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美国,除了疫情扩散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就是美国军队及其武器不得不以“镇暴维安”名义广泛出现街头巷尾,凸显这个“军事化合众国”的特性。从CNN等媒体所披露的镜头看,从2020年夏开始的“黑人命也是命”运动直到年底的大选,民间枪支拥有者也因各自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不同而纷纷“亮枪表态”,这其中尤以美国陆军新列装的M17系列自卫手枪最为普遍。
差点成“过街老鼠”
言归正传,若论美国陆军武器换装规律,素有“越大的”和“越小的”更新得慢,例如主战坦克,基本20来年才能换一代,而只有坦克分量几千分之一的单兵枪械也经常“二三十年一贯制”,最突出的表现当属适用场合不多的手枪。2017年5月,美国陆军宣布德国与瑞士合资的西格-绍尔公司赢得“模块化手枪系统”(MHS)的合同,正式赋予其M17的军用编号,旨在取代装备近30年的M9手枪(即意大利贝雷塔92FS手枪)。奇怪的是,系出名门且经历严格测试的M17手枪却在配发初期发生一连串走火意外,一时间让诸如意大利伯莱塔、德国HK、奥地利格洛克等竞争对手莫不群起攻之,差点变成“过街老鼠”。直到枪厂大规模回收并找出原因改进了两年多后,今天的M17手枪才算稳坐美军制式手枪的宝座。
有趣的是,2019年,美國陆军突然又以“装备过剩”为由,把曾用于实战部署的早期型M17投放民枪市场。西格-绍尔首席营销官兼执行副总裁汤姆泰勒(TomTaylor)特意向消费者喊话:“M17军用剩余手枪是非常特别的版本,为各位提供了拥有一段宝贵历史的机会。”这批“剩余武器”极具收藏价值,枪上有美国政府颁发的标记、序列号,配备绿色准星、橙色照门的SIGLITE夜用瞄准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得到美军相当高的评价。
M17手枪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底座,既美观大方,又方便实用,扳机护圈前部的导轨和凹槽可以方便射手安装战术枪灯等拓展附件。扳机为双动模式,在首发射击的速度和安全性之间取得了平衡。M17的枪身多采用塑料部件。全尺寸的M17标准型手枪(配发士兵和士官)全重834克,而M18紧凑型手枪(配发军官)则为737克,选用9毫米口径时,可采用17发常规弹匣或21发扩展弹匣。美军为M17配备了温切斯特公司的M1153和M1152两种9×19毫米弹药。根据陆军的要求,这两种弹药的设计重点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杀伤力”。值得注意的是,M1153特种弹是一种空尖弹,射入人体后会进一步翻滚造成巨大杀伤,在国际上早被明令禁止使用,不过美军似乎采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来规避这一禁令。
撞针击发“后来居上”
M17手枪的基本设计来自西格-绍尔公司经典的民用P320手枪,都是采用简单可靠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击发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枪管会向上“翘”。和上一代的M9相比,M17在构造上的主要差异是改用撞针击发,而非传统半自动手枪常见的击锤击发。撞针击发常见于欧系手枪,顾名思义,就是在扣引扳机后释放撞针击发弹药。而在击锤击发设计中,射手扣下扳机时释放击锤,再由击锤敲击撞针,击发弹药。
撞针击发设计取消了外露击锤,因此当射手需要从衣内或隐蔽式枪套快速拔枪时就不会发生击锤勾住外物而减缓速度的情况。但由于撞针仅用阻铁管制,因此当遇到剧烈外力敲击时就可能让撞针失控击发弹药造成走火。而击锤击发设计只要击锤阻铁设计得当,复位之后即便遭受巨大外力撞击也不容易走火,因为除非击锤以足够力量打击撞针,否则无法击发。事实上,对熟练射手而言,击锤击发便于快速切换单、双动扳机应付不同情况,省去切换扳机的额外手续。击锤设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单动扳机模式下射手可以通过观察击锤位置判断枪械是否已经拉滑套上膛。与之相比,撞针击发模式就必须半拉滑套观察枪膛内部情况才能确认。
不过随着撞针击发设计日趋成熟,过去击锤设计的优点已日渐衰微,特别是格洛克枪族横空出世后,撞针击发设计的可靠度也逐渐获得用户认可,而且撞针击发模式只要设计得当,就不需要像击锤击发那样额外切换双动扳机模式,只需射手按下卡笋就能轻松转换射击模式。事实上,许多射手都会反映传统双动扳机因为需要先带动击锤,因此第一道扣压行程往往都需要较大的扣压力度,对于射击训练不够扎实的射手来说,扣引双动扳机射击时很容易出现急扣情况,影响第一发出枪的射击稳定度。相比之下,撞针击发设计因为扳机只需释放撞针阻铁,因此扣压行程就不需要特别费力,如果配合扳机或握把保险,理论上就能达成安全上膛携带的目的。
在M17手枪的设计中,西格-绍尔公司就采用经过民用市场验证的撞针击发,而在初期走火意外后,他们立即召回更换扳机总成,除了更换轻量化扳机以降低惯性动能外,还加装一组新的扳机保险,让手枪在上膛不完全的情况下无法击发,降低因进弹失败导致的炸膛。除了修改扳机组外,西格-绍尔公司也根据美军的额外要求加装P320民用版手枪所没有的手动保险,让上膛备发的M17能够更加安全。外加手动保险位于握把上端两侧,不论射手惯用左手或右手都方便以大拇指操作。 为了避免基层官兵在野战大部件分解时拆卸过度,因此将原本的细部分解锁螺栓调整位置改用扭力螺丝,让官兵无法使用传统螺丝起子任意调整或拆卸,减少大部件分解时的人为故障。由于美军已把防弹背心和头盔列为单兵标准配备,因此便于在全副武装情况下进行野战大部件分解的M17手枪,比起其它在分解时会有细小零件遗落问题的枪械更具优势。
此“模块化”非彼“模块化”
M17手枪获得美军青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模块化设计。这里所谓的“模块化”并不像某些手枪那样,以通用枪身骨架为核心,可更换扳机组、枪管。M17反其道而行之,把扳机组当作核心组件,让射手在使用相同扳机组总成的情况下,选择不同枪身骨架、枪管和滑套组成适应不同战术情况的手枪。
近年来,美军已把各式战术配件列为单兵枪械标准配备,因此M17在设计时也顺应潮流地调整构造,除保留原本P320就内置的下节套综合式战术滑轨,方便加装激光指示器或枪灯,还把准星座改成可拆卸式,方便射手换装小型反射式瞄准具,而准星座上面有橘色夜光标点,方便射手在低可视度下快速截获目标射击。准星座采用可调式设计,方便射手根据自己的射击习惯归零。
专门为M17设计的反射式瞄准具,为便于手枪随身携带和快速出枪,不仅体积大幅缩小,还刻意减轻重量,降低射手负荷,同时在滑套复进运动时也不会造成额外负担。虽然M17采用相对传统的全覆盖式滑套,但为了降低滑套重量,滑套刻意采用斜角削边设计,从而兼顾减重和强度需求。和过去需要额外加装大型专用镜座相比,M17的嵌入式反射瞄准具不仅更能承受粗暴操作,对身处前线的官兵来说也能提高开火命中率,不需要费时对齐准星照门就能够有效命中15~20米内的人型目标。
一切为了实用
当年,美军使用M9手枪时,经常抱怨握把尺寸过于迁就高容量弹匣,导致不同体型的人无法有效持枪。如今,M17手枪就把不同尺寸的握把调整片列为标准配备,让官兵能选择最贴合手掌大小的握把调整片,来提高握持舒适度。同时,握把设计也刻意在不减损强度的情况下缩减厚度,从而将握把尺寸进一步缩小。双管齐下之后,M17的握持舒适度比M9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射手必须单手射击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有人认为,射手单手握枪的机会不多。但根据实战经验,官兵在负伤或必须分神操作其它装备时,单手持枪的概率并不低。这时如果射手无法有效握持枪械,不仅射击精准度大打折扣,最糟的情况还可能人枪分离。美国陆军军士长凯西-奥莱特体验M17后的感受是:“把枪握在手中感觉很棒,它能强化通过持续射击获得的肌肉记忆。”
虽然M17力求握把紧凑化以符合不同体型射手的需求,但在弹匣容量上却一点也没有缩水,除了标准版的15发和17发弹匣,还有21发高容量弹匣可供使用。目前,美军主要以15发和17发弹匣为主,21发高容量弹匣主要供特战部队使用。不过因为M17和民用P320手枪的弹匣互通,按照美军上前线会根据需要自购部分装备的传统,部分官兵自掏腰包购买高容量弹匣的可能性非常高。
为避免M17手枪在射手无暇清枪或粗魯操作导致尘土泥沙污染枪械而卡弹,M17的扳机组特别注重防尘。为了让射手不用拉滑套就确认枪械有无上膛,M17还在滑套内加装上膛警示器,只要手枪上膛,位于抛壳口后方的上膛警示器就会突起,让射手一眼就发现枪已上膛。除了视觉确认外,射手也可通过触摸滑套感觉上膛警示器位置,就算在能见度不好时也能确保射手随时掌握配枪情况,避免误击。
目前,美军配发的M17手枪主要有采用标准12厘米枪管的标准版M17,以及采用9.8厘米枪管的紧凑版M18。两种手枪除了枪管长度、滑套和下节套不同,其余零部件完全相同,而配发特战部队使用的版本除了进一步精调枪械和换装枪管,也会按照部队需求选择不同口径的弹药,其中最受欢迎的是10毫米口径。虽然美军特战部队对传统11.43毫米口径的偏好依旧不减,但由于11.43毫米口径弹药对防弹衣、头盔的贯穿力不足,因此号称兼具9毫米穿透力和11.43毫米停止力的10毫米口径就成了合适的选择。
虽然M17手枪由西格-绍尔公司设计,不过为了遵照美军“本土制造优先”的招标规定,所有M17、M18手枪都是由位于美国的分公司生产。由于现役M9手枪数量庞大,因此美军并非采用一次性全面换装,而是以一线部队优先,其中第101空中突击师是第一个换装部队,预计到2028年完成淘汰M9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