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4个月~10年平均5.5年随访发现:85%患者心功能改善,其中改善1级22例,2级6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4个月~10年平均5.5年随访发现:85%患者心功能改善,其中改善1级22例,2级6例,并发房颤2例占6%,死于难治性心衰1例,心房电极脱位1例,外伤致心房电极断裂1例,败血症后继发囊袋感染1例,脑梗塞1例,介入性心动过速2例,交叉感染2例,肌电感知致心室停搏2例,感知不良1例.结论双腔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但必须加强随访,捕捉并及时处理起搏器并发症.
其他文献
Brugada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无潜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原发性心电疾病,其特征是心电图上右胸前导联(V1~V3)ST段抬高,易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
目的探讨QT间期的空间特征及其与T波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描记40名正常人静息时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间期及T波的幅度.并根据导联的解剖方向重新将肢体导联排列成I,-aVR,
目的再评价迷走高敏症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食管电生理检测阿托品用药前后各电生理参数,对比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48例迷走高敏症
对照分析4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患者与3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复杂室性早搏、泵功能障碍发生
目的探讨QT离散度的昼夜改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测量计算20例正常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QT、QTc、QT与QTc离散度及心率变异参数.结果发现QT、QTd、QTcd、RR间期、RMSSD、
患者男性,18岁,因乏力、低热伴胸痛1月就诊.患者平素体健,2001年曾因心动过速作心电图描记,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体检:T36.8℃,BP118/80mmHg.心界不大,心率75bpm,未闻及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颤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226例AMI在发病连续7天心电监护中,30例新出现房颤为房颤组,选择同期30例无房颤的AMI病人为
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胸痛、胸闷七个月,加重一周于2002年8月30日就诊,发病同时发现"血压高".体检:BP126/91mmHg,心肺无明显异常.心电图大致正常.临床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