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梁强:钢铁的意志温柔的心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yd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 1995年3月21日,探亲归队的成都军区某团战士梁强,登上从自贡返回驻地隆昌的班车。中午12点,车辆行至富顺眰县邓隆公公里处,使用的天然气动力耗尽。驾驶员违章操作,用内胎做的简易加水器蛊汽油对化油器直接供油。在试车点火的一刹那,化油器回火从引擎喷出点燃内胎,顿时烟火腾起。帮忙加油的乘客惊慌中要将蛊汽油的内胎扔掉。危急时刻,梁强一个箭步冲上去,夺过燃烧的内胎,向乘客最少的车厢尾部跑去。他蹬碎汽车后窗玻璃刚跳出去,“轰”地一声,油借风势溅落四地,腾空而起的大火将梁强扑倒在地……车上27名乘客得救了,国家财产保住了,梁强却被严重烧伤,经军地全力抢救才保住性命。梁强“抱走—团火、救活一车人”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团中央授予他“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成都军区授予他“舍己为民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他“舍己救人爱民英雄”荣誉称号;2006年1月荣立二等功1次,2006年5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团干部,2006年6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1年前,梁强“抱走一团火,救活一车人”,感动了一个时代;
  11年后,梁强以伤残之躯重塑辉煌人生,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浪花淘尽英雄,英雄本色依旧!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梁强11年如一日永葆英雄品格不褪色?是什么精神推动梁强战胜伤残铸就人生新的辉煌?又是什么情愫拨动人们的心弦,使梁强再次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鲜花盛开的五月,记者带着一连串问号来到川东隆昌,来到英雄梁强及其战友们中间,耳闻目睹梁强先进事迹,终于求证出问题的答案——
  
  英雄志坚
  
  ——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更是一名军人,是军人就要回到战位
  第一次见到梁强,你的生理反应只能是震颤。但梁强却显得格外平淡。这是一种经历过生死的人才有的平淡。他那满身凹凸不平、色彩斑驳的皮肤告诉你;这是一个从炼狱中走出来的强者。
  医院800多个日日夜夜,梁强经受住了血与火、灵与肉、生与死的考验。1997年初冬,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半的梁强,回到久别的团队。战友的问候、领导的关心,便梁强意识到:自己虽然是大家心里中的英雄,被破格提拔为干部,但也正在渐渐远离火热的训练场。毕竟身体的残缺和不可预测的变故,对于军人从事的特殊职业来说有太多的排斥。考虑到身体因素:团党委决定安排梁强到机关工作。
  是当训练场上的旁观者?还是做挑战者?梁强作了一个连数百公里外给他疗伤医生闻讯都接连阻止的决定:到团里条件最艰苦、工作较为滞后的57炮营一连当排长!他掩着体无完肤的身子,找到团领导:“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更是一名战士,是战士就要回到战位。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团领导含泪要送他赴任,他拒绝了。用无指的手掌敬了一个军礼,像以往每一次演习出征那样,背上背包,走向战位……
  40多次手术、6000多块植皮和两年多治疗,从“鬼门关”爬出来的梁强体质大不如以前,来自于兵,归之于位,他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战场不相信眼泪”。400米障碍曾是他最拿手、最过硬的训练课目,这个课目最能检验军人的体能意志,团纪录榜至今还记载有他的名字。刚到连队不久,梁强像过去一样,起跑、跨栏……刚上独木桥,就感到手脚不听使唤、浑身轻飘飘的,而不能排汗的皮肤又使浑身充满针扎的感觉。“扑”地一声,他像断线的风筝摔倒在地……鲜血突破薄脆之极,毫无扩张功能的移植皮肤,染红了军装。
  器械训练难度大,体力、技能要求高。梁强明知难事难,偏和难事过不去。双手抓不住杠,他就用背包带捆住手腕挂在杠上练,手腕渗出的鲜血把好几根绿色背包带染成褐红色。磨得又红又肿的双腋,总是被血水和衣服粘结。一次训练,弯曲变形的右手无名指挂住了单杠,由于速度太快,只听折树枝一样“咔嚓”清脆一声,移接的指骨被活生生拉断,白花花的骨节露了出来,梁强疼得脸色发紫。战士们含泪帮他包扎好伤口。劝他休息几天,没想到次日他又出现在训练场。仅仅半年时间,梁强就战胜伤残,做器械、8公里越野、400米障碍、战术动作、实弹射击等基础训练课目全部达到良好成绩。而为了随时止住皮肤擦伤的出血,半年时间,他就用掉了600多张创可贴。“看我的,跟我来!”他所在排当年即一跃而成为全团的标兵排。
  2002年4月,师组织拟提升干部考核。全师200多名优秀干部聚集一堂,欲以“武功”试比高。师党委研究:“梁强情况特殊,免考!”梁强没有接受照顾,全副武装准时出现在演兵场。发令枪一响,只见他越高墙、过障碍,爬铁丝网……一丝不苟地迎考。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考场似乎专为梁强而设。大家被梁强的行为深深感动,不由自主各自停下考核项目,梁强考到哪里,大家就追到哪里为他加油。“梁强参考课目全部及格!”当结果宣布,考场响起一片喝彩声。那不仅是对梁强的祝贺,更是对他的敬意。
  团长杨文林告诉记者,1997年至今,梁强先后在6个单位任过职,他到了哪里,哪里的面貌就为之一新。有3个工作相对落后的单位变为全团先进,30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奖励,6位与他共事的干部得到提拔使用,是团里名副其实的“流动红旗”。只要在团队,梁强没有因为身体肢障原因,缺席过一次早操,推诿过一次出勤,少参加过一次学习和集会。
  
  英雄劲健
  
  ——我的身体虽有缺陷,但知识不能残缺,顽强学习的劲头不能松 初春,成都军区某团举行营连主官暨机关干部新军事技能竞赛性考核。这是对现代军人素质的一次全方位检验。本来可免考的团政治处副主任梁强,主动要求参考。“开始!”随着一声口令,只见他网上标图规范娴熟,火控系统运用快速准确,网上对抗指挥镇定自若……结果所考42个项目全部合格。上级观摩组的领导连发感叹:“要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一个一级伤残军人,竟能如此熟练、全面地掌握现代军事技能!”
  如果说与伤病殊死抗争,是人的本能反应,那么,争做一名高素质军人,却是梁强发自内心的追求与呼喊……
  为向科技信息领域进发,梁强拿出仅有的6000元积蓄,在全团第一个购买了个人电脑。然而,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手无缚“机”之力,残缺的手指无法打字。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除左手无名指、中指各有一个关节外,其余8个手指全被烧毁,吃饭碗都端不稳的双手,怎么能敲击出时代音符?
  “就是两个残指、两个关节,也要把打字学会!”梁强下定决心。重残造成的支配系统紊乱,使他的手指像难以驯服的野马。大脑指挥手指按A键,但往往落指的却是B键,指东偏要打西,十分不听使唤。一遍不行练百遍,百遍不行练千遍。手指打起血泡,他贴上创可贴继续练。当手指头第5次换皮,第6个键盘敲坏的时候,难以置信的奇迹发生了:梁强 竟能用仅有两个关节的残指,在键盘上一分钟敲击60多个汉字。即或双手十指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像他那样输入自如。
  梁强明白,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前沿实用技术,学会打字只取得了上学资格证。要使它真正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必须“一辈子甘当不毕业的小学生”。他拜起驻地电脑城的工程师为师,不仅学到了一手过硬的计算机故障排除技术,还能自行配置、组装计算机,在全团第一批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并教会270名官兵使用计算机,带出30多名计算机骨干。
  “善谋”是军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可现代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使其从内容到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参谋“六会”业务为例,过去拿红蓝铅笔,在纸上涂涂画画,懂基本的排兵布阵就行了。可现在从企图立案、情势判定,到兵力部署、标图定点全在网上进行,且包含多兵种战术、装备。为实现技术与战术的嵌合,单一兵种向一体化作战指挥跨越,他从网上判图、用图等基础课目学起。不懂就向作训股的同志请教,不会就拜能者为师,团的参谋业务骨干几乎都被他问了个遍、“考”了个遍。作训股长不忍心他拖着伤残身子四处求教,干脆把课堂“搬”到他办公室。梁强需要了解什么,一个电话,他就上门解答什么。最后,梁强问题越来越少,想法越来越多。不但熟练掌握了参谋“新六会”业务,还经常提出一些“独到见解”。网上作业、参谋业务等科目次次在团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团政委邢祖元介绍:梁强之所以11年能坚强地走过来,并且战胜伤残做出不凡业绩,关键一条就是心灵没有羁绊,保持了健康心态。是伤残人,更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人,才使他超越自我重塑了辉煌人生。“我出身平凡,但我灵魂干净:我本来普通,但我追求崇高!”近些年,梁强不但阅读了上百部军事、理论、历史、科技书籍,还通过自学获取了大专、本科文凭,撰写发表了20多篇文章,上级几次组织的军官知识结构摸底测评中,他的成绩均名列前茅。
  
  英雄情浓
  
  ——我改变不了世界,但愿倾其所力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人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梁强走过了奉献的11年。11年来,梁强为学生作了200多场报告。许多人都曾问过他:“你身体这样还这么拼命,到底为啥?”梁强总是回答:“我的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没有什么回赠大家。如果我的人生经历能给我们的后来者——青少年朋友的成长,提供一点有益帮助,也算是我给大家的回报。”
  隆昌一中女学生刘晓娟,9岁时被火车碾断左腿和右脚前脚掌。虽然伤治好了,可由于心理畏惧原因,脚一直不敢沾地,5年来一直靠妈妈背着度日,就连上学也要妈妈背着去。13岁是多美好的年华啊!如果单靠妈妈帮助过日子,她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可怎么走啊?小姑娘成了梁强心中放不下的牵挂,他利用部队与学校开展军民共建、互办团日活动等机会,经常去看望刘晓娟,并给她送去钢笔,捎去记录自己当年蹈火救人的画册《火凤凰》,讲述自己战胜残疾、病痛的故事。慢慢地,刘晓娟消除了心理痼疾,同学们5年来第一次听见了她开心的笑声。今年初,一个好消息传来:“在梁强鼓励下,刘晓娟已经敢下地走路啦!”
  11年来,梁强先后与重庆科技大学、重庆市少管所等十几所学校建立了教育辅导关系,近20万学生听过他的报告,有200多名学生与他长期建立了联系。正如“梁强英雄班”学生孙天给梁强信中写的那样:“梁大哥,你既是开启我们思想的钥匙,也是塑造我们灵魂的良师!”
  修理边排长罗吉刚,讲述了梁强一件鲜为人知的事:自贡市一中高三女生王霞,父母都是盲人,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尽管王霞品学兼优,可父母把她供读到初二年级时,就再也无力支付学费。眼看一位优秀学子就要辍学。得知情况的梁强,既心疼又着急,找到市妇联蔡光琳主任,请求资助王霞上学。蔡主任知道梁强治病开支很大,家庭也不宽裕,于是婉言谢绝。没想到,回到部队没几天,梁强就直接把钱寄到妇联,并一再叮嘱不要说出自己的名字。“需要帮助的人,还要帮助别人。”蔡主任深受感动,当天就将捐款送到王霞手中。4年来,梁强对王霞的照顾一直没间断,除每年承担六七百元学费外,还不时寄去学习生活用品,并通过妇联给王霞去信,鼓励她战胜困难,努力学习。梁强的举动,如春天般的温暖滋润着王霞的心灵,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几名。可这位不幸的幸运女孩每次写信询问恩人的名字,说等长大了好报答时,梁强都说“是你最真诚的朋友”,“真的要报答我,那就要好好学习,长大成才,报恩社会!”时至今日王霞还不知道这位好心人,就是“抱走一团火、救活一车人”的英雄梁强。
  梁强说:“只有触摸到地狱才能触摸到灵魂,只有在死亡线上走过一遭,才更懂得生命存在的价值。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愿倾其所力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英雄无悔
  
  ——他说:“我要让嫁给我的女人很幸福。”她说:“一个女人有的我都有了!”
  英雄无悔,是因为有了爱的包围。在众多的关爱中,那一份叫做苏静的爱令英雄梁强最为珍重。
  苏静是梁强的初中同学,又是“前女朋友”。就在两个月前,由于受先立业再成家思想的影响,两个书信交往三年多,正式恋爱一年多的有情人,在家庭的坚决反对下,不得不痛苦分手。当得知梁强为保护27名群众严重烧伤后,她不顾一切地冲到医院。面对议论,苏静说:“他就是瘫了,我也愿意伺候—辈子!”而梁强醒过来说的竟是一句绝情话:“这个女的我不认识,快把她赶出去。”
  只有真诚相爱的心,才会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幸福让给别人!苏静知道,这是梁强言不由衷的话语,都伤成这样了,他是不想连累我。梁强越是躲她,用过激言行赶她走,她追求得越紧。梁强从自贡转院到重庆后,每个星期六下班,她都乘晚班车颠簸200多公里去医院探视,给梁强又是洗衣服,又是擦身子、洗脚……
  诚挚的爱打开了恋人的心扉,也赢得了双方亲友的尊重、理解与祝福。梁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1997年国庆节,在历经了850多个日日夜夜的照料与牵挂后,苏静和走出病房才3个月的梁强步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梁强发誓说:“我要让嫁给我的女人很幸福。”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园:假山、清泉、水车、芳草,鱼儿嬉游,鸟儿鸣啭……园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浸透着梁强和妻子苏静的深深爱意。
  1999年2月,梁强和苏静爱情的结晶——女儿梁益嘉出生了。为了不让梁强分心,苏静独自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对妻子,梁强有道不尽的感谢。
  为了让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梁强和苏静很少在家里谈起往事。一次,小益嘉指着梁强脸上的疤痕问:“爸爸,你脸上的伤是怎么来的?”苏静对女儿说:“那是爸爸帮助别人才烧伤的,以后你也要学会帮助别人。”小益嘉说:“哦,我知道了,那 叫献爱心。”现在,懂事的小益嘉常对同学说:“我的爸爸最勇敢,我爱爸爸!”
  一个周末,苏静像往常一样来到部队。那天,她感到有些疲倦。梁强打来洗脸水说:“擦完脸,你先躺一下。”晚上11点多钟,苏静醒来,听到厨房有声音传出。走到门口一看,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梁强正蹲在地上用残疾的双手用力搓洗她换下来的衣服。梁强发现她站在门口后,站起来笑着说:“醒了?我马上去热菜,早就做好了,等你一起吃呢。”
  爱,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渗进梁强和苏静的生活。苏静说:“一个女人应该有的,我全都有了。”
其他文献
她是云南昆明的一朵山茶花。他是舟山警备区某海防连连长。  她和他能够走到一起,艰辛,但实在是属于他们俩彼此的幸运。  她叫保思宇,是个回族姑娘,毕业于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2001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老同学给她介绍了他——时任排长的钟方明。  她听着他的故事。大学生入伍,入党,提干,常年安心祖国边远前哨带兵。她心底不禁对这位出色的海防军人有了钦佩。  接着,在同学的鼓动下他们写起了信。哦,
期刊
为了实现理想,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绿色军营;为了回报祖国和军队的培养,留学美国博士后出站后他毅然从太平洋彼岸飞回到了故土;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他迎难而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208医院院长兼心脏病中心主任侯明晓成才不忘报国志,在事业的舞台上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以知识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绚丽篇章。    “我是一名博士,但更愿意成为一名战士”
期刊
首都北京,国之心脏;圣地延安,民之根柢。5月25日,总政直属单位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的60名学员,在总政首长和总政直属工作部领导的率领下,从北京出发,乘列车沿途穿过118个大小山洞,来到延安这块神秘、神奇、神圣的土地,在这个“革命博物馆城”开始了一次特别的学习实践之旅。    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堂鲜活的党史课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这次培训班组织参观活动的第一站。其实学员们参观的是延安革命简史
期刊
军人都有两个家。一个是军营这个大家,一个是家庭这个小家。  一方面,在军营这个大家里,军人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坐标和位置,知道服从,知道纪律。另一方面,在自己家庭这个小家里.并不是所有的军人都能够找得着北,找得着纪律、规则,找得着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在班里,你听班长的;在连里,你听连长指导员的;在机关里.你听领导的;在家里,你听谁的?在家里,听谁的——这是来自军人家庭里最真实最生动的社会学和人
期刊
永不言败    如同以前听说的一样,《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精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却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两万多字集中描述老人在小帆船上三天的经历,吸引我的正是书中极力表现的主题——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
期刊
“坚持党管武装原则不动摇、落实党管武装标准不降低、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不退步。”这是四川省凉山州委书记吴靖平三年前就任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时作出的承诺。三年来,在他的关心支持下,凉山军分区先后有26项工作成果受到国家、总部和两级军区表彰,凉山州委连续3年被评为四川省“党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原则不动摇——党管武装不是“党帮武装”,仅仅靠关心、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职尽力    3年来,
期刊
军人家属要随军、要就业,军人子女要上学,家里老人要照顾,军人家庭要致富,军人家属子女要看病……当这些事情随时发生时,那个被称为丈夫、父亲、儿子的军人却不在身边。  那么,是自已的家人默默扛着,还是主动寻求帮助?是享受帮助,还是忍受帮助?那么,是谁及时伸出那只帮忙的手?哪里又是随叫随到,随时开通的中国军人家庭“服务区”?  中国首家军人寂庭服务中心迄今成立22年。今天,这家服务中心透露的信息表明,军
期刊
《带上种子上礁》    南沙守礁官兵每次上礁都要带上土、种子和花草,让它们在遥远的礁堡上生根发芽、开花蛄泉。这是东门礁指导员缪照明端着一盆辣椒苗,面对镜头他下决心似地说:上礁后,我一定把它养好,也许不久的将来在岛上我可以吃到家乡的辣拽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    南沙官兵换防时,守备部队副部队长姚雪华看着战友乘船渐渐远去,眼睛湿润了,战友情是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怀,他们虽有一副钢筋铁骨,是一群
期刊
5月7日上午,空军指挥学院操场、教官耿哲给身高2.16米的王治郅纠正队列动作,需仰视才行。此后4天,国家男子篮球队在空军指挥学院进行了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参加了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与部分飞行员、研究生学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谈到军训意义,国家篮管中心胡加时副主任表示,“空军攻击性强、快速机动、反应灵活,这些对打篮球、搞比赛很有启发和帮助。”    (杨春源 摄影报道)    军嫂参观天安门    5
期刊
机关参谋陆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有一个问题,总是有战友追着我问:“为什么你会热爱家务劳动?为什么不要你老婆做?”为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问为什么?我的意思是说,当你十七八岁忽然喜欢上了街角花店里的一个女孩子,你有必要问为什么吗?  我希望通过做家务这样的小事情,让我老婆在我的呵护下有幸福感,幸福的女人通常会给男人安全感,这是肯定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看过一篇小说,题目叫《家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