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方百计引进门——做好阅读启蒙
1.牵着学生的手,走进课外阅读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走出来,对于系统地学习知识并没有很深的认知,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也是未得到系统训练,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舆论渲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外阅读在日后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比如在开学第一天,我们开展了“你好,我的宝贝!”活动,老师给每一位新同学分享心爱的有趣的图书,并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的宝贝,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宝贝,更要时常去阅读。孩子们在老师的极力渲染下,很快都投入进了书籍的世界。这样,阅读的种子就悄悄在孩子心中种下了。
接下来,在班级内开展捐书活动,每个同学都可以为班级图书角捐献两本以上的图书,并在班级内开展“这是我的宝贝!”图书分享会,分享会后老师请学生郑重地将图书放到图书角,让所有同学作为见证。这样,由学生亲自搭建的图书角就更加具有意义,也让阅读更加富有仪式感。学生会慢慢对阅读这件事产生尊敬,从而激发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们渴望和科任老师亲近,我会见缝插针地拿起一本书,坐在学生中间给他们读一个小片段,讲一个小故事,让教室里充满阅读的气息。每次我让故事在意犹未尽的时候戛然而止,学生的兴趣也会被提上来,这时候,我会告诉学生更有趣的故事都在书本里面,并鼓励孩子自己去阅读,于是学生们就纷纷拿着书愉快地读起来。
学生从“在门外看”到“走进门里”的阅读过程,需要老师的大手牵小手。
2.整合学科教学,渗透课外阅读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如果学生的阅读单单只是为语文服务是比较狭隘的。语文的学习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同时各个学科也可以为语文课外阅读提供更广阔的领地。因此,我在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有意去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例如,我们利用科学课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的花圃去认识花草树木,然后推荐学生去阅读《给孩子的花草诗》和《我家门外的自然课》;,又比如让同学们在科学课上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状态后,和学生共读绘本《蚯蚓的日记》;再比如我们将语文课、美术课和科学课整合,让同学们阅读向日葵生长的相关资料后,播种并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把孩子们的的作品汇集成阅读和写句作品集《向日葵的日记》。
二、不遗余力找桥梁——做好内外对接
过去我们常说的“课外阅读”都只是将课外的阅读时间交给学生在课后自己去安排,这样做的弊端是很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更难以评价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我一方面将大量的课外阅读放在课内完成,另一方面不断寻找与课内对接的课外阅读资源。
1.借助课外内容,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要让学生尽快有能力进行自主阅读,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既不能抹杀它们的学习汉字的兴趣,又要不遗余力地提高他们的识字量,就只能从提高课堂容量入手。我的第一节语文课主题是“汉字,最美丽的文字!”用故事的形式,配以色彩斑斓的图画,告诉孩子汉字的奥妙,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象美和音韵美,从而萌发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接着我们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你好,我的新同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认识同学的名字来认识汉字。另外,在课本内容教学过程中又见缝插针地补充一些有趣的儿歌和童谣,带着学生大声朗读这些文字,以求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比如在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我给孩子补充了一份拼音儿歌,一学完新知识,马上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既是对拼音的巩固,又接触到了更多的漢字。又比如在学习《项链》的时候,我把《大海啊,故乡》的歌词显示给学生,让他们读一读歌词,然后唱一唱,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还让学生学习了一首歌曲,更让学生学习了“故乡、身旁、出生”等词语。第二课时我又补充了一首儿歌《大海》,通过朗读学生既加深了对大海的印象,又认识了更多的汉字,一举两得。
要满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单凭课堂40分钟讲解的若干的文字是远远不够的。适当借助课外内容,增加了孩子的识字量,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有助提高孩子的自主阅读兴趣。
2.抓住课内模块,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通过对部编教材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对课外阅读的要求较旧教材有所提高。那么对接课内课外的窗口在哪里?笔者认为一年级中的对接口随处可见,尤其是各单元的“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这两个模块。我在根据各个单元中这两大模块的文体和内容特点,给学生进行了拓展阅读。比如在学习第二单元民俗童谣《剪窗花》时,我给学生拓展了另外两首民俗童谣《拜年歌》《过年谣》;在教汉语拼音单元中的儿歌时,我带着学生背了《梦》《捞黑豆》《青蛙上山》等15首长短不一的儿歌;在讲到单元“日积月累”的古诗时,我和学生一起背诵了《长歌行》《登鹳雀楼》等20首古诗。这样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让阅读做到了课内课外的对接。
3.培养阅读家长,拓宽阅读空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不能忽视家长的引导和陪伴。 但农村小学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阅读意识淡薄。因此,要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首先要让家长改变观念,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我在开学前和全部新生家长召开了“新学期·新起点”的动员大会。利用大会,让家长充分理解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大作用,甚至在孩子品德形成上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了家长应该如何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在家长心中烙下“课外阅读”的印记。在学期中,定期通过微信授课,家长信,录制微课小视频等方式对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既帮助家长增加了亲子共读的体验,也培养了一部分家长的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虽名为课外,但不能缺少课内的指导,和课外的衔接。只有课内课外有效对接,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
1.牵着学生的手,走进课外阅读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走出来,对于系统地学习知识并没有很深的认知,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也是未得到系统训练,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舆论渲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外阅读在日后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比如在开学第一天,我们开展了“你好,我的宝贝!”活动,老师给每一位新同学分享心爱的有趣的图书,并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的宝贝,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宝贝,更要时常去阅读。孩子们在老师的极力渲染下,很快都投入进了书籍的世界。这样,阅读的种子就悄悄在孩子心中种下了。
接下来,在班级内开展捐书活动,每个同学都可以为班级图书角捐献两本以上的图书,并在班级内开展“这是我的宝贝!”图书分享会,分享会后老师请学生郑重地将图书放到图书角,让所有同学作为见证。这样,由学生亲自搭建的图书角就更加具有意义,也让阅读更加富有仪式感。学生会慢慢对阅读这件事产生尊敬,从而激发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们渴望和科任老师亲近,我会见缝插针地拿起一本书,坐在学生中间给他们读一个小片段,讲一个小故事,让教室里充满阅读的气息。每次我让故事在意犹未尽的时候戛然而止,学生的兴趣也会被提上来,这时候,我会告诉学生更有趣的故事都在书本里面,并鼓励孩子自己去阅读,于是学生们就纷纷拿着书愉快地读起来。
学生从“在门外看”到“走进门里”的阅读过程,需要老师的大手牵小手。
2.整合学科教学,渗透课外阅读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如果学生的阅读单单只是为语文服务是比较狭隘的。语文的学习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同时各个学科也可以为语文课外阅读提供更广阔的领地。因此,我在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有意去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例如,我们利用科学课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的花圃去认识花草树木,然后推荐学生去阅读《给孩子的花草诗》和《我家门外的自然课》;,又比如让同学们在科学课上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状态后,和学生共读绘本《蚯蚓的日记》;再比如我们将语文课、美术课和科学课整合,让同学们阅读向日葵生长的相关资料后,播种并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把孩子们的的作品汇集成阅读和写句作品集《向日葵的日记》。
二、不遗余力找桥梁——做好内外对接
过去我们常说的“课外阅读”都只是将课外的阅读时间交给学生在课后自己去安排,这样做的弊端是很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更难以评价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我一方面将大量的课外阅读放在课内完成,另一方面不断寻找与课内对接的课外阅读资源。
1.借助课外内容,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要让学生尽快有能力进行自主阅读,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既不能抹杀它们的学习汉字的兴趣,又要不遗余力地提高他们的识字量,就只能从提高课堂容量入手。我的第一节语文课主题是“汉字,最美丽的文字!”用故事的形式,配以色彩斑斓的图画,告诉孩子汉字的奥妙,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象美和音韵美,从而萌发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接着我们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你好,我的新同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认识同学的名字来认识汉字。另外,在课本内容教学过程中又见缝插针地补充一些有趣的儿歌和童谣,带着学生大声朗读这些文字,以求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比如在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我给孩子补充了一份拼音儿歌,一学完新知识,马上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既是对拼音的巩固,又接触到了更多的漢字。又比如在学习《项链》的时候,我把《大海啊,故乡》的歌词显示给学生,让他们读一读歌词,然后唱一唱,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还让学生学习了一首歌曲,更让学生学习了“故乡、身旁、出生”等词语。第二课时我又补充了一首儿歌《大海》,通过朗读学生既加深了对大海的印象,又认识了更多的汉字,一举两得。
要满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单凭课堂40分钟讲解的若干的文字是远远不够的。适当借助课外内容,增加了孩子的识字量,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有助提高孩子的自主阅读兴趣。
2.抓住课内模块,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通过对部编教材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对课外阅读的要求较旧教材有所提高。那么对接课内课外的窗口在哪里?笔者认为一年级中的对接口随处可见,尤其是各单元的“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这两个模块。我在根据各个单元中这两大模块的文体和内容特点,给学生进行了拓展阅读。比如在学习第二单元民俗童谣《剪窗花》时,我给学生拓展了另外两首民俗童谣《拜年歌》《过年谣》;在教汉语拼音单元中的儿歌时,我带着学生背了《梦》《捞黑豆》《青蛙上山》等15首长短不一的儿歌;在讲到单元“日积月累”的古诗时,我和学生一起背诵了《长歌行》《登鹳雀楼》等20首古诗。这样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让阅读做到了课内课外的对接。
3.培养阅读家长,拓宽阅读空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不能忽视家长的引导和陪伴。 但农村小学的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阅读意识淡薄。因此,要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首先要让家长改变观念,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我在开学前和全部新生家长召开了“新学期·新起点”的动员大会。利用大会,让家长充分理解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大作用,甚至在孩子品德形成上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了家长应该如何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在家长心中烙下“课外阅读”的印记。在学期中,定期通过微信授课,家长信,录制微课小视频等方式对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既帮助家长增加了亲子共读的体验,也培养了一部分家长的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虽名为课外,但不能缺少课内的指导,和课外的衔接。只有课内课外有效对接,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