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阶段,对于艺术领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音乐创作之上。对于倒影技法而言,其是旋律学当中关于旋律发展的一种具体技术手法,在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创作实践当中已经实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其在我国不同年代的音乐作品创作中也实现了大量的应用,且经过不断的发展其在形式上也出现了创新。基于此,本文围绕倒影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倒影技法;音乐创作;运用
前言
在社会实现进步的同时,艺术领域的发展使得音乐创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旋律是音乐要素中最为基础的一个要素,旋律对于音乐作品的节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是作曲家内心情感变化的直接体现,且旋律的设计通常需要借助于作曲技术手法。倒影技法为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展开手段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其在不同使其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又体现出了不同的内涵;在现代音乐的发展中,倒影技法已经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被纳入到十二音序列当中,对于音乐的创作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一、倒影技法概述
从音乐艺术领域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风格流派的无数音乐作品当中,旋律在其中都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而产生的旋律学,实际上是围绕构成旋律的各个要素而进行的系统研究,其内容涉及了调式调性、音高、力度、旋律线、节奏、音色以及演奏法等多方面,同时还包括了旋律的风格和旋律的组织手法、发展手法等,整体上呈现出研究范围广的特点。对于倒影技法(inversion)而言,其实际上是旋律线条的一种变化发展手法,是关于旋律发展的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倒影技法以特定音为轴,将原有旋律当中的音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而进行,从而形成一条和原始旋律形态相反的线条,就像是水面的倒影。倒影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在保证旋律统一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和对比,使得音乐作品更具特色。
二、倒影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一)倒影技法作为旋律变化手法的运用
1.调性音乐中的倒影技法
倒影技法作为旋律变化的手法,其在不同时期和风格的音乐创作中较为常见。为了保持音乐作品的调性,通常会在调内音的基础上,按照原始旋律的音程度数进行不精确的倒影,从而实现倒影旋律和原始旋律在调性上的统一性,这就是守调的倒影。例如作曲家黄虎威在对钢琴作品《欢乐的牧童》进行创作的时候,乐曲开始处的主题旋律为g自然小调,后段旋律素材由主题旋律在另一调上进行守调倒影而得到的,调性转变为d自然小调,使得全曲的音乐素材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2.倒影与变奏的结合
倒影作为对原始旋律进行变化的一种手法,其自身实际上就是对原始材料的一种变奏。对原始旋律进行倒影之后,需要对音高实现严格的反向进行,在节奏上存在一定的自由变化,因此,还需要对原始旋律的倒影进行改变节奏的变奏处理。例如,作曲家郭文景所创作的《愁空山》,在第三乐章中的89-92小节的竹笛独奏声部部分,竹笛颤音吹奏出的旋律是在 bG宫系统bE羽调式上所构建出来的,在上行和下行的音调上都构成了守调的倒影关系,且倒影后的旋律在节奏上和原形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
(二)倒影技法作为复调手法的运用
1.对比复调中的倒影
倒影技法在对比复调中的运用实际上是各声部各自进行倒影,但仍然保持着原声部的进入位置,且声部的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同时,在对比复调的各声部当中,有的进行倒影,有的保持原形,而声部关系需要进行纵向可动对位的处理。例如作曲家高为杰所创作的钢琴作品《秋野》,在其中的某一片段是由A、B、C 不同材料所组成的对比复调,后将A、C材料进行了整体的倒影,对声部位置进行了纵向可动对位处理,使得B材料仍然在原本的声部位置上以原型的形式出现,提高了实际演奏的趣味性。
2.倒影模仿
倒影技法作品复调手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倒影模仿方面。倒影模仿指的是模仿声部对开始声部的音乐材料,在保持相同音程关系的基础上,将旋律走向改变为反向,其主要包括了倒影卡农、扩大/紧缩倒影卡农、逆行倒影卡农三种形式。其中的倒影卡农,指的是模仿声部对开始声部的音乐材料进行持续不断的倒影模仿。例如,作曲家贾达群所创作的《融II》中第75-88小节的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声部,从76小节开始,两支单簧管构成了严格的倒影卡农模仿,并一直持续;第78小节中加入了两支双簧管,以一条新旋律构成了倒影卡农模仿。
(三)倒影技法在现代音乐中的新形态
倒影技法作为和声手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主要指的是由倒影技法所构成的对称性的和弦构造,其是由两层互为倒影、对称的和声层所构成的内部音高材料,一方面在织体形态上表现为倒影的和弦关系,另一方面还表现为旋律、长音、音型化等自由织体形态。例如,由作曲家施万春所创作的《随想曲》,在作品的第40-60小节的弦乐声部当中,将小提琴I、小提琴II、中提琴划分为一组,从而构成了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的三和弦来实现连续的进行;由于大三和弦倒影后变为小三和弦的性质,且小三和弦倒影后会变成大三和弦的性质,因此,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为另一组来实现同步倒影的声层,这样一来,上下两层共同组成了对称结构的和声层,且其自身又是同步倒影的声部层,继而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和声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倒影技法是旋律学当中关于旋律发展的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法,其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可以作为旋律变化手法和复调手法,并在现代音乐的发展中呈现出了新的形态。倒影技法能够使得旋律变形,在保证有限的音乐材料实现统一的基础之上,使得音乐情绪得到了有效的延续,其在传统音乐作品和现代音乐作品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多种形态,对于音乐创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倒影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学生学习这一作曲技法提供实用参考,同时为作曲者的创作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荣扬.对称与现代音乐语言的扩展 兼论约翰·克里亚诺《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对称作曲技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S1):79-84.
[2]蒋娟全.“新音乐”创作技法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借鉴与运用[J].艺术教育,2011,(05):73+69.
[3]孙晓烨.勋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中的序列模仿技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1):87-95+120.
[4]孙晓烨.谢德林《复调手册》中的对位技法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4):12-22.
作者简介:刘晓晖(1978-),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职位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与钢琴教育。
【关键词】倒影技法;音乐创作;运用
前言
在社会实现进步的同时,艺术领域的发展使得音乐创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旋律是音乐要素中最为基础的一个要素,旋律对于音乐作品的节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是作曲家内心情感变化的直接体现,且旋律的设计通常需要借助于作曲技术手法。倒影技法为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展开手段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其在不同使其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又体现出了不同的内涵;在现代音乐的发展中,倒影技法已经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被纳入到十二音序列当中,对于音乐的创作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一、倒影技法概述
从音乐艺术领域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风格流派的无数音乐作品当中,旋律在其中都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而产生的旋律学,实际上是围绕构成旋律的各个要素而进行的系统研究,其内容涉及了调式调性、音高、力度、旋律线、节奏、音色以及演奏法等多方面,同时还包括了旋律的风格和旋律的组织手法、发展手法等,整体上呈现出研究范围广的特点。对于倒影技法(inversion)而言,其实际上是旋律线条的一种变化发展手法,是关于旋律发展的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倒影技法以特定音为轴,将原有旋律当中的音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而进行,从而形成一条和原始旋律形态相反的线条,就像是水面的倒影。倒影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在保证旋律统一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和对比,使得音乐作品更具特色。
二、倒影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一)倒影技法作为旋律变化手法的运用
1.调性音乐中的倒影技法
倒影技法作为旋律变化的手法,其在不同时期和风格的音乐创作中较为常见。为了保持音乐作品的调性,通常会在调内音的基础上,按照原始旋律的音程度数进行不精确的倒影,从而实现倒影旋律和原始旋律在调性上的统一性,这就是守调的倒影。例如作曲家黄虎威在对钢琴作品《欢乐的牧童》进行创作的时候,乐曲开始处的主题旋律为g自然小调,后段旋律素材由主题旋律在另一调上进行守调倒影而得到的,调性转变为d自然小调,使得全曲的音乐素材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2.倒影与变奏的结合
倒影作为对原始旋律进行变化的一种手法,其自身实际上就是对原始材料的一种变奏。对原始旋律进行倒影之后,需要对音高实现严格的反向进行,在节奏上存在一定的自由变化,因此,还需要对原始旋律的倒影进行改变节奏的变奏处理。例如,作曲家郭文景所创作的《愁空山》,在第三乐章中的89-92小节的竹笛独奏声部部分,竹笛颤音吹奏出的旋律是在 bG宫系统bE羽调式上所构建出来的,在上行和下行的音调上都构成了守调的倒影关系,且倒影后的旋律在节奏上和原形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
(二)倒影技法作为复调手法的运用
1.对比复调中的倒影
倒影技法在对比复调中的运用实际上是各声部各自进行倒影,但仍然保持着原声部的进入位置,且声部的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同时,在对比复调的各声部当中,有的进行倒影,有的保持原形,而声部关系需要进行纵向可动对位的处理。例如作曲家高为杰所创作的钢琴作品《秋野》,在其中的某一片段是由A、B、C 不同材料所组成的对比复调,后将A、C材料进行了整体的倒影,对声部位置进行了纵向可动对位处理,使得B材料仍然在原本的声部位置上以原型的形式出现,提高了实际演奏的趣味性。
2.倒影模仿
倒影技法作品复调手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倒影模仿方面。倒影模仿指的是模仿声部对开始声部的音乐材料,在保持相同音程关系的基础上,将旋律走向改变为反向,其主要包括了倒影卡农、扩大/紧缩倒影卡农、逆行倒影卡农三种形式。其中的倒影卡农,指的是模仿声部对开始声部的音乐材料进行持续不断的倒影模仿。例如,作曲家贾达群所创作的《融II》中第75-88小节的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声部,从76小节开始,两支单簧管构成了严格的倒影卡农模仿,并一直持续;第78小节中加入了两支双簧管,以一条新旋律构成了倒影卡农模仿。
(三)倒影技法在现代音乐中的新形态
倒影技法作为和声手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主要指的是由倒影技法所构成的对称性的和弦构造,其是由两层互为倒影、对称的和声层所构成的内部音高材料,一方面在织体形态上表现为倒影的和弦关系,另一方面还表现为旋律、长音、音型化等自由织体形态。例如,由作曲家施万春所创作的《随想曲》,在作品的第40-60小节的弦乐声部当中,将小提琴I、小提琴II、中提琴划分为一组,从而构成了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的三和弦来实现连续的进行;由于大三和弦倒影后变为小三和弦的性质,且小三和弦倒影后会变成大三和弦的性质,因此,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为另一组来实现同步倒影的声层,这样一来,上下两层共同组成了对称结构的和声层,且其自身又是同步倒影的声部层,继而产生了一种浓厚的和声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倒影技法是旋律学当中关于旋律发展的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法,其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可以作为旋律变化手法和复调手法,并在现代音乐的发展中呈现出了新的形态。倒影技法能够使得旋律变形,在保证有限的音乐材料实现统一的基础之上,使得音乐情绪得到了有效的延续,其在传统音乐作品和现代音乐作品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多种形态,对于音乐创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倒影技法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学生学习这一作曲技法提供实用参考,同时为作曲者的创作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荣扬.对称与现代音乐语言的扩展 兼论约翰·克里亚诺《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对称作曲技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S1):79-84.
[2]蒋娟全.“新音乐”创作技法在我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借鉴与运用[J].艺术教育,2011,(05):73+69.
[3]孙晓烨.勋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中的序列模仿技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01):87-95+120.
[4]孙晓烨.谢德林《复调手册》中的对位技法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4):12-22.
作者简介:刘晓晖(1978-),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职位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与钢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