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全飞秒微透镜切除术后,光学切削过渡区的“无修边”设计是否影响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特别是瞳孔散大超过光学切削区时.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患者共104例(208眼),其中薄瓣LASIK组38例(76眼)、飞秒LASIK组28例(56眼)、飞秒激光微小切口透镜切除术(SMILE)组38例(76眼).薄瓣LASIK组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光学切削区直径6.0 mm,过渡区宽度1.25 mm,总直径8.5 mm;飞秒LASIK组应用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切削,光学切削区直径6.0 mm,过渡区宽度1.25 mm,总直径8.5 mm;SMILE组应用飞秒激光完成微透镜切除,透镜直径设定6.0 mm.术后检查裸眼视力、小瞳(≤5 mm)及大瞳(≥7 mm)的对比敏感度(CS)与眩光敏感度(GS)、波前像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眼裸眼视力3组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在小瞳(≤5 mm)下,3组患者在各空间频率,无眩光刺激和有眩光刺激下的视觉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大瞳(≥7 mm)下,3组患者在各空间频率,无眩光刺激和有眩光刺激的视觉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瞳(≤5 mm)时3组C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大瞳(≥7 mm)时薄瓣LASIK组与飞秒LASI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ILE组与薄瓣LASIK组、飞秒LASIK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1;t=3.264,P<0.01).SMILE组C12值(0.422±0.123)均小于薄瓣LASIK (0.577±0.147)与飞秒LASIK组(0.606±0.158).结论 与设定了过渡区“修边”的薄瓣LASIK组、飞秒LASIK组相比,SMILE组手术的无光学过渡区修边设计对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
飞秒微透镜边缘阶梯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探讨全飞秒微透镜切除术后,光学切削过渡区的“无修边”设计是否影响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特别是瞳孔散大超过光学切削区时.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患者共104例(208眼),其中薄瓣LASIK组38例(76眼)、飞秒LASIK组28例(56眼)、飞秒激光微小切口透镜切除术(SMILE)组38例(76眼).薄瓣LASIK组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光学切削区直径6.0 mm,过渡区宽度1.25 mm,总直
【机 构】
:
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400042重庆,第三军医
【出 处】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16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中央前房深度(CACD)及周边前房深度(PACD)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分别采用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和UBM测量40例(40眼)APACG患者的CACD和PACD,采用配对样本f检验及Pearson直线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2种仪器测量结
患者,男性,78岁.主诉左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6个月,出现视力下降,眩光、阅读困难3月.患者于2007年9月在我院行左眼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远视力0.8,近视力1.0.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中黄斑水肿的临床表现,并回顾文献分析其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各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水肿患者38例(76只眼),分析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后段OCT检查,总结黄斑水肿的临床表现.结果 38例患者中典型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1例、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7例、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6例、静脉旁色素型视网膜变性患者4例.38例患者眼底OCT检查可见不同程度黄斑
目的 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P)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或周边虹膜切除术(SPI)后眼压失控PACG行LPIP治疗患者38例53只眼.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前房角形态及并发症等.随访12~24月,平均(14
目的 了解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规律.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法选择圆锥角膜50眼和年龄相匹配的预行LASIK手术的50眼;测量LASIK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值,并与圆锥角膜患者相应的角膜参数进行比较.对LASIK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各时间点差异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2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过程中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厚度、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探讨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引起近视屈光度下降时眼球形状变化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3例中低度近视受试者[等效球镜(-3.10±1.10) D]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随访一个月,记录戴镜前、戴镜后1天、1周、1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残留屈光度数,用Pentacam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形态、角膜厚度(CT),IOL-ma
目的 探讨机械性眼外伤分类系统内各指标及系统外其他阂素对开放性眼外伤(OGI)预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的OGI患者68例,对眼外伤的类型(根据损伤机制)、程度(根据受伤后最初视力)、范围(根据外伤位置)、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及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伤口长度(<10mm与≥10mm)、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化脓性眼内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 permeable contactlens,RGPCL)矫正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验配RGPCL的患者61例(98只眼),包括高度近视29例(55只眼)、高度散光9例(18只眼)、无晶状体高度远视20例(20只眼)、屈光参差3例(5只眼).在裂隙灯下进行荧光素染色配戴评估后确定处方,定期复查随访6~12个月.结果 98眼均一
对1998~2007年临床确诊的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致病菌10年的变迁,为临床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325例(466只眼)经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80%.不同年分的细菌检出率变化无明显差异(x2=0.83,P>0.05).10年来,
白内障从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转变,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日益普及。为提高眼科医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巧,如从囊外摘除术向超乳手术转变,找到并突破自己的技术卡点,避免和处理常见并发症等、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运用合理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正确选择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等,推进防盲、治盲工作的全面高质量开展,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医院将于2014年7月4-6日在杭州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J50—
期刊