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课程与汽车类专业课程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满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以《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为例,通过在教学环节、课堂形式、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优化来构建双创教育与汽车专业课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革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环节;课堂形式;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0-0251-02
0 引言
为适应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要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建立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教育部自2016年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范畴,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明确的要求和政策指引。面向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大潮,高校教育改革应适应新形势,在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上寻找突破口。因此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有独立思想,有创新意识,有扎实的学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1 “双创”教育与汽车专业课程融合的意义
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双创”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着重对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创新理论培养,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且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还是各成体系、相互脱节。汽车在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高速发展,因此,以行业发展为指引、就业为导向,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入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构建基于汽车结构认知下的学生创新意识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2]。
“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课程内容是以国产轿车常用发动机和底盘、汽车的使用性能为主要研究对象,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工作条件、材料要求及材料处理、调整原理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研究汽车发动机主要性能、汽车的使用性能以及构造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汽车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该课程实用性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其内容的学习收获对后续其他专业课有很大影响。
当前,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论是汽车结构还是汽车电子及控制技术,都发生了颠覆性的革新与变化,所以该课程讲授时不仅要包含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汽车结构与使用的具体知识,同时也要为学生讲解当前汽车企业生产和运营、汽车领域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当前节能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磨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本科生接触科研、了解专业以及创新尝试提供机会和可能性。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交通行业人才,非常有必要开展《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的教学模式研究,充分发挥科教融合的优势,基于实际岗位需求,提升学生运用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将创新意识教育与汽车专业课程深度耦合,探索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科交叉复合型交通工程人才,对同类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样有借鉴意义。
2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研究现状
2.1 国外发展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澳大利亚、美英等国在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美国普渡大学将多门创新设计类课程增设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激励学生创新实践。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则是将双创教育深入到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全过程中,没有单独的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双创意识进行锻炼和评价[4]。英国剑桥大学开设很多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除了面向MBA学生的专业程度较高的创业课程,更有面向大多数本科生的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因材施教,针对性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5]。并且英国还为高校教师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激励基金,奖励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做到全员化、专业化、全程化。
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一些高校率先将创新创业教育根植于专业课程中,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但是目前中国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方面正处在探索阶段。西南交通大学在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增设两门双创专业实践课,重点对学生基于机械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创新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实践能力[6]。西安培华学院的唐明副教授,在2019年度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单片机开发与应用》课程改革与实施,改变了传统单片机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陈旧,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1]。双创教育离不开实践,随着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试点全力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培养体系,但是还有部分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脱节,学生只能“纸上谈兵”,且对“双创”能力培养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合理[7]。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我们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区域的核心产业需求,借鉴其他高等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国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因此,加强探索“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入融合的课程体系,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 3 “双创”教育与《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深度融合探究
3.1 教学环节
一是要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贯通课程建设各要素全过程。依据现代交通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重新定位。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案、教学条件、教学反馈等各流程、各要素均要体现 “创新创业”内容和要求。注重对的教学效果的自查自省,認真分析学情,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环节设计如图1所示。
二是强化“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内容融合,发挥“课程思政”的直接育人功能。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实现,引导学生树立要为中国汽车事业贡献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学习国内外优秀汽车品牌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敬业、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通过拓展讲解汽车新技术应用、机械设计等内容,将科研方法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有利于综合素质提升。
三是课程考核体系的完善创新,加强对 “双创”元素的过程性评价。加大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比重,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确保平时考核的多样性,增设课程论文、创新方案、创业项目评分等多种评价方式;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
3.2 课堂形式
一是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由于汽车构造知识点多、汽车结构复杂、工作原理抽象,新技术更迭较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设置悬念性问题,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二是利用专利启发式教学。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每一章节知识点,结合基于本专业的专利实例讲解,学生对创新点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优化与创新。将专利设计意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汽车技术攻关中的挑战与机遇,磨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现有技术上进行创新。
三是课后创新创业激励。课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有关创新创业基本理论、思维方法的参考资料,鼓励学生课后参加到各种大学生竞赛以及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增强学生的工程和创新意识;针对参赛学生设置激励政策,例如为创新创业获奖的同学设置平时成绩加分项。
四是“靶向考核”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性考核、多维度评价,依据学生就业去向将学生分为:升学型、就业型(企事业单位)、创业型。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定制个性化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分数占比,增加过程性考核内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以及汽车使用性能等内容。在讲课过程中基于传统汽车结构与性能,注重对新结构与新技术的讲解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以提升动力性与通过性为基础引入当前先进技术及理念,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整合,进一步激发内在潜能,培养和提高各项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体如表1所示[8]。
4 总结
通过注重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应对交通类专业就业市场变化趋势,在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及时查阅资料自主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专业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建设,使其增加交通职业成熟度,增强社会化求职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双创”建设,拟首先在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学生中实施并不断修改完善,对交通运输类、装备制造类专业的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等其他课程也会有辐射示范作用,会极大地规范专业教学,综合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成为学生受益最大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明.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单片机开发与应用》课程改革与实施[J].农家参谋,2020(24):174,226.
[2]赵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考和分析[J].科技视界,2020(27):156-158.
[3]韩东.汽车结构性能与使用[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08,175.
[4]罗梅.英美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以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08):50-54.
[5]施广东.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及启示——以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部分大学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65-68.
[6]陈鹏.中美高校机械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02):86-91,95.
[7]晋民杰,韩智强,贾志绚,李路瑶.构建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建设和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116-117.
[8]邢忠义.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环节;课堂形式;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0-0251-02
0 引言
为适应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要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建立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教育部自2016年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范畴,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明确的要求和政策指引。面向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大潮,高校教育改革应适应新形势,在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上寻找突破口。因此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有独立思想,有创新意识,有扎实的学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1 “双创”教育与汽车专业课程融合的意义
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双创”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着重对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创新理论培养,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且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还是各成体系、相互脱节。汽车在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高速发展,因此,以行业发展为指引、就业为导向,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入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构建基于汽车结构认知下的学生创新意识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2]。
“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课程内容是以国产轿车常用发动机和底盘、汽车的使用性能为主要研究对象,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工作条件、材料要求及材料处理、调整原理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研究汽车发动机主要性能、汽车的使用性能以及构造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汽车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该课程实用性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其内容的学习收获对后续其他专业课有很大影响。
当前,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论是汽车结构还是汽车电子及控制技术,都发生了颠覆性的革新与变化,所以该课程讲授时不仅要包含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汽车结构与使用的具体知识,同时也要为学生讲解当前汽车企业生产和运营、汽车领域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当前节能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磨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本科生接触科研、了解专业以及创新尝试提供机会和可能性。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交通行业人才,非常有必要开展《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的教学模式研究,充分发挥科教融合的优势,基于实际岗位需求,提升学生运用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将创新意识教育与汽车专业课程深度耦合,探索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科交叉复合型交通工程人才,对同类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样有借鉴意义。
2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研究现状
2.1 国外发展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澳大利亚、美英等国在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美国普渡大学将多门创新设计类课程增设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激励学生创新实践。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则是将双创教育深入到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全过程中,没有单独的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双创意识进行锻炼和评价[4]。英国剑桥大学开设很多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除了面向MBA学生的专业程度较高的创业课程,更有面向大多数本科生的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因材施教,针对性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5]。并且英国还为高校教师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激励基金,奖励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做到全员化、专业化、全程化。
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一些高校率先将创新创业教育根植于专业课程中,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但是目前中国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方面正处在探索阶段。西南交通大学在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增设两门双创专业实践课,重点对学生基于机械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创新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实践能力[6]。西安培华学院的唐明副教授,在2019年度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单片机开发与应用》课程改革与实施,改变了传统单片机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陈旧,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1]。双创教育离不开实践,随着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试点全力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培养体系,但是还有部分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脱节,学生只能“纸上谈兵”,且对“双创”能力培养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合理[7]。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我们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区域的核心产业需求,借鉴其他高等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国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因此,加强探索“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入融合的课程体系,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 3 “双创”教育与《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深度融合探究
3.1 教学环节
一是要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贯通课程建设各要素全过程。依据现代交通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重新定位。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案、教学条件、教学反馈等各流程、各要素均要体现 “创新创业”内容和要求。注重对的教学效果的自查自省,認真分析学情,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环节设计如图1所示。
二是强化“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内容融合,发挥“课程思政”的直接育人功能。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实现,引导学生树立要为中国汽车事业贡献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学习国内外优秀汽车品牌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敬业、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通过拓展讲解汽车新技术应用、机械设计等内容,将科研方法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有利于综合素质提升。
三是课程考核体系的完善创新,加强对 “双创”元素的过程性评价。加大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比重,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确保平时考核的多样性,增设课程论文、创新方案、创业项目评分等多种评价方式;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
3.2 课堂形式
一是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由于汽车构造知识点多、汽车结构复杂、工作原理抽象,新技术更迭较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设置悬念性问题,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二是利用专利启发式教学。课程讲授过程中针对每一章节知识点,结合基于本专业的专利实例讲解,学生对创新点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优化与创新。将专利设计意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汽车技术攻关中的挑战与机遇,磨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现有技术上进行创新。
三是课后创新创业激励。课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有关创新创业基本理论、思维方法的参考资料,鼓励学生课后参加到各种大学生竞赛以及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增强学生的工程和创新意识;针对参赛学生设置激励政策,例如为创新创业获奖的同学设置平时成绩加分项。
四是“靶向考核”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性考核、多维度评价,依据学生就业去向将学生分为:升学型、就业型(企事业单位)、创业型。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定制个性化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分数占比,增加过程性考核内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以及汽车使用性能等内容。在讲课过程中基于传统汽车结构与性能,注重对新结构与新技术的讲解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以提升动力性与通过性为基础引入当前先进技术及理念,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整合,进一步激发内在潜能,培养和提高各项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体如表1所示[8]。
4 总结
通过注重对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应对交通类专业就业市场变化趋势,在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及时查阅资料自主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专业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建设,使其增加交通职业成熟度,增强社会化求职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双创”建设,拟首先在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学生中实施并不断修改完善,对交通运输类、装备制造类专业的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等其他课程也会有辐射示范作用,会极大地规范专业教学,综合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成为学生受益最大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明.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单片机开发与应用》课程改革与实施[J].农家参谋,2020(24):174,226.
[2]赵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考和分析[J].科技视界,2020(27):156-158.
[3]韩东.汽车结构性能与使用[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08,175.
[4]罗梅.英美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以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08):50-54.
[5]施广东.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及启示——以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部分大学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65-68.
[6]陈鹏.中美高校机械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02):86-91,95.
[7]晋民杰,韩智强,贾志绚,李路瑶.构建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建设和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116-117.
[8]邢忠义.汽车新结构与新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