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大多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自创办以来,农林专业一直是学校的骨干专业,农林专业的建设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足,导致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因此加快专业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十分必要。
一、目前农林专业实践课教学的现状
1、实践教学课时不足。按照农林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实践课、专业课、文化课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达到4:3:3的比例,但由于实习基地不足,实习资金短缺,缺少实习指导教师等原因,有的学校实践课的开设率有时还达不到20%,形成了“黑板上教种田”的教学现状。
2、专业理论教学应实验条件差,教学手段单一。专业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还有不少学校条件差,理论教学的一些实验无法在实验室内完成,能做的也只是观察型、验证型实验。
3、教学基地数量少,面积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由于资金短缺,土地资源匮乏等原因,校内的农林实践基地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二、农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
极不完善的教学条件,限制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实验条件、实习条件急需改善,传统的实验、实习模式也需改革和创新。
1、改革教材。统编专业课教材一般理论性强,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学生难以在三年内完成学业,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县域农林产业的发展对专业课教材内容取舍,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设计综合型实验与实习方案,加强对实验实习的指导。同时开发制作适合理论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自制实用性强的教具和标本,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我在《果树栽培学》的教学中,编写适合本县栽培的桃、李、杏、梨、枣、板栗、核桃、柿等栽培管理合页教材,在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和《植保》教学中,通过录制病虫危害果树及农作物虫害病变特征的影像,制作昆虫标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明显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2、改革实验教学。在完善各类实验室的前提下,改革理论教学的实验课,减少验证型、观察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和障碍型实验,打破实验教学过分散和缺乏系统性的格局,开设综合性的实验与实习,保证实践实习具有较强的连续性、系统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在《蔬菜栽培技术》实验教学中,我减少了教材中设计的有关相态观察实验,保留和增加了保鲜、催红、嫁接等操作性较强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改革实习教学。农林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农业、林业生产,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许多学生一出校门要独立从事各种生产技术的管理,加强实践教学显得极为重要。一是变单一的课程实习为综合性的多学科实习,强化各学科之间知识的广泛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县域农林产业发展的生产实践去,结合生产实践安排季节性实习,走产、教相结合的道路,实现教学实践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三是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把新课改思想落实在实践教学中。
在春夏季节的果树花果管理实习中,我把土肥、植保、夏季修剪综合在一起,分散安排周围群众的果园中进行,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每天讲评,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对学校在农林专业课教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教学设备的建设。增加必要的经费,完善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满足学生独立操作设备的时间,增强动手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教学率和教学质量。
2、积极推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扩大实验课的系列性、系统性、连续性。进行实验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小而全、功能单一的实验室,建设综合型、功能型实验室,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扩充实验功能。打破由于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时间分散,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的状况,进一步整合实验课,增加实验课的系列性、系统性、综合性、通用性。增加实验课独立设课的比例,增强实验课的系统性、操作性;增强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验证型实验,多开设分析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课后的创新实践创造条件。
3、加强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基地是教学、科研和示范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基地对教学实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资金的限制和土地划拔的困难,而且有些基地建设需较长的周期,校内的实习基地建设在大多数学校不能实现。依托县域农林产业的发展,学校可采用租赁、承包已形成的各类产业基地作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可解决学校实习基地不足的现状。
4、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走产、学、教结合的道路。学校可利用人力、技术优势,进一步探索生产实习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教学研究课题,与县域农林产业发展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产业三结合,这样既能解决实习经费紧缺的问题,又能真正为农民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和责任心,实践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职教中心)
一、目前农林专业实践课教学的现状
1、实践教学课时不足。按照农林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实践课、专业课、文化课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达到4:3:3的比例,但由于实习基地不足,实习资金短缺,缺少实习指导教师等原因,有的学校实践课的开设率有时还达不到20%,形成了“黑板上教种田”的教学现状。
2、专业理论教学应实验条件差,教学手段单一。专业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还有不少学校条件差,理论教学的一些实验无法在实验室内完成,能做的也只是观察型、验证型实验。
3、教学基地数量少,面积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由于资金短缺,土地资源匮乏等原因,校内的农林实践基地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二、农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
极不完善的教学条件,限制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实验条件、实习条件急需改善,传统的实验、实习模式也需改革和创新。
1、改革教材。统编专业课教材一般理论性强,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学生难以在三年内完成学业,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县域农林产业的发展对专业课教材内容取舍,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设计综合型实验与实习方案,加强对实验实习的指导。同时开发制作适合理论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自制实用性强的教具和标本,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我在《果树栽培学》的教学中,编写适合本县栽培的桃、李、杏、梨、枣、板栗、核桃、柿等栽培管理合页教材,在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和《植保》教学中,通过录制病虫危害果树及农作物虫害病变特征的影像,制作昆虫标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明显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2、改革实验教学。在完善各类实验室的前提下,改革理论教学的实验课,减少验证型、观察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和障碍型实验,打破实验教学过分散和缺乏系统性的格局,开设综合性的实验与实习,保证实践实习具有较强的连续性、系统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在《蔬菜栽培技术》实验教学中,我减少了教材中设计的有关相态观察实验,保留和增加了保鲜、催红、嫁接等操作性较强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改革实习教学。农林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农业、林业生产,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许多学生一出校门要独立从事各种生产技术的管理,加强实践教学显得极为重要。一是变单一的课程实习为综合性的多学科实习,强化各学科之间知识的广泛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县域农林产业发展的生产实践去,结合生产实践安排季节性实习,走产、教相结合的道路,实现教学实践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三是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把新课改思想落实在实践教学中。
在春夏季节的果树花果管理实习中,我把土肥、植保、夏季修剪综合在一起,分散安排周围群众的果园中进行,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每天讲评,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对学校在农林专业课教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教学设备的建设。增加必要的经费,完善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满足学生独立操作设备的时间,增强动手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教学率和教学质量。
2、积极推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扩大实验课的系列性、系统性、连续性。进行实验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小而全、功能单一的实验室,建设综合型、功能型实验室,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扩充实验功能。打破由于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时间分散,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的状况,进一步整合实验课,增加实验课的系列性、系统性、综合性、通用性。增加实验课独立设课的比例,增强实验课的系统性、操作性;增强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验证型实验,多开设分析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课后的创新实践创造条件。
3、加强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基地是教学、科研和示范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基地对教学实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资金的限制和土地划拔的困难,而且有些基地建设需较长的周期,校内的实习基地建设在大多数学校不能实现。依托县域农林产业的发展,学校可采用租赁、承包已形成的各类产业基地作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可解决学校实习基地不足的现状。
4、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走产、学、教结合的道路。学校可利用人力、技术优势,进一步探索生产实习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教学研究课题,与县域农林产业发展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产业三结合,这样既能解决实习经费紧缺的问题,又能真正为农民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和责任心,实践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