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DCE-MRI)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舟山医院收治的乳腺发生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MR-DWI和DCE-MRI检查并与病理验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良性乳腺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65±0.24)×10-3mm2/s;恶性乳腺病灶的ADC值为(1.17±0.17)×10-3mm2/s,良恶性病灶患者AD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1,P<0.05)。88例良性病灶患者Ⅰ型、Ⅱ型、Ⅲ型曲线病例数分别为62例(70.45%)、18例(20.45%)和8例(9.09%)。20例恶性病灶患者Ⅰ型、Ⅱ型、Ⅲ型曲线病例数分别为3例(15.00%)、5例(25.00%)和12例(60.00%)。对动态增强I型和III型曲线在乳腺良恶性病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与单纯使用ADC和DEC-MR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2,P<0.05),ADC与DEC-MRI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5)。

结论

综合运用DWI与DCE-MRI这两种方式之后,能够为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并且有效强化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而使得临床干预与临床治疗的进行更加容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13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方式为中药灌肠联合微波,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AS以及SDS、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疗效、知识掌握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知识掌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内瘘成熟42例及1年内畅通36例、2年内畅通31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例、32例、25例(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劈核与不劈核两种术式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25例(146眼)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75眼)行劈核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照组65例(71眼)行不劈核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比较观察两组术后的视力、角膜散光、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周两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8,P<0.05
目的观察在诊治乳腺肿瘤时使用安珂(ENCOR)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在阳泉市阳煤集团总医院进行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使用安珂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进行切除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乳腺肿瘤切除术进行切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瘢痕长度
目的分析多元化护理培训对肿瘤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肿瘤科护士36名为研究对象,分析为期1年多元化护理培训前后对其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结果肿瘤科护士经护理培训后临床护理能力评分中的临床处理与评估(87.46±4.43)分、健康宣教(87.46±4.43)分、病症预判能力(87.46±4.43)分、操作技能(87.46±4.43)分、基础护理知识(87.46±4.43)分、护理操作(87.
目的探讨集体娱乐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年卧床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卧床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集体娱乐康复训练,对照组以医师为主导,护理上完全遵医嘱进行工作,比较两组干预后心理负面情绪状况及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分别为(15.0±0.5)分和(14.1±1.3)分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瘀紫、鼻衄、内脏出血等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展迅速,尤其是血小板受体激动剂艾曲波帕的出现。本文就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