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与师生期望、课程自身的作用和未来小学教师职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很好地体现课程设置的价值。“试教法”采用角色转换原理,在教师具体指导下,让学生扮演教师走上讲台,变学为“教”,从“教”中学,“教”为了学,“教”学结合。
关键词:小语教学;试教法;方法;效果
一、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试教法”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的学习由原来“教师教我”的被动学习心态转变为“我教学生”的主动学习心态,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学习过程中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试教法”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作用是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知识建构进行点拨。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运用。
(3)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人的智能发展出现不平衡,呈现出各自相对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试教法”把具有不同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学生合理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参与备课和上课活动,取长补短,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实施步骤与要求
(1)选择试教内容。试教教学法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扮演师范学校教师的角色,对师范生进行授课,难度较高,因此宜选择那些理论性不高、难度较小的知识,如“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与“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前者不适宜学生试教,后者不仅适宜,而且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2)组建试教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问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试教小组,每个小组4~7人,并推荐1人为小组长,以便和教师联系。 教师向学生说明小语教课程开展试教活动的意图、过程、要求等,为上台试教的学生壮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欲。
(3)小组集体备课。小组接受试教内容和任务后,做好成员分工,自学教材,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有利于自身个性发挥的教学内容,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情况,写出详细教案。教师要对学生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修改、完善学生的教案。之后,组织学生在组内说课或简单试讲,根据表现推荐授课人。试教法刚开始实施时,教师应有意识推荐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最先的试教者,以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4)组织学生试教。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时间,组织已经选定的试教者上台,面对全班学生和教师进行授课。教师除了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还要根据学生试教实际情况进行随时指导,如调节课堂气氛,掌握每个学生的讲课时间,处理偶发事件等,以确保试教活动顺利完成。
(5)进行教学评议创设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实现不同智慧的碰撞、磨合,激发大家创造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做好适时点拨,并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介绍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是对试教者的教学本身进行剖析,以便鼓励学生,或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改进,另一方面还要对试教的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进行补充性和提高性的讲授,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实验效果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试教法”让师范生扮演教师角色,使他们有一种内在的成就感,认识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潜能。实验班学生为了上好课,认真钻研教材,自觉查阅参考资料,遇到疑难还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堂上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每次试教都是人多时间少,谁想上台“试教”就必须与别人竞争,加之有“教学评议”环节,人人都想比别人“艺高一筹”,这种“隐形竞争”激励学生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2) 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相长。“试教法”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提供了渠道,因为教师课余要指导学生备课,师生之间的来往次数相对增加。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也比较容易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和认同。另一方面,师生在一起共同备课、评课,彼此交流不同的观点,共享资源和智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试教法”使学生备课、组织教学、评课、板书、口头表达等方面的教学技能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比后期的集中实习运用教学法理论更及时、更直接,同时使学生实践机会增多,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形成。其次,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提早进人教师角色,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到“教师的苦与乐”,坚定了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心,有利于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及时地进行角色转变。第三,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训练。实验班学生待人接物比较自然大方,应变能力增强,上台“怯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四、难点分层,全体达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教学时要因生施教,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将难点分散,划分出层次,降低难度。也就是将难点拆分成几个部分,使每个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讨论,都能达标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
习题分层,目标考查习题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怎样的设计,各个层次的目标一定要明确。练习时可将基础题、中档题、能力题分别布置给差、中 优三组学生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们同时做同样的题,只是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这样建立了阶梯式的习题,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地考查,充分调动了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积极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目标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建立了人道、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方向地学.充分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使其各方面都得到积累、培养与提高,让全体学生都自主的、全面的、快乐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语教学;试教法;方法;效果
一、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试教法”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的学习由原来“教师教我”的被动学习心态转变为“我教学生”的主动学习心态,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学习过程中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试教法”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作用是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知识建构进行点拨。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运用。
(3)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人的智能发展出现不平衡,呈现出各自相对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试教法”把具有不同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学生合理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参与备课和上课活动,取长补短,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实施步骤与要求
(1)选择试教内容。试教教学法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扮演师范学校教师的角色,对师范生进行授课,难度较高,因此宜选择那些理论性不高、难度较小的知识,如“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与“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前者不适宜学生试教,后者不仅适宜,而且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2)组建试教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问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试教小组,每个小组4~7人,并推荐1人为小组长,以便和教师联系。 教师向学生说明小语教课程开展试教活动的意图、过程、要求等,为上台试教的学生壮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欲。
(3)小组集体备课。小组接受试教内容和任务后,做好成员分工,自学教材,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有利于自身个性发挥的教学内容,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情况,写出详细教案。教师要对学生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修改、完善学生的教案。之后,组织学生在组内说课或简单试讲,根据表现推荐授课人。试教法刚开始实施时,教师应有意识推荐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最先的试教者,以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4)组织学生试教。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时间,组织已经选定的试教者上台,面对全班学生和教师进行授课。教师除了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还要根据学生试教实际情况进行随时指导,如调节课堂气氛,掌握每个学生的讲课时间,处理偶发事件等,以确保试教活动顺利完成。
(5)进行教学评议创设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实现不同智慧的碰撞、磨合,激发大家创造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做好适时点拨,并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介绍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是对试教者的教学本身进行剖析,以便鼓励学生,或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改进,另一方面还要对试教的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进行补充性和提高性的讲授,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实验效果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试教法”让师范生扮演教师角色,使他们有一种内在的成就感,认识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潜能。实验班学生为了上好课,认真钻研教材,自觉查阅参考资料,遇到疑难还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堂上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每次试教都是人多时间少,谁想上台“试教”就必须与别人竞争,加之有“教学评议”环节,人人都想比别人“艺高一筹”,这种“隐形竞争”激励学生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2) 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相长。“试教法”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提供了渠道,因为教师课余要指导学生备课,师生之间的来往次数相对增加。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也比较容易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和认同。另一方面,师生在一起共同备课、评课,彼此交流不同的观点,共享资源和智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试教法”使学生备课、组织教学、评课、板书、口头表达等方面的教学技能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比后期的集中实习运用教学法理论更及时、更直接,同时使学生实践机会增多,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形成。其次,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提早进人教师角色,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到“教师的苦与乐”,坚定了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心,有利于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及时地进行角色转变。第三,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训练。实验班学生待人接物比较自然大方,应变能力增强,上台“怯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四、难点分层,全体达标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教学时要因生施教,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将难点分散,划分出层次,降低难度。也就是将难点拆分成几个部分,使每个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讨论,都能达标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
习题分层,目标考查习题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怎样的设计,各个层次的目标一定要明确。练习时可将基础题、中档题、能力题分别布置给差、中 优三组学生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们同时做同样的题,只是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这样建立了阶梯式的习题,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地考查,充分调动了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的积极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目标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建立了人道、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方向地学.充分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使其各方面都得到积累、培养与提高,让全体学生都自主的、全面的、快乐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