠胎儿的灰质组织移植到和具有相同症状的白鼠脑内,获得成功。瑞典的一家医院在征得重症患者的同意后,对其实施了脑组织移植手术,术手症状出现一定程度的减轻。但这还不是大脑器官的移植,脑移植比其他脏器移植的难度大得多。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全身代谢性疾病,WHO将它和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一起列为世界范围的三大难症,它也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000多万。攻克糖尿病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胰岛细胞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根治糖尿病的最佳手段之一,但由于同种移植的人源供体不能满足1%的病人需要,供体匮乏成为无法解开的死结。因此,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异种移植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异种移植是指不同种属的个体之间的移植,而临床异种移植则是指将不同种类动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移植给人类。这既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医学伦理学界的国际性难题。长期以来,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攻关屡屡受挫。2008年,中南大学的王维团队经过4年攻关,实现了经肝动脉肝内移植猪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突破。王维教授被美国专家称赞为“异种移植的先驱者”。
眼角膜移植是最先取得成功的异体组织移植技术。首次眼角膜移植是由一位爱尔兰内科医师比格于1840年前后完成的。比格在第一次撒哈拉沙漠战争中被阿拉伯人俘虏。在被拘禁期间,他做了角膜移植手术,他将从羚羊眼球上取下的角膜移植到人的眼球上。
器官移植比组织移植复杂得多,难度也更大。现代的器官移植历史应该从美籍法国外科医生阿历克西斯·卡雷尔的工作算起。1905年他把一只小狗的心脏移植到大狗颈部的血管上,并首次在器官移植中缝合血管成功。结果小狗的心脏跳动了两个小时,后由于血栓栓塞而停止跳动。这位最早尝试移植心脏的先驱者,因他的多项研究成果而荣获191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从1951年到1953年,休姆在美国进行了把9个尸体捐赠者的肾脏移植到人体上的手术,最长的存活了六个月。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取得部分成功的人体重要脏器移植手术。50年代,科学家完成了动物心脏的移植,一只狗换了心脏之后,活了13个月。
1969年,克里斯蒂安·巴纳德教授在南非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1982年,在美国犹他大学医疗中心,威廉·弗里斯医生在世界上首次尝试为西雅图一位退休牙医植入了一个人工心脏。不幸的是,这位牙医在接受植入手术112天后,便与世长辞。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再没有医生敢用人造心脏完全代替患者赢弱的心脏。所有人造心脏植入手术都是临时性的措施,目的是在患者等待接受移植合适的捐赠心脏的时间里,维持他的生命。
人体心脏移植存在不少难题,如缺少合适的捐献心脏、接受移植者的排异反应等。采用人造心脏可大大减少这些麻烦。为此各国科学家多年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研制了发动机完全置于体外的第一代人造心脏和只有电池置于体外的第二代人造心脏。但是,这些人造心脏需要在体外安装巨大的设备,使患者的行动受到很大限制。因电线等设备露出体外,患者身体也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1999年10月,德国首次成功实施人体心脏移植手术。2000年6月,法国十几位医生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为一名70岁的心脏病患者植入了一个第三代永久性人工心脏,它再次为人造心脏代替人类自身心脏提供了可行性验证。
从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开始,人类已经在现代心脏医学的道路上摸索了几十年。科学家的最终目标是:有朝一日用一颗人造心脏完全取代患者功能衰竭的心脏,让它能像健康的人体心脏那样工作。
要使器官移植获得较高的成功率,除了要不断提高手术技术和改进各种医疗器械,如使用体外循环的心肺机等,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免疫排斥反应的根源和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方法。
免反应是人体对外来异物的反应,它对于因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疾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措施。不幸的是人体并不会加以区别,对所有经它辨识为非己之物,哪怕是为了拯救生命而移植来的心脏、肾脏等器官也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排斥,这样就使得器官移植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然而发现了免疫排斥的根源并不等于找到了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1954年12月,美国波士顿医生默里成功地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同卵双胞胎之间的肾移植手术,使接受手术者活了8年。在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器官移植之所以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的白细胞表面抗原大部分相同,组织相容性能相匹配,发生排斥的危险性较小。但是这种情况少得可怜。1959年默里采用另一种办法,即用对肾脏移植的患者给予全身大剂量放射线照射以抑制异体排斥反应的方法,使非同卵双胞胎间的肾移植手术成功。这种方法虽可以抑制排斥反应,但是却造成受体机体的损害。后来,英国剑桥大学学者罗伊·卡勒发现,硫唑嘌呤能防止动物身上的异体排斥反应,这一成果使器官移植成功率提高。1967年12月4日,南非开普敦的巴纳德医师,首次成功地完成了人类异体心脏移植手术。80年代初卡勒又发现了一种叫环孢菌素的抗免疫排斥的药物。它毒性较低,更适用器官移植。
从1954年默里成功地完成第一例肾脏手术至80年代末,器官移植手术已挽救了20多万人的生命,全世界已有15万人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心脏和肝脏移植各1万例,心肺同时移植600例,胰腺移植2500例,肺移植300例,大肠移植20例。
器官移植中难度最大的是脑移植。瑞典、美国和日本都成立了脑移植研究小组。他们使用白鼠进行的治疗研究,此病为中脑灰质神经细胞退化,不能分泌多巴胺而出现颤抖和肌肉强直等病状。科学家们首先破坏白鼠灰质,再将白鼠胎儿的灰质组织移植到和具有相同症状的白鼠脑内,获得成功。瑞典的一家医院在征得重症患者的同意后,对其实施了脑组织移植手术,术手症状出现一定程度的减轻。但这还不是大脑器官的移植,脑移植比其他脏器移植的难度大得多。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全身代谢性疾病,WHO将它和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一起列为世界范围的三大难症,它也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000多万。攻克糖尿病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胰岛细胞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根治糖尿病的最佳手段之一,但由于同种移植的人源供体不能满足1%的病人需要,供体匮乏成为无法解开的死结。因此,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异种移植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异种移植是指不同种属的个体之间的移植,而临床异种移植则是指将不同种类动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移植给人类。这既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医学伦理学界的国际性难题。长期以来,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攻关屡屡受挫。2008年,中南大学的王维团队经过4年攻关,实现了经肝动脉肝内移植猪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突破。王维教授被美国专家称赞为“异种移植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