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已成为了焦点问题,体育课的兴趣培养自然也成了重点问题。而在山区,由于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还有地理环境因素等使得体育课的开展更加艰难。本文就山区初中学生体育课的现状及兴趣的培养作探讨。
关键词:体育学习;兴趣;制约因素
一、引言
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凡科学皆宜引起多方之兴味,而运动尤然”,“有兴趣,才乐于锻炼,否则身顺而心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稳定的体育兴趣才让学生积极、自觉的坚持体育学习。在这里我们结合山区体育学习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共同探讨提高和培养山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山区体育现状及形成原因
长期以来,在山区地区,人们总是不能正确认识体育的价值而忽略了孩子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孩子们对体育不感兴趣,使得山区的体育教育停步不前,学生的体质也得不到提升。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因素的制约
(1)学校工作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思想,造成了“重智轻体”的现象,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极为低下,从而抑制着学生体育兴趣的稳定发展。
(2)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体育学习。
(3)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制度不健全,活动形式单调,体育活动经常被随意挤占,体育设备设施也严重不足,不能给学生体育学习的个性发展提供相对应的物质条件。
(4)体育学习评价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力,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发展缺乏推动力。
2.家庭因素的制約
大部分的家长和教师会认为,学校体育课学习是配角,文化课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使得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没有活动时间,课外活动有名无实,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育锻炼受到影响,更加不愿活动,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对体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3.体育教师因素的制约
山区的体育教学还处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为考试而考试,缺乏结合实际发展的新内容,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使不少学生(特别是女生)产生了厌学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在日复一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把体育教学日益简化,另外体育在追求升学率的环境中不被重视,因此上课几乎是不备教案,不搞教学研究,在体育课堂上忽视体育知识、健身知识的传授和健身习惯、健身能力、个人现代体育意识的培养。
(2)体育师资的知识结构老化,还有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使部分教师的形象欠佳,师德修养欠缺,敬业精神不够,不注重为人师表。
(3)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又不学习钻研,在传授技术时讲解笼统或不正确,造成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困难,运动技能低下,同时在体育锻炼课上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也不给力,使得学生盲目锻炼,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
4.学生方面因素的制约
(1)一部分学生不能把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协调好,觉得学业负担过重,从课业中抽出时间来锻炼会影响学习。
(2)大部分学生认为上体育应该爱玩什么,就玩什么,这种愿望不能实现时就不愿去上体育课,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对该运动本身产生兴趣,是直接兴趣,而不是间接兴趣。
(3)还有一些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越来越严重。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使很多孩子(特别是女生)养成了怕苦、怕累、怕脏、怕动的不良习惯。所以越来越怕上体育课。
5.山区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因素的制约
调查发现,山区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体育兴趣的稳定发展。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欠发达,当地社会未形成与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氛围,社区体育活动条件差,抑制了学生校外体育学习的欲望。
三、培养山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稳定兴趣的对策
山区体育教育现状堪忧,要改变山区体育教育迟迟不能上升到一种学科应该有的位置这一局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端正教育态度,突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学校是对学生身心施加全面影响的重要环境,学校体育则是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的基础阶段。学校必须面向民族的未来,从全面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出发,真正把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加以强化并予以突出。按素质教育规律和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提供充裕的时间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摒弃“重智轻体”的错误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体育教师的职能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教育”习惯的启蒙者,更是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直接引导者,这一职能作用必须强化。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稳定兴趣形成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各种提供科学全面的服务。
3.转变观念,逐步改革现行体育教学模式
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诸多弊端对学生体育学习稳定兴趣的形成已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教师要必须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入手,探索适合山区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辟丰富的教育途径,打破常规,改革课堂教学,建立科学完善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形成能充分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4.建立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体育工作合作机制
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发展,这种合作模式已势在必行。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合作,可以较好地加强对学生校外体育学习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同时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家庭、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使学生兴趣的稳定发展。
总之,要想提高山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质量,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把握“减负”的有利时机,把山区的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这样,使体育教学落实到实处,让体育课成为真正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生最需要且最有兴趣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林锦秀.体育课程标准下山区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的时空突破[J].福建体育科技,2012(03).
[2]李俊峰.山区学校体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田径,2014(11).
关键词:体育学习;兴趣;制约因素
一、引言
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凡科学皆宜引起多方之兴味,而运动尤然”,“有兴趣,才乐于锻炼,否则身顺而心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稳定的体育兴趣才让学生积极、自觉的坚持体育学习。在这里我们结合山区体育学习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共同探讨提高和培养山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山区体育现状及形成原因
长期以来,在山区地区,人们总是不能正确认识体育的价值而忽略了孩子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孩子们对体育不感兴趣,使得山区的体育教育停步不前,学生的体质也得不到提升。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因素的制约
(1)学校工作中存在的“应试教育”思想,造成了“重智轻体”的现象,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极为低下,从而抑制着学生体育兴趣的稳定发展。
(2)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体育学习。
(3)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制度不健全,活动形式单调,体育活动经常被随意挤占,体育设备设施也严重不足,不能给学生体育学习的个性发展提供相对应的物质条件。
(4)体育学习评价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力,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发展缺乏推动力。
2.家庭因素的制約
大部分的家长和教师会认为,学校体育课学习是配角,文化课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使得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没有活动时间,课外活动有名无实,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育锻炼受到影响,更加不愿活动,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对体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3.体育教师因素的制约
山区的体育教学还处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为考试而考试,缺乏结合实际发展的新内容,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使不少学生(特别是女生)产生了厌学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在日复一日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把体育教学日益简化,另外体育在追求升学率的环境中不被重视,因此上课几乎是不备教案,不搞教学研究,在体育课堂上忽视体育知识、健身知识的传授和健身习惯、健身能力、个人现代体育意识的培养。
(2)体育师资的知识结构老化,还有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使部分教师的形象欠佳,师德修养欠缺,敬业精神不够,不注重为人师表。
(3)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又不学习钻研,在传授技术时讲解笼统或不正确,造成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困难,运动技能低下,同时在体育锻炼课上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也不给力,使得学生盲目锻炼,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
4.学生方面因素的制约
(1)一部分学生不能把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协调好,觉得学业负担过重,从课业中抽出时间来锻炼会影响学习。
(2)大部分学生认为上体育应该爱玩什么,就玩什么,这种愿望不能实现时就不愿去上体育课,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对该运动本身产生兴趣,是直接兴趣,而不是间接兴趣。
(3)还有一些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越来越严重。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使很多孩子(特别是女生)养成了怕苦、怕累、怕脏、怕动的不良习惯。所以越来越怕上体育课。
5.山区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因素的制约
调查发现,山区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体育兴趣的稳定发展。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欠发达,当地社会未形成与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氛围,社区体育活动条件差,抑制了学生校外体育学习的欲望。
三、培养山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稳定兴趣的对策
山区体育教育现状堪忧,要改变山区体育教育迟迟不能上升到一种学科应该有的位置这一局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端正教育态度,突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学校是对学生身心施加全面影响的重要环境,学校体育则是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的基础阶段。学校必须面向民族的未来,从全面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出发,真正把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加以强化并予以突出。按素质教育规律和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提供充裕的时间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摒弃“重智轻体”的错误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体育教师的职能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教育”习惯的启蒙者,更是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直接引导者,这一职能作用必须强化。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稳定兴趣形成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各种提供科学全面的服务。
3.转变观念,逐步改革现行体育教学模式
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诸多弊端对学生体育学习稳定兴趣的形成已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教师要必须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入手,探索适合山区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辟丰富的教育途径,打破常规,改革课堂教学,建立科学完善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形成能充分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4.建立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体育工作合作机制
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发展,这种合作模式已势在必行。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合作,可以较好地加强对学生校外体育学习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同时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家庭、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使学生兴趣的稳定发展。
总之,要想提高山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质量,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把握“减负”的有利时机,把山区的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这样,使体育教学落实到实处,让体育课成为真正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生最需要且最有兴趣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林锦秀.体育课程标准下山区体育课程条件性资源的时空突破[J].福建体育科技,2012(03).
[2]李俊峰.山区学校体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田径,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