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预习能力成为学生需要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之一。基于这种认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对学生预习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意义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有效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能够让学生们的数学得到教育者积极正确的科学引导,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如果学生们能够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对于教育者的教学来说,已经是事半功倍了。
一、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意义
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课前预习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预习能力,能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数学重、难点知识,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加强学生预习能力培养,使学生将更多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数学知识深层理解方面,也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拓展,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自信,取得学习成绩的进步。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也能主动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得到数学思维发展的同时,得到能力的锻炼,因此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1.组织丰富的预习活动
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想要使学生依靠自律完成数学预习存在较大困难。对于教师来讲,还要结合学生特点组织丰富的预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预习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中“掷一掷”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预先开展探究活动,以独立或小组形式同时掷两个骰子,探究掷出2、3、4等哪些点数和的可能性更大。对于学生来讲,这类活动能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思考之前学习到的统计、组合等知识,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在课前初步形成概率思想[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进行预习活动组织,将内容划分为适合个人独立预习和多人合作预习两类,分别组织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数学预习意识,得到数学预习能力的锻炼,从而获得理想的预习效果。
2.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视度
由于预习环节的可控制性和随意性比较强,教师和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高。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即使没有精心的预习设计,也能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高效率的知识积累。有些学生知识积累比较多,领悟能力比较强,没有预习环节,在课堂上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导致学生和教师都不重视预习环节。因此,预习教学的开展要从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入手,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正视预习环节,为预习环节提供更多的内容设计,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保障,通过预习确保课堂的走向。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让学生意识到预习是十分重要的,端正“预习无用论”的思想。
3.从兴趣出发设计预习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小学生的耐力有限,只有通过兴趣的支撑,才可以持续地进行学习。在预习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兴趣,通过多样的预习方式和贴近生活的预习内容,让学生乐于预习,积极完成预习环节。例如,教师可以将歌曲和数学预习融合在一起,学习“大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找一找有关大数的儿歌,学生自己选择一首喜欢的儿歌,在课堂上演唱。给学生举例子,“改写与省略”这首儿歌,让学生在儿歌中自己将有关数字的歌词改写成“万并不难,右数四位看一看。如果四位全是0,去掉四0添上万。如果一位不为0,找准千位很关键。四舍五入舍尾数,添万莫忘≈连”,然后自己认识歌词中的数字。
4.学生提供正确预习指导
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的预习是否能达到教师预习作业设计的预期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预习往往是在家独立完成的,有些学生欠缺约束力,自己预习的效率比较低,教师无法做到有效监管。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学习终端,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监督。
5.教育者一定要端正学生们的预习态度
教育者在为学生们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们灌输一个正确的预习观念,让学生们重视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避免学生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出现应付的现象,实现学生对于数学预习态度的端正。其次教育者在为学生们进行数学预习监督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够仅仅只是口头上的监督,而是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比如说,教育者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表扬一些因为预习而快速理解相关知识的学生,让其他学生意识到预习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预习的积极性。最后,教育者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组织数学知识竞赛,竞赛的主要内容事以即将要学习的新课程内容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新知识的预习兴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和团队意识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教育者在对学生们进行预习引导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积极的发现平时预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并且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让这些学生能够在班级里树立一个榜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可以激发其他学生对于数学预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得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借鉴。
6.教育者在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切实检查预习
教育者在进行新的一课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主要包括自己预习过程当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以及自己的预习当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教育者对学生们进行更好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次,教育者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成果交流,为学生们预习成果进行深一层次的展示,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结束语
总的来说,预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的学习,所以预习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夠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提供科学合理积极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雷翾,小学数学预习策略研究[J].速读旬刊,2016.
[2]张惠玲,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7(9):105-105.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意义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说,有效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能够让学生们的数学得到教育者积极正确的科学引导,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如果学生们能够做到课前预习,那么对于教育者的教学来说,已经是事半功倍了。
一、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意义
在小学数学学习方面,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课前预习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预习能力,能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数学重、难点知识,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加强学生预习能力培养,使学生将更多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数学知识深层理解方面,也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拓展,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自信,取得学习成绩的进步。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也能主动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得到数学思维发展的同时,得到能力的锻炼,因此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1.组织丰富的预习活动
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想要使学生依靠自律完成数学预习存在较大困难。对于教师来讲,还要结合学生特点组织丰富的预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预习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中“掷一掷”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预先开展探究活动,以独立或小组形式同时掷两个骰子,探究掷出2、3、4等哪些点数和的可能性更大。对于学生来讲,这类活动能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思考之前学习到的统计、组合等知识,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在课前初步形成概率思想[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进行预习活动组织,将内容划分为适合个人独立预习和多人合作预习两类,分别组织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数学预习意识,得到数学预习能力的锻炼,从而获得理想的预习效果。
2.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视度
由于预习环节的可控制性和随意性比较强,教师和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高。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即使没有精心的预习设计,也能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高效率的知识积累。有些学生知识积累比较多,领悟能力比较强,没有预习环节,在课堂上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导致学生和教师都不重视预习环节。因此,预习教学的开展要从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入手,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正视预习环节,为预习环节提供更多的内容设计,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保障,通过预习确保课堂的走向。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让学生意识到预习是十分重要的,端正“预习无用论”的思想。
3.从兴趣出发设计预习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小学生的耐力有限,只有通过兴趣的支撑,才可以持续地进行学习。在预习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兴趣,通过多样的预习方式和贴近生活的预习内容,让学生乐于预习,积极完成预习环节。例如,教师可以将歌曲和数学预习融合在一起,学习“大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找一找有关大数的儿歌,学生自己选择一首喜欢的儿歌,在课堂上演唱。给学生举例子,“改写与省略”这首儿歌,让学生在儿歌中自己将有关数字的歌词改写成“万并不难,右数四位看一看。如果四位全是0,去掉四0添上万。如果一位不为0,找准千位很关键。四舍五入舍尾数,添万莫忘≈连”,然后自己认识歌词中的数字。
4.学生提供正确预习指导
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的预习是否能达到教师预习作业设计的预期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预习往往是在家独立完成的,有些学生欠缺约束力,自己预习的效率比较低,教师无法做到有效监管。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学习终端,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监督。
5.教育者一定要端正学生们的预习态度
教育者在为学生们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们灌输一个正确的预习观念,让学生们重视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避免学生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出现应付的现象,实现学生对于数学预习态度的端正。其次教育者在为学生们进行数学预习监督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够仅仅只是口头上的监督,而是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比如说,教育者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表扬一些因为预习而快速理解相关知识的学生,让其他学生意识到预习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预习的积极性。最后,教育者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组织数学知识竞赛,竞赛的主要内容事以即将要学习的新课程内容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新知识的预习兴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和团队意识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教育者在对学生们进行预习引导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积极的发现平时预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并且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让这些学生能够在班级里树立一个榜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可以激发其他学生对于数学预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得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借鉴。
6.教育者在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切实检查预习
教育者在进行新的一课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主要包括自己预习过程当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以及自己的预习当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教育者对学生们进行更好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次,教育者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进一步的成果交流,为学生们预习成果进行深一层次的展示,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结束语
总的来说,预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的学习,所以预习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夠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提供科学合理积极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雷翾,小学数学预习策略研究[J].速读旬刊,2016.
[2]张惠玲,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7(9):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