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实施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肩负着制度型开放、率先改革突破的使命。江苏自贸试验区应紧紧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总要求,率先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在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方面走在前列,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更大更宽更深”中先行先试、引领开放
江苏自贸试验区更高水平开放必须扭住改革这一关键,加大制度集成创新力度,以更具竞争力的制度安排,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要把握改革、发展、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重视对外开放与稳定安全的平衡,做好风险压力测试。新阶段,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要走在前列,必须引领高水平开放,率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破局。
“更大范围”是对外开放的空间范围更大,实现多元性、全球性对外开放。在当前国际经贸关系背景下,自贸试验区应推动与经贸伙伴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助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稳固并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
“更宽领域”是更多领域对外开放,从产业、科技等领域开放扩展到金融、教育、醫疗等更多领域开放。自贸试验区应构建要素市场化国际化配置的制度环境,形成国际要素的“引力场”,塑造产业、贸易、生态等为主导的竞争新优势。
“更高层次”是制度型开放和“规则制定”型开放,从过去被动的“规则跟随”型开放转向主动的“规则制定”型开放。“更高层次”是高水平开放的关键,也是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试验田使命的核心内容。自贸试验区需构建与高标准全球经贸规则相衔接的规则和制度体系,谋划前瞻性的重大举措。这也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制度保障。
“畅通提升融入”中聚焦产业、集成创新
江苏优势在实体经济,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重点在以高水平开放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因此,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新产业形态、新贸易方式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是江苏自贸试验区高标准建设的核心。
畅通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先行先试,建设新型要素交汇枢纽。率先探索资金、知识、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双向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以及国内资源走出去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的新路径。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机遇,聚焦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培养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同时,完善适应跨境电商特点的海关、退税、物流等监管体系,以及跨境支付等支撑体系,为企业布局跨境电商海外仓、海外运营中心及海外服务创新综合体等提供制度便利,先行先试跨境贸易新业态。
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江苏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是江苏高端制造业的集聚高地,南京片区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超千亿元,苏州片区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应用四个特色产业集群,连云港片区是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三个片区产业发展均离不开创新要素的支撑,唯有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适宜性体制机制,才能激发要素创新的积极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部署,又可以进一步吸引和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开展制度集成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带动重点产业迭代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快制度型开放,开展产业的局部压力测试,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外,更为重要的是打造更为优越的制度环境。当前各种形式自由贸易协定如火如荼发展,未来国际竞争必将成为制度的竞争、规则的竞争。江苏自贸试验区应着眼江苏的优势和发展阶段,特别在市场准入承诺制、投资自由制度、公平竞争制度、产权保护制度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创新,以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环境建设的突出优势。
“集成协同联动”中解放思想、高效作为
“十四五”时期是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关键期,江苏自贸试验区应紧扣“两区”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
一是集成创新,强化改革的整体谋划、协调推进、联动集成。新阶段自贸试验区各种改革和政策举措要抓好“系统集成”,即对各领域改革模块和政策体系的“系统集成”,加快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融合发展,加强人才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举措和政策设计的集成。继续聚焦产业链,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卡脖子”问题,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着眼于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措施,开展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实施深层次、系统性开放。
二是协同创新,强化各条线、各重点改革事项的纵向、横向协同。制度创新工作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相关协调工作多、任务重。要增强制度创新系统性、协调性,必须精准施策、协同推进。一方面,加强纵向联动,围绕制度创新过程和链条,把各环节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为每项试验任务明确时间表、责任人和路线图,形成工作联动推进的责任链和措施链。比如,江苏自贸试验区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链开放创新,正积极推动纵向联动方案。另一方面,加强横向协同,推动不同制度创新主体之间及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联动。江苏已初步建立工作协同机制,以省自贸办牵头,定期召集不同条线和部门专题探讨解决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以期打通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壁垒,使各方面创新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提高全省改革创新的整体效益。
三是联动创新,强化不同区域、平台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贸试验区并非一个“孤立的”试验区,而是服务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联通内外中,自贸试验区应发挥“试验田”作用,促进功能外溢,努力放大改革创新的综合效应,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的复制推广,另一方面要全面启动联动创新发展区工作,探索不同片区之间,片区与省内国家级开发区、综保区、国际合作园区等平台载体,与长三角其他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创新发展机制。以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构建片区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体制机制,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联动链。在创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同时探索制定“自贸联动”利益共享政策。特别是可利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叠加联动优势,搭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新型贸易生态链。此外,要自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如推动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探索四地制度的联动创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作者单位:江苏省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责任编辑:陈学科
“更大更宽更深”中先行先试、引领开放
江苏自贸试验区更高水平开放必须扭住改革这一关键,加大制度集成创新力度,以更具竞争力的制度安排,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要把握改革、发展、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重视对外开放与稳定安全的平衡,做好风险压力测试。新阶段,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要走在前列,必须引领高水平开放,率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破局。
“更大范围”是对外开放的空间范围更大,实现多元性、全球性对外开放。在当前国际经贸关系背景下,自贸试验区应推动与经贸伙伴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助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稳固并不断扩大我们的“朋友圈”。
“更宽领域”是更多领域对外开放,从产业、科技等领域开放扩展到金融、教育、醫疗等更多领域开放。自贸试验区应构建要素市场化国际化配置的制度环境,形成国际要素的“引力场”,塑造产业、贸易、生态等为主导的竞争新优势。
“更高层次”是制度型开放和“规则制定”型开放,从过去被动的“规则跟随”型开放转向主动的“规则制定”型开放。“更高层次”是高水平开放的关键,也是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试验田使命的核心内容。自贸试验区需构建与高标准全球经贸规则相衔接的规则和制度体系,谋划前瞻性的重大举措。这也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制度保障。
“畅通提升融入”中聚焦产业、集成创新
江苏优势在实体经济,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重点在以高水平开放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因此,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新产业形态、新贸易方式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是江苏自贸试验区高标准建设的核心。
畅通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先行先试,建设新型要素交汇枢纽。率先探索资金、知识、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双向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以及国内资源走出去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的新路径。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机遇,聚焦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培养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同时,完善适应跨境电商特点的海关、退税、物流等监管体系,以及跨境支付等支撑体系,为企业布局跨境电商海外仓、海外运营中心及海外服务创新综合体等提供制度便利,先行先试跨境贸易新业态。
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江苏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是江苏高端制造业的集聚高地,南京片区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超千亿元,苏州片区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应用四个特色产业集群,连云港片区是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三个片区产业发展均离不开创新要素的支撑,唯有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适宜性体制机制,才能激发要素创新的积极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部署,又可以进一步吸引和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开展制度集成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带动重点产业迭代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快制度型开放,开展产业的局部压力测试,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外,更为重要的是打造更为优越的制度环境。当前各种形式自由贸易协定如火如荼发展,未来国际竞争必将成为制度的竞争、规则的竞争。江苏自贸试验区应着眼江苏的优势和发展阶段,特别在市场准入承诺制、投资自由制度、公平竞争制度、产权保护制度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创新,以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环境建设的突出优势。
“集成协同联动”中解放思想、高效作为
“十四五”时期是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关键期,江苏自贸试验区应紧扣“两区”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
一是集成创新,强化改革的整体谋划、协调推进、联动集成。新阶段自贸试验区各种改革和政策举措要抓好“系统集成”,即对各领域改革模块和政策体系的“系统集成”,加快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融合发展,加强人才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举措和政策设计的集成。继续聚焦产业链,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卡脖子”问题,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着眼于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措施,开展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实施深层次、系统性开放。
二是协同创新,强化各条线、各重点改革事项的纵向、横向协同。制度创新工作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相关协调工作多、任务重。要增强制度创新系统性、协调性,必须精准施策、协同推进。一方面,加强纵向联动,围绕制度创新过程和链条,把各环节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为每项试验任务明确时间表、责任人和路线图,形成工作联动推进的责任链和措施链。比如,江苏自贸试验区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链开放创新,正积极推动纵向联动方案。另一方面,加强横向协同,推动不同制度创新主体之间及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联动。江苏已初步建立工作协同机制,以省自贸办牵头,定期召集不同条线和部门专题探讨解决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以期打通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壁垒,使各方面创新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提高全省改革创新的整体效益。
三是联动创新,强化不同区域、平台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贸试验区并非一个“孤立的”试验区,而是服务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联通内外中,自贸试验区应发挥“试验田”作用,促进功能外溢,努力放大改革创新的综合效应,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的复制推广,另一方面要全面启动联动创新发展区工作,探索不同片区之间,片区与省内国家级开发区、综保区、国际合作园区等平台载体,与长三角其他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创新发展机制。以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构建片区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体制机制,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联动链。在创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同时探索制定“自贸联动”利益共享政策。特别是可利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叠加联动优势,搭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新型贸易生态链。此外,要自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如推动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探索四地制度的联动创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作者单位:江苏省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