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研究

来源 :天津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创新生物教学方法丰富生态教育内容,不断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品格。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态意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9-0076-02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Gansu Zhangye Railway School, China) DOU Geqin
  【Abstract】At this stage, my country'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source wast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other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eve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ecological awareness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permeat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wareness in biology teaching. Through innovative biology teaching methods, enrich the content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continuously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living qualities.
  【Keywords】Biology teaching; Ecological awareness; Teaching methods
  一、初中生物教學现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光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生物知识,也要在生物的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没有从生物角度上讲述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导致学生对整个学科出现了错误的认知。有的学生仅仅把生物这门学科当作是简单的学习任务,只是单方面地学习生物理论知识,而不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思考。部分学生认为,生物不是重点学科,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提升成绩,忽视了生物的内在思想和学科的理论性。在新的教学观念下,教师注重挖掘生物教学的功能性。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有效熏陶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做好课堂引导工作,积极落实生态教育
  分析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其知识底蕴和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自然、社会、生活等知识的认识存有明显的不足。当代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光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如果教师不能从生活的角度上开展教学,势必会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地球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首先,教师应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擅长的学习方法出发,引导学生想象情境,思考问题。例如,教师在教“传染病”相关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研究各种病菌的生长环境,以及传播方式和方法。通过重视日常生活,提高卫生质量,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保护环境。这样一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能提升生态意识。其次,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破坏自然环境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教师在教“环境污染”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工厂乱排乱放的现象。通过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生态教育内涵
  学生的生物意识要从平时生物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渗透。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和学生不能只把教材当作是学习的工具,而是要把教材当成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引入一些课外资源,从而丰富生态知识体系和教育内涵。首先,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可通过从网上搜寻一些优质课件,并整合相关知识内容,制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视频,不断将生态意识根植在学生的思维中。例如,教师在教“生物与环境”相关知识时,可以将海洋污染、淡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现象整合在一起,并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将学生引入情境。通过配合相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教会学生如何保护环境,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其次,为了提升生态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教“食品保存”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亲身经历为教学素材,讲述正确保存食品的方法。通过要求学生思考故事中隐藏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探究本节课的知识。   (三)结合各类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生态意识
  首先,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自主探究问题,从而在拓宽思维角度的同时,提升生态保护意识。例如,教师在教“动物的行为”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狗”“猫”等宠物着手,布置一些观察、记录性的作业。依托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拍摄一些图片或录制一些视频,共同研究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特点和性格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渗透一些生态知识,促进学生产生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教师应发挥生活素材的教育性作用。依托更加直观的教学课件,促进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和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教“生命的进化”相关知识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命进化的证据。通过仔细观察仙人掌等植物的生命特征,并与学生一同研究相关植物的进化过程,从生命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四)在练习中渗透意识,培养学生环保素养
  课后练习是巩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升生態教育成果,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教师可以将生态教育内容引入这一环节中。依托课后练习环节,开阔学生的生物思维,以及找寻夯实知识的办法,促进学生完成课业任务。首先,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做好课前生态意识导入,课中进行生态知识讲解,以及课后思考练习,促进学生在练习中生成环保思想,丰富其所学的生物知识。例如,教师在教“生物圈”相关知识时,可以先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教学,然后讲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通过结合相关资料,对课题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如阐述人类研制的化学用品对环境的破坏,使学生意识到生态的脆弱性。通过将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植入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此次事件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用生态思想看问题,准确地解决本节课的课业问题。
  (五)开展生态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生态思想
  从教学的角度上看,开展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积极作用。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态思想,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开展内容深刻的保护环境实践活动。通过在活动中植入生态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渗透相关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知识,使学生从自我做起,努力践行环保行为,争做环保先锋。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还能驱动学生落实保护环境的实践行动。
  综上所述,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初中生物教育责任重大。为了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引导学生保护环境,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教育,通过做好教学引导工作,挖掘生态教育素材,强化课后练习,以及开展生态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并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生态意识的教育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4).
  作者简介:窦葛琴(1969.07-),女,汉族,安徽太和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物与环境保护。
  (责任编辑  范娱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思想已逐渐渗透于课堂活动中。信息技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信息培养、实践能力、思维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有效教学渗透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助于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有效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课堂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其整体素养的提升,即教学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充分利用课堂阵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巧抓导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教学内容的知识整合这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细致的工作。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促使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在生本思想的教学倡导下,教师应创新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渗透美术核心素养理念,关注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基于学生的绘画能力提升和素养生成,从不同方面创新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课堂中,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还应该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构建;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游戏化已经逐渐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此时富有班级特色的班本活动在许多幼儿园开展起来,它是建构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在教师之间理念的沟通中、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尝试中进行的。教师则需通过细致的观察、适时的指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操作活动,慢慢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意识。  【关键词】班本化课程;环境;幼儿视角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得到更好的成长。教师不妨从生活和教学理念上多下功夫,使学生能够真正发挥出小组优势,让语文教学在这样的模式中更加精彩。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兴趣激发、问题设计、展示反馈以及总结反思等环节做出新的教学尝试,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兴趣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而微课作为新课标改革过程中诞生的全新的教育方法,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就如何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展开讨论,并简要分析了微课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微课;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师生互动是教师非常注重的元素。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并促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本文将利用启发式问题提升互动效果、结合游戏式互动强化学生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对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碼:A
期刊
【摘 要】云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向线上发展,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结合的重要体现,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数学教育的短板和不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云课堂的教育优势,带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徜徉恣肆,在成长中收获知识,收获好的学习思维和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好的学习素养。  【关键词】云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9-
期刊
【摘 要】在当今教育界的语文教材中,诗词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意义,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诗词的表现形式更加深刻,感情渲染得更加到位。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和道德品质。要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语文教师树立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趣入境,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