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很多中职学校都致力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研究,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符合现阶段中职学生的特点,深受中职学生欢迎。
【关键词】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即“教、学、做”相融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适合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其发展至今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因此,回顾、对比、研究国内外中职教育“理实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将为我们未来找到更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提供全新的视野。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理实一体化”是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与教学、学习与训练的理念、模式和体系,是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是西方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做中学”、“双元制”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运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英国NVQ(职业资格证书)训练模式理论-实践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实际工作表现为考评依据的一种新型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覆盖了所有职业,包括从刚工作的新手到高级管理人员的所有技能和知识层次,NVQ证书也被中国和欧盟所认可。
另外还有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加拿大CBE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模式,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虽然各有其产生背景与存在条件,但都有着共同的特征。
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教育相对起步较晚,发展滞后。改革开放后,“双元制”也曾出现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但由于缺乏“双元制”的精髓——校企合作,大多都昙花一现。经过多年的发展,“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已开始从量的扩大慢慢转变为质的提高,其也被90%的中职学校所采用。不论借鉴也好,照搬也罢,中职教育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材和课程设计发展滞后,“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评价体系不完善,实训场地和设备困难,企业参与性不高,政府关注度不够……,只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才能找出最适合自身的中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模式。
二、部分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根据调查,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体系不完善
1.评价目的与功能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2.评价内容与标准较少体现“理实一体化”的特点。
3.评价方式与方法缺乏针对性。
针对以上问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1)导向性原则:需要体现中职属性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特点。(2)易操作性原则:直观性强,便于理解,易于获得,真实可靠,易于进行操作处理。(3)稳定性原则:保证能够更好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属性,在评价指标选取时应选取那些稳定性强的评价指标。
2.判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即学生、同行教师、督导专家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3.确立多元的评价主体。(1)开展教师自我评价不但能够促进其认真研究教育目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其教学水平的追求意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质量的目的。(2)专家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达到某种程度的一种客观认识。其反馈意见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使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比较准确的掌握各种教学信息,同时亦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从评价中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努力达到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中职人才的最终目的,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
1.政策制度不配套。(1)实践条件差,渠道不畅、缺少培训计划。(2)缺乏切实有力的激励措施。
2.教师的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
3.职业院校教师待遇低,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4.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少。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1.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使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完成“双师型”教师的理论培养。(1)使取得第二系列技术职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时间相辅相成,让教师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实习环节,使之和生产工程紧密联系,保证教师获得第二技术职称工作环境。(2)开展校企合作,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上岗工作,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3)教师在校内多实践,多寻找校内实践机会,如多搜取专业技术信息、参加本门课程实验室建设、积极参加用于生产的设计及试验等。
2.努力缩短获得第二技术职称资格时间,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第二系列技术职称资格的获得所需时间比教师系列职称要长,这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障碍。
3.完善学校各项制度,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坚持“加速培养、积极引进、聘请结合”的办法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1)改变以往师资培训经费主要靠学校的现象,采取单位与个人共同负担或鼓励自费学习等办法,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2)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教师到生产单位实践的有关制度和实施办法。在试点取得成果后迅速推广,以点带面,扩大成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3)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培训,申报高一级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提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包含了知识学习与岗位实践相融的“教、学、做”一体化,涉及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环节,要通过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提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构建现实岗位和职业的真实情境。岗位实践与培训环节,以企业岗位为平台,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贯穿专业知识、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丰富岗位实践和训练的内涵,促进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养成。作为当前职教界公认的中职学校专业课堂教学最佳模式,探索影响“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要素,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提高“理实一体化”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以推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即“教、学、做”相融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适合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其发展至今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因此,回顾、对比、研究国内外中职教育“理实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将为我们未来找到更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提供全新的视野。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理实一体化”是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与教学、学习与训练的理念、模式和体系,是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的体现,是西方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做中学”、“双元制”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和运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英国NVQ(职业资格证书)训练模式理论-实践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实际工作表现为考评依据的一种新型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覆盖了所有职业,包括从刚工作的新手到高级管理人员的所有技能和知识层次,NVQ证书也被中国和欧盟所认可。
另外还有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加拿大CBE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模式,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虽然各有其产生背景与存在条件,但都有着共同的特征。
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教育相对起步较晚,发展滞后。改革开放后,“双元制”也曾出现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但由于缺乏“双元制”的精髓——校企合作,大多都昙花一现。经过多年的发展,“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已开始从量的扩大慢慢转变为质的提高,其也被90%的中职学校所采用。不论借鉴也好,照搬也罢,中职教育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教材和课程设计发展滞后,“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评价体系不完善,实训场地和设备困难,企业参与性不高,政府关注度不够……,只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才能找出最适合自身的中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模式。
二、部分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根据调查,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体系不完善
1.评价目的与功能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2.评价内容与标准较少体现“理实一体化”的特点。
3.评价方式与方法缺乏针对性。
针对以上问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1)导向性原则:需要体现中职属性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特点。(2)易操作性原则:直观性强,便于理解,易于获得,真实可靠,易于进行操作处理。(3)稳定性原则:保证能够更好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属性,在评价指标选取时应选取那些稳定性强的评价指标。
2.判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即学生、同行教师、督导专家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3.确立多元的评价主体。(1)开展教师自我评价不但能够促进其认真研究教育目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其教学水平的追求意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质量的目的。(2)专家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达到某种程度的一种客观认识。其反馈意见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使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比较准确的掌握各种教学信息,同时亦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从评价中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努力达到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中职人才的最终目的,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
1.政策制度不配套。(1)实践条件差,渠道不畅、缺少培训计划。(2)缺乏切实有力的激励措施。
2.教师的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
3.职业院校教师待遇低,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4.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少。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1.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使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完成“双师型”教师的理论培养。(1)使取得第二系列技术职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时间相辅相成,让教师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实习环节,使之和生产工程紧密联系,保证教师获得第二技术职称工作环境。(2)开展校企合作,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上岗工作,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3)教师在校内多实践,多寻找校内实践机会,如多搜取专业技术信息、参加本门课程实验室建设、积极参加用于生产的设计及试验等。
2.努力缩短获得第二技术职称资格时间,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第二系列技术职称资格的获得所需时间比教师系列职称要长,这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障碍。
3.完善学校各项制度,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坚持“加速培养、积极引进、聘请结合”的办法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1)改变以往师资培训经费主要靠学校的现象,采取单位与个人共同负担或鼓励自费学习等办法,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2)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教师到生产单位实践的有关制度和实施办法。在试点取得成果后迅速推广,以点带面,扩大成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3)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培训,申报高一级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提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包含了知识学习与岗位实践相融的“教、学、做”一体化,涉及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环节,要通过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提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构建现实岗位和职业的真实情境。岗位实践与培训环节,以企业岗位为平台,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贯穿专业知识、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丰富岗位实践和训练的内涵,促进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养成。作为当前职教界公认的中职学校专业课堂教学最佳模式,探索影响“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要素,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提高“理实一体化”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以推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