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人们也愈来愈明确创造能力的重要,创新教育的价值。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那么做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闪光点,其次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灵感,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为民族的振兴,迎接时代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无不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向我们发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与任务的艰巨性。学生的创造思维,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这个时期孩子心中有许多天真的想法,但这个时期的他们也存在懒惰的思想,因此,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想到一个字——省。写字字数省,写作业作业数量省,就连走路,都想着怎样省路程。可也正是这个思想,让他们总想着发明或生产一种能让他们“省事”的东西出来,而灵感往往就在这一瞬间产生。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老师,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把学生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加以正确的引导与优化、提升,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想转化为创新动力,从而制作出科技创造发明,让学生的人生为之升华。那么,如何发现学生的闪光思想以及如何引导并指导学生把想法变成现实,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一、如何发现学生闪光思想:
1、教师应冷静思考,发现孩子的闪光思想。
对于懒的孩子,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有接触,他们偷懒的行为可以说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面对这些事件时,为师者多为一怒了之,可冷静下来,您会发现孩子偷懒的手段与思想、方法,若这些被我们加以引导,有时就会是发明创造的雏形。例如一次做清洁卫生时,一位学生洗拖把时,不愿用手把拖把拧干,导致过道全是水,同学反映后我问他:“您怎么不用手呢”。“拖把这么脏”。“哪您怎么洗拖把的呢?”“我双手握着手柄,来回转动拖把,这样就洗干净了”,学生回答。“如果有一个机器能洗拖把就好了”。学生继续说。我静下心想了一下:孩子这种方法确实也能洗干净拖把,而且用的水也少,洗得也干净,如果再拧干,效果不就更好了吗?于是我启发学生:“您刚才不是已经自己发明了拖把洗涤机了吗?”“啊?我……”学生一脸茫然,于是,我启发学生,讲解其中的道理,并指导学生制作了模型,最后“拖把洗涤机”获得了学校科创节二等奖。
2、教师处处留心,积累科创素材,使之与学生的瞬间灵感相结合,激发学生科创热情。
学生的思维是跳跃的,零散的,当他们有灵感时,往往会因为没有有效地加以“链接”而升华,使得良好的“点子”或“创作”从他们的思维缝隙间遗失;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留心日常素材,当学生有灵感时,才有足够的法子与资源指导学生。比如在2008级时,由于班级学生的特殊性,基本没有什么科创发明。然而有一天,孩子们学历史“红军长征”一课时,学生看不懂地图,不能明白红军长征的艰辛与痛苦。于是,我就想办法让孩子们能明白长征的苦难,同时也教育孩子珍惜当下大好的时光。正在思考时,我无意间看到收集的纸箱中白色的泡沫,“呀,这不是很好的做雪境的材料吗?”,我兴奋地跳起来,于是给孩子们提示及指导,用1个半月的时间指导学生做了一个“红军长征路线图”的实物模型,获得了学校科创节“一等奖”。
二、科创来源于生活实践,讲究实用性原则。
纵观历史,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并制作出相应的作品,也一定得从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若要制作相关物品来解决,那么制作出的物品就是一个“发明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接2012级初一时,学校开展科创比赛,按常理,初一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但他们的想法又是极其多的,但众多想法中,绝大部分是不现实的,都出于理想化,多数都是动画片或科幻片里的东西。开学后,想到很多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展示作品或者教学内容,比如地理老师想让学生看地球仪上的地图,生物老师想让孩子们学习怎样使用显微镜,但后面的孩子根本就看不到,学校原来配备的实物展台太小又不能实现,于是我就启发孩子们:能不能用家里不用的东西做一个实物展台。后来师生共同努力,发明了教学展示台,最后获得了学校一等奖。所以只要认真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思考问题并解决問题,就不难激发学生的科创灵感。
三、树立“科创就在身边”的意识,让孩子保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从而树立孩子高尚的品格。
科创不仅是一个活动,更重要的是从这个活动中培养孩子科学、严谨、仔细的观察、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最后养成孩子创造发明的习惯。历届学生经过科创发明的培养,在学业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应该有科创教育与培养的功劳。如2011级学生,经过三年培养,他们制作的科技作品多达130件,有的同学的作品达到10件,毕业时,优生人数比进校时翻了一番,而这些学生都有至少3件作品存放。
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培养一种习惯,更是培养孩子观察、思维、操作的习惯,。当孩子养成一种高尚的品质与良好的习惯时,他们能自己去学习新知,运用新知,发明创新,就能更好地为人类生活品质提升做出贡献。
总之,同一果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只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