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下面是本人培养学生的几种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
每次讲新课之前,我都引导学生参照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总之,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没记住的可以在课后温习即可。培养孩子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中学的学习中主动学习,有重点的突破和课后加强知识学习的习惯,这套学习方法非常适用“以记忆为主”的中小学课程;而预习和温习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在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把本来是“课堂——复习”的学习过程变为“预习——课堂——温习”的过程,其实分解的是课后复习为预习和温习,在一定程度上也解脱了孩子课后繁重的学习负担。在这里家长也不必担心虽然是分解,但学习时间还是不变的。其实将课后的复习变为课前预习,是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习惯。孩子下课后,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会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而上课前本身孩子就是去上课的,他们的思想是接受这样的主动学习的,所以他们很容易集中精力去看课文,学习课文,甚至为课文中的精彩故事吸引。
2 培养学生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①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②可以避免遗忘;③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疏理成体系的过程。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3 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如能主动借助工具书就能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提高语文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即使是对于五年纪的学生而言,查字典的练习也是学生认识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我们班孩子们的书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愿拿出来查找,以便解决问题。而是寻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于老师、同学,在家求助于家长,他们一般情况下认为翻字典是十分麻烦的事,实际上求助别人远不如求助字典更印象深刻。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班的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至少查五个生字词;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逐渐培养孩子们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4 培养学生勤于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显。古人很重视背诵,所以古人对于文字的锤炼和掌握远远高于我们现代人,古代优美绝伦的诗词歌赋正体现了这一点。现代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语言,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今后,我将适时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检查学生背诵水平。学生要主动背诵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名篇,家长对此也应当支持和鼓励,强化孩子的背诵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现在许多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就是想通过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让学生买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挂在学生的房间里。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我县近几年的语文期末考试题的“卷面分”就很有效的突出了学生写字质量。学生读书、看报时,指导学生不要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的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览。
1 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习惯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
每次讲新课之前,我都引导学生参照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总之,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没记住的可以在课后温习即可。培养孩子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中学的学习中主动学习,有重点的突破和课后加强知识学习的习惯,这套学习方法非常适用“以记忆为主”的中小学课程;而预习和温习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在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把本来是“课堂——复习”的学习过程变为“预习——课堂——温习”的过程,其实分解的是课后复习为预习和温习,在一定程度上也解脱了孩子课后繁重的学习负担。在这里家长也不必担心虽然是分解,但学习时间还是不变的。其实将课后的复习变为课前预习,是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习惯。孩子下课后,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会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而上课前本身孩子就是去上课的,他们的思想是接受这样的主动学习的,所以他们很容易集中精力去看课文,学习课文,甚至为课文中的精彩故事吸引。
2 培养学生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①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②可以避免遗忘;③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疏理成体系的过程。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3 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如能主动借助工具书就能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提高语文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即使是对于五年纪的学生而言,查字典的练习也是学生认识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我们班孩子们的书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愿拿出来查找,以便解决问题。而是寻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于老师、同学,在家求助于家长,他们一般情况下认为翻字典是十分麻烦的事,实际上求助别人远不如求助字典更印象深刻。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班的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至少查五个生字词;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逐渐培养孩子们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4 培养学生勤于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显。古人很重视背诵,所以古人对于文字的锤炼和掌握远远高于我们现代人,古代优美绝伦的诗词歌赋正体现了这一点。现代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语言,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今后,我将适时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检查学生背诵水平。学生要主动背诵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名篇,家长对此也应当支持和鼓励,强化孩子的背诵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现在许多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就是想通过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让学生买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挂在学生的房间里。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我县近几年的语文期末考试题的“卷面分”就很有效的突出了学生写字质量。学生读书、看报时,指导学生不要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的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